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聚焦榆中縣博物館在培養(yǎng)紅領巾講解員志愿者方面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挑戰(zhàn)和困難,詳細闡述了博物館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包括層層篩選的選拔方式、分階段且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計劃、科學的評價機制,以及鞏固提高和再次培養(yǎng)的措施。通過這些實踐,旨在為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及志愿者培養(yǎng)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fā)展和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和教育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培養(yǎng)新一代文化傳承者的重任。其中,培養(yǎng)紅領巾講解員志愿者對激發(fā)青少年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基層博物館作為地方文化傳承和展示的重要場所,承擔著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責。小小講解員活動作為博物館教育的創(chuàng)新形式之一,不僅為博物館的講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還為青少年提供了獨特的學習和實踐平臺,既能增強他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又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溝通交流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然而,在實際培養(yǎng)過程中,這一活動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和困難。本文以榆中縣博物館(以下簡稱“榆博”)為例,探討紅領巾講解員志愿者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
紅領巾講解員志愿者培養(yǎng)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
年齡小的局限性
一是在知識儲備方面,欠缺歷史文化知識。因講解內(nèi)容常涉及豐富的歷史事件、文化背景等知識,而紅領巾講解員多為中小學生,知識積累有限,理解和掌握這些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可能出現(xiàn)講解不準確或不全面的情況。二是缺乏深入理解。對于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歷史背景和意義等,他們可能難以深入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描述,無法給觀眾帶來更有深度的講解體驗。三是在表達能力方面,語言表達不流暢。在面對觀眾時,部分紅領巾講解員可能會緊張,導致語言表達不流暢,出現(xiàn)結巴、重復等問題,影響講解效果。四是感染力不足。由于年齡和經(jīng)驗限制,紅領巾講解員難以把握講解的語氣、語調、節(jié)奏,無法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把觀眾帶入情境,講解時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五是在心理素質方面,容易怯場。很多紅領巾講解員站在觀眾面前進行講解時,會產(chǎn)生怯場心理,出現(xiàn)心跳加速、聲音發(fā)抖、大腦空白等狀況,影響正常發(fā)揮。六是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弱。講解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各種突發(fā)情況,如設備故障、觀眾提問等,他們可能缺乏應對經(jīng)驗和能力,不知道如何妥善處理,容易陷入慌亂。七是在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上,學業(yè)與講解存在沖突。紅領巾講解員都有學業(yè)任務,在準備講解內(nèi)容和進行講解活動時,可能與學習時間沖突,難以平衡,進而影響學習或講解質量。八是精力有限。準備講解詞、反復練習及實際講解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對于年齡較小的講解員來說,可能因此感到疲憊,難以長期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選拔范圍廣且目標不明確
榆博在選拔志愿者時,潛在群體范圍較廣,選拔工作如大海撈針,難以精準選出具有潛力且合適的志愿者。同時,由于宣傳不到位,選拔信息僅在少數(shù)學校或特定渠道發(fā)布,許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學生未能及時獲取信息,錯失機會。
家長對博物館教育不夠重視
部分家長對博物館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認識不足,認為這并非孩子學業(yè)的核心部分,將博物館視為休閑場所而非教育場所,尚未意識到博物館在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家長對孩子參與博物館志愿者活動持消極或不支持的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志愿者選拔和培養(yǎng)工作的順利開展。
榆博的應對策略
層層篩選
榆博通過在暑假期間開展“榆中縣2024年‘小小文旅推薦官’主題系列研學活動”,旨在選拔和招募對博物館講解工作有熱情與潛力的紅領巾講解員。首先,在學校、社區(qū)、博物館官網(wǎng)及社交媒體平臺發(fā)布研學活動及小小講解員選拔招募的信息。其次,學生通過線上或線下進行報名。在活動中,組織者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如參與度、好奇心、語言表達能力、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其次,給學生分配簡單的講解任務,如介紹一件展品或一個歷史故事,讓他們在指定區(qū)域進行現(xiàn)場講解,并由榆博工作人員和文物愛好者組成的評委團隊現(xiàn)場打分。同時,結合學生在研學活動中的整體表現(xiàn)、講解展示的水平、對歷史文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行綜合評估,從中選出3名具有講解潛力的學生加入小小講解員隊伍,并公布結果。
培養(yǎng)
1.量身定制講解詞
考慮到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水平,講解詞由榆博的教師負責撰寫。一是采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避免使用過于復雜和專業(yè)的術語,讓孩子們能夠輕松理解和記憶。二是融入故事元素,將歷史文化知識轉化為趣味敘事,增強講解詞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三是設計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讓觀眾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訁⑴c,活躍活動氣氛。四是控制篇幅,要傳達積極向上的情感,如對歷史的自豪、對先輩智慧的敬佩等。
2.背稿指導
教師先引導紅領巾講解員理解講解詞的內(nèi)容、含義及邏輯結構。教師用提問、討論等方式,加深孩子們對講解詞的理解。學生先朗讀講解詞,并及時反饋問題。教師再示范背誦,供紅領巾講解員模仿。背稿從分段背誦開始,先將講解詞分成若干小段,讓孩子們逐段背誦,減輕記憶壓力,再組織他們互查或小組背誦。由于背稿過程較為艱辛,教師要對孩子們的努力與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培訓
第一階段,針對單個文物進行詳細講解。首先,教會認識文物。在培訓過程中,引導紅領巾講解員仔細觀察文物外觀,包括形狀、顏色、紋飾、工藝等細節(jié)。例如,觀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時,分析其線條特點與寓意,進而了解當時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觀念。榆博注重鼓勵孩子們主動提問和表達看法,通過親身觀察,深化對文物的直觀認知。其次,教會思考文物。從文物的名稱、年代、材質、產(chǎn)地等基本信息切入,引導孩子們思考。例如,對于一件陶瓷文物,通過觀察質地、工藝并查閱資料,明確其產(chǎn)自哪個窯口,是民窯還是官窯燒制,幫助孩子們理解文物的制作背景和當時的工藝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孩子們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和描述文物的能力。再次,教會講解文物。為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心,榆博鼓勵孩子們嘗試獨立講解,并給予正面反饋和具體改進建議;同時,教導他們?nèi)绾芜\用手勢、眼神和身體姿勢,增強講解的吸引力。此外,還強調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及時糾正發(fā)音和用詞不當之處。最后,增強綜合能力。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逐步增加難度,如設置突發(fā)問題或觀眾質疑,培養(yǎng)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教師會拍攝講解視頻,讓孩子們通過觀看自身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不足并加以改進。
第二階段,連點成線,將單個文物串聯(lián)起來。教師引導孩子們探尋文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搭建完整的歷史文化脈絡。通過故事串聯(lián)、主題關聯(lián)等方式,讓孩子們學會從整體把握講解內(nèi)容,增強講解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第三階段,連線成面。在孩子們能熟練講解一系列文物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拓展知識面,引入相關歷史背景、文化習俗等內(nèi)容,讓講解更加豐富和深入。同時,組織小組討論和模擬講解,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協(xié)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階段,專家指導。榆博邀請資深講解員(甘肅省博物館原社教部主任、甘肅省博物館協(xié)會秘書、研究館員盧冬)為孩子們授課。培訓圍繞講解技巧、語言表達、肢體語言的運用等方面展開,強調講解要與時俱進,更貼近生活、通俗易懂且具有親和力。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孩子們對講解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講解技巧方面,通過理論講解與實際演練相結合的方式,讓專家在現(xiàn)場逐一點評和指導,幫助孩子們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講解員,如何運用聲音、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如何與觀眾進行有效互動以增強講解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這次培訓對于他們而言彌足珍貴,也讓小小講解員有了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建立評價機制
1.舉辦講解員大賽
定期舉辦講解員大賽,為孩子們提供展示和競爭的平臺,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2.由媒體拍攝個人視頻
榆博邀請了專業(yè)的制作團隊,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錄制博物館“紅領巾講文物”“小小講解員講文物”等公益欄目的視頻,并在榆博微信公眾號上分期推出,吸引當?shù)厝罕婈P注這些小小講解員。這類活動不僅可以增加曝光度、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還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的教育工作。
3.實地講解,帶團講解
安排小小講解員在一些重要場合或活動中進行講解。例如,在榆博聯(lián)合榆中縣圖書館舉辦的“榆中縣2025年喜迎元旦主題親子活動”和“童聲話古韻、文物映未來”等活動中,第一屆小小講解員就曾閃亮登場,他們清脆響亮的聲音在活動現(xiàn)場回蕩。他們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和恰當?shù)氖謩荩瑢⒄蛊繁澈蟮墓适骆告傅纴恚瑤ьI大家穿越時空,感受歷史的魅力,這不僅讓整個活動達到高潮,還贏得現(xiàn)場觀眾的一致好評。活動結束后,每位孩子都獲得了特制的榮譽證書,包括“優(yōu)秀小小講解員”“最佳表現(xiàn)獎”等,他們的努力和成績得到充分肯定。此外,榆博還利用周末和假期安排孩子們帶團講解。榆博是國家三級博物館,再加上地理位置特殊,“三山龔翠,二水分流,礪山帶河,形勢險要”,是蘭州的咽喉之地,每年到此旅游的人眾多。因此,榆博是游客打卡的必到之處,這對孩子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4.主題節(jié)日下鄉(xiāng)講解
榆博在假期組織孩子們參與博物館的“四進”活動,即進學校、進社區(qū)、進軍營、進廠礦企業(yè)。不同于館內(nèi)講解,這種實地講解更注重臨場發(fā)揮和應變能力,語言也更加通俗、更具親和力。講解場景的拓展,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又為鄉(xiāng)村文化建設貢獻了力量。面對不同的講解對象,孩子們每次都有全新體驗和收獲,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也讓他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作為紅領巾講解員肩負的傳播知識、傳遞正能量的使命。每次活動結束后,他們都會興奮和自豪地表示,以后會更加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為更多的人帶來精彩的講解,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和燦爛的文化。
鞏固提高
反復練習,定期復習
榆博定期組織孩子們復習所學知識和講解內(nèi)容,強化記憶、鞏固成果;組織觀看優(yōu)秀講解員的講解視頻,學習他們的講解技巧、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再由志愿者錄制自己的講解過程,共同回顧并分析每個人的優(yōu)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安排表現(xiàn)優(yōu)秀的紅領巾講解員分享經(jīng)驗和心得,促進共同成長。
知識更新
隨著展品的更新和研究的深入,榆博及時為孩子們提供最新的知識和信息,確保講解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榆博還與就近兩所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定期邀請學校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到館與小小講解員結對幫扶,把他們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接收的最新理念及時傳授給小小講解員。如此一來,孩子們的知識更加豐富,思想和理念持續(xù)提升,眼界也更為開闊。
利用假期全面培養(yǎng)
為幫助孩子們積累專業(yè)知識,榆博利用假期開設了更深入的歷史文化課程,旨在拓寬其知識面,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注重強化實踐能力,組織孩子們參觀蘭州市三縣五區(qū)的博物館,聆聽講解并與講解員深入交流。專業(yè)的博物館講解員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講解經(jīng)驗。他們能將復雜的歷史文化知識,以生動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傳達給觀眾。此外,他們對展品的研究也較為深入,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段歷史背景都能信手拈來,引領觀眾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歷史的魅力。
紅領巾講解員雖在知識和經(jīng)驗上還有所欠缺,卻滿懷對歷史文化的熱情與濃厚興趣。在交流中,孩子們積極向專業(yè)的博物館講解員請教,學習他們的講解技巧與方法。例如,如何更好地與觀眾互動,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和知識水平的觀眾調整講解內(nèi)容與節(jié)奏。
通過這樣的交流,孩子們深刻認識到,無論是專業(yè)講解員還是紅領巾講解員,其目標一致,都是讓更多人了解歷史、愛上文化。孩子們還認識到,在未來的講解工作中,只有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提升自己,才能將這份熱愛與責任傳遞給更多人。
此外,榆博還為孩子們安排了更多的實踐講解機會,讓孩子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高講解水平和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開展文化交流,組織與其他博物館或文化機構的交流活動,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學習先進的講解經(jīng)驗和方法。
榆博在培養(yǎng)紅領巾講解員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通過科學合理的選拔、系統(tǒng)全面的培養(yǎng)、客觀公正的評價,以及持續(xù)不斷的鞏固提高和再次培養(yǎng),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培養(yǎng)工作仍需不斷改進和完善,以適應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相信在未來,榆博將在青少年教育和文化傳承方面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培養(yǎng)新一代有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單位:榆中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