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5)04-0073-06
Integration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to Empower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
ZHU Yacheng (School of P.E.,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712O82, Shaanxi,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engine for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has provided vast space and infinite possbiliti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and other method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value, practical challnges, and paths of integrating culture,sports,and tourism to empow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in empower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s lies in enriching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of the festival and enhancing its atractiveness; promoting the economic vitality of horse racing festivals and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inheriting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he horse racing festival and showcasing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horse racing festivals and stimulate innovation. However, it also faces some practical dificulties, such as the discontinuity in the inheritance of horse-racing culture and the shallow foundation for integration; the limited scale of sports events and the need to enhance their appeal; the insufficiency of tourism facilities and the resulting constraints on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and the lack of a mechanism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hich hinders overall improve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we excavate the essence of horse racing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foundation; expand the impact of the event scale and increase the popularity of viewing and participation; improve tourism facilities and ensure a high level of experiential quality; build a mechanism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practical paths such as overall speed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Tibetan Horse Racing Festival;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events ;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mpowering
在全球化與現代化交織的今天,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成為時代的重要議題。藏族賽馬節,作為一項歷史悠久、民族特色鮮明的體育賽事,不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連接民族情感、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1]。2020 年9月1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了《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提出要發揮賽事活動、文化旅游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建立現代馬產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旨在提升馬產業的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市場化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馬產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2]。這一規劃為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強調通過探索發展育馬、馬術、旅游和文化傳承為一體的馬產業發展綜合體,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馬文化品牌,提高群眾參與度,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思想。這一理念不僅為我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藏族賽馬節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為具體的路徑指導。2024年10月、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湖北考察時再次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為藏族賽馬節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2025年1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通知,為文體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通知強調,要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深化“文旅 + 百業”“百業 + 文旅”的融合模式,提升產品供給能力,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3]。這一政策的出臺,不僅為藏族賽馬節等傳統文化活動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藏族賽馬節的文化內涵,推動其與體育、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成為面臨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體育與文化、旅游等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文體旅融合發展逐步成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拓展消費空間的重要手段。藏族賽馬節,是集優秀文化展演、傳統馬術表演、傳統體育競技、物資商貿交流、特色產品展銷、招商引資洽談、旅游資源推介于一體的綜合文化空間,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日益凸顯[4]。辦好一場賽,帶動一座城。賽馬節作為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最具代表性的體育賽事之一,其獨特的民族風情、激烈的競技場面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旅游體驗。同時,賽馬節的舉辦也為地方發展帶來了顯著的“乘數效應”,不僅拉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突出體現在“文化搭臺、賽馬敲鼓、經濟唱戲”。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通過舉辦賽馬節,奏響“文體旅”融合發展“大合唱”。然而,在文體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藏族賽馬節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困境。一方面,如何在保護傳承中創新發展,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持賽馬節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如何在賽馬節的賽事組織、文化傳承、旅游開發等方面尋求突破,以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也是面臨的重要挑戰。與此同時,學術界鮮有關于文體旅融合賦能的研究,尤其是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傳統體育賽事的研究相對匱乏?,F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文體旅融合的內在機理、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關注文體旅融合本身,而非文體旅融合賦能[5-6]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藏族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發展中的價值意蘊,剖析其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以期在保護傳承藏族賽馬文化的同時,推動其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的重要力量。
1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意蘊
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中,藏族賽馬節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展現藏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文體旅融合作為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為藏族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通過整合文化、體育、旅游三大資源,文體旅融合不僅能夠豐富賽馬節的文化體驗,提升吸引力,還能促進經濟活力,增強競爭力,傳承文化精髓,彰顯特色力,并拓寬發展空間,激發創新活力。
1.1文體旅融合豐富賽馬節文化體驗,提升吸引力
文體旅融合通過整合文化、體育、旅游三大資源,為賽馬節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和活動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賽馬節的文化體驗,提升了其吸引力[7]。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2019年《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文化、體育、旅游消費提質擴容,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在這一政策背景下,各地紛紛探索文體旅融合的發展路徑。以西藏那曲市為例,該市在賽馬節期間,不僅保留了傳統的賽馬、射箭等項目,還融入了文藝表演、民族服飾展示、手工藝品展覽等活動。此外,那曲市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打造線上賽馬節直播平臺,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賽馬節的氛圍。這些創新舉措極大地豐富了賽馬節的文化體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與和觀賞。文體旅融合豐富了賽馬節的文化內涵和活動形式,使其不僅成為一個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成為一個展現藏族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平臺。這種融合不僅提升了賽馬節的吸引力,還增強了游客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為賽馬節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2文體旅融合促進賽馬節經濟活力,增強競爭力
文體旅融合不僅為賽馬節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活動形式,還促進了賽馬節經濟的繁榮發展,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為了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培育多元市場主體,豐富賽事活動供給,激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活力。在這一政策指引下,各地紛紛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以賽事為平臺,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以青海玉樹州為例,該州在賽馬節期間,不僅舉辦了賽馬、摔跤等傳統體育項目比賽,還舉辦了玉樹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藝品展銷會等活動。這些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和參與,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的發展。同時,玉樹州還利用賽馬節的品牌影響力,開發了一系列旅游產品,如賽馬節主題旅游線路、賽馬節紀念品等,進一步推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文體旅融合促進了賽馬節經濟的繁榮發展,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為賽馬節的持續發展和品牌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整合文體旅資源,賽馬節不僅成為一個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成為一個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1.3文體旅融合傳承賽馬節文化精髓,彰顯特色力
文體旅融合在推動賽馬節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傳承賽馬節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特色,使賽馬節成為展現藏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國家扶持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在這一政策指引下,各地紛紛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以賽馬節為載體,推動藏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該州在賽馬節期間,不僅舉辦了傳統的賽馬、射箭等項目比賽,還邀請了藏族民間藝人進行現場表演,展示藏族歌舞、藏戲等傳統藝術形式。同時,該州還舉辦了藏族傳統文化講座、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和藏族文化傳承人共同探討賽馬節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傳承發展等問題。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賽馬節傳統文化,還能讓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文體旅融合推動了賽馬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賽馬節不僅成為一個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成為一個展現藏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平臺。通過整合文體旅資源,賽馬節不僅豐富了文化內涵和活動形式,還增強了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競爭力。
1.4文體旅融合拓寬賽馬節發展空間,激發創新活力
文體旅融合不僅為賽馬節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經濟活力,還為其拓寬了發展空間和創新路徑。為了推動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的創新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關于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在這一政策指引下,各地紛紛探索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的創新發展路徑。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該州在賽馬節期間,不僅舉辦了傳統的賽馬、摔跤等項目比賽,還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和時尚元素。例如,該州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打造線上賽馬節直播平臺;同時,該州還舉辦了藏族時尚服飾展、旅游產品展銷會等活動,將賽馬節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吸引了大量年輕游客前來參與和觀賞。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拓寬了賽馬節的發展空間,還激發了其創新力和競爭力。文體旅融合拓寬了賽馬節的發展空間和創新路徑,使賽馬節不僅成為一個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成為一個展現藏族文化、推動地方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通過整合文體旅資源并融人現代科技元素和時尚元素,賽馬節不僅豐富了文化內涵和活動形式,還增強了其創新力和品牌競爭力。這種融合不僅為賽馬節的持續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還為地方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
2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
藏族賽馬節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文體旅融合作為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被寄予厚望能夠推動藏族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然而,在實踐中,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諸多現實困境。
2.1 賽馬文化傳承斷裂,融合根基尚淺
賽馬節作為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歷史與文化記憶。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和外來文化的沖擊,賽馬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直接影響了文體旅融合的根基。(1)年輕一代對賽馬文化的興趣逐漸減弱[8]。在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吸引下,許多年輕人更傾向于追求時尚、快捷的娛樂方式,而對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興趣。這種興趣缺失導致賽馬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年輕一代難以成為賽馬文化傳承的主力軍。(2)賽馬技藝的傳承也面臨著困境。傳統的賽馬技藝需要長期的實踐和積累,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使得年輕人難以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同時,一些關鍵技藝的掌握者年事已高,而年輕一代又缺乏學習和傳承的動力,這進一步加劇了賽馬技藝的失傳風險。賽馬文化傳承的斷裂不僅削弱了賽馬節的文化內涵,也限制了文體旅融合的發展空間。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賽馬節難以吸引足夠的游客和關注,文體旅融合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2體育賽事規模有限,觀賞影響待增
賽馬節作為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和影響力直接決定了文體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然而,目前藏族賽馬節的體育賽事規模相對有限,觀賞性和影響力仍有待提升[9]。(1)參賽選手的數量和質量限制了賽事的觀賞性。由于賽馬節主要在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舉辦,參賽選手主要來自當地,缺乏足夠的競爭性和多樣性。同時,一些選手由于缺乏專業的訓練和指導,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呈現出高水平的競技狀態。(2)賽事的組織和管理水平也影響了觀賞性。一些賽馬節在賽事組織、安全保障、裁判公正等方面存在不足,導致賽事的觀賞性和公信力受到質疑。此外,賽事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也不足,難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和游客。體育賽事規模的有限不僅限制了賽馬節的觀賞性和影響力,也阻礙了文體旅融合的進程。缺乏高質量的體育賽事作為支撐,賽馬節難以吸引足夠的游客和關注,文體旅融合的效果也難以顯現。
2.3 旅游設施配套不足,體驗品質受限
賽馬節作為旅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旅游設施的配套程度直接決定了游客的體驗品質和滿意度[10]。然而,目前許多藏族賽馬節的旅游設施配套相對不足,限制了游客的體驗品質和文體旅融合的發展潛力。(1)交通設施的不便影響了游客的出行體驗。許多賽馬節舉辦地位于偏遠地區,交通不便,游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到達。這不僅增加了游客的出行成本,也降低了游客的參與意愿和滿意度。
(2)住宿和餐飲設施的匱乏也限制了游客的體驗品質。在賽馬節期間,游客數量激增,但當地的住宿和餐飲設施往往無法滿足需求。這不僅導致游客面臨住宿難、用餐難的問題,也影響了游客對賽馬節的整體印象和滿意度。(3)一些賽馬節在旅游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方面也存在不足。例如,一些賽馬場地的設施陳舊、不完善,無法滿足游客的觀賞需求;一些旅游景區的衛生和環境條件較差,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旅游設施配套的不足不僅限制了游客的體驗品質和滿意度,也阻礙了文體旅融合的進程。缺乏完善的旅游設施作為支撐,賽馬節難以吸引足夠的游客和關注,文體旅融合的效果也難以實現。
2.4融合發展機制待建,整體提升受阻
文體旅融合作為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融合發展機制來保障其順利實施和持續推進[11]。然而,目前許多藏族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方面仍缺乏完善的融合發展機制,導致整體提升受阻。(1)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不足。政府在推動文體旅融合方面缺乏明確的政策引導和扶持措施,導致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這使得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進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2)部門間的協作和溝通不暢。文體旅融合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協作和溝通機制來保障其順利實施。然而,目前許多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方面仍缺乏完善的協作和溝通機制,導致各部門和行業之間的溝通和協作不暢。這使得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進程中難以形成合力,整體提升受到阻礙。(3)市場運作機制的不完善也制約了文體旅融合的發展。一些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方面缺乏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和手段,導致賽馬節的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不足。這使得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進程中難以吸引足夠的游客和關注,整體提升受到制約。融合發展機制的待建不僅制約了文體旅融合的順利實施和持續推進,也阻礙了賽馬節的整體提升。缺乏完善的融合發展機制作為支撐,賽馬節難以在文體旅融合進程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和成果。
3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在藏族文化的璀璨星河中,賽馬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精髓。隨著時代的發展,文體旅融合已成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路徑。面對賽馬節在文化傳承、賽事規模、旅游設施及融合發展機制等方面的現實困境,探索實踐路徑以賦能賽馬節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3.1挖掘賽馬文化精髓,強化融合根基深度
賽馬節作為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資源。為了強化文體旅融合的根基深度,必須深人挖掘賽馬文化的精髓,將其融人賽馬節的各個環節,提升賽馬節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12]。(1)通過舉辦賽馬文化節、賽馬文化講座等活動,向游客普及賽馬文化的歷史淵源、傳統習俗和技藝傳承。例如,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在每年的賽馬節期間,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包括藏族歌舞表演、傳統手工藝展示等,讓游客在觀賞賽馬的同時,深入了解藏族文化。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賽馬節的文化內涵,也提升了游客的文化體驗。(2)將賽馬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新賽馬節的表現形式[13]。例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打造虛擬賽馬體驗區,讓游客在互動體驗中感受賽馬文化的魅力。同時,還可以將賽馬文化與時尚設計相結合,推出賽馬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如賽馬圖案的服飾、飾品等,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通過深入挖掘賽馬文化精髓,并將其融入賽馬節的各個環節,可以強化文體旅融合的根基深度,提升賽馬節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為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2擴大賽事規模影響,提升觀賞參與熱度
體育賽事是賽馬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和影響力直接決定了賽馬節的觀賞性和參與度。為了提升文體旅融合的效果,必須擴大賽事規模,提升觀賞參與熱度。(1)加強與國際賽馬組織的合作,引進高水平的國際賽馬賽事,提升賽馬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14]。例如,內蒙古那達慕大會在近年來就成功引進了多項國際賽馬賽事,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觀賞和參與。這些賽事不僅提升了賽馬節的觀賞性,也促進了賽馬文化的國際交流。(2)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加強賽事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通過發布賽事預告、精彩瞬間、選手風采等內容,吸引更多游客關注和參與賽馬節。同時,還可以開展線上互動活動,如賽馬知識問答、最佳觀賽照片評選等,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互動性。(3)探索賽事商業化運作的模式,吸引更多企業和品牌參與賽馬節。例如,通過贊助、廣告等方式,為賽馬節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提升企業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些商業合作不僅有助于擴大賽事規模,也可以為賽馬節的長期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通過擴大賽事規模影響,提升觀賞參與熱度,可以吸引更多游客關注和參與賽馬節,提升文體旅融合的效果,為藏族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3.3完善旅游設施配套,保障體驗品質高度
旅游設施配套是保障游客體驗品質的關鍵因素。為了提升文體旅融合的效果,必須完善賽馬節期間的旅游設施配套,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旅游環境[15] 。(1)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提升賽馬節舉辦地的交通便利性。例如,在賽馬節期間增設臨時公交線路、開通旅游專線等,方便游客快速到達賽馬節現場。同時,還可以加強停車場等交通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確保游客的停車需求得到滿足。(2)提升住宿和餐飲設施的接待能力。在賽馬節期間,可以鼓勵當地酒店、民宿等住宿設施提前預訂、增加床位,以滿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同時,還可以加強餐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供豐富多樣的藏族美食和特色小吃,讓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感受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3)加強旅游景區的建設和管理,提升景區的衛生和環境條件。例如,加強景區的清潔和維護工作,確保景區的環境整潔、美觀;加強景區的安全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通過完善旅游設施配套,可以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旅游環境,提升游客的體驗品質,從而增強文體旅融合的效果,為藏族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4構建融合發展機制,促進整體提升速度
構建融合發展機制是推動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為了促進整體提升速度,必須建立完善的融合發展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溝通,形成合力推動賽馬節高質量發展。(1)建立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賽馬節發展機制。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為賽馬節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企業可以積極參與賽馬節的商業化運作,為賽馬節提供資金支持和市場推廣;社會可以廣泛參與賽馬節的文化傳承和志愿服務等活動,為賽馬節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2)加強文化、體育、旅游等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溝通[16-17]。建立定期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動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同時,還可以建立賽馬節發展評估機制,對賽馬節的發展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3)加強與國際賽馬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手段,提升賽馬節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18]。例如,邀請國際賽馬專家來國內進行培訓和指導,提升國內賽馬賽事的組織和管理水平;加強與國際賽馬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共同舉辦國際賽馬賽事和活動,提升賽馬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構建融合發展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溝通,形成合力推動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同時,還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手段,提升賽馬節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4結語
文體旅融合為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注人了強大的動力,其價值意蘊深遠且廣泛。通過豐富賽馬節的文化體驗,不僅提升了節日的吸引力,更促進了賽馬節經濟的蓬勃發展,增強了其在文化旅游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賽馬節作為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精髓得以傳承和發揚,彰顯了獨特的民族特色。此外,文體旅融合還拓寬了賽馬節的發展空間,激發創新活力,為賽馬節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然而,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藏族賽馬節在文體旅融合過程中仍面臨諸多現實困境。賽馬文化傳承的斷裂、體育賽事規模的有限、旅游設施配套的不足以及融合發展機制的缺失等問題,都嚴重制約了賽馬節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挖掘賽馬文化精髓,強化融合根基;擴大賽事規模,提升觀賞與參與熱度;完善旅游設施配套,保障游客體驗品質;構建融合發展機制,促進賽馬節整體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文體旅融合賦能藏族賽馬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讓這一傳統民族節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朱亞成.“一帶一路”框架下藏族賽馬節的保護和傳承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24,43(2):106-112.
[2]佚名.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J].新疆畜牧業,2020,35(6):4-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5-01-13)[2025-01-21].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8238.htm.
[4]朱亞成.藏族賽馬節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困境與策略[J].鹿城學刊,2024,36(2):24-26,50.
[5]馬越斐,李海.數字經濟賦能文體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內在機理、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5):108-113,128.
[6]侯達,于淼.文體旅產業融合的內在機理、面臨挑戰與實踐路徑[J].黨政干部學刊,2024(6):74-80.
[7]馮子健.文體旅融合背景下藏族賽馬節可持續發展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7):76-78.
[8]張培,溫陽.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我國藏族賽馬運動文化活態傳承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1,43(3):76-80.
[9]扈濱,王琳,謝智學.瑪曲格薩爾賽馬節賽事發展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4):63-69.
[10]馬文博,朱亞成,王順英.藏族賽馬節與旅游深度融合困境與策略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1(5):48-52.
[11]眭海霞,韓淼,尹宏.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模式及動力機制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23(7):54-62.
[12]YACHENG ZHU,PING ZHU,QING ZHANG.Research on thecurrent situ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horse racing festival and tourism[J].Design Engineering,2021(1) : 75-114.
[13]YACHENG ZHU,QING ZHANG,PING ZHU.Research on the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Horse Racing Industry”[J].Solid State Technology,2020,63(2) :1860-1879.
[14]秦超,朱亞成.基于PESTEL模型的西藏賽馬節發展戰略環境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20,39(6):88-93.
[15]洛桑澤仁.西藏那曲羌塘恰青賽馬節與旅游融合的探討[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3):55-59,67.
[16]張亞文,謝翔,張小林.數字經濟賦能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4(11):1-7,28.
[17]齊飛,徐金海.推進我國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4(10):168-173,227.
[18]李英,趙曉曉,朱亞成.西藏當雄縣“當吉仁\"賽馬會文化內涵及保護路徑研究[J].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4) :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