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引路
談讀書
◎朱光潛
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游,以至于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味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于某一方面知識過于重視,對于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從頭讀到尾,以求對于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于這一類。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后采關于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于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余的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節,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于初學不相宜。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只著重某一方面。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則全書中所有關于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系起來,自成一個系統。以后讀其他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于政教關系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了。一個人心里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里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里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節選自《談修養》)
◆技法借鑒
朱光潛寫作時能夠精準地抓住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具體建議并結合個人經驗進行闡述。這種具有針對性的議論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理論深度,又富有實踐指導意義。
一、構建二元對照,強化論證張力
寫作時要想具針對性,可以立足論點,設定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或現象,在二元對照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處理方式能夠拓展論證深度。如選文通過人們將蜜蜂采蜜式興趣閱讀與專門閱讀對舉,既承認前者在培養胸襟上的價值,又揭示其在學術深耕中的局限,展現出辯證思考的深度。
二、鎖定現實痛點,直擊現實病灶
同學們在針對某一現實事件進行評論、發表意見時,首先需要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入觀察與調研;其次精準錨定關鍵點,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篩選出最具代表性、最能讓廣泛群體產生共鳴的問題;接著,運用生動形象的表達來直擊現實病灶。如選文瞄準當代人“以量為榮”的虛榮心理,痛斥暴發戶式讀書的低劣趣味。
三、分層遞進施策,提供解決方案
論證論點時,首先需要對問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將其分解為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具體問題,如同剝洋蔥一般,逐層深入,明確問題的核心與關鍵所在。如選文在列舉讀書的不同表現后,點明人們“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區維持興趣”,提出讀書的方案。
我仿我秀
于時間的海洋里乘風破浪
◎胡湘悅
在時代的洶涌浪潮下,時間如同一片汪洋。時而浪潮翻涌,殘忍地帶走我們的韶華,時而風平浪靜,伴著我們平穩前行。這也讓青年一代在時間管理上面臨現實困境,制約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智能設備的普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許多人沉溺于虛擬世界,淪為時間的奴隸。這一矛盾如何化解?唯有洞察時間的雙面性,以敬畏之心面對浪頭,心懷夢想珍惜時間,方能在時間的海洋中行穩致遠。
面對時間之海卷起的驚濤駭浪,我們應心懷敬畏,方能逐浪前行。
當時間翻涌起滔天巨浪,我們面臨的不僅是歲月的流逝,還有自我放縱的深淵。智能設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悄然侵蝕著青年的大好時光。沉迷網游、追劇成癮,讓本該茁壯成長的幼苗,在虛擬的洪流中漸漸枯萎。這是對時間缺乏敬畏的直接后果,也是現代社會普遍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們必須警醒,青春短暫,每一秒都值得珍惜。“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們要心懷敬畏,將人生的帆穩穩撐住,駛向知識的海洋,讓生命綻放應有的光彩。這不僅是對個人未來的負責,更是對社會期待的回應。
面對時間之海的風平浪靜,我們應心懷夢想,方能逐夢遠航。
時間之海的浪是溫柔的,卷起的雪白浪花陪伴我們的成長,見證著我們的蛻變。為了追求心中的熱愛,孫穎莎從拿著四元錢球拍比賽到獲得世界冠軍,每一步都印刻著時間的印記;為了實現心中的強國夢,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在時間的沉淀中鑄就輝煌。時間,以它獨有的方式,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在挫折中學會堅韌,在成長中收獲智慧。作為青年,我們應珍惜這份“陪伴”,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讓人生的帆承載希望,駛向夢想的彼岸。
心懷奮進之志,不懼風浪,乘勢前行。
面對時間的雙面性,我們既不能畏懼其無情的巨浪而停滯不前,也不能依賴其溫柔相伴而盲目樂觀。歷史的長河中,中國航天從無到有,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每一次跨越都是對時間的勇敢回應。國家如此,青年亦如此。我們要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持奮斗的姿態,不懼風浪,堅定信念。對自我有清楚明確的認知,再制訂相應的計劃,并付諸實踐,最后反思調整,持續優化。這一過程,既是對個人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社會責任的踐行。
成長之路,充滿未知與挑戰,但人生的帆早已揚起。青年一代,當以敬畏之心對待時間的巨浪,更要以實際行動駕馭人生之帆。讓我們在時間的海洋中,乘風破浪,逐夢遠航,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四川瀘縣二中實驗學校】
◆點評
作文開篇,針對當下青年在時間管理上出現的問題,引起大家對時間運用的思考。之后論述青年一代要在時間的海洋中,要以正確心態面對,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