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單元任務設計中的思想引領,依托學習任務,將原本離散的學習內容、情境、方法、資源等進行有邏輯的整合,幫助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著重從任務設計這個角度進行探索與實踐,下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從“語言文字運用”“深度學習”“語文學習方式”“語文跨界”四個方面闡述小學低段語文單元任務設計,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任務設計
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低年段語文教學基于新課標理念,設計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任務,關注學生的語言成長,以實踐性任務激活學生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關愛”為主題編排了《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馬》,語文園地,落實“讀句子,想象畫面”的語文要素。將教材和綜合性資源整合為以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為學習方式的實踐性任務。“那些有愛的人”為單元學習情境總任務,設計三個子任務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活動。
任務一“初識愛的力量”。讓學生通過語文園地“我愛閱讀”的《一株紫丁香》說出生活中師生間的關愛,積累“關愛”的諺語,說說生活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平時肯幫人,急時有人幫”的故事,體會愛的力量,發布本單元的驅動任務。這里重點突出“表達與交流”。
任務二“走進愛的故事”。要寫出“愛”的故事,就要先走進“愛”的故事,因此就要認識更多的字,會寫更多的字,在這一任務活動中,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閱讀課文,閱讀詩歌,邊讀邊想,學生通過想象畫面產生體會,讀好問答或對話的句子,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識字、運用、想象。該任務指向語文實踐活動,重點突出“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
任務三“尋找有愛的人”。通過活動一“猜猜他是誰”在課室里尋找一位最“有愛”的同學,為他制作一幅“事跡海報”,其中包括外貌描寫和事跡敘述,讓同學們猜猜他是誰?激發同學們表達的欲望。活動二“夸夸他的愛”,讓學生小組里探究挖掘身邊的“有愛故事”,讓學生主動把記錄的最溫暖人心事故事分享出來,這里重點突出“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活動三“寫寫他的故事”進行創意表達,寫下有愛同學的特點,記下有愛同學的事跡。并把同學們所畫的所寫的那個有愛的人貼在課室墻報。這重點突出“表達與交流”“綜合與實踐”。以上三個任務緊扣單元教學重點,整合教材內容,運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訓練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
該任務設計,基于任務群理念,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是學生真實需要和喜歡的語言運用的實踐性任務,在完成任務活動中學生走進生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中鍛煉了思維能力,達到知識的內化,觸發了他們的內在情感,從而促進知識學習和素養提升的融合。
二、指向語文深度學習的探究性任務設計
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基于新課標理念及深度學習理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系統分析小學語文學習內容、教師、學生和學習環境的特征及相互關系,把握學習任務群的特質;聚焦核心素養發展;創設指向語文深度學習的探究性任務,著力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特別是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以“大自然的秘密”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題材各不相同。學生感受大自然秘密同時落實閱讀訓練要素“提取主要信息和聯系生活經驗,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基于真實情境主任務“我是自然探索家”和三個子任務“自然之謎我來問”“自然之奇我來尋”“自然之妙我來講”,這些任務都是基于真實的閱讀情境,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主動探索,收集“自然勛章”爭當“自然探索家”。
任務一“自然之謎我來問”從單元整體入手借助園地的小短文《最大的“書”》,設計問題串,引出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思考,再出示“寫話”的部分例句,引導學生仿照例子提出對自然的疑問,再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張貼成“自然問號墻”,為學生完成后面兩個任務做好話題鋪墊。完成后可獲“提問勛章”。
任務二“自然之奇我來尋”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通過繪畫、思維導圖、表格、圈畫關鍵詞提取主要信息,抓主要信息于整體梳理文本脈絡的同時,用生活經驗助力品詞析句。落實“提取要點,把握內容,分享表達”的課程目標,完成后獲得“景觀勛章”“氣象勛章”“地理勛章”“天文勛章”。
任務三“自然之妙我來講”。學生借助任務一和任務二在本單元所學習的方法,通過自主閱讀文本資料,提取要點,梳理內容,并根據梳理結果,圖文結合,繪制海報,進行清晰有條理的分享表達。最后評出初、中、高級探索家。
該任務設計,基于任務群理念,問題解決的目的性、探究性很強。任務一發現,學習提出問題的方法;任務二探究,學習提取信息,瞻前顧后,形成解釋,解決問題;任務三分享,學習作出判斷,欣賞評價。以上三個任務通過“發現一—探究—分享”這樣的路徑,引導學生分析、綜合與評價等層次逐步進入高階思維,設計指向語文深度學習的探究性任務,引導學生成長為主動的閱讀者,積極分享者和創意表達者。
三、轉變語文學習方式的活動性任務設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從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設計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因此,在任務群理念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轉變語文學習方式的活動性任務,對語文學科知識進行加工、消化、吸收,學生在任務活動中進行內化、轉化、升華,促進語文核心素養形成。
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改變”這一人文主題統領,編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小毛蟲》,閱讀訓練要素“借助提示講故事”感悟“改變”之道,設計了主題情境“借童話小窗觀多變世界”,針對“借助提示講故事”設計了多個維度的平行上升的四個子任務“沉浸式角色體驗,體會改變之趣”“借助式閱讀故事,感悟改變之美”“自主式閱讀文章,探索自然之變”“整本書閱讀交流,分享閱讀之樂”。在每個任務活動設計中,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任務一“沉浸式角色體驗,體會改變之趣”中活動一“讀標圈想問,學習策略”先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講故事”,為學生設計閱讀童話故事的支架一一讀標圈想問,批注式自讀課文。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梳理文章內容,總結童話故事提問策略“從題目處提問、從結局處提問、從感興趣的地方提問”。通過提問策略,快速提取有用信息。這項學習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參與,親身經歷閱讀課文,運用批注、聯結、提問等閱讀策略學習課文,這樣的學習活動方式讓學生有了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活動二“運用策略合作探究”,學生運用活動一收獲的閱讀策略,進行小組合作探索學習課文《大象的耳朵》《青蛙賣泥塘》,并進行小組的合作分角色表演讀,感受妙趣橫生的故事背后的各種各樣變化,學會悅納自我,擁抱變化。
任務二“借助式閱讀故事,感悟改變之美中先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運用任務一學習掌握的閱讀策略把握《蜘蛛開店》《小毛蟲》《月亮姑娘做衣裳》的主要內容,提取關鍵信息,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探究用“示意圖”“關鍵句”索引講故事。根據“示意圖”“關鍵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在閱讀與理解、整理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與把握課文,從而理解單元的人文要素探索自然之變。
任務三“自主式閱讀文章,探索自然之變”,小組內講一講、畫一畫、演一演,變著法兒講故事,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和表達能力的培養的過程中,思索生命個體存在的積極意義。
任務四“整本書閱讀交流,分享閱讀之樂”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閱讀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童話、繪本、科普等進行拓展,召開故事會,學生分享閱讀之樂。教材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資源,我們的教學中還可以開發適合單元學習要素的資源,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在閱讀方式的轉變上。如任務一“沉浸式角色體驗”學生在任務中根據自已的經驗背景,在閱讀中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任務二“借助式閱讀故事”自主和合作學習,運用策略進行探究,強調對學生的體驗、經驗、感悟的轉變。學生在讀、講、演、畫、編的任務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知識,從而成就自己。
結語
在任務群理念下開展小學低段語文單元任務設計的探索,解決現有單元教學設計隨意化、碎片化的難題,通過任務設計統籌安排課文資源、生活資源和網絡資源等內容,構建學習任務群的載體,有邏輯有層次地安排系列語文實踐活動,以落實學生學習目標,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融合。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