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晚清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使東雜詠流衍考論

2025-10-03 00:00:00周雨斐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25年3期

同光年間,清廷陸續向海外派出考察游歷團和常駐外交使團,士大夫出使外洋,除依制度對“大小事件逐日詳細登記”①外,多撰有系列詩章,時人頗重視此類作品將“諸國土俗民情悉寄之于詩\"②的價值,后世研究者則視之為竹枝詞之近代海外別調。目前研究者對晚清使臣在日“問俗采風\"詩作已有諸多討論,不過相對集中于內容層面,如探討作品的體式源流、異域書寫、文化想象、對外來詞的接觸使用或其中所反映的作者文化身份認同等問題,而尚少從文獻角度出發考察此類作品在當時的傳播接受與形態流變情況。作為晚清首部由駐日外交官撰寫的采風詩集,何如璋《使東雜詠》對于同時期張斯桂《使東詩錄》、黃遵憲《日本雜事詩》的撰作皆“具有催化劑的作用”,但關于《使東雜詠》問世后在不同平臺、不同時期的流衍情況仍有一些問題值得廓清,藉此亦有助于細致觀照近代“世界知識\"的傳播路徑與階段性特征。

一、《使東雜詠》咨送總理衙門始末補正

何如璋(1838—1891),字子峨,廣東大埔人(今屬廣東省梅州市)。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在館期間以通曉洋務而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賞識。①光緒元年(1875年),何如璋被李鴻章與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大臣沈桂芬薦舉為使才,次年以編修升用侍講,加三品頂戴,充出使日本國副使。②旋正使許矜身改派福建船政局差委,何氏遂被任命為正使,加二品頂戴,③光緒三年(1877年)十一月攜使團抵達日本東京。

清政府于同治五年(1866年)首次嘗試派遣斌椿率團出洋考察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奏請令使團\"將所歷各國山川形勝、風土人情隨處記載帶回,以資印證”,以期補濟身居朝中者“于外國情形未能周知”的被動局面。④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正式決定遣使常駐海外后,經總理衙門奏準,“東西洋出使各國大臣,務將大小事件逐日詳細登記,仍按月匯成一冊”,咨送總理衙門備案查核,“即翻譯外洋書籍、新聞紙等件,內有關系交涉事宜者,亦即一并隨時咨送,以資考證\"。這成為使臣向總理衙門寄送出使記錄的制度化依據。

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下文簡稱《總署檔》)“朝鮮檔\"中有一封以“四月十三日,出使大臣何如璋函稱”為開頭的抄件(下文簡稱\"四月十三日函\"),函曰:

敬啟者:上月二十九日肅寄第八號一緘,并附《使東述略》《使東雜詠》各一本,計邀澄鑒。⑥

這說明,何如璋曾依制將《使東雜詠》與《使東述略》一起寄給總理事務衙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館藏信息中將此函日期著錄為光緒六年(1880年)四月十三日,郭廷以、李毓澍主編的《清季中日韓關系史料》(下文簡稱《史料》)中第332件史料即此函件的影印件,同樣著錄為《光緒六年(1880年)四月十三日總署總辦收出使大臣何如璋函》。③然而,俞政《何如璋傳》(1991年)附錄《何如璋簡譜》中言\"1878年(光緒四年)4月1日,(何如璋)將所撰《使東述略》和《使東雜詠》寄給總理衙門”③,正文中謂“為了給政府要員提供參考,何如璋把萬里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撰寫成《使東述略》和《使東雜詠》,4月1日隨同公函一起發出”。吳振清、吳裕賢編校《何如璋集》附錄《何如璋簡譜》中與俞著所述一致,謂\"1878年(光緒四年)4月1日,據沿途和在日本的見聞,撰寫《使東述略》《使東雜詠》,并將二書寄給總署”。@兩書中均未注明所述之所本,不過,俞著還援引《清季中日韓關系史料》第332件,敘述何如璋與日本外務卿寺島就游歷護照問題的交涉問題,稱事情發生在光緒四年(1878年),與《史料》原載系年情況并不符合,應是對該函系年有所懷疑,但并未具體加以論證。

這一系年問題似亦未引起后來研究者的關注,近年學者在引述這一函件及其相關內容時,通常仍視作光緒六年(1880年)的史料。①

揆諸《總署檔》中所保留的何如璋出使日本期間來函,凡30件,其中2件為原檔,余者皆為清檔,即總署工作人員依據原始公文的清譽抄錄件。何如璋通常會在每封函件的落款處日期后注明編號,表示是其出使日本以后寄給總署之第幾封函件,并在開頭部分言及上一函的發出時間及其編號。這是清代以至民國的公私領域中收發雙方為確保書信傳遞的連續性和溝通的有效性的一種手段,也成為后世借助書信串聯時間、事件的“隱秘線索”。②因此,盡管清檔譽抄者往往會省略去函首“敬啟者\"的抬頭及落款處署名、日期、信函編號,但我們仍可根據何氏行文中所提及的上一函發出時間及其編號,考辨函件發寄的先后順序,推訂其具體時間。③

在“四月十三日函\"中,何如璋稱“上月二十九日肅寄第八號一緘”,而著錄為接收于光緒四年(1878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函件(下文簡稱“七月二十九日函\")④中稱\"本月初七日肅寄十七號一函,計邀垂鑒”,顯然,“四月十三日函\"的收件時間當早于“七月二十九日函”。而“七月二十九日函”中提到“白逆未曾送出,伊犁不愿交還,事皆無可如何。然俄之大患在西猶淺,在東更深。崇宮保熟悉東省情形,若使節啟行,事必大有把握也”。按光緒四年(1878年)五月二十二日,上諭任命總理事務大臣、吏部左侍郎崇厚為出使俄國全權大臣。崇厚于是年十月十四日從上海出發,沿途經停法、德兩國,十二月初八日抵達俄國都城彼得堡。據此可知何氏撰寫該函時,崇厚已被任命為駐俄使臣而尚未赴任,因此,“七月二十九日函\"確系收件于光緒四年(1878年)。由于何如璋使團于光緒三年(1877年)底方才抵達日本,故“四月十三日函\"也應系于光緒四年(1878年)。

前揭“四月十三日函\"被201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何如璋集》整理本收錄入《出使日本函牘》時,整理者將其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至落款“何如璋、張斯桂謹啟\"結束;第二部分為“三月二十八日第九號。外高麗圖二紙。又中國、日本、朝鮮圖二幅。再啟者:正封緘間,昨日因議游歷護照事,見外務卿寺島,縱談及此”;第三部分是清朝駐日使臣與日本外務卿寺島宗則的《問答節略》。?在《總署檔》尚存的另兩件何如璋函原檔中,他與副使張斯桂的署名、日期、編號均寫作雙行小字,但由于“四月十三日函\"譽抄者僅將二人署名抄作小字雙行,“三月二十八日第九號\"則與正文字號一致,故《何如璋集》整理者誤以為“三月二十八日第九號\"以下為新一封信件。事實上,這應是同一封信件分前后兩次寫成的,自“敬啟者”至落款署名前的“此請勛安\"為第一次完成的書信正文,落款署名后的“三月二十八日\"“第九號”系該函原計劃發寄日期及其編號,“又中國、日本、朝鮮圖二幅\"表示附件,“再啟者”以后為信件寫訖、裝封待寄期間又行追加的內容,因此稱\"正封緘間”云云。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明確,何如璋抵日后寄往總理衙門的“第九號”函件預備寄出時間為三月二十八日,函中所提到的附帶有《使東述略》《使東雜詠》二書的“第八號\"函之發出時間“上月二十九日”,具體為二月二十九日。《使東述略》《使東雜詠》由何如璋咨送總理衙門的時間即光緒四年(1878年)二月二十九日,這也是二書向國內流傳之始。

二、《使東雜詠》的早期刊布及其與今通行本的篇目差異

總理衙門是當時國內處理外交事務的專務機構①,實則其轄屬的同文館所附設印書處還扮演了皇家出版機構的角色,這亦是使臣積極將不屬于正式出使報告(日記)形式的詩稿也進呈給總署的重要動因,包含希望借助官方推廣以擴大其在國內影響的考量。考諸光緒朝續修《大清會典》,“典其誤籍”為同文館提調、幫提調的職責之一,注云:“印書處設立同文館內,所有事務,均歸幫提調經理。凡印書皆用鉛活字,書成即拆,鉛字隨時補。”②根據丁違良定期提交給總理衙門的英文版《同文館題名錄》(CalendaroftheTungwenCollege),此印書處成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修建有專門場所安置七部印刷機和四副活字模型,用以完成從前由武英殿聚珍館承擔的工作,除了印制同文館師生翻譯的西學書籍,還主要負責刊印來自總理衙門的官方出版物。③由此,同文館印制的出版物便具有了得到政府首肯之象征意義。

溫廷敬于1935年為重刊《使東述略附雜詠》排印本作序時稱:“《使東述略》為其(何如璋)使程及初至之日記,閱之可知當日情事,《使東雜詠》則等于觀風問俗之作。當時總署曾為刊之,歲久罕靚。”這說明《使東雜詠》在隨出使日記《使東述略》寄達總理衙門后,曾像何如璋所期待的那樣,得到了官方的印行。今日本東京都立圖書館實藤文庫藏有《使東雜詠》一卷,著錄為清活字本,此書與上海圖書館所藏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清光緒五年(1879年)同文館鉛印本相同,均為白口,上黑魚尾,四周雙邊,半頁九行,行二十三字,疑正是總理衙門同文館刊活字本。

除了官方渠道,報刊是推動《使東雜詠》傳播的另一重要媒介。1879年1月4日,由西方在華傳教士林樂知主編的《萬國公報》于首欄“政事”刊發《擇述lt;使東述略gt;大義》及《使東雜詠》。編者以不到八百字之篇幅對《使東述略》進行了扼要概括,表示“欲知者,購而閱之可也”,而為《使東雜詠》保留更多版面,分兩期加以刊載,并推介曰:“使臣之聞見新矣,胸次曠然矣,讀其詩者,當知日本之佳處俱備于此,何快如之。\"作為總理衙門王大臣口中的“華字中第一報”,《萬國公報》“致力于推廣關于西方國家的地理、歷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學、藝術、工業與總體發展的知識\"①,其讀者群在19世紀80年代以前雖以中國教徒為主,同時還包括一些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駐外使領館人員、書院及學堂學生和普通民眾,其發行范圍除了上海外,“煙臺、天津、大沽、牛莊、北京、通州、張家口各處\"也“托輪船運往”,海外亦有讀者訂閱。②由此,《使東雜詠》得以隨《萬國公報》的發行而在各口岸地區廣泛流布。

1879年2月,《申報》中有評價稱何如璋《使東雜詠》“華實并茂,玉質金相,雖方之‘蠻語參軍’,殆無多讓,循環洛誦,允增壇坫之光”③。按“蠻語參軍\"典出《世說新語·排調》,時郝隆為桓溫手下南蠻府參軍,席間作詩云“娵隅躍清池”,解釋“娵隅”為南蠻對魚的稱呼,并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④《使東雜詠》中常以日本地名、事物名稱或方言入詩,如“觀音崎外島如城”中的“觀音崎”,“峨峨伊勢敝神宮\"中的“伊勢”,“拱衛伊房跨斐濃\"中分別簡稱伊豆、安房、甲斐、信濃的“伊房\"“斐濃\"均來自日本地名,又如\"家書遠寄憑郵便\"中的“郵便”,“公園十里附城隅\"中的“公園\"均非漢語習見之名詞,故而《申報》以“蠻語參軍\"類比何如璋,可窺《使東雜詠》以日本語詞入詩而給讀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由于“歲久罕靚”,故1935年饒聘伊與何如璋之子何壽田商議重刊《使東述略》與《使東雜詠》二書,所據底本來自何如璋從侄孫何振鐸。 ⑤20 世紀80年代,鐘叔河主編的《走向世界叢書》收錄了王曉秋標點、史鵬校訂的《使東述略并雜詠》,標注曰“據如璋第四子壽田民國廿四年自印本”,當正是根據前揭《使東述略附雜詠》重刊本整理,并自此成為屢被研究者征引的通行本。

值得注意的是,《使東雜詠》1935年排印本中共有七言絕句67首,今論者述及《使東雜詠》亦皆言稱67首。然而,《萬國公報》所刊載的《使東雜詠》與前揭日本實藤文庫藏《使東雜詠》清活字本卻總共只有65首,所闋者為1935排印本之第

17、19首。第17首詠日本地理位置,詩曰:

想是靈山戴巨鰲,海天空闊足風濤。隨波莫便歸西極,寄語中流砥柱牢。

原注曰:

日本全國孤懸海中,水多土少,無卓立不拔之勢。第19首言及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詩曰:

征韓拂議逆心生,嵎負真同蝸角爭。壯士三千輕一死,鹿兒島漫比田橫

原注日:

臺灣生番之役,西鄉隆盛倡其議。及罷,復議攻朝鮮。執政抑之。棄官歸鹿兒島。今春稱亂,八月始平。敗時,其黨人千人死焉。①

1970年臺北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據亞茶山人鈔本影印《使東述略附雜詠》、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亞茶山人鉛印《使東述略》附《使東雜詠》、日本公文書館藏明治十三年(1880年)兼阪光貞訓點《使東雜詠》中,也均為65首,所缺篇目一致。亞茶山人鉛印本跋曰:“本書系在滬友人之所贈,其敘事頗涉珍異,是以乞閱者亦頗多矣,輒將印刷,普頒同好,而期速成,附之活版。\"②據此可知亞茶山人所據底本當時在上海頗為流行。另據宮島誠一郎《養浩堂詩集》卷末丹徒士人莊介袆跋:“己卯歲,和舊友何星使子峨《使東雜詠》詩六十五首,竊考東國逸事及山川風俗。\"則莊氏所閱何如璋《使東雜詠》亦為65首。

綜合以上信息推測,《使東雜詠》最初在刊布流行時即為65首,另外兩首當是民國后隨著何振鐸將家藏何如璋底稿付印始見之于世。兩詩分別評罵日本地理區位與時事政治,而前者注中評述日本“無卓立不拔之勢”,后者將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圍繞是否向朝鮮半島擴張 (“征韓論”)的爭論稱為“蝸角之爭”,或不宜出自駐日公使之口。相形之下,《使東述略》中同樣有圍繞上述主題展開的議論,但用語更為周詳得體。《使東述略》論日本地理區位時日:

土孤懸,無所附著,灣澳堪泊者在在而有。自輪舶行,而重洋天險,若涉川涂;海禁開,而巡港兵船,近窺庭戶。環視五大部洲,唯中土壤地相接,唇齒相依。果能化畛域,聯輔車,則南臺、澎,北肥、薩,首尾相應,呼吸可通,是由渤海以迄粵、閩數千里門戶之間,外加一屏蔽也。④

述及西鄉隆盛及西南戰爭時則言:

是晚,留飲會館,席次譚島南亂事。寇首西鄉隆盛者,薩人也,剛(很)[狠]好兵,廢藩時以勤王功擢陸軍大將,臺番之役,西鄉實主其謀。役罷,議攻高麗。執政抑之,去官歸薩,設私學,招致群不逞之徒,今春以減賦鋤奸為名,倡亂鹿兒島,九州騷然。日本悉海陸師赴討,閱八月始平其難,費帑至五千萬。頃國主下令減租,其事甚美。③

前者除了評述日本“孤懸海中”,還著重論述了日本與中國通好之于中國的海防意義;后者在簡述西鄉隆盛反叛明治政府始末的基礎上,還評述了明治政府的平亂舉措,更符合清朝官方贊同“大義名分\"的價值觀。因此上述內容在《使東述略》刊行時皆保留了下來。由于所涉話題敏感,加之詩歌篇制短小,注釋亦簡短,留給讀者以較大自由闡釋空間,易衍生歧義與紛爭,因此有可能是何如璋在咨送《使東雜詠》時,抑或是后來總理衙門主事者刊行該書時,對上述二詩進行了刪減。

三、詩注單行與晚清輿地學者的知識興趣

19世紀初葉以降,西方地理學知識的不斷傳入以及中國邊防、海防危機的加深,促發了晚清朝野上下探索邊疆與域外世界的興趣。在《清史稿·藝文志》“地理類外志”中,著錄有何如璋撰《使東雜記》一卷①,王錫祺輯《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與李世勛《鐵香室叢刻續編》中均收錄有題大埔何如璋所撰《使東雜記》或《雜記》,細按其內容,實則皆系編印者抽取《使東雜詠》注釋編成,而兩部叢書中所擇選的內容并不盡一致。

王錫祺(1855—1913),江蘇清河(今屬江蘇淮安市)人,作為較早整理編印西方地理學譯著的清代學者,“慮世且多事,乃搜集各國行政之書、輿地之記以及輶軒使者所錄\"②,歷十余年之久,廣搜博采,在《小方壺齋叢鈔》五十三種(1880年)基礎上,復輯成《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十二帙,凡1203卷,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上海著易堂鉛字出版,后又陸續出版《補編》(1894年)《再補編》(1897年)各十二帙,是清末至為重要的輿地著作匯編。其初編最末三帙所搜羅諸書“詳載域外,或由中人,或由西士,迴非鑿空”,自言既往“《坤輿》夸奓,粉飾綦多”,故格外重視作者的實地考察。《使東雜記》與《使東述略》均被收錄于是編第十帙。不過,《萬國公報》所載《使東雜詠》共有65首,每首詩下均有注釋,《使東雜記》僅有23則。經比勘可知,王錫祺主要擇取了《使東雜詠》注釋中關于長崎、大阪、京都、橫濱、東京等都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地理景觀,以及有關中日貿易、日本新興工業的內容。④在江戶鎖國時代,長崎是中國客商能有限接觸日本社會的唯一窗口,咸豐四年(1854年)日本開港之際,廣東南海人羅森曾搭乘佩里艦隊的“花旗火船”從香港經琉球抵達橫濱登岸,后又隨船至下田、箱館,其間撰有日記,旋以《日本日記》為名連載于香港中文報刊《遐邇貫珍》,對橫濱、下田、箱館三地的經緯坐標、地勢地貌、物產民俗、風景名勝有所描述,時隔二十余年,晚清使團招車所至,多有昔年羅氏《日本日記》中亦未述及之地域,未見之情形

王錫祺對《使東雜詠》三分之一左右注釋的摘錄,固然顯示出他對世界知識的積極吸納與引介,但他對《使東雜詠》中包括海上航程在內的另三分之二注釋的省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他彼時尚未突破傳統輿地學知識結構的局限性。

相形之下,湖北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李世勛《鐵香室叢刻續編》中《使東述略》后所附《雜記》則完整保留了《使東雜詠》的全部注釋。李世勛保留而王錫祺減省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借助西方方位角和航海里程,對自上海吳淞口至東京航程所經大小島嶼及平戶、神戶等日本主要港口地理位置的記錄,如:

十月二十三日,午,始由吳淞口展輪,羅針指東南。申正,見大戢山,針轉正東。戌初,過花島,針指東兼一字北,泛大洋海。(其二)

初見高島,相去尚百余里,至戌刻乃過焉,針指東北。由此達長崎,水程約三百里而已。 (其四)

由長崎至平戶港約四百里,因海多暗礁,不敢夜行,泊此。 (其十九)

初三日,行。北望播磨,南望淡路,海港漸狹,潮勢愈橫。有燈臺獨立,舟人言下有暗礁,是江崎也。對峙為明石島,越此近神戶矣。(其二十七)②

盡管在此之前,徐繼畬《瀛寰志略》魏源《海國圖志》等利用傳教士漢譯的西方書籍,已對世界地理空間的認識較之前代國人有較大突破,但對東方的探究程度事實上遠不及對西方諸國細致深入,誠如薛福成所言,“(中日)兩國雖同在一洲,情誼乖違,音問隔絕。近世作者如松龕徐氏、默深魏氏,于西洋絕遠之國,尚能志其崖略,獨于日本考證闕如,或稍述之,而悄恍疏闊,竟不能稽其世系、疆域,猶似古之所謂三神山者之可望不可至也”。①傳統典籍中所謂海上“三神山\"\"可望不可即\"的說法②,雖早被部分學者質疑為方士附會之言,然幾乎已成為一種“文化記憶”,深度參與了中國人對日本地理認知的建構。何如璋則綜合運用中國傳統輿地學與西方近代地理學方法,在《使東雜詠》注釋中枚舉科學儀表和實地觀測的數據,重新勾勒出一副“日本地圖”,使讀者對日本在東洋中之位置有了既相對具體可感又具有近代科學依據的認識。

其二是對途中臨時登岸的下關、小豆島等尚未開埠的市鎮與村落情況的描摹,如\"泊下關,一名赤馬關,土人名為小長崎。山勢環拱,泊舟佳處也。此口未通商,而市廛似頗繁庶。登岸匆匆一觀,尚未悉其形勝\"(其二十一),泊小豆島,登岸閑步,黃葉滿山,與竹相間。循隴而上梯田,層階不斷。晚稻始獲,霜又青,其風景皆酷似吾鄉也\"(其二十六)等。彼時中日之間還未曾商議在日清人前往口岸以外地方游歷,故而何如璋對日本內地情形的描摹洵為難得。

其三是關于城際交通的描述,如“大阪(矩)[距]神戶六十中里,鐵道火輪四刻即至。煙云竹樹,過眼如飛。車走渡橋時,聲如雷霆,不能通語。上下車處皆有房,為坐客憩止之所”(其三十)、“二十日赴東京,計程七十里。鑿山填海,以通鐵道。中途阻水,架木橋里許\"(其五十一)等。

總體而言,作為對詩歌正文的補充與引申,《使東雜詠》注釋部分對日本地理情形描述甚詳,正符合國內輿地學者欲知曉“外洋道里之情勢,寰宇五大洲之新奇詼詭”的閱讀興趣,而他們這種興趣又與海防理念及外交主張相貫通。上文曾提及何如璋在《使東述略》中援引地理知識為依據,提出以日為屏障、聯日御西的主張,這與輿地學者學以致用的現實關懷若合符契。在《使東雜詠》詩注中,除前揭對主要港口的地理方位、里程距離的記錄外,也兼有對地理區位及地勢特點的具體觀察,如“東京即武藏州之江戶城,舊為將軍府地,左扼下總、安房,右抱駿河、伊豆,旁跨甲斐、信濃,中原沃衍,最為關東形勝\"(其三十三),“西京地勢稍狹,南連大阪,襟內海,其西則山陰、山陽二道,所謂關西十六州也\"(其五十二),“鐮倉郡在橫濱西三十里…余往游焉,四山中狹,不及江戶遠甚\"(其五十三)④

職是之故,原本作為《使東雜詠》副文本的詩注,遂被輿地學者賦予了獨立于詩歌正文的特殊價值,得以單行流傳。何如璋早涉西學,出使前即與來華傳教士時相往來,亦有多次短途海上航行經歷,故而其《使東雜詠》綜合運用中國傳統輿地學與西方近代地理學方法,通過文字勾勒出“日本地圖”。近代西方地理學注重利用自然科學儀器進行實地測繪,與中國傳統輿地學的“征諸文獻\"和實地考察存在諸多區別,這些新方法自道咸以降日益受到中國輿地學者關注和使用,而編印者對《使東雜詠》注釋的不同取舍,正是在一定意義上折射出彼時國人漸進式接受日本地理知識和近代西方地理學方法的特征。

余論

晚清駐日使臣的采風題詠延續日益重知識、尚考據的風土詩傳統,充分利用征諸文獻、實地察訪及“同文”的便利條件,知識性是其鮮明特征和讀者接受的主要向度。對域外情形相對陌生又葆有新奇興趣的高層官員與普通士人,既是此類作品的主要讀者,也成為使文本意義拓展的津筏

作為晚清時期最早流傳回國內的駐日使臣采風詩集,何如璋《使東雜詠》借助官刻、報刊與私刻進入晚清士人的閱讀視野。曾作《和使東雜詠》65首的莊介祎與何如璋本故交,何氏一度招請其赴日游歷,莊氏因丁內艱而未能成行。光緒八年(1882年),何如璋出使歸來,二人重逢于京師,“暢談東海風景,詩酒流連,裙屐風流,猶有古風焉”,終促使莊氏決計化耳聞為目睹。①他于是年十月東渡,直至半年有余后方回國,并撰有《日本紀游詩》二卷,此行除了泛覽日本風景名勝、結交中日士宦,亦親歷演劇、都踴等富有彼國特色的藝術活動,并收獲對公園、郵局、博物館等仿西式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實地觀感。值得一提的是,莊氏《日本紀游詩》中有《夜閱日本地學會篇》曰:“四維疆域地形殊,禹跡堯封外列圖。掌握九州拋不得,坐深燈熄又重呼。\"②地學會于明治十六年(1883年)剛剛成立,其前身為東京大學理學部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學生發起組織的博物之友會,并辦有刊物《地學會志》。③日本當時的地質學科已深受西方科技影響,注重實地科學勘探與地質調查,而莊氏詩題與詩中所謂\"地學\"\"地形\"也溢出中國傳統輿地學之輿圖范疇,他通過閱讀日本地形測繪圖,聯想到相關知識、方法對于勘察中國地理之意義,顯示出其本人知識體系的更新嬗變,亦可謂由何如璋《使東雜詠》引出的連鎖反應。

與此同時,《使東雜詠》還對同時期及其稍后的日本研究及東洋采風詩作的創作、傳播起到導夫先路的作用。1879年底,參贊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在寄送總理衙門后,也由同文館以活字出版,時間早于王韜在香港中華印務總局的排印本,故而王韜感嘆“洵乎有用之書,為眾目所共睹也”④。同年4月,《申報》也曾前后分四期連載副使張斯桂《使東詩錄》,編輯在首期刊發時有附記日:

前讀何子峨太史《使東雜詠》,洪纖畢具,傾佩莫名。因念副使張魯生太守亦一代奇才,此次同賦《皇華》,亦別有佳構。昨果由東洋寄到大(箸)[著],披吟一過,洵與正使所作異曲同工。用特陸續照登,俾海內同人得共欣賞云爾。③

總體而言,此類作品內容新穎,詩歌語言平易淺切,單篇形制短小,前后相續形成體系,又有注釋加以補充拓展,從而成為在國內士林間傳播東洋知識的重要載體。黃遵憲曾提到\"《使東雜詠》紀沿海光景,既如讀酈元《水經》柳州游記”,而其《日本雜事詩》詩注亦極盡其詳,因此同樣被王錫祺摘編收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初編第十帙中,冠以《日本雜事》之名。這一現象折射出詩歌語言與注釋文本的功能性差異,雖曾招致錢鍾書的批評曰“端賴自注,棱勝于珠。假吾國典實,述東瀛風土,事誠匪易,詩故難工\"①,卻昭顯了使臣采風詩作在國人知識體系更新嬗遞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中介\"角色。

作者簡介:周雨斐,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近代文論與文學、近代東亞關系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成人91精品|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成人在线第一页|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精品页|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中文一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va|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日韩欧美色综合|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人人射| 欧美不卡二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色视频在线|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青青极品在线| 色婷婷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色天天综合|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国产精品蜜臀| 欧美啪啪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成一级|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视频影院| 久久综合色视频|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色综合手机在线|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Jizz国产色系免费|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欧美午夜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