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具有崇高而遠大的價值追求,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歷史使命。這一性質與使命,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具備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種力量的根本源泉,來自全體黨員對黨的絕對忠誠。忠誠從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具體的、鮮活的,體現在每一位黨員對黨的事業的自覺奉獻與犧牲之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黨員對黨忠誠,既是我們黨歷經各種艱難困苦、風險挑戰的“定盤星”,也是我們黨創造輝煌、續寫奇跡的“密碼”。正是有了干干方方黨員的忠誠堅守,我們黨才能在百年征程中歷經風雨而巍然屹立,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忠誠的來源
忠誠源自信仰。共產黨人的忠誠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源自對信仰的深刻認同與堅定堅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忠誠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對黨要有樸素的感情,更要有理性的自覺。”忠誠需要以感情作為基礎。黨的遠大奮斗目標決定了黨的事業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和挑戰性,實現它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道路上僅靠樸素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理性的認識作為支撐。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理想信念堅定,心中有黨、對黨忠誠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礎。理想信念動搖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黨的。”那些腐化墮落的黨員干部,恰恰是因為失去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理想信念動搖,最終迷失了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實踐性,讓信仰擺脫了主觀臆斷的局限,成為廣大黨員基于理性認知的自覺選擇。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性認識基礎上的自覺,才會使對黨忠誠有穩固的“根”和清醒的“魂”。
忠誠源自立場。忠誠藏在“人民”二字里。黨性說到底是立場問題。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人民的滋養。黨的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服務人民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毛澤東同志“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到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黨的理論始終圍繞人民書寫;從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的硬任務,到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新藍圖,從醫保異地結算“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便民舉措,到“雙減”政策“讓孩子回歸快樂童年”的教育改革,每一項決策都緊扣人民需求,每一次創新都指向人民幸福。黨帶領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就是為了謀取人民的幸福、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忠于黨,本質上就是忠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堅守黨性,本質上就是堅守人民立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黨員干部唯有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才能讓忠誠扎根于人民的信任、成長于人民的需要,始終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終身。
忠誠的體現
忠誠見于實干擔當。忠誠從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始于足下的腳印。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用實干擔當書寫忠誠,創造了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光輝業績。長征路上,廖大珠帶著紅四團敢死隊飛奪瀘定橋,在天險大渡河打通了主力紅軍北上的通道;改革開放初期,袁庚帶著“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帶領團隊辦起中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創出“蛇口模式”;新時代,黃文秀放棄北京優渥工作,回到百色大山里,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他們用實干擔當踐行忠誠的諾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連本職工作都沒做好,不擔當不作為,把黨組織交給的‘責任田”荒了甚至弄丟了,那就根本談不上‘兩個維護’!”沒有實干擔當的忠誠,是空泛的忠誠;沒有忠誠的實干擔當,是無魂的實干擔當。忠誠體現在大是大非面前的亮劍、在矛盾困難面前的攻堅、在危機時刻的逆行、在失誤過錯時的擔責、在面對歪風邪氣時的斗爭。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把忠誠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行動,把實干擔當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才能讓忠誠在實干擔當中閃光,讓實干擔當在忠誠中升華。
忠誠成于自律。忠誠不是一時的熱血沸騰,而是一生的持久堅守。自律是忠誠的“保鮮劑”。它像一面盾牌,能夠抵御外界的侵蝕;像一盞明燈,能夠驅散前行路上的迷茫霧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歷史告示我們:身敗名裂、自毀長城的黨員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為放縱私欲、律己不嚴;流芳百世、萬民敬仰的黨員楷模皆能嚴以修身、克己奉公。若無自律的守護,忠誠就淪為了空喊的口號,轉瞬即逝;有了自律的護航,忠誠才能成為一生的信仰,歷久彌堅。忠誠不是口號式地背誦,而是融入血脈的行動,體現在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深學細悟與知行合一中。忠誠不是表面的應付,而是刻進骨子里的敬畏,體現在對黨章黨規的對標對表與反躬自省中。忠誠不是選擇性地遵守,而是無條件地執行,體現在對政治紀律的深刻認同與嚴格遵守中。忠誠不是一時的敷衍,而是一輩子的堅持,體現在對小事小節的較真碰硬與久久為功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每一位黨員都是忠誠的守護者,每一份自律都是忠誠的注腳。
忠誠的要求
忠誠的要害在于絕對。忠誠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政治生命線。黨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員的忠誠不能摻雜任何私心雜念。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員的忠誠更不能靠短暫的“一時熱情”。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的忠誠不是有條件的交換。所謂“絕對”,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黨忠誠,必須一心一意、一以貫之,必須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李大釗面對絞刑架高呼“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江姐在獄中喊出“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鐵人”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堵住井噴,喊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們的忠誠是絕對的,是沒有絲毫猶豫的堅定,是沒有半點妥協的決絕,用實際行動乃至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絕對忠誠。絕對忠誠,是心無旁騖的信仰堅守,絕不為外界誘惑所動、不為雜音干擾所搖;是知行合一的行動自覺,絕不作口是心非的“兩面人”、行動拖延的“旁觀者”;是終生不渝的人生課題,絕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不為崗位的變化而動搖。
忠誠需要修行。忠誠像種子一樣,需要在理論的沃土中培育,在群眾的滋養中生長,在實干的風雨中扎根,在自律的陽光下綻放。忠誠的修行需要理論的學習。要不斷跟進學習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深學細悟,融會貫通,往心里去,往實里走,使忠誠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忠誠的修行需要時刻心中裝著人民,“衙齋臥聽瀟瀟雨”。要放下架子傾聽群眾的聲音,撲下身子解決群眾的問題。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忠誠的修行需要主動地干。中國共產黨人是能動的實踐論者,需要在提高自身的認識中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升華自己的思想,在認識與實踐的循環往復中不斷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忠誠的修行需要自律。既要慎言、慎行、慎微、慎獨、慎欲、慎友、慎初、慎終,又要管好身邊人尤其是家屬子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領導干部要把對黨忠誠納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引導親屬子女堅決聽黨話、跟黨走。”
忠誠貴在永遠。忠誠不是溫室里的弱苗,而是直挺的勁松,要歷經陽光雨露的滋潤,更要經受狂風暴雨的考驗洗禮,需要用一輩子的時光澆灌,用一生的信念堅守。陳云在入黨的時候就認識到:“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的一套,而要專干革命。”他說:“一個愿意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共產黨員,不僅應該為黨在各個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奮斗,而且應該確定自己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觀。”所謂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對忠誠最樸素最堅定的詮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把信仰刻在心里,把人民放在首位,把實干落在腳下,把擔當扛在肩上,把自律融入日常,做永遠對黨絕對忠誠的踐行者,信守入黨宣誓時的諾言,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書寫無悔的人生答卷。Z
(作者: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責任編輯: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