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香氛市場因人們對品質和療愈的需求增加而升溫。現針對非遺合香,梳理其從先秦至今的文化傳承脈絡,重點剖析當下行業趨勢,消費者、企業的增長和國潮文化助力其規模擴大、產業鏈完善。深入探討科技創新、綠色可持續、定制服務、創新營銷等策略對非遺合香文化傳承穩定性和商業創新動態性的作用,以期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快節奏生活、高消費成本、高強度工作、復雜人際關系及信息洪流等現狀營造了一種無形又沉重的壓力氛圍。“996工作制”“狼性加班文化”等社會現象大行其道,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面臨沉重的學業壓力,步入職場后又飽受工作困擾,家庭生活亦不輕松。然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并未消減,反而愈發珍視能帶來愉悅與舒緩的事物。香氛產品以其獨特氣味脫穎而出,不僅是提升個人形象的利器,更成為重要的“社交名片”,完美融合自我展示與悅己需求。
非遺合香作為我國傳統香文化的精華,底蘊深厚,從古代宮廷的熏香雅事,到文人墨客的案頭香韻,集香料配伍技藝與古人智慧、審美、養生觀念于一身。其獨特工藝和豐富的香氣層次,能有效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契合當代療愈需求。當下,人們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提升,合香憑借其文化底蘊和療愈功效,成為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市場需求的交匯點。同時,隨著中醫藥文化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合香作為中醫傳統香療技術,依托中醫理論,獲得更多關注。為契合國家大健康戰略,“療愈經濟”成為“十四五”經濟賽道的一個亮點,深入研究合香在“療愈經濟”背景下的文化傳承與商業創新融合路徑,有望構建起“以文化為內核驅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為文化傳承提供堅實物質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生態閉環,為社會經濟的繁榮及文化的蓬勃發展持續輸送強勁動力,對推動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意義重大。
香文化的千年演變
香文化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彼時先民焚燒香草、香木,借其馨香煙靄凈化環境、驅蟲避穢、防治疾病、祭祀祈福,開啟了香文化的鴻蒙初章。雖其起源細節尚不明確,但已奠定香在古人生活中的精神與實用雙重基石。至漢唐,絲綢之路暢通,丁香、沉香等異域香料紛至沓來,如《與弟超書》中提及“竇侍中令載雜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馬、蘇合香、毾?”,足見香料貿易之盛。憑借該寶貴機會,香文化突破貴族藩籬,融入佛道儀式、世俗宴飲、美容染織等多元場景,博山爐等精美香器應運而生,香文化漸成社會風尚。
宋代,香文化臻于鼎盛,成為文人雅士生活美學與精神哲思的核心載體。“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盡顯香在文人日常閑逸與精神內省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陳氏香譜》等香學典籍問世,制香、品香技藝與理論體系完備,瓷器香爐更以精妙工藝與文化意蘊,成為文人案頭清玩、雅士堂前雅飾,彰顯宋代文化的精致典雅與對深邃精神的追求。
元明清時期,香文化持續演化。《本草綱目》革新香藥分類,拓展其藥用、食用等多元價值;香器材質、造型豐富多樣,從質樸陶石到精美瓷金,博山爐的仙境意趣等成為文化象征;杭州等地香市繁興,融合宗教、經貿、民俗,成為地域文化盛景;香文化借“絲路”傳播海外,與異域文化相互影響,其國際影響力日盛,于傳承中創新,于異國他鄉拓展文化版圖。
近代社會動蕩,傳統香文化飽受沖擊。文人階層分化,諸多世家,如江南書香門第林家,往昔雅集香韻不再,香文化消費創作力驟減。然而,新興階層的興起為合香的發展帶來新路徑,如沿海富商在商會聚會時,常以精美的中式合香香盒裝點場所。此外,香文化在民間傳承中尚未中斷,如嶺南陳家香坊延續古老合香技藝,順應新環境調整配方,以本地新香料入香。受西學影響,其在包裝上采用簡潔木質盒身并搭配復古銅鎖扣,在使用上推出便攜香丸,于新式學堂文化交流活動中散發香氣,為香文化注入新活力,彰顯其韌性與適應性。
在當代“療愈經濟”熱潮中,香文化深度嵌入人們日常生活。快節奏生活滋生身心重壓與亞健康困境,契合“大健康”理念的香文化也因此脫穎而出。當代科學證明,人類的嗅覺系統與大腦的情感、記憶中樞緊密相連,當人們吸入特定香氣時,香料中的揮發性成分會刺激鼻腔內的嗅覺受體,這些受體將信號傳遞至大腦邊緣系統,進而引發情感和生理反應。合香以沉香、檀香等天然香料為材,其揮發成分正是基于這一原理,可調節神經活動、舒緩緊張情緒、促進睡眠。例如,沉香中的倍半萜類化合物具有鎮靜安神作用,檀香的揮發油能緩解焦慮。在這場“療愈經濟”熱潮中,合香產品推陳出新,便攜式電子香薰、定制香品精準適配辦公、休閑、睡眠等場景。在社區文化課堂、線上香藝教程推動下,合香兼具文化傳承與健康療愈功能,成為“療愈經濟”新興力量,于現代生活中喚醒傳統香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在文化傳承創新與經濟價值轉化間尋得平衡,為社會文化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非遺合香的市場驅動與創新發展
行業全景洞察
1.市場規模與增長態勢
近年來,中式香氛市場于嗅覺經濟中強勢崛起,成為“療愈經濟”的細分領域。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香薰行業市場規模達約181.5億元,同比增長24.25%,預計2025年將達到254.4億元,而中式香氛市場增長更為迅猛,2026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這一高速增長態勢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消費者尤其是“90后”“00后”成為中式香氛消費的中堅力量。隨著全球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面對氣候變化加劇、經濟復蘇壓力等狀況,當代年輕人壓力較大,“越年輕、越多慮”,疲勞與睡眠不足等問題常見,這促使他們對調節身心產品需求旺盛。其對個性化、高品質香氛產品的追求,與中式香氛獨特感官體驗和深厚文化魅力高度契合,中式香氛能激發其強烈的購買意愿與文化認同感,“療愈經濟”由此迎來了增長的全新機遇。
2.產業鏈與企業生態
中式香氛產業鏈條在動態發展中持續優化,囊括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及銷售推廣等環節。在原材料供應端,本土沉香等香料基地確保供應穩定、成本降低;生產環節企業創新驅動,精進技術與工藝;銷售推廣層面,拓寬銷售維度與群體,線上線下多渠道協同發力,全方位驅動中式香氛產業發展。產業層面,香氛企業數量增長迅猛,彰顯行業活力。有關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香氛相關企業每年注冊量逐年上升,2022年、2023年注冊量分別達到6.32萬家、9.70萬家,同比增加60.2%、53.5%。這充分表明香氛企業數量在近十年處于持續增長態勢,仍充滿活力。
市場驅動引擎
1.文化底蘊的市場引力
自古以來,香與傳統醫藥、宗教祭祀、生活美學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香文化具有調節心性、改善生活空間的現實意義。
合香文化歷史悠久,深度融入中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體系。在此基礎上,文人雅士焚香的傳統世代傳承,其蘊含的精神境界與生活美學,通過現代科技賦能傳統香方,精準對接當代消費者品質生活與文化溯源的需求,進而轉化為強勁的市場購買力。
蘊含東方香調的產品引發文化共鳴,驅動消費者基于文化認同選購,文化價值成為拓展市場的核心動力。東方美學流行,如“穿香”概念興起及與現代科技融合,在包裝、香氣調配中融入傳統與現代元素,提升產品吸引力。中國文化自信增強引發“中式血脈覺醒”潮流,中式香氛國內外市場走俏,市場邊界與增長潛能得以拓展。
2.個性化需求的市場重塑
消費者個性化消費浪潮正在重塑香料市場格局。近年來,企業不斷重視個體香料偏好,根據個體香料偏好定制香品,從原料配比、香氣風格到包裝設計全方位滿足差異化需求,消費者深度參與創作能不斷提升消費體驗與其對產品的忠誠度。
此外,針對職場減壓、家居氛圍營造等場景定制專屬合香,開拓多元化市場,也能夠不斷激發創新活力與消費熱情,進而成為行業增長的關鍵因素。值得一提的是,香料市場還呈現消費場景多樣化的態勢,如香道課、打香篆等體驗式消費興起,不僅能豐富消費者的購買選擇,還可以拓展市場空間。
3.健康訴求的市場支撐
合香市場以天然香料養生屬性為基。沉香、檀香等組合調節身心效果更佳,可改善睡眠、緩焦慮、驅蚊保健,切中現代人健康訴求,貼合消費升級趨勢。消費者健康意識增強,對其需求持續上揚,有力支撐市場發展。
市場發展走向
1.電商時代為非遺合香的傳播注入新活力
當下,互聯網快速發展在為產品銷售提供全新方式的同時,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興起與壯大,目前該行業具有龐大的市場規模。根據2024年1月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我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已連續11年居全球首位,較上年的網上零售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實物商品網零占社零比重增至27.6%。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3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49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約0.59萬億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商平臺在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與日俱增,近年來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電商時代,產品傳播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使非遺合香能接觸到更為廣泛的消費群體并吸引潛在消費者;數字平臺的多種功能也能為合香的進一步發展保駕護航。
結合當前非遺合香線上銷售的發展情況,應加大對合香直播、電商平臺營銷管理等專業人才的培養。當前,直播銷售中場控、助播,以及營銷人員對非遺合香專業知識缺乏了解。
目前,電商平臺帶貨成為眾多小眾商品“出圈”的重要手段。非遺合香可以通過在線直播平臺帶貨或邀請知名人士擔任代言人等方式,提高社會對合香的認知度,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流量。
2.接續培養非遺手藝人,提高技能水平
隨著合香市場的發展,香品品質問題層出不窮,一些專注于盈利的商家使用化學香精制品代替成本昂貴的香料香精等作為原材料制作香料,這些產品不僅會產生與原始香料不同的氣味,還會產生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
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雙創”理念指導下,中國非遺保護的可持續理念深入人心,非遺手藝人的隊伍日漸龐大,年輕化趨勢明顯,越來越多參與者加入非遺的產業化運作與市場化推廣。
在國家倡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背景下,非遺文化需要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發現與傳承。在傳播合香文化時,相關主體可舉辦非遺文化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通過講座、展覽、現場制作演示、手工制作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合香文化、切身體會合香產品的制作,進而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遺合香文化的傳承隊伍,推動其不斷發展壯大,讓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3.非遺合香消費品的創新性設計
“療愈經濟”的發展為合香創新產品市場的開拓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經濟生活的迅速發展,人們愈加關注健康和養生,合香產品作為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市場上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目前,市場上的非遺合香產品種類繁多,包括合香手串、香牌、合香梳等,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傳統的香文化與現代化設計相結合無疑是讓非遺合香走出目前發展窘境的“良方”。我們需繼續深入市場調查,探索更多的發展路徑以及創新的可能性,從產品樣式、包裝、套裝等方面對合香產品進行突破性創新,打造具有深刻影響力的品牌,注重產品創新性與獨特性,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
4.“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擴大線下市場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促進經濟增長、傳承中華文化、推動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其中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也成為新時代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措施。
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合香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在全國各地涌現出不同形式。在非遺合香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其與當地文旅結合,深入研究各地合香的歷史、制作工藝以及其在宗教、文學等領域的應用,提煉合香文化的精髓,將養生、健康、綠色、循環等理念作為旅游項目的核心主題,開發合香制作體驗課程或者相關旅行線路,讓游客親身體驗合香產品的制作過程,彰顯地域文化,加大宣傳力度。
此外,我們可以進一步挖掘民族合香文化,研究各民族所用香料、合香產品制作工藝的不同,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支持民族合香文化的創新及發展,推動民族香文化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以及人文和諧。通過挖掘民族合香文化,傳承寶貴文化遺產,增進各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提升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從而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各民族特色香文化的有機結合。
當今時代,隨著消費群體追求高品質生活、愈發認同傳統文化,香行業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合香作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逐漸回到大眾視野。通過對合香文化傳承脈絡的梳理,以及合香在現代經濟環境下市場驅動和創新發展路徑的深入剖析,揭示合香的興起需要在文化傳承穩定性和商業創新動態性之間尋求平衡的必要性。合香作為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載體,在當今“療愈經濟”的浪潮中已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潛力。
未來,合香文化在堅守文化根基的同時,需要傳承與弘揚其獨特的工藝內涵;在擁抱科技創新的同時,還需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深化當前個性化服務的同時,更需要創新其已有營銷模式,大踏步追趕現代市場發展步伐。合香文化有望通過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進而推動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