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還需要整合價值鏈數據,提供全產業鏈、跨職能的實時數據和報告,以財務信息促進業務流通,從而更好地支持決策制定和資源分配。
近年來,數字技術在各行業和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數字賦能的理念應運而生,即促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應用,提升行業、企業、社會各層面的發展效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國有企業應促進財務轉型,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財務管理逐漸從制度、流程約束的財務管控向數智賦能型財務管控轉變,使財務管理實現更精準、高效,賦能企業戰略與運營決策。
國有企業構建
數字賦能型財務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傳統模式下財務管理的效率不高,財務管理的職能和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和體現。隨著國有企業業務的不斷擴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產業類型、管理跨度層級逐漸增多,導致國有企業業務流程、會計科目、會計報告、財務報告等難以統一。國有企業報賬復雜,報銷工作量大且手續繁雜,傳統模式下財務報銷的審批緩慢、效率不高。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數量多,且價值高、使用周期長、管理難度大,傳統模式下的財務管理無法滿足資產集中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和動態化監管的需要,難以平衡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投資需求。部分企業還存在戰略與業務執行脫節的情況,企業中長期戰略規劃缺乏科學依據,戰略與預算、業務計劃與財務預算等割裂,導致戰略績效管控難。目前,很多國有企業已逐步認識到業財融合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但由于財務信息化系統和平臺的構建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業財融合的基礎薄弱,業財協同管理難,無法為業務調整、科學決策充分服務。彌補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不足,正是構建數字賦能型財務管理體系的目的所在。
促進數字賦能型財務管理體系建設,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賦能企業戰略與運營決策。具體而言,通過持續推進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和平臺的構建,夯實國有企業業財融合一體化建設基礎,促進財務管理逐漸向前端業務延伸,與企業戰略、運營等深度融合,整合利用財務數據與市場、客戶、產品等業務數據,支撐企業更準確預測、決策,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推進企業業財融合和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協助國有企業項目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績效管理、防范等工作高效化落實,便于各部門之間協調溝通,有助于國有企業實施集中化、精細化管理和全過程控制,為資源配置、業務調整和風險防范服務。
國有企業構建
數字賦能型財務管理體系的對策
第一,應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數字賦能企業財務管理,應結合國有企業實際工作需要,不斷優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構建無紙化財務智能報銷系統,促進國有企業前端采購業務平臺的費用管控系統、中端賬務處理系統、后端電子檔案系統等,使財務報賬預約、財務記賬、報賬審批、財務支付等業務更便捷,有效規避財務報銷中的不規范行為。
同時,國有企業應構建全面預算管理系統,需要合理配置企業自身的內部資源,充分利用企業各部門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綜合多方數據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預算目標,并對預算執行進行動態化監督和考核評價,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企業應優化財務會計核算系統,細致分析國有企業的業務特點、業務流程和業務指標,對業務口徑科學分類,在此基礎上實現國有企業會計科目的合理設置,促進業財數據整合,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企業還應完善資金管理系統,用于跟蹤和管理資金流動,包括國有企業的現金、銀行賬戶、債務和投資等多個方面,保證資金安全性和資金有效利用。持續完善總賬系統,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協助做好固定資產采購、盤點等管理工作。
第二,應推進業財融合及一體化建設。持續加強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的構建。ERP系統是國有企業實施流程再造的一個重要工具,可以實現對國有企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對國有企業運營的有效管控。ERP系統還實現了國有企業物資資源管理(物流)、人力資源管理(人流)、財務資源管理(財流)、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流)的集成一體化,能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并促進這些信息在國有企業內部得到有效傳遞和高度共享,為國有企業優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服務。
第三,應加強業財融合管理系統構建。國有企業在持續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同時,也要促進財務管理系統、業務管理系統融合,建立系統之間的良好接口,方便業財數據整合和利用。為更好滿足業財融合及一體化建設的需要,要持續完善系統功能模塊設置。通常而言,國有企業構建的業財融合系統要涵蓋會計核算模塊、財務管理模塊、生產控制模塊、物流管理模塊、采購管理模塊、分銷管理模塊、庫存控制模塊和人力資源管理模塊等,并在每個模塊設置可行的流程,促進國有企業的財務、業務、管理流程不斷優化整合,滿足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和業務管控的需要,賦能國有企業戰略與運營決策。
第四,應加強財務共享模式構建。國有企業還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綜合分析未來一段時間內經營發展所需,持續推進財務共享模式構建。為集中管理和核算、業財一體化提供支撐。使會計核算、監督、管控、分析、研判等多功能得以良好體現,將國有企業那些分散、重復性高,且易于標準化的業務集中起來,在管理活動中實施集中化處理、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
第五,應堅持數據驅動。數字化賦能要求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堅持數據驅動,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國有企業要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建立強大的數據分析模型、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智能應用系統,在其支持下實現對財務數據深度分析,進行精準的財務分析和財務預測。例如,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以會計核算、報表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對企業一段時間內的業務活動及能力狀況進行細致的評價和預測分析,指導國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做出科學決策,防范經營風險。
除此之外,財務人員應主動參與企業生產、銷售的財務預測、預算執行分析、業績分析等,為下一階段國有企業業務決策調整提供專業財務支持。規范編制財務分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企業優化管理和財務決策提供分析支持。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還需要整合價值鏈數據,提供全產業鏈、跨職能的實時數據和報告,以財務信息促進業務流通,從而更好地支持決策制定和資源分配。
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的國有企業,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國有企業若想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應把握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機遇,堅持數字賦能,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推進業財融合及一體化建設,堅持數據驅動,不斷優化財務管理,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鄭州高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