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情報聯絡站紀念館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下的澗溝村,2009年4月開館。紀念館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基本展陳面積130平方米,有三間展室、一座數字放映廳,以圖片、文物、專題片以及新媒體互動、沉浸式體驗等形式,展現平西情報聯絡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黨的隱蔽戰線作出的重要貢獻。它是北京市第一家對公眾開放的以情報斗爭為主題的紀念館,現為全國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澗溝村位于京西名勝妙峰山下。走進村莊,大街南側有座四合院,其北門臨街而開,門楣處懸掛著原北京市市長焦若愚同志題寫的匾額一“平西情報聯絡站”。大門的兩側,是一副對聯——“紅色電波傳密報,英雄熱血鑄豐碑”。
聯通根據地和北平城的情報樞紐
從紀念館北門進院,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影壁。影壁上嵌有一組銅制浮雕,情報人員發送電波的指尖張力、喬裝時衣紋褶皺的自然狀態、運送物資的負重姿態等細節,通過金屬冷峻質感與動態線條形成強烈對比。鎏金大字“勝似雄兵十萬”,熠熠生輝。這組浮雕將我們帶入那段用絕對忠誠、默默奉獻乃至用生命書寫的歷史。
1939年2月,中共中央社會部在延安成立,主要負責抗日根據地的鋤奸肅特以及敵占區、國統區的情報保衛工作。7月,由許建國領導的北方分局社會部在阜平成立,除負責領導晉察冀根據地的鋤奸工作外,還負責北平、天津以及東北地區的地下情報工作。8月,許建國派交通科科長史光到平西及保定、滿城地區工作,先后建起滿城交通站和平西情報聯絡站。
平西情報聯絡站由鐘子云、李才分別任正、副站長,直屬北方分局社會部,主要任務是:接送中共中央社會部及北方分局社會部人員,物色適合去北平、天津和保定等敵占區開展地下工作的人員;建立交通站、聯絡點,深入敵占區開展情報工作;為中共中央社會部代管北平、天津、保定、唐山、山海關和東北各地打入敵偽內部的情報組織;聯系東北抗聯。聯絡站下設滿城交通站、妙峰山交通站,負責平西妙峰山交通線、平西三家店交通線、保(定)滿(城)交通線、房(山)來(水)涿(縣)交通線。
妙峰山交通站負責溝通平津地區與平西情報聯絡站之間的聯系。妙峰山香火旺盛,來往香客眾多,且山高林密易于隱蔽。北平城內情報員可扮作香客,將情報快速送往妙峰山交通站,再迅速中轉給平西情報聯絡站,聯絡站用電臺報北方分局社會部或直接報中共中央社會部。妙峰山交通站配有武裝交通人員,負責與北安河、海淀等地交通員接頭、傳遞情報,還負責護送地下工作者出入敵占區,幫助轉運藥品、軍需物資到根據地。
1942年秋,平西情報聯絡站移駐易縣裴莊村,改稱“晉察冀一分區情報聯絡站”。次年冬,為確保平津地下工作聯絡暢通,決定在澗溝村建立電臺。這里就成為聯通根據地和北平城的情報樞紐。
沖破黑暗屢建奇功的空中橋梁
紀念館有三個主題展廳,第一個展廳集中呈現了抗戰時期平西情報聯絡站發揮的作用。
1940年5月,聯絡站在妙峰山建電臺,同時利用各交通線陸續派季才、季振遠、周時、王文、王鳳岐等情報員潛入北平,建立地下電臺,發展情報關系。展廳墻上的歷史照片以及情報員使用過的手槍、刺刀等,就是當年隱蔽戰線斗爭的見證。
平西情報聯絡站紀念館大門

聯絡站站長鐘子云曾兩次潛入北平城內,了解工作情況。第一次是1941年4月,從河北淶水計鹿村出發,經妙峰山、七王墳、北安河抵達海淀,秘密進入北平,與燕京大學英籍教師林邁可接上關系,林邁可再用摩托車送他入城。鐘子云先后秘密會見潛伏于北平的黃浩、王定南等10余名同志,了解他們發展情報關系的情況。
第二次是1942年4月底,鐘子云通過房(山)淶(水)秘密交通線進北平,約見了前期潛伏下來的季才。季才匯報了試裝電臺失敗的經過。鐘子云勉勵他總結經驗,大膽嘗試。鐘子云還見到了王文、王鳳岐夫婦。王文詳細匯報了建立秘密電臺后,一直未能與聯絡站電臺取得聯系的原因。鐘子云認為風險太大,經請示許建國,決定將他們調回平西情報聯絡站。
為使平津地下情報工作聯絡通暢,1943年冬,上級派女干部蘇靜在澗溝村建立秘密電臺。蘇靜與戶主的兒子假扮夫妻多年,秘密傳遞重要情報,順利完成上級交給的艱巨任務,直至解放戰爭勝利。
1944年,聯絡站第二次將王文、王鳳岐夫婦派到城內建立電臺,這次終于與聯絡站電臺聯系上。紅色電波劃破黑暗,源源不斷地將情報從北平城發往根據地。
轉送人員與物資的大動脈
平西情報聯絡站另一項重要任務是,保證根據地和敵占區往來人員的安全,將在敵占區籌集到的電訊器材、醫藥、布匹、食鹽等緊缺物資送往根據地。
展墻上一張外國紳士的照片引人注目。這位西裝革履、系著領帶的先生,手持啤酒杯,似在享受閑暇時光。然而,這輕松愜意的表象背后,隱藏著一個重要的使命一一等待與八路軍秘密接頭。這位紳士就是熱情支持中國抗戰的英籍友人林邁可。
聯絡站在燕京大學設有聯絡點,負責人肖田與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交好。肖田借此開展對林邁可、班威廉等外籍人士的統戰工作,先后兩次陪林邁可等人赴晉察冀根據地考察。從根據地返回后,林邁可借助外籍身份,設法為根據地購買藥品及無線電零部件等緊缺物資,多次用自己的摩托車或借用司徒雷登的汽車將物資運送至指定地點。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時,特意提到“已故英國議會上院議員林邁可勛爵積極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事跡。
日軍占領北平期間,對抗日根據地急需的藥品尤其是西藥進行嚴密封鎖。中共地下情報員黃浩,用基督教長老的公開身份做掩護,在同胞及友人的幫助下,購買藥品及醫療器械。黃浩好友法籍醫生貝熙葉,冒著生命危險,用自行車將黃浩冒險籌集到的醫藥物資,從北平市內運到自己在海淀西山的別墅一一貝家花園,再轉運至根據地。從此,這條交通線也成為平西情報聯絡站轉送人員、物資的秘密通道。2014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講話中特別提到貝熙葉,說他“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林邁可從收音機里聽到消息,意識到危險來了,立刻駕駛司徒雷登的汽車離開燕京大學。他一路躲過日本人的追捕,來到貝家花園。第二天,聯絡站派交通員將他和妻子李效黎接至妙峰山。翌年春,林邁可夫婦幾經輾轉到達普察冀根據地,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熱烈歡迎。
平西情報聯絡站西連晉察冀根據地,東接平津敵占區。它的建立實現了根據地與北平地下黨組織的異地領導,為根據地提供了大量情報,轉送了大批人員和物資,在平津抗敵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工作性質,許多人的名字不為人知,但他們的功績永世長存。Z(作者: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第二研究處
(責任編輯:沈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