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無論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欲在尺幅之間綻放異彩,需深諳其內在規律,既有對“主題明確”“內容充實”“邏輯嚴謹”“文采彰顯”等寫作要求的堅持,更要在字里行間織入個性表達。
一、高考議論文的核心內容和主干知識
1.核心內容
(1)主題明確:直指本質,思辨獨特。
主題明確是議論文的基石。它并非簡單點題,而是要穿透表象,剝離冗余細節,直指問題核心。在審題時,需敏銳捕捉核心矛盾,將其作為深化論證的支點。同時,要在思辨中淬煉本質觀點,提煉出超越表象、揭示內在規律或深層價值的獨特見解。
(2)內容充實:精鑿深掘,力避堆砌。
內容充實并非事例的簡單堆砌,而是核心論據的深度開掘與精妙運用。考生應精準篩選論據,依據論點選擇兼具時代性、典型性、思辨性的素材。對于選定的論據,要進行深度挖掘,聚焦其核心價值,深入還原背景,剖析動機,揭示矛盾,提煉內涵。此外,還要精妙構建論證鏈,清晰展現論據如何印證觀點、深化主題、回應矛盾。
(3)邏輯嚴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邏輯嚴謹是議論文的生命線。清晰的“總分總”、遞進或對比結構僅為根基。而邏輯嚴謹的精髓在于論證內在驅動的遞進鏈,從確證現象到揭示伴生問題,進而剖析深層根源,最終指向建設性方案,構建起無懈可擊的邏輯體系。
(4)文采彰顯:理性生動,相得益彰。
精準生動的語言是理性抵達心靈的橋梁。語言準確、詞句貼切,要求概念闡釋清晰,論證無歧義。語言生動需善用形象化表達與精妙修辭手法,將抽象道理具象化呈現,實現“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
(5)個性體現:思想鋒芒,表達獨特。
思想個性體現為獨特性與深刻性,源于平日的閱讀積累、獨立思考和現實體察。表達個性化,是在遵守一定規范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個性并非刻意標新,而是深厚學養與獨特思考的外化,是理性與才情的融合。
2.主干知識
(1)論點:立場鮮明,深刻精煉。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與統帥,體現作者的核心見解。提煉論點需精準審題,緊扣題目,立場要鮮明,態度應堅決。立意需深刻,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深層原因或普遍規律,展現思辨性。表述要精練,邏輯須嚴謹,中心論點宜用簡潔有力的判斷句,分論點則要圍繞中心展開,層次分明(如并列、遞進)。
(2)論據:充足豐富,服務論點。
論據是證明論點的理由和依據,每個論據須直接有效證明對應論點,邏輯清晰,支撐有力。論據應真實可靠,典型且具代表性,優先選用能反映本質、有普遍意義和說服力的例子或道理。此外,論據應豐富多樣,綜合不同類型、領域、時空的素材,增強論證的廣度與厚度。表述應詳略得當,概述簡單,力求新鮮,避免陳濫,在典型性前提下盡量選用新穎、有時代感的論據。
(3)論證:邏輯紐帶,分析透徹。
論證的核心在于“分析說理”,必須深入剖析論據,闡釋其如何證明論點,揭示因果、條件等內在關系,切忌簡單羅列論據。舉例論證時,敘述要簡潔聚焦,例后必須緊扣論點展開分析;道理論證時,引文應準確貼切,引后必須闡釋其與論點的內在關聯;對比論證時,對比點要明確,通過對比突出所證明的論點,揭示差異背后的本質。
二、高考記敘文的核心內容和主干知識
1.核心內容
(1)情節是故事的骨架,需完整清晰。
事件要有明確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即便運用倒敘、插敘等手法,也要讓讀者理清時間線,順暢地跟隨情節發展,洞悉事件的前因后果。
(2)人物是故事的靈魂,要鮮活立體。
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以及典型環境、細節烘托,展現人物性格、情感變化與成長軌跡,避免符號化,讓讀者感受其喜怒哀樂、掙扎抉擇。
(3)情感表達要真實自然。
所表達的情感要符合生活邏輯,無論是親情、友情等情感,還是對自然、人生的感悟等,都要依托具體事件與細節,讓讀者“感同身受”,切忌矯揉造作。
(4)語言生動優美。
語言是故事的華服,在準確、流暢的基礎上,應力求生動優美。可適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形象性與感染力,但不可堆砌辭藻。語言風格也要與內容和情感基調相符。
2.主干知識
高考記敘文的核心主干在于精準構建并生動呈現“六要素”。
“時間”與“地點”是構成故事發生的具體時空背景,為情節奠定基調、營造氛圍。
“核心人物”是故事的靈魂,需塑造鮮明形象。通過其個性化的語言、細膩的動作、傳神的神態描寫以及真實可感的心理活動來展現性格、驅動情節,使人物立體豐滿。
清晰交代“起因”是故事展開的引擎,需點明矛盾或欲望的源頭。
“經過”是故事的核心,需翔實描繪事件發展的關鍵過程,尤其要著力刻畫矛盾沖突的醞釀、爆發與轉折點,運用具體細節和場景描寫展現人物互動、情感變化與事態推進,力求情節跌宕起伏,避免平鋪直敘。
“結果”,不僅是事件的最終狀態或解決方案,而且要自然收束情節鏈條,升華作文立意。
成功的記敘文,正是將這“六要素”巧妙編織,以清晰流暢的敘事脈絡、真摯動人的情感表達、精練生動的細節,最終指向一個源于故事本身、富有啟迪意義的深刻主題(立意),完成從具體事件到普遍感悟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