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點撥
立意即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為寫作指明方向——所有素材的選擇、結構的安排、語言的表達,都必須圍繞立意展開。作文立意有“精準—鮮明—深刻”三重境界。
一、準確錨定題旨的“精準性”
“精準性”是立意的基石。同學們在解讀材料時,須精準地抓取關鍵詞,細致辨析其潛在的矛盾點。首先通過表層篩選,在龐雜的材料信息中提取反復出現的顯性高頻詞,建立對命題的初步認知;然后通過深層篩選,穿透文字表象,辨析其中的深意,挖掘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深層指向;最后將提煉出的核心信息與命題的價值導向緊密關聯,來鎖定材料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在立意過程中,同學們要警惕表象陷阱,避免“關鍵詞錯位”,反復驗證立意是否直指材料本質沖突、是否回應命題隱含導向、是否規避大眾認知誤區。
二、凝聚思想內核的“鮮明性”
“鮮明性”是立意的脊梁,支撐起文章的整體框架。同學們在精準立意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去冗存精,剔除那些修飾性的冗余詞匯,合并表述相近、內涵重疊的同質化分論點,將分散的觀點碎片凝聚成極具穿透力的關鍵句,直擊作文中心論點,清晰亮出獨有的“思想靶心”。
直擊核心的前提是持續發問“最本質的沖突是什么”,通過不斷追問探尋思維邊界,避免在論述中出現模棱兩可、左右搖擺的表述,確保每一個觀點都指向明確的思想坐標。
三、穿透表象洞見本質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立意之魂,賦予作文深層次的思想高度。它要求突破現象的束縛進行本質規律的探究,展現思維的縱深感與穿透力。同學們可進行歷史、文化維度的縱深透視,將具體現象置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定位,追溯其歷史淵源與演變脈絡;可進行哲學、系統維度的思維升華,將個體認知與人類共通的終極命題相關聯,探尋其背后的普遍規律與價值意義;還可進行逆向、批判維度的思維掘進,對已達成共識的認知提出合理質疑,并在此基礎上建構新的認知框架與解讀視角。
以“深度”標尺檢驗立意,思考觀點能否解釋歷史案例、現實困境、未來趨勢,從而實現認知的升維,從“現象層—技術層—制度層—文化層”逐級攀升,以達立意的深刻。
從精準到鮮明,是立意從“立得住”到“立得穩”的跨越;從鮮明到深刻,是從“立得穩”到“立得高”的升華。同學們唯有逐層攀登,方能在思想的角逐中占據高地。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清人俞樾廣為傳誦的名句“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艷陽”,意思是說,在繁花凋零的時刻,春的氣息依然彌漫人間,而天氣也依舊是晴朗的。
有人認為這兩句詩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與智慧。你認可這種看法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理解。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詩句表面描繪自然現象,實則蘊含深刻哲理。“花落”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春仍在”則象征著希望、生機與美好并未真正離去,仍會以其他形式繼續存在和發展;“天時尚艷陽”是指花落后天空依然陽光燦爛,啟迪我們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看到生活中依然存在的美好與希望,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從深層次理解:“花落”是一種變化,代表著事物的無常和短暫;而“春仍在”和“尚艷陽”則是一種相對的永恒,象征著自然規律和生命的循環是永恒不變的。這啟示我們要以一種宏觀、豁達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變與不變,理解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變化中尋找永恒的價值和意義。
同學們可從以下角度立意:
(1)面對挫折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堅信困境是暫時的,希望永在;
(2)要以一種宏觀、豁達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變與不變。
佳作展示
樂觀處世,希望不滅
◎李一笑
“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艷陽。”當繁花凋零,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枯萎,還是人間的盎然春意、天朗氣清?花開花謝,是喜是悲,這與我們的處世態度息息相關。
在我看來,青年當以樂觀為帆,以希望為槳,于人生之汪洋中勇毅前行。
繁花凋零之際,有人為之惋惜,傷懷之情涌上心頭;有人卻沐浴春風,飽含對生命誕生的喜悅。悲觀與樂觀,正如黛玉因花謝而傷懷,淚灑瀟湘;而龔自珍卻落墨“化作春泥更護花”從花謝中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不同的處世態度,面對同一事,有不同的體會。恰如路遙所言:“只要春天不死,就會有新春的花朵年年歲歲開放。”希望常伴身旁,總勝過被悲傷消極情緒淹沒。我們應懷樂觀之心,去探尋生活的希望,擁抱愉悅、積極的生活。
以樂觀心態處世,能于悲觀表象下窺見新的希望。數次被貶,蘇軾卻吟“一蓑煙雨任平生”,以樂觀豁達處世;官場失意,陶淵明回歸田園,于南山下探索詩意生活的種種可能。“一息若存,希望不滅。”只要擁有希望,我們便能在生活不順、人生低谷時不被悲觀情緒吞噬只有以希望為翼,方能飛向人生更廣闊的天空。
我們也要明白,樂觀處世并非排斥悲觀情緒,而是在面對消極事物時,能接納自己暫時的失落,在短暫的悲傷后重拾對生活的樂觀與熱愛。于繁花凋零時見春意不減,于失意來臨時以希望為盾,永葆蓬勃生機與活力。江夢南從小失聰,卻未失去對生活美好的期望,憑借頑強的生命力終于學業有成;董麗娜從盲人推拿師到播音碩士,于黑暗中叩響自強不息的大門。她們并非沒有遭遇挫折,而是在困境中選擇以樂觀為燈,照亮前路。正是這種對希望的堅守,讓她們超越了局限,在各自的領域綻放光芒。她們的例子告訴我們,樂觀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在認清現實后依然選擇前行。
樂觀處世,希望不滅。正如法國作家薩克雷所言:“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愿吾輩青年都能發現自身的美好,即便身處低谷,也能在谷底欣賞身邊的野花,抬頭望見頭頂的星空。
【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
◆點評
作文以“樂觀處世,希望不滅”為中心論點,通過對比不同人面對花落的不同態度,引出樂觀的重要性,并進一步論證了樂觀心態能夠幫助人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從而獲得“重生”的可能。作文還辯證地指出樂觀并非排斥悲觀情緒,體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