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民宿產業作為文旅產業的關鍵一環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1月—11月中旬,全國民宿相關企業新增9萬余家。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多項政策文件都強調要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旅游服務品質,鼓勵發掘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各個環節,為民宿產業的創新升級指明了方向。然而,當前民宿市場卻陷入了嚴重的同質化困境,千篇一律的建筑風格、裝修設計、服務內容、文化體驗、營銷推廣與品牌建設,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
《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指出,要加大中醫藥文化保護傳承和傳播推廣力度,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融入生產生活,促進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為中醫理論與民宿產業的跨界融合指明了方向,促使民宿產業成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前沿陣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涵蓋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產業扶持等方面,為民宿產業引入專業中醫力量、提升中醫服務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這一政策背景下,民宿產業可以巧妙融入中醫理論,探索全新的經營模式。這不僅可以為民宿產業注入持續動力,還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歷史悠久的中醫文化,充分滿足游客對健康和個性化旅行的需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穩步推進,民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持續上升,旅游消費也逐漸轉向康養和休閑。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文化蘊含著數千年的養生智慧,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等理念與現代人追求的健康旅游體驗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將中醫理論引入民宿經營,探索新的經營模式,不僅能為民宿產業注入新活力,解決同質化問題,還能促進中醫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滿足游客對健康、個性化旅行的需求。可見,將中醫理論引入民宿經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醫理論基礎剖析
中醫的核心理論包括陰陽五行學說、經絡學說和藏象學說。陰陽學說強調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面,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轉化,指導民宿營造平衡和諧的環境氛圍。例如,根據陰陽平衡原則,客房的采光和溫度調節可以兼顧明暗和冷暖。經絡氣血理論認為人體經絡負責運行氣血,滋養全身并調節臟腑功能,民宿的空間布局可以根據經絡走向規劃動靜區域,使住客行動更加流暢舒適,促進氣血暢通,提升居住體驗。藏象學說指的是體內臟器及其在外的表現,以及與自然界相應的事物和現象。
中醫養生理念包括藥食同源、起居有常和情志調節。藥食同源主張食物與藥物具有相同原理,民宿可以據此推出特色食療菜單,使用藥食兼用的當地食材,如枸杞、山藥等,制作養生餐食和茶飲。起居有常強調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民宿可以為客人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如安排早晨練習八段錦、夜間冥想等活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情志調節注重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通過民宿員工的熱情服務和溫馨的環境疏導住客的情緒,使他們的身心在旅途中得到放松。
中醫環境觀念深受風水理論的影響,可為打造宜居民宿空間提供古老的智慧借鑒,提升民宿的自然能量、美觀度與舒適度。例如,選址時注重山水環抱、藏風聚氣的理念,實際上與現代生物學強調的自然融合和微氣候營造相一致;布局上講究方正對稱,完美契合人體工程學;通風采光良好,確保室內空氣流通,既能有效抑制細菌滋生,又能為居住者帶來愉悅的身心體驗。
各地的氣候、物產及人文風俗各具特色,因此,中醫文化的融入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潮濕的南方地區,民宿可以側重祛濕調理,提供薏米、芡實等食療,并在房間內配備艾葉熏香以去除濕氣;而在干燥的北方地區,則應注重滋陰潤燥的服務,如提供沙參、玉竹茶飲。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民宿可以結合當地的傳統醫藥知識和特色療法,開展特色民俗活動。這既有助于弘揚本土文化,又能展現中醫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提升民宿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中醫與民宿融合的切入點
民宿空間規劃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旅游設施、旅游服務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內涵。在此背景下,民宿應充分發揮中醫文化的獨特優勢。根據中醫五行理論,東方屬木,對應綠色,因此可以在庭院東側種植更多的綠色植物。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春季陽氣上升,東側的綠色植物將茁壯成長,與自然的生機相呼應,有助于營造充滿活力的居住氛圍。南方屬火,對應紅色,因此客房南側的裝飾應偏向暖色調,以符合人體對環境能量的感知需求,使居住者感受到溫暖和熱情。
從建筑規范與安全角度出發,民宿空間布局應參照《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等相關規定,依據經絡氣血理論規劃動靜區域,從而確保公共活動區(類似人體陽氣匯聚的“陽經”)和臥室等私密區(如同滋養陰氣的“陰經”)得到合理劃分,保障流線順暢及消防通道的合理性。通過優化公私區流線,民宿空間布局不僅契合中醫養生邏輯,還符合現代建筑設計規范,從而全面提升居住者的體驗。
養生餐飲服務
根據中醫體質辨證理論,為脾胃虛弱的客戶提供山藥紅棗粥等有益于補益胃氣的食譜;為陽虛體質的客戶準備羊肉湯等溫補菜品;針對腰膝酸軟、腎虛腰痛的客戶,提供杜仲炒腰花等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功效的菜肴。精選當地食材,并遵循四季飲食規律,春季以菠菜和香椿養肝,夏季以綠豆和荷葉養心,秋季以百合和雪梨潤肺,冬季以黑芝麻和核桃補腎,從而打造獨具特色的時令餐飲服務。
特色康養活動
一是日常健身指導。每日清晨,專業教練帶領住客練習八段錦。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健身功法,八段錦的動作舒展優美,如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可以拉伸全身經絡,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能夠有效促進人體氣血循環,幫助住客迅速喚醒身體機能,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當暮色降臨,民宿會組織冥想課程。在寧靜清幽的環境中,住客們在相關人員的引導下摒棄雜念,舒緩一天的疲憊與壓力,讓身心回歸平靜,達到情志調節的效果。這些活動能夠為住客提供豐富的中醫養生體驗。
二是專業理療服務。民宿特別設立了中醫理療專區,并配備了持有專業資質證書的技師團隊。該區域提供艾灸、推拿和拔罐等傳統中醫理療項目。艾灸采用陳年艾草,通過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穴位,以達到溫通經絡、散寒祛濕的效果,對患有寒濕痹痛等慢性疾病的住客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推拿基于中醫經絡理論,精準定位人體肌肉和關節的痛點與結節,通過嫻熟的手法進行松解,幫助住客緩解頸椎、肩部、腰部和腿部疼痛等常見問題;拔罐利用負壓原理,吸出體內濕氣并配合刺絡瘀血,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在理療過程中,技師會耐心向客人講解相關的中醫養生知識,如不同穴位的功效及日常自我保健方法,使客人在享受服務的同時增長知識,提升健康管理意識。
實例分析
四川青城山“道韻康養民宿”
1.中醫特色體現
康養活動:每日清晨,專業教練帶領住客在庭院或溪邊練習太極拳,一招一式均展現道家養生的精髓,旨在幫助客人調理氣血、舒展筋骨。此外,民宿內設有一家道醫館,聘請經驗豐富的道醫坐診,提供包括針灸、推拿、艾灸在內的多種傳統中醫理療服務,針對頸椎、腰椎等常見問題進行精準治療。
餐飲特色:遵循道家“不時不食”的理念,根據季節變化選用當地新鮮的山珍、野菜和地道藥材烹制美食。
2.經營表現
客戶忠誠度:憑借獨特的道家中醫養生體驗,老年客戶復購率顯著提高。許多客人表示:“來這兒住過一次就忘不了,每年都想找時間來調養調養身體,打打太極,吃點養生餐。”
推廣策略:與周邊道觀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定期聯合舉辦養生講座,邀請道醫專家講解道家養生智慧和中醫調理方法。同時,推出師徒傳承中醫體驗活動,讓客人跟隨道醫學習簡單的中醫技法,如艾灸穴位選取和推拿手法。通過這些特色活動,在追求深度養生的客群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北京延慶“頤康雅舍”
1.中醫特色體現
文化裝飾:室內裝飾巧妙融合了大量老北京中醫堂元素,如懸掛古代名醫畫像、陳列傳統中藥柜以及擺放老中醫把脈問診的器具,使客人踏入民宿時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京城醫館。
特色服務:精心打造“京味中醫下午茶”,融合宮廷養生茶點與藥膳食譜講解。客人在品味豌豆黃、驢打滾等傳統京味茶點的同時,可以聆聽服務員介紹其中蘊含的中醫養生知識,如豌豆黃能健脾利濕,驢打滾有助于補中益氣。此外,民宿還設有專業艾灸和拔罐體驗室,技師均持有中醫康復專業資質證書,確保為客人提供安全、專業的理療服務。
2.經營表現
收入結構:經營成效顯著,收入結構呈多元化趨勢,其中包括住宿、餐飲、康養項目及中醫講座等。
客源拓展:依托京津冀龐大的客源市場,通過與當地旅行社合作,將“頤康雅舍”納入特色旅游線路。同時,結合本地民俗文化活動,如在春節廟會期間推出中醫養生祈福套餐,吸引眾多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都市游客前來體驗。
浙江莫干山“本草山居”
1.中醫特色體現
庭院布局:以《本草綱目》為創意靈感,廣泛種植各類藥用植物,如金銀花、薄荷、紫蘇等。每種植物均配有詳細標識牌,注明其名稱、功效、主治病癥及簡單使用方法,使客人在漫步庭院時能夠學習豐富的本草知識,直觀感受中醫文化的獨特魅力。
客房設計:根據四季變化及人體不同體質特點,為每位客人量身定制專屬配置。例如,在春季,為陽氣上升較慢的客人提供艾葉香薰,以祛濕散寒、疏通經絡,并配備決明子藥枕,幫助其清肝明目、緩解春困。此外,客房內還備有中醫養生書籍,供客人在閑暇時閱讀。
2.經營表現
市場營銷推廣策略包括兩方面:精心設計多種特色療養套餐,如“周末本草養生之旅”,涵蓋住宿、本草膳食及戶外采藥體驗等項目;積極與旅游達人合作,邀請他們入住體驗,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通過達人的影響力吸引大量潛在客戶。
經營模式創新構建
科技賦能中醫體驗
1.智能健康管家
開發AI語音助手智能終端(如接入DeepSeek中醫知識庫),客房內配備智能音箱,客人可隨時詢問養生知識,AI自動回答并推送相關服務,引入可穿戴設備或智能中醫診斷儀器,為客人提供體質辨識報告,生成個性化養生方案。
2.數字化養生課程
開發中醫養生小程序,提供線上八段錦和五禽戲跟練,通過OpenPose算法實時矯正動作偏差;建立節氣養生知識庫,客人離店后可持續使用,增強用戶黏性。
跨界融合業態
1.聯名中醫藥品牌
民宿可攜手老字號藥企,共同研發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定制養生紀念品。這些紀念品融合了中藥材的特質,如手工制作的香囊、養生茶等,既實用又具備收藏價值。通過與市場熱門IP聯名,激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拓展市場空間,為品牌注入更多價值。
2.“中醫研學+親子游”產品
針對親子家庭,推出“中醫研學+親子游”產品,包含草藥標本制作、趣味穴位貼紙游戲等中醫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游玩中學習中醫知識,感受中醫文化。這些互動活動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關系,還能為民宿贏得良好的口碑,提升其市場影響力。
可持續發展路徑
構筑“民宿—農戶—藥企”的穩固三角聯盟,助力當地經濟蓬勃發展;低碳化運營理念貫穿始終,運用藥渣堆肥、太陽能加熱藥浴用水等環保技術,充分彰顯中醫“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打造綠色環保的品牌形象。
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面臨挑戰:專業人才匱乏,既懂中醫知識又精通民宿運營的復合型人才稀缺;信任建立緩慢,消費者對中醫民宿心存疑慮,不愿輕易嘗試;成本和風險較高,引入專業中醫設備及聘請中醫師費用不菲,加之淡季客源稀少,導致收支不平衡,資金壓力較大。
應對策略: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與中醫院校及培訓機構合作,定向培養復合型人才;信任構建,公開中藥師資質和服務案例,聘請權威專家進行培訓和科普;成本管控,在淡季推出特惠套餐和線上課程,以增加收入等。
結論與展望
中醫理論指導下的民宿經營模式創新,從理論融合、切入點挖掘到模式構建、實例驗證,展現出強大生命力,不僅能為民宿突破同質化困境提供可行路徑,還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醫文化,滿足游客的健康需求。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市場的日趨成熟,中醫民宿有望借助智能設備實現精準服務,持續拓展國際市場,推動文旅產業繁榮發展。
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級,編號為S202410228012X)。
(作者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