在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下,出版行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以出版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成為出版人的共識。青少年期刊作為少兒出版領域的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需要作出新回答。現通過《高中生之友》近年來在發掘讀者需求、開拓內容視角、樹立品牌形象等方面作出的實踐與思考,嘗試回答青少年期刊如何做好品牌建設的問題,以期為文化強國背景下期刊如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提供參考。
2011年,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這十年,出版行業迎來了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而后,隨著2021年《出版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出臺以及2022年《“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印發,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格局,以出版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成為出版人的共識。
期刊品牌建設的意義
增強期刊競爭力
在出版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期刊數量眾多,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建設能幫助青少年期刊塑造獨特形象,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高中生之友》通過深入了解讀者需求,精準定位內容,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鮮明的品牌形象能增強讀者的認同感和忠誠度,穩固讀者群體。當期刊在內容和形式上形成品牌特色,就會成為讀者的優先選擇,從而提升市場占有率,確保可持續發展。
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
青少年期刊作為文化傳播的前沿陣地,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用顯著。它能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以新穎有趣的方式呈現給青少年。《高中生之友》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策劃的內容,讓青少年深入了解歷史,增強文化自信。同時,期刊結合時代熱點和青少年興趣,引入新文化元素,激發青少年的創新思維,促進文化的創新發展,為文化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助力青少年成長
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關鍵期,期刊在知識獲取、價值觀塑造等方面影響深遠。優質的期刊內容能滿足他們學習知識、拓寬視野的需求。《高中生之友》的“學科知識拓展”欄目助力學習,“心理疏導”欄目關注身心健康。此外,期刊通過刊載榜樣故事、引導話題討論,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助力其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促進教育與出版融合
期刊品牌建設有助于教育資源與出版資源深度融合。《高中生之友》圍繞教材開展的內容策劃,是教育與出版結合的成功實踐。這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新思路,還能輔助學生課后學習,提高其學習效果。此外,出版單位與教育機構、學校的合作也更加緊密,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優質的教育內容和服務,還共同推動了教育出版行業的發展。
塑造行業形象
優秀的期刊品牌是出版行業的標桿,能提升整個行業的形象和聲譽。當青少年期刊在品牌建設上取得成果時,便能吸引更多社會關注,提升出版行業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這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投身出版行業,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進而推動出版行業健康、有序、創新發展,為文化事業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文化強國背景下期刊品牌建設實踐
將視角聚焦少兒出版領域,21世紀以來,少兒出版曾迎來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經過多年長足發展,如何推動少兒出版從“黃金十年”向“創新十年”轉變,已成為不少出版人思考的問題。青少年期刊作為少兒出版領域的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也需要作出新回答。
《高中生之友》作為主要面向高中生讀者群體的青少年期刊,自2003年創刊至今,已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常辦常新”的辦刊思想下,雜志面貌不僅迎來了從黑白雙色到全彩印刷的硬件改變,更從內容策劃、呈現形式、傳播媒介、活動服務等方面提升了品牌建設的軟實力。本文通過《高中生之友》近年來在發掘讀者需求、開拓內容視角、樹立品牌形象等方面作出的實踐與思考,嘗試回答文化強國背景下青少年期刊如何做好品牌建設的問題。
發掘讀者需求,回應師生關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質文化需求呈現范圍更廣、種類更多、層次更高的特點,對于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也由此千差萬別。面對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讀者群體,出版行業也催生出名目繁多的產品和服務。而青少年期刊在建設品牌形象的道路上,首要任務是找準自身的讀者群體,發掘對應的讀者需求,回應讀者關切的問題,圍繞核心用戶謀劃內容資源。《高中生之友》圍繞自身的核心用戶—青少年學生以及與之關聯的家長、教師,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編輯工作。
1.抓住家校核心,回歸課本教材
誠然,《高中生之友》的內容受眾最終是青少年學生,但家長和教師不僅影響雜志的內容面貌,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雜志能否走進校園、擺上課桌。因此,抓住家校核心是期刊品牌深入讀者群體的關鍵一環。根據近年來的學校調研結果,教師普遍反映雜志欄目可以圍繞教材,進行延伸解讀、知識拓展,以提升雜志內容的實用性。
《高中生之友》根據這一需求,緊密圍繞課本教材開設欄目、策劃內容。例如,“作文升格”欄目圍繞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學習任務群,開展系列策劃,針對課程結構中的“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等主題內容,進行作文升格。還開設了“走近作家”欄目,圍繞入選教材的作家或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結合其人生經歷、代表作品、寫作風格等方面,對其進行延伸解讀,在豐富讀者閱讀積累的同時,提升讀者對文學作品的品鑒能力。
2.捕捉閱讀興趣,促進教學相長
《高中生之友》作為面向青少年學生的期刊,不僅充當著豐富讀者閱讀需求的內容平臺,還承擔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責任。然而,通過內容傳播實現教育責任的過程,絕不是簡單地向讀者灌輸大道理,而是要努力捕捉讀者的閱讀興趣,嘗試找到枯燥的輔導內容與生動的趣味內容之間的平衡點。
在調研過程中收集到的讀者反饋顯示,學生在閱讀書刊時所在意的內容特點除內容多元、實用性強外,還特別關注趣味性。在提高欄目內容的趣味性上,《高中生之友》做出了不少積極嘗試。例如,開辟“影像力”欄目,以當下口碑電影為切入口,圖文并茂,凸顯當下流行的電影元素。開辟“新內科”欄目,以高中生關注的焦點或與高中生息息相關的話題為切入點,并就此從情與理的角度展開分析,幫讀者舒緩心理、釋放壓力。開辟“青年說”欄目,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社會上某一熱點話題或生活中的經典話題,如國風“出圈”、夜校火爆、城市漫游、心理測試等與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高中生之友》始終以讀者興趣為導向,不斷地更新雜志的內容,樹立雜志的特色,以更有針對性的內容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在創刊20多年后的今天,《高中生之友》(上旬刊)已從之前簡單的“語文”“數學”“英語”板塊,調整為多維的“求學”“人文”“作文”“素養”板塊;《高中生之友》(中旬刊)也設有“觀察”“閱讀”“寫作”“生活”四大著眼于學生學科素養的板塊。在近30個欄目中,不同欄目定位各異,但都圍繞一條一以貫之的主線展開,即發掘讀者需求,回應師生關切。
創新呈現形式,開拓內容視角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紙媒謀時而動、順勢而為,從以往被動推進全媒體矩陣的構建和發展,到如今自覺轉變內容傳播的信息渠道。這背后既有文化強國背景下對深度推進媒體融合的要求,又有國民閱讀習慣隨傳播媒介改變所帶來的迫切需要。
2023年4月公布的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盡管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的綜合閱讀率升至81. 8% ,但在這一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閱讀數據中,期刊閱讀率的形勢不容樂觀。相較數字化閱讀方式80.1% 的接觸率,以及圖書 59.8% 、報紙23.5%的閱讀率,期刊閱讀率僅為 17.7% ,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21年,紙質期刊的人均閱讀量僅為1.88期(份),人均每天閱讀期刊時長僅為3.15分鐘。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青少年期刊一方面要擁抱新興業態,推動媒體融合;另一方面要立足紙媒傳統,開拓內容視角,打造精品策劃,落實主題出版。
1.創新呈現形式,拉近閱讀距離
相較傳統紙媒,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在于其豐富鮮活的視聽語言、即時響應的時效特點。青少年期刊盡管受紙媒傳統編發模式的限制,發稿周期長、內容時效差,但仍可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平臺的資源融合,創新呈現形式以彌補這一缺陷。
以雜志“天下縱覽”欄目為例,該欄目的開設旨在對國內外熱點時事消息等進行整合摘編和時評,為讀者提供了觀天下的窗口,但在讀者反饋中,欄目內容常常因編發周期長而略顯滯后。由此,雜志社在微信公眾號上同步開設該欄目,并在該欄目文末附以拓展閱讀的二維碼鏈接,以半月一期的頻率摘選當月的時政熱點,有效彌補了欄目內容時效性差的弊端。此外,雜志“行走紀實”欄目也依據欄自特色整合新媒體資源,在雜志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讀者呈現不同地區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蘊、歷史積淀、人文風情;在雜志外依托視頻號一期一會地推出不同地域風情的視頻解說,以此拉近文字閱讀與視聽體驗的距離。
2.立足紙媒傳統,開拓內容視角
面對數字化閱讀對圖書、報刊閱讀空間和時間的擠壓,青少年期刊想要贏得讀者青睞,就需要充分發揮期刊在內容策劃上的優勢與特色,使內容呈現更具高度和深度,以及條理性和系統性,從而與微信、微博信息的碎片化特點形成對比,展現傳統紙媒較即時媒介的差異化優勢。
以打造精品策劃,落實主題出版為例,在《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主題出版的重要意義再次被重申。面對2035年我國將建成出版強國的遠景目標,該規劃重點部署了九個方面的工作任務,第一點便是做強做優主題出版。面對新的發展階段與新的任務要求,青少年期刊可以此突顯自身的內容特色,在培育時代新人、續紅色血脈、弘揚優秀文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等方面進行主題策劃與宣傳。
近年來,《高中生之友》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時間節點,推出《向前、向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十個堅持”釋讀》《當歷史照進現實一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一百周年》《銘記歷史擔使命,賡續精神啟新程——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大道同行,美美與共一跨越山海的“一帶一路”》等重要主題,著眼于高中生這一核心讀者群體,為滿足高中生的閱讀特點和興趣愛好,文章始終兼顧內容的感染力和閱讀的趣味性,將催人奮進的歷史事跡、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融會貫通;而在這些故事中,不僅有革命先輩的面貌,也有后起之秀的風采,還不乏同齡的青少年學生現身說法,以此引發青少年讀者的思考和共鳴。
樹立品牌形象,反哺發行渠道
青少年期刊要想在特定的青少年讀者群體中塑造品牌形象,不僅要將雜志內容送上課桌,還要將活動服務送入課堂。近年來,《高中生之友》協同發展內容策劃與活動服務,面向學校師生,廣泛展開各類讀者活動,如閱讀活動進校園、創新作文基地進校園、作家講座進校園等。同時,在近年來開展的讀者問卷調查中,編輯講座進校園成為頗受讀者歡迎的編讀互動形式,獲得超過半數的受訪學生投票支持。2020年,《高中生之友》首次推出自身的卡通龍貓形象“高高”,并借助《一只龍貓的告白》向青少年讀者進行推介,以期通過可視化形象的塑造,加深讀者對刊物內容的印象、評價和期待。
過去,《高中生之友》的主要發行渠道依托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資源,而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單一而強制的發行渠道越來越成為懸在雜志社每一位編輯人員頭頂的利刃。如今,《高中生之友》的主管部門已由江西省教育廳劃轉至江西省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脫離行政資源的必然趨勢下,通過加強編讀互動、樹立品牌形象,無疑是反哺發行渠道的有效途徑。
歸根結底,青少年期刊品牌建設之路的視野最終要聚焦編者與讀者的關系。編者要始終以讀者需求為導向,以內容生產為依托,順應時代媒體傳播的發展趨勢,滿足大眾閱讀習慣的多元化需求,既要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敢于探索新形勢下的新路徑,又要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底氣,善于發掘自身獨有的特點優勢。固然,期刊品牌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相信在一步一階的探索前進中,終會迎來心有所期的喜人氣象。
(作者單位:江西教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高中生之友》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