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小學生近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2018起,我國對青少年近視問題進行相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中小學生總體近視率為 53.6% 。其中,小學生為 36% ,初中生為71.6% ,可見預防中小學生近視的任務亟需解決。此后,教育部先后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將近視防控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中小學生近視產生的原因
1.1體育鍛煉的減少
在體育領域的眾多研究表明,合理地參加體育鍛煉是保證視力健康的一項重要因素。國外學者Yurova進行了一項研究,探討定期參與體育鍛煉對兒童和青少年視力的影響。經過一年的實驗干預,他發現,頻繁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減少兒童和青少年發展成近視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已經患有輕微近視的學生能夠每天保持一定的體育鍛煉,可以將視力保持在現有水平,并且還可以減緩近視加重的速度。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每天參加具有一定負荷體育鍛煉的平均時間為45.4分鐘,僅有 29.9% 的兒童青少年能夠滿足每日的身體基本活動量。
1.2遺傳因素
有研究表明,遺傳是小學生近視的影響因素之一,即小學生的近視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父母的遺傳。目前所確定與近視相關的基因位點大約有30個,其中至少有13個基因位點與高度近視有關。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近視,孩子患近視的風險會增加15% ;而如果父母雙方均為近視,孩子的近視風險則會上升 26% ,父母都高度近視的患者,其孩子患上近視的概率達到 43.6% 。
1.3父母的教育觀念
諸多研究表明,中小學生近視與他們的學習時長和學業成績有著緊密的關系。中國的家長將學生的學業成績看得無比重要,于是他們就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而很少關注學生的體育參與,隨之而來的便是過度的用眼和較少的身體鍛煉,最終會對學生的視力造成嚴重損害。
1.4不良用眼習慣
由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學校又抓升學率,導致學生學業負擔加重,學生需要長時間的注視書本或者多媒體設備來完成學習任務,致使睫狀肌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屈光系統無法進行有效的放松,使得眼部疲勞得不到有效地緩解,最終使得視力下降。
2.中小學生近視的危害
2.1個人危害
研究表明,患有近視只能靠佩戴眼鏡或屈光手術來進行矯正,并不能得到完全治愈。如果被診斷為了近視,眼睛的結構也相應地發生一系列改變,即使是角膜激光手術也只能通過改變角膜的聚光性把光線聚焦到視網膜上。眼晴雖然能看清了,但并不能改變眼軸被拉長的生理結構。如果不注意用眼習慣,近視還有可能會發展為高度近視,這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更加嚴重。每年都會有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視力不達標而與自己的理想大學失之交臂。
2.2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
據統計,社會和家庭每年在近視矯正和近視引起的并發癥等方面的治療所投入的醫療費用是非常龐大的?!秶窠】狄曈X報告》曾公開指出,早在2012年我國不同視力問題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成本高達
5600億左右,占GDP的比例達到了 1.1% 左右,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然,中小學生近視問題不僅僅是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更是降低了未來的國民素質,更有甚者會進一步影響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近視越來越低齡化的現象使得征兵變得異常困難,我國征兵對視力的要求也一再下調。自2011年以來,我國對軍隊陸勤人員的視力要求逐步放寬,最初放寬到右眼裸眼視力需達到4.9,左眼為4.8。到2014年,征兵視力標準再次調整,要求右眼裸眼視力不低于4.6,左眼不低于4.5。這一系列標準的放寬反映出對日益嚴重的近視問題的妥協。為此,我們必須重視中小學生的近視問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軍夢和強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3.體育鍛煉對中小學生近視防控的優勢
3.1舒緩睫狀肌的緊張
睫狀肌是位于前鞏膜內側和脈絡膜上腔的肌肉纖維束,構成了睫狀體的主要部分。當物體距離眼睛過近或持續移動時,也會加大眼睛的調節壓力,會使得眼部很多參與調節的肌肉過于緊張,過度的調節作用可能引發睫狀肌痙攣,從而進一步誘發近視。中小學生的眼球還在不斷地趨于成熟,眼球壁的伸展性和彈性也較大,因此他們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越來越強。以乒乓球運動為例,在參與鍛煉的過程中,運動者的雙眼可以根據乒乓球的運動軌跡而不斷地進行視近、視遠來回變換,致使睫狀肌可以不停地完成收縮與舒張,從而更好地改善了睫狀肌的緊張。
3.2促進脈絡膜血液循環
脈絡膜是介于鞏膜與視網膜之間的一層富含血管的組織結構,具有營養外層視網膜的作用效果。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近視的加深,脈絡膜的厚度則會相應地減少,因此脈絡膜的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近視的發展狀況。脈絡膜很少能完成自我調節,通常是依托肢體血流的變化來調整脈絡的膜厚度。而肢體血流量所發生的變化會因人體參加體育鍛煉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有研究表明,出現如此的血流量變化,是因為機體為了保護自身的視力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受影響,而使得人體大部分血液重新運輸至由于運動被募集到的各個肌肉群,機體也通過提高血管密度而增加視網膜血流。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血液重新流入脈絡膜以及眼部肌肉,從而更好地穩定脈絡膜厚度的調節能力,保證脈絡膜能夠正常地完成屈光調節,進一步促進學生視力健康發展。
4.預防及改善中小學生近視的 體育對策
4.1小球類運動精細鍛煉對近視防控的視覺調節作用
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具有體積小、速度快且運行方向和旋轉力度變化莫測等特點。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眼晴要時刻町準來球,視線的焦點也會隨著球的運動軌跡而不斷變化,這樣一來一往的整個過程會加強睫狀肌的彈性,增強眼部的血液流動,使眼部疲勞得以緩解,從而使視力得到改善。
4.2大球類運動綜合體能提升對眼部健康的協同效應
籃球、足球運動中,奔跑、跳躍、傳球、投籃等動作需身體全面參與,提升心肺功能與血液循環,為眼部輸送更多養分。并且在運動過程中,眼睛要一直町著球,跟著球的運動軌跡而不停地進行上下、遠近調節,使得控制眼球的肌肉彈性增強,進而使睫狀肌進行收縮與舒張??梢院芎玫亟鉀Q學生由于長時間用眼而導致的眼部疲勞等問題,從而減緩學生近視的發生。
4.3武術動作多樣性對眼肌與視覺感知的塑造功能
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包含踢、打、摔、拿、推等多元動作。演練時頭部轉動、眼神配合,鍛煉眼肌協調性與視覺感知,增強眼部調節能力,預防近視發生發展。
4.4跑步等有氧運動對眼部生理機能的強化機制
跑步在中小學生的運動生涯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且跑步在改善中小學生視力健康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因為跑步是在戶外的操場上進行,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光照,有研究表明,在有光照的環境中,多巴胺可以更輕易地在視網膜上完成釋放,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軸長度的增加,從而更好地保護視力。另一方面,學生在跑步的過程中身體不斷地移動,這就要求晶狀體需要調動自身的調節功能來應對身體的不斷移動,在跑步持續不斷的進行中,晶狀體、睫狀肌以及眼部周圍的肌肉也一直處于不斷的收縮和舒張的過程中。因此,眼晴的調節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
體育干預是防控中小學生近視的核心策略之一。通過參與不同的運動項目使眼部疲勞得到有效的緩解。未來需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體育從“邊緣學科”向“健康基石”轉型,為青少年視力健康提供長效保障。
【注:本文系佛山市學校體育專項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小學生近視防控的體育干預對策研究”(立項編號:FSTY2024-39)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