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大吉巷位于西城區菜市口路口東南角,地處宣南文化核心區,毗鄰南中軸線。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的標志性城市更新工程,該項目集“城市文化會客廳、市民休閑廣場、商業綜合體、生態樓宇集群”四大功能于一體,成為一座宣南歷史文脈與時代風尚交相輝映的城市更新地標。
“宣南地區是北京的發祥地,其歷史可追溯到周朝薊城的出現。”…穿過大吉巷東側的大吉門,眼前是一條青石廊道,青磚上的標牌記載著自遼金時期以來宣南地區的歷史變遷。廊道正前方是商鋪林立的現代街巷。漫步在這條印刻著時光足跡的廊道上,仿佛開啟了一段古今交融的奇妙之旅。
“織補城市” 保護宣南文脈
大吉巷歷經9年改造,于2025年5月25日開業。開業當天客流量突破20萬人次,至今總客流量已超500萬人次,成為北京城市更新項目的實踐樣本。
大吉巷位于宣南文化核心區,這里保存著大量明清至現代的歷史建筑群。康有為故居、《每周評論》舊址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變革,保留了以老北京四合院文化為代表的城市記憶。
修舊如舊,保護傳承歷史建筑風貌是城市更新的出發點。項目組帶著“像修文物一樣織補城市”的理念,對大吉巷周邊的歷史遺產進行了保護和修復。負責文保區更新改造工作的中海地產遵循原結構原形制原工藝的原則,找到曾在此居住幾十年的原南海會館后人麥祖蔭,請他繪制了13個院落的復原圖。在此基礎上,項目組結合老縣志等歷史資料進行研究,力求精準還原文物,重現其歷史風貌和文化價值。同時,項目組借助現代數字化技術進行精細化修繕,有效保護了胡同肌理與四合院傳統格局。
1.大吉門是中海大吉巷東側入口的標志2.四合院式的立體商業街區3.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街區吸引了眾多游客
項目組以“一房一議”為原則,通過現場勘查與歷史資料對比,制定修繕方案,盡最大可能恢復建筑原貌,重現宣南建筑群博物館的屬性。
“康有為故居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修復過程中,中海團隊使用墩接、嵌補和一麻五灰等傳統工藝,使得褪色的彩繪梁柱重現金漆流轉,變形的木構建筑在傳統工藝中‘挺直脊梁’,在一次次新與舊的對話中完成‘修舊如舊’的更新進程。”中海地產北京新城公司營銷策劃部高級策劃主任李歡說。
在修復過程中,項目組不僅恢復建筑的外觀,還注重挖掘它的文化價值。在南海會館南側院落設有醒獅文化展覽,一個造型可愛的醒獅雕塑成為游客拍照打卡的熱門景觀。這里曾是魁星閣的所在地。2024年修繕時,工作人員對遺址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八邊形臺基。結合嶺南傳統文化,工作人員以代表性標志醒獅為原型設計了一座雕塑,放置在八邊形臺基上,作為對歷史建筑的現代詮釋。

為了讓歷史更貼近公眾,大吉巷以獨有的四合院文化為基礎,將6處歷史保護院落改造為免費博物館,推出絲路文明藝術、近代名人手跡等主題展覽,讓市民在傳統建筑中沉浸式感受文化傳承。
4.南海會館內的醒獅文化展
5.文化市集上的各種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喝彩

新潮業態豐富購物體驗
“這里將老北京的韻味與現代商業氣息巧妙結合,既能感受歷史氛圍,又能享受便捷的購物體驗。整個街區設計感強烈,既新鮮又有趣。”游客王先生興奮地說。
大吉巷更新不僅是歷史建筑的修復工程,更是一場文化與商業有機結合的創新實踐。在保留歷史遺跡的同時,大吉巷創新性地引入了現代商業元素,形成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生態。
大吉巷項目總體量達36萬平方米,其中,商業區域主要分布于地上一層和地下兩層,商業空間占地8萬平方米。街區引入150余家特色品牌,超過半數是首店和定制店。這里既有地道的京味菜館,也有米其林、黑珍珠等上榜餐廳,還有“日咖夜酒”等新潮業態,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餐飲體驗。
“從店鋪陳設到藝術裝置,每一處細節都是大吉巷的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美學的體現。消費者不僅能選購商品,更能在青磚灰瓦間觸摸城市記憶。”李歡說。大吉巷引入了多家新中式服裝、漢服等特色店鋪,與商業綜合體的文化基調形成呼應。以中國傳統服飾為主打產品的東方境北京旗艦店落戶在康有為故居旁。“我們一直希望能在北京找到一個四合院開店,這條街區的文化底蘊與我們品牌理念高度契合,從選址考察到確定入駐僅用了兩周時間。”店面負責人感嘆道。
在萌趣可愛的大吉貓雕塑和層疊夢幻的花藝裝置前,潮流青年、攜兒帶女的父母、結伴而行的老人,無不舉起手機,將這份童趣與繽紛定格。“這里的景觀設置很特別,絲毫感覺不到是在地下,購物體驗很舒服。”在大吉貓前剛剛拍完照片的趙女士說。下沉商業街區的布局極具創意,四合院式的整體設計注重自然光線的引入和空氣流通,綠意盎然的街頭景觀和錯落有致的商店遍布其間,有效舒緩了地下空間的壓抑感。
中海地產設計團隊秉持“地上控規模,地下挖價值”的理念,將文物保護區、綠地、下沉商業街區等巧妙融為一體,打造出一個無障礙、層次感豐富的綠色開放的都市空間。
“吉市·有戲”打造文化盛宴
“太神奇了!怎么就從一個氣球里變出了一只鴿子呢!”大吉巷下沉廣場的中心看臺上,觀眾不時發出贊嘆聲。

8月8日至10日,以“吉市·有戲為主題的北京西城百姓戲劇文化市集在大吉巷精彩開市。市集中心舞臺熱鬧非凡,民樂、昆曲、魔術等表演輪番登場,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喝彩。
此次文化市集以戲劇演出為核心,聯動西城區老字號、新銳品牌、非遺技藝傳承人,通過“戲劇+”模式深度整合文化資源、商業業態和旅游項目,為游客打造一場融藝術觀賞與文化消費于一體的戲劇盛宴。
漫步于市集的商業展區,這里已化身為一個沉浸式的戲劇文化共生空間。游客在市集可選購劇院周邊等主題的文創產品,品味六必居的二八醬奶茶、白塔寺耀咖啡等特色飲品。此外,市集還設置了古風劇情闖關、集章打卡、消費滿贈等趣味互動環節,讓游客休閑娛樂的場景更多元、體驗更豐富。
6.游客在文化市集展賣現場購物
7.游客在下沉廣場中心觀看戲劇表演
“這場市集內容太豐富了!我是戲曲愛好者,沒想到能在這里看到這么精彩的演出,還有這么精美的盔頭打卡墻,我拍了好多張照片。”張女士興奮地說,“孩子們在古風互動游戲區也玩得不亦樂乎,體驗了投壺、捶丸這些傳統游戲,既有趣又能讓他們感受傳統文化,這趟來得值!”
大吉巷城市更新項目的作用既體現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也體現在對周圍社區的積極影響中。“我就住在附近,經常來這里遛彎。”李女士是大吉巷的常客,親眼見證了這里的變化,“原來這片都是破舊的平房,更沒有像樣的休閑空間,更新后的大吉巷感覺時髦多了,我和朋友聚會都會選擇在大吉巷,它為北京市民提供了更豐富的休閑生活方式。”Z
(責任編輯:閆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