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41(2025)04-0027-05
1引言
繪本以其獨特的圖文結合方式、簡潔的語言、豐富的情感表達和藝術價值,成為目前公認的比較符合兒童閱讀習慣和心理特點的重要讀物[1]。因此,國內外公共圖書館都比較重視推廣繪本閱讀。例如,1992年英國的“閱讀起步走”項目[和1995年美國的“從出生開始閱讀”活動[3]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國內也涌現出不少優秀案例,如廣州圖書館的“由繪本愛上閱讀”項目開創性地探索了兒童繪本閱讀空間的再造與服務[4],江陰市圖書館集繪本展覽、親子閱讀、語言教學、閱讀指導和繪本故事會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全國首家少兒繪本閱讀借閱區[5],以及重慶圖書館的“四維一體玩繪本”項目[]等,都為業界打造了樣板。
然而國內公共圖書館在繪本閱讀推廣方面雖取得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區域差異大,經濟發達地區活動更豐富、設施更完善,服務多聚焦低齡兒童[7];二是活動缺乏長期規劃,主題不鮮明、形式單一,難以形成規模化品牌[8];三是專業人才不足,影響推廣的專業性和權威性[9]
從傳播學角度看,繪本閱讀推廣是一種文化傳播行為,其效果取決于傳播系統的完整性。哈羅德·拉斯韋爾的5W傳播模式為分析傳播過程提供了經典框架。我國繪本閱讀推廣的不足,主要源于5W要素的標準化程度不足。借鑒該模式,可助力公共圖書館構建更科學、有效的推廣策略。因此,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可以在省級館的統籌帶領下,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的繪本閱讀活動,形成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輸出圖書館專業的內容和思想,以增強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其話語權,確保其在社會文化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2標準化閱讀推廣的概念及國內現狀
2.1什么是標準化閱讀推廣
根據《標準化工作指南》(GB/T20000.1—2014),標準是經協商一致并按程序制訂的文件,旨在為活動或結果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起到指導規范的作用[10]。隨著閱讀推廣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構建閱讀推廣標準體系的呼聲日益高漲。所謂標準化閱讀推廣可理解為在推動閱讀活動過程中,形成一套規范化、專業化、系統化的標準體系,涵蓋選題、內容、自標、組織形式、服務資源、服務人群、評估方法等,以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推廣質量和效果[1]
2.2閱讀推廣標準化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標準化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系統化的標準體系。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開展了相關研究。在理論框架方面,洪偉達等[12]提出應從制度、實施、監督和技術四個維度構建規范體系;萬行明等[13]則建立了以活動規律、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為核心的理論框架;劉丹[14]和薛衛雙[15]分別借鑒ISO 標準和IFLA 指南,探討了標準編制體例和框架設計;王曉晶等[16]構建了基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體系。在評價體系方面,劉旭青等[17從建設、職能和成效三個維度提出了評估標準;岳修志[18]則基于公共項目視角,構建了包含管理、技術、社會等多維績效的指標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閱讀推廣標準化研究相對薄弱,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國外標準引介[19]、國際指南解讀[20]、法律規范研究[21-22]以及評價體系構建[23]。實踐層面,杭州圖書館的三層次評估模型、佛山市圖書館的鄰里圖書館標準化管理以及東莞圖書館的繪本館服務網絡建設,為兒童閱讀推廣標準化提供了有益參考[24]。總體而言,現有研究雖取得一定進展,但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兒童閱讀推廣標準體系,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均有待提升。
3推行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的價值
3.1優化資源,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標準化的繪本閱讀活動指南使公共圖書館能精準為不同年齡段幾童挑選合適繪本,制訂活動方案,優化環境布置,控制活動時長,吸引目標讀者。這有助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同時,標準體系考慮館際、城市、地域差異,靈活調整,鼓勵圖書館間合作共享,擴大推廣范圍,讓更多兒童受益。繪本閱讀活動聚焦兒童,體現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促進社會公平[9]。通過標準化推廣,圖書館能更專業地引導幾童閱讀,指導家長進行親子共讀,培養兒童閱讀技巧和興趣,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3.2提升兒童閱讀推廣的專業性
當前兒童閱讀推廣活動雖形式多樣,但存在缺乏核心、邊界模糊、泛娛樂化等問題,缺乏統一模式和品牌影響力[24-25]。在標準體系指引下,繪本閱讀活動更關注兒童的需求、意愿和能力,借助專業知識和技能,設計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活動。這有助于兒童和家長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提升閱讀興趣,彰顯公共圖書館的專業性。
3.3推進兒童閱讀推廣高質量發展
隨著圖書館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兒童閱讀推廣亟須高標準體系。標準體系明確推廣范圍,合理利用資源,按項目管理和評估監督的要求科學規劃執行,確保活動質量和效率,實現快速復制和推廣成功模式,擴大影響力。這使兒童繪本閱讀項目規模化、系統化、科學化、精準化和常態化,達到廣泛覆蓋、質量上乘、影響深遠的目標。
4公共圖書館標準化推廣繪本閱讀活動的模型架構
傳播學領域的先驅哈羅德·拉斯韋爾在其著作《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中,明確了傳播的五個基本要素和傳播過程:Who(傳播者)—What(傳播內容)—WhichChannel(傳播渠道)—ToWhom(受眾)—WithWhatEffect(傳播效果)。這一理論框架在傳播學界被廣泛稱為 5W 傳播模式[26]。基于此,筆者將探討如何將5W傳播模式應用于繪本閱讀活動的標準化實踐模型構建中。
4.1傳播者——由誰推廣
毋庸置疑,公共圖書館理應主動承擔起推廣繪本閱讀活動的重任,是繪本閱讀推廣的能動性主體[27]。公共圖書館在繪本閱讀推廣方面具備獨特優勢:一是擁有專業化的繪本館藏資源和多功能服務空間,為高質量活動提供保障;二是具備專業的館員隊伍,能夠系統性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這種集資源、空間、人才于一體的綜合優勢,是其他機構難以比擬的。因此,建立標準化的繪本閱讀推廣體系,重點培養兼具專業知識、閱讀技巧和服務意識的高素質推廣人才尤為關鍵。基于此,省級公共圖書館可招募全省圖書館員以及符合條件的志愿者,聘請資深的兒童繪本閱讀專家對其進行“兒童閱讀指導員”培訓。每年定期在各地圖書館舉辦系列培訓班,保證參與者完成規定課時,表現突出的圖書館和主講人將分別獲得“優秀單位”和“優秀閱讀推廣師”稱號。培訓應遵循\"六有”原則:有計劃、有組織、有課程、有實踐、有考試和有證書。此外,公共圖書館還應當主動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如幼兒園、中小學、社區、兒童家庭、文化企業、出版發行機構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等,共同推廣繪本閱讀活動。通過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圖書館 + ”模式下的資源優勢。
4.2傳播內容——推廣什么
研究表明,圖書館員因其專業素養在兒童閱讀指導中具有獨特優勢。美國《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指出,圖書館員是兒童閱讀的重要引導者;而中國調查顯示,雖然 90% 以上的家長支持親子閱讀,但近 70% 的家長需要專業指導[28]。這要求公共圖書館不僅要精選優質繪本,更需提供專業的閱讀方法和親子共讀指導。基于艾登·錢伯斯[29的“閱讀循環圈\"理論,要有足夠的、易于接觸且能激發興趣的圖書供選擇,這是啟動閱讀循環的關鍵。在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中,挑選優質的繪本是關鍵的第一步。省級圖書館可組織專家、館員、家長等多方代表,按照0—3歲、3—6歲、6—9歲三個年齡段,綜合考慮主題類型(人文社科、知識科普、文學故事)、地域特色(國內/國外)創作形式(經典/原創)以及教育功能(認知、社交、語言、性格培養、文化傳承等),通過專業評審確定年度推薦書單。書單確定后,需配套開發標準化活動方案:1)編制1對1“親子讀”指導手冊和1對N“集體讀”活動計劃;2)設計適齡的閱讀環境、時長、流程和方式方法;3)制作每本繪本的示范課件和視頻資源,形成標準化、可移植的資源,向市級、縣區級、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圖書館及少兒圖書館推廣。這些標準化資源可由省級館統籌,在各級圖書館推廣應用,確保活動質量的一致性。
4.3傳播渠道—如何推廣
公共圖書館應構建“線上 + 線下”融合的繪本閱讀推廣模式。線下活動具有體驗感強、互動性好的優勢,但受時空限制;線上渠道則能突破地域限制,擴大覆蓋面。建議采用微信、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矩陣,實現全方位推廣,既保持深度體驗,又拓展傳播廣度,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和互動傳播模式。一方面,在省級公共圖書館的指導下,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可依據已編制的規范方案,先于省館進行線下試驗開展,以積累經驗,為全省規模化、標準化推廣提供必要的案例參考。在取得初步成功經驗后,可于全省范圍內選取一些圖書館作為試點單位,進一步推廣。最終,通過總結試點推廣中積累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進一步修改完善活動方案,然后在全省公共圖書館全面推廣。另一方面,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帶頭培育一支專業的新媒體運營隊伍,通過多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閱讀推廣館員的新聞素養和新媒體運營能力,使其掌握不同形態的新媒體優勢與特色,能夠綜合調用不同新媒體,打造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乃至所有閱讀推廣活動的傳播矩陣,實現立體化、多元化的宣傳推廣。例如,借助微信公眾號一對多傳播的高效覆蓋特性,可有效預告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借助短視頻和直播突破時空限制、支持即時互動的特點,可讓各地讀者同步參與、沉浸體驗;借助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簡潔直白、易于傳播、直達用戶的優勢,可創作相關話題,激發讀者互動和討論,從而增加繪本閱讀活動的曝光度和熱度[28]。
4.4傳播受眾—向誰推廣
筆者認為,繪本閱讀活動主要面向兒童和家長。
一方面,兒童作為公共圖書館的重點服務對象,常因缺乏科學的分齡化設計,導致活動招募存在年齡設置較隨意、跨度大、缺乏細致規劃等問題。因此,亟須基于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構建分齡化服務模式。另一方面,當前繪本閱讀活動多聚焦兒童,忽視了對家長的引導,許多家長在親子共讀中缺乏科學方法和對兒童閱讀心理的理解。因此,需要為家長提供專門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共讀技巧,提升對兒童心理的理解,促進兒童閱讀成長。首先,要深入研究兒童群體特征,了解并把握其心理發展規律,依此科學設計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由于各年齡段兒童的心理成熟度和教育接受度差異較大,不能簡單以年齡劃分,而應基于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進行精準分齡,以使每一場繪本閱讀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符合兒童的成長特性和認知規律。根據皮亞杰理論,0—3歲兒童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大腦快速發育,但思維以自我為中心,語言和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30]。針對此,建議選擇語言生動、簡單的繪本,如《抱抱》《小腳鴨養成好習慣系列》等,并融入認知、感官和親子游戲,營造安全、豐富、有趣的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閱讀快樂,活動時長宜控制在30分鐘以內。3一6歲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智力發展迅速,求知欲和探索欲強,但自我控制能力弱,表現出好動的特點,思維缺乏邏輯性[30]。建議可重點策劃有助于兒童想象和探索,促進其提升語言能力、提高社會技能和培養邏輯思維的繪本活動,如選擇《我媽媽》《好餓的毛毛蟲》等繪本。活動環境要安全且具吸引力,增加互動環節,鼓勵兒童參與表演和討論,表達個人想法,活動時長控制在30—40分鐘為宜。6—9歲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開始具備邏輯思維,理解守恒、可逆性,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迅速,對復雜和抽象任務充滿好奇[30]。建議選擇《龜》《土地里的小鳥》等有深度和哲思的繪本,引導兒童進行分析和思考,學習深度閱讀,領悟思想精髓。除了研究兒童讀者,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還要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介向兒童家長推送優秀繪本,以及每一本繪本親子共讀的具體操作指南以及注意要點,幫助家長盡快掌握親子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兒童繪本閱讀的體驗感。
4.5傳播效果—推廣反饋如何
范并思[31]曾提出閱讀推廣的五個層級目標,從基礎到高級依次為公眾滿意、可持續發展、促進閱讀與學習、包容性服務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基于此,再結合易評價和可操作的需求,筆者認為評估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的成效可重點從讀者參與過程的滿意度和參與后的受益度,以及活動的可持續性三個維度來考量。如此,既從讀者視角出發,呈現其受益情況,又從圖書館視角出發,反映閱讀推廣的整體效益。首先,關于讀者滿意度,這是評估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成效的首要維度。通過采集線下數據(活動場次、參與人次、活動時長、相關圖書借閱量等)、現場觀察(如兒童情緒反應、是否主動提問、是否參與互動、專注力,家長的參與度、互動反應、表情和語言反饋等)問卷調查、深人訪談以及分析整理線上數據(微信、微博、短視頻用戶的閱讀量、點贊量、轉發、評論)等多元性反饋,較為精準地掌握參與兒童及其家長的真實想法。在問卷設計中,可以設置“活動主題適配性”“活動內容豐富性\"“活動內容吸引性”“活動環境與設施安全與舒適性\"“活動信息獲取便捷性”“宣傳力度強弱”等指標,從而直觀地了解他們對活動內容、形式、組織等方面的感受和評價,為后續活動的優化提供重要依據。其次,關于讀者受益度,可以從兩個方面衡量:一是兒童的閱讀意愿和閱讀能力是否提升;二是家長的閱讀引導能力是否提升。這就需要建立長期跟蹤評估機制。在活動結束一個月、三個月甚至六個月后,分別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兒童和家長進行定期電話回訪,了解參與兒童閱讀興趣、態度和意愿的變化情況;查閱并對比兒童在參與活動前后的借閱記錄,重點關注借閱頻率、閱讀種類和閱讀難度的變化。通過數據分析,評估活動對兒童閱讀行為的長期影響;在回訪中深人了解親子閱讀習慣的變化,包括閱讀頻率、閱讀時長以及閱讀種類的多樣性,評估活動是否促使親子閱讀習慣的形成和優化;通過訪談了解親子閱讀的動機和期望是否因活動而發生改變,評估家長是否在活動中掌握了親子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引導兒童理解繪本內容、如何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如何持續運用閱讀技巧,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提升等。再次,關于活動可持續性,關鍵在于是否科學管控成本并有效提升服務績效。以省級圖書館為主導的大規模標準化繪本閱讀活動,是需要很多經費支持的。在活動評估中可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一是經費保障,活動評估需重點考察是否有專項經費支持,每年專項經費是否充足,以及活動經費在圖書館總經費中的占比是否合理。這三項指標直接反映了圖書館對繪本閱讀活動的重視程度和經費投入的可持續性。二是資源保障,評估應關注圖書資源的多樣性和匹配度,確保繪本資源豐富且符合親子閱讀的需求。同時,需考察圖書館是否配備了專業的親子閱讀活動人員,以保障活動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三是活動空間保障,評估時需考察每個圖書館是否擁有獨立的親子閱讀活動空間,以及該空間是否安全、舒適,是否能夠滿足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此外,為確保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應建立多元化的評估主體體系。這一體系不僅應包括內部的自我評估,如政府部門和圖書館自身的評價,還應引入外部的專業評判,如兒童閱讀推廣專家、教育專家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獨立評價。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聽取活動參與者的反饋,將他們的聲音納入評估體系。通過整合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全面、客觀的評估結論,從而為活動的持續改進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5結語
繪本閱讀推廣是公共圖書館兒童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標準化建設是提升服務質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關鍵。本文基于傳播學5W模式,從傳播主體、內容、渠道、受眾和效果五個維度,系統構建了公共圖書館繪本閱讀活動的標準化推廣框架。我們有理由相信,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和評估機制,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推廣活動中存在的區域差異大、專業度不足、持續性弱等問題。未來,公共圖書館應以省級館為統籌核心,聯合多方力量,構建覆蓋選書、活動設計、人才培養、效果評估的全流程標準體系,實現兒童閱讀推廣從經驗化向標準化、從碎片化向系統化的轉型升級,為培養兒童閱讀習慣、建設書香社會提供專業支撐。
[參考文獻]
[1]陳蔚.基于繪本載體的兒童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3,32(12):107-110.
[2]黃巾.英國嬰幼兒“閱讀起跑線”項目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3]李慧敏.嬰幼兒童(0—6歲)閱讀推廣案例特色研究:以英國、美國、德國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8):109-112.
[4]陳菁,陳哲彥.繪本閱讀與圖書館兒童讀者服務:以吳翠紅及其團隊的兒童繪本閱讀推廣實踐為中心[J].圖書館雜志,2023,42(3):75-82.
[5]蔡思明.公共圖書館兒童繪本閱讀推廣研究:以廣州、合肥、江陰三地的兒童繪本閱讀推廣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2,31(11):46-50.
[6]許堯堯.公共圖書館繪本閱讀推廣實踐初探:以重慶圖書館“四維一體玩繪本”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9) :135-137.
[7]朱美華.公共圖書館體系化高質量開展繪本閱讀推廣的路徑分析:基于東莞圖書館“繪本館體系化建設項目”的思考[EB/OL].[2025-05-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108.G2.20250113.0903.002.html.
[8]孫新瑩.公共圖書館兒童繪本閱讀推廣服務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1.
[9]范并思.論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專業化建設[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48(3):4-14.
[10]標準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術語:GB/T20000.1—2014[S].
[11]王麗珍.標準化:圖書館閱讀推廣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4(4):59-68.
[12]洪偉達,馬海群.圖書館閱讀推廣規范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8(1):36-43.
[13]萬行明,李博陽.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標準化建設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9,39(9):100-107.
[14]劉丹.圖書館閱讀推廣標準的建立構想[J].圖書館雜志,2020,39(8):82-87,110.
[15]薛衛雙.建立圖書館閱讀推廣專業標準及標準框架的構想與思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2):96-101.
[16]王曉晶,劉瓊.圖書館閱讀推廣標準體系構建探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3(4):71-79.
[17劉旭青,劉培旺,柯平,等.面向全民閱讀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評估標準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30(5):47-55.
[18]岳修志.基于公共項目視角的閱讀推廣活動績效評價體系框架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36(6):69-75,12.
[19]黃英,黎靜捷,李文娟,等.關于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的法律規范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1):6-10
[20]范繼榮.《國際圖聯0—18歲兒童圖書館服務指南》解讀與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4):118-123.
[21]秦東方,張麗.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的政策規范與法律保障: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國際性政策與文件的解讀與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9):64-70.
[22]張麗.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的法律規范問題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0(2):54-58.
[23]王素芳,孫云倩,王波.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活動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39(6):41-52.
[24]張文馨,鄧楚悅.通往閱讀推廣的高質量發展:關鍵議題與實踐路徑:第一屆閱讀推廣標準與評價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3,35(10):91-98.
[25]李東來,郭生山.閱讀推廣:實踐、現狀與理論思考:李東來館長專訪[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3):8-14.
[26]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1-2.
[27]陳雅梅,翟雅楠.基于5W傳播理論的公共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106-110.
[28]唐智泉.圖書館新媒體營銷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3.
[29]申藝苑,袁曦臨.兒童閱讀循環圈的相關者及公共圖書館角色思考:基于中美兒童與家庭閱讀調查報告的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23(1):61-73.
[30]J.皮亞杰,B.英爾德.兒童心理學[M].吳福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6-47.
[31]范并思.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基本原則與層級目標:兼論各級目標的評估[J].圖書館,2024(9):1-6.
[收稿日期]2025-04-25
[作者簡介]麻婷(1987一),女,本科,館員,南京圖書館;劉振玲(1982—),女,碩士,館員,南京圖書館。
[說明]本文系2025年江蘇省圖書館學會課題“標準化視角下公共圖書館推廣繪本閱讀活動的模型構建與實踐路徑探究”(課題編號:25YB08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