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以“兩區”建設為引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累計入庫“兩區”項目2180個,排名全市第一—自2020年9月北京市啟動“兩區”建設以來,順義組團圍繞“兩區”建設打頭陣的目標,明確發展思路,從“產業開放 + 園區開放”兩個維度,確定‘ 3+7° 工作框架,致力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的階段性成果。
“兩區”落地項目加速跑
今年以來,順義區以“兩區”建設為引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在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創新動能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勢能。截至2025年6月,園區新增企業393家,注冊資本總額62.93億元。其中,速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為德國知名工業品牌茵泰科(INTEC)的重要合作伙伴,深耕于高精度工業稱重設備的研發與制造,其核心產品電磁力稱重傳感器和工業天平廣泛應用于制藥、半導體、新能源等多個高科技領域,將推動園區在高端智能制造領域布局取得新進展。已入駐企業持續擴大經營規模,安聯保險資產管理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建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

有限公司在2024年底資產規模已突破3500億元。匯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25年以來完成兩輪增資合計4.67億元,持續擴展業務范疇。
今年2月21日,首都國際會展中心開館運營,迎來高規格首展,并于3月6日與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辦“雙館聯動”首秀。2025年上半年,七大展會在此舉辦,其中,2025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展覽面積超31萬平方米,刷新該類展會的世界紀錄,參展商、觀眾超30萬人次。
今年3月,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企業海德羅航空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服務中心投用,總投資100萬歐元,重點開展發動機托架維修、飛機工具設備校準等高端服務,將為區域航空服務產業的升級發展注入新活力。
圍繞七大產業領域創新發展
順義區作為首都重點建設新城、國際交往的重要門戶和高端產業聚集區,是北京市“兩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順義組團圍繞首都國際機場規劃布局,包括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北京中德產業園、新國展等功能區,面積達到28.5平方千米,在北京自貿試驗區7個組團中面積最大,具有空港特色突出、高端產業集聚、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區域特點。
“兩區”建設5年來,順義組團統籌提升經濟規模與質量,圍繞七大產業領域創新發展。在產業金融領域,提升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度,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推動重點行業跨境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便利化。錨定首都產業金融中心發展定位,加速推動優質企業上市掛牌,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目前,順義組團聚集各類金融機構300余家,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擔保、保理和基金等多種業態,安聯保險、匯豐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在此布局,逐步形成了金融產業集聚效應,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在商務會展領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于今年投入運營,成為北京單體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綜合型會展場館,順義區將聯動新國展一、二期場館,打造“順義會展”品牌。在航空服務領域,依托首都國際機場,建設世界級航空樞紐,完善航空普貨口岸、國際快件口岸、國家五類指定進口商品口岸、整車進口口岸建設,促進航空貨運、航材維修、航空租賃等產業發展。羅爾斯一羅伊斯與中國國際航空合資的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進展順利,計劃于2026年投入運營,屆時將進一步帶動航空高級別維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務及科技研發等產業資源集聚。
此外,在國際物流領域,提升首都國際機場貨運服務水平,促進空港口岸物流和保稅物流提質增效。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探索物流通關新模式,增強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在醫療健康領域,支持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建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探索進口未在國內注冊上市的罕見病藥品,由特定醫療機構指導藥品使用。構建便捷高效的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通關平臺和服務生態環境。在文化貿易領域,創新服務文化保稅業態發展的海關監管模式,支持文化藝術品“區內倉儲 + 區外展拍”“區內展示 + 線上交易”“保稅展示交易”,建設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口岸。在數字經濟領域,加強數字領域國際合作,促進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
突出三大園區主體作用
園區開放方面,突出三大園區主體作用。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航空服務企業數量最多的機場臨空區。現已構建起完整航空服務產業鏈條,形成了航空運輸、機場運營、飛機維修、航材貿易全鏈條產業集群,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北亞辦事處、星空聯盟區域辦事處等國際航空組織相繼入駐,駐區航空服務企業400余家,定期航班航線數量700余條,綜合競爭力保持全國前列。2024年,園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15億元,較2020年增長 52.9% 經濟總量在全國17個臨空示范區中排名第二。
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是全國首家依托空港口岸設立的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具有服務貿易特色的綜合保稅區,做大做強“保稅 +,,, 新業態新模式。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成效顯現,2024年園區的罕見病藥品進口種類達37種,同比增長 95% ,進口貨值217.5億元,同比增長 37.7% ,進口規模占全國罕見病藥品進口的4成以上。在2024年公布的全國150個綜合保稅區績效評估中,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位列第二。
中德產業園深入開展國別特色的開放探索,是全國唯一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園區集聚了奔馳、寶馬、博世、威樂等優質德企120余家,年產業規模400億元,逐步構建成為中德中歐經濟技術雙向往來與創新合作的重要平臺。
一批引領性創新成果紛紛落地
自全市“兩區”建設啟動以來,順義組團已累計入庫“兩區”項目2180個,在全市7個組團中排名第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和總營業收入均增長約 60% ,實際利用外資、外貿進出□總額均增長約 50% 。
順義組團統籌“全產業鏈開放 + 全環節改革”,聚焦航空服務、醫療健康、升級型消費等重點產業,圍繞政策創新的關鍵環節,在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限制、促進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已完成200余項“兩區”重點任務,探索形成了“保稅 + 消費升級”、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試點等16項“兩區”突破性政策和模式創新。其中,包括全國突破性政策和模式創新8項,總結提煉了航材服務、文化貿易領域4個案例向全國復制推廣,醫藥貿易、特色監管等領域11個案例向全市復制推廣。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的保稅功能優勢,實現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保稅+消費升級”、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等多項含金量高且惠及民生的全國首創試點政策落地,讓全市乃至全國人民享受到北京自貿試驗區政策和制度創新帶來的紅利。2024年9月,《北京市推動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正式發布,通過建立“白名單”機制,支持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建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北京市第一家服務于罕見病患者群體的綜合性診所“北京罕萌診所”于順義區開業,先后完成2款已在境外上市罕見病藥品“保稅備貨、分次出區、臨床應用”全流程操作。多所醫院的專家診療團隊現場會診,探索罕見病領域的“共享醫療”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帶來希望。
“兩區”建設5年來,一批引領性創新成果落地順義。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全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持牌支付公司貝寶支付(北京)有限公司、全國首家同時持有保險經紀和基金銷售“雙牌照”的外商獨資保險經紀公司匯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3家“全國首家”金融項目落地順義。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羅爾斯-羅伊斯共建的全新民用發動機維修合資公司—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落戶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這是羅爾斯-羅伊斯全球維修網絡的中國大陸第一家合資維修公司。國際知名的里森畫廊落戶北京,這也是中國首家開設于保稅區的藝術空間。
“兩區”建設為順義區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開放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能。下一步,順義組團將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圍繞航空服務、醫藥健康、商務會展等優勢產業開展全鏈條政策創新,同時持續推動智慧口岸建設,強化“便利自貿”品牌塑造,積極打造國際化服務環境,為全市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國家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貢獻“順義力量”。
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