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安瑤自治縣高級中學(以下簡稱都安高中)創建于1923年,辦學百余年來,向全國高校輸送了數萬名優秀人才,辦學成效顯著。尤其是近幾年,學校獲評河池市優秀教育綜合質量優秀學校,多名學生在2022年、2024年、2025年的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廣西賽區)復賽中獲全國一等獎、二等獎,多位教師獲評自治區優秀教師、河池市優秀教師、河池市優秀班主任。
這些成績,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生命力,不在于物質條件的好壞,而在于師生是否具備沖破環境局限的堅韌與勇毅。然而,在“三新”改革邁入“深水區”,山區教育經歷前所未有之變革的當下,都安高中逐漸暴露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足、育人目標單一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學校要想取得新發展,就要不斷改革管理機制、課程結構,培養優質教師。
推動機制革新,讓“立德樹人\"落地生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是通過口號就能達成,而是需要科學的育人機制。都安高中建立“雙軌并行”的育人機制:一方面,保留“清北學子成長檔案”,系統梳理拔尖人才培養經驗,但不再將其作為唯一目標,而是提煉出“目標明確、意志堅韌”的共性品質作為學生精神培養的目標;另一方面,評選“學業進步之星”“鄉土探索先鋒”“年度公益服務之星”等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使“不放棄、敢拼搏、求創新”成為校園文化的鮮明底色。同時,都安高中重構教師評價機制,在教學業績之外,增加課程創新度、學生成長跟蹤、家校協同貢獻等評價維度,引導教師將精力投向“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的實踐。
重構課程體系,讓每個生命都能向陽生長。破解“尖子不尖、整體不強”的困局,關鍵在于打造面向人人的課程生態。都安高中著力構建三層課程體系。一是基礎層,嚴格落實國家課程,組建“學科教研組 + 外聘專家”團隊,針對學生普遍薄弱的能力設計訓練活動,如數學增加“生活應用題建模”訓練,語文開展“我的家鄉這么美”課前五分鐘演講。二是拓展層,建立“培優 + 托底”雙中心,培優中心聚焦學科競賽與創新思維培養,采用“導師制 + 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托底中心采用“小步走、多回頭\"舉措,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每周開展1一2次分層輔導,確保每名學生都能跟上節奏。三是特色層,研發鄉土特色課程,如地理教師帶領學生測量巖層年齡,生物學教師帶領學生研究草藥價值,讓學生增長學識,知鄉愛鄉。
培育優秀師資,讓教育發展實現節節攀升。都安高中構建教師“三維成長體系”。在專業提升維度,與區內外名校建立“1+1”幫扶關系,通過選派青年教師駐校跟崗,邀請名校教師來校開展“同課異構”,選派教師到高等師范院校研修,同時設立“教科研基金\"鼓勵教師申報課題、撰寫論文,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在提升職業幸福感維度,實施“教師關愛計劃”,建成心理咨詢室、教工茶吧,以教研組為單位外出團建,讓教師從“蠟燭式奉獻”轉為“星辰式閃耀”。在精神引領維度,新入職教師接受校史培訓,啟動“百年校史中的教育智慧”整理工程,由老教師口述育人故事、青年教師撰寫案例集,讓堅韌、包容、創新的“都高精神”實現代際傳遞,生生不息。
站在百年節點回望,所見是先輩奮斗的足跡。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只要秉持初心、步履堅定、守正創新,都安高中這所百年老校,必將能更好地承擔起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強區的時代使命,在前進的征途中綻放光芒。
(本文作者系黨委書記,河池市優秀教師,獲2025年河池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