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自主管理意識以及增強其身體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戶外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機會,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自主探索興趣,還能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支持與指導。基于此,本文探討在戶外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性策略:首先分析幼兒深度學習的表現與特征;其次總結教師制定支持性策略的實踐意義;最后提出一系列可行性的支持策略,促進幼兒深度學習。
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幼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提升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有助于培養幼兒在語言表達、思維發展、肢體協調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當前戶外自主游戲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游戲環境缺乏自由性、教師指導缺乏針對性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質量,更難以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因此,探討戶外自主游戲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性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幼兒深度學習的表現與特征
(一)表現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已有認知基礎上,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理解與創新應用的學習過程。幼兒的深度學習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一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自主學習意愿和探索欲望,能夠在教師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和能力,主動探究事物的本質規律,這種探索行為源于其求知欲;另一方面,表現出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能夠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多樣化的問題,并展現出創新思維,嘗試采用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因此,促進幼兒深度學習,能使他們在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時更加自信。
(二)特征
幼兒深度學習的特征體現在自主反思與持續投入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深度學習,幼兒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不盲目接收信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在聽故事時,幼兒會對故事情節或角色形象提出個人觀點;在學習中,能夠識別自身優勢與不足,并據此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在后續活動中表現得更好。另一方面,幼兒在深度學習中表現出持久的專注力和探索興趣,這不僅有助于知識的有效吸收,還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戶外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作用
(一)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符合其思維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其主動投入自主游戲活動,全面提升綜合能力。《綱要》明確指出,應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與情感體驗,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實現自我發展。這一理念彰顯了教師在游戲中提供專業指導與支持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多元化的自主游戲區域,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游戲,通過游戲互動,提升幼兒的參與感。當幼兒對游戲充滿興趣時,其積極性也不斷提升,這為幼兒的深度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評價幼兒的參與表現
在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的觀察,詳細記錄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參與表現,為其制定及時、有效的支持性策略,從而提升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同時,支持性策略的實施能夠幫助幼兒識別自身優勢與不足,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從而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由此可見,教師制定支持性策略,不僅能提升戶外自主游戲的實施效果,還能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三)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綜合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而戶外自主游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在游戲中,教師實施支持性策略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自主探索興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精心設計以下戶外游戲活動:設計體育游戲,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培養其基礎運動技能;設計角色扮演或建構游戲,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設計合作或競技游戲,培養幼兒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在戶外游戲中,教師的個性化支持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能切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戶外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性策略
(一)創設支持性環境,促進幼兒自主參與
環境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育性、互動性和引導性等顯著性特征。在深度學習理論框架下,環境既是影響幼兒自主參與和深度學習的關鍵因素,也是教師支持性策略的重要載體。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創設支持性環境,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自主參與興趣,使其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通過多重感官體驗,不斷汲取知識和積累經驗,從而實現深度學習。此外,支持性環境還能為幼兒提供適度的挑戰,促進幼兒思維能力與創造力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教師的支持不僅要體現在物理環境的精心設計上,更要包含對幼兒情感需求與心理發展的全面支持,教師還應通過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使其更積極地投入戶外自主游戲活動。
教師的支持是創設和維持支持性環境的核心要素。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應遵循安全性和多樣性原則,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創設多元化的戶外活動區域,如建構區、沙水區、冒險區、角色扮演區等,在消除潛在安全隱患的同時,確保游戲環境具豐富性,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安全探索空間。
材料作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戶外自主游戲中不可或缺的實踐載體。在創設支持性環境時,教師應注重投放材料的豐富性和層次性,結合各活動區特點,投放多元化的材料。如在建構區投放色彩豐富、規格多樣的幾何模型、積木、木塊等材料;在冒險區投放氣球、毛線、木條、膠布、呼啦圈等材料;在沙水區投放兒童鏟、水桶、PVC管、小石頭、細沙、泥土等材料。通過這種針對性投放,以此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和探索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如低結構材料、自然材料、生活化材料等,通過科學分類,激發幼兒的挑戰欲望和學習動力。
當幼兒在不同區域開展自主游戲時,教師應適時發揮引導作用,圍繞游戲內容、探索主題與幼兒進行互動,增強幼兒的參與感。同時,教師應明確游戲活動目標,引導幼兒通過主動嘗試與合作探索完成游戲任務,從而實現深度學習。基于此,教師應將游戲環境與材料有機結合,為幼兒創設富有吸引力與支持性的戶外自主游戲環境,為其自主參與和深度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提出引導性問題,激發幼兒探究意識
“問題”不僅是激發幼兒探究行為的起點,更是教師與幼兒互動的“催化劑”。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有效的問題設置能引導幼兒關注游戲中的關鍵要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同時,教師通過提問,能在觀察的基礎上,精準把握幼兒的發展需求和游戲狀態,并在問答互動中引導幼兒將新知識與已有經驗相聯系,實現知識遷移與創新應用,高效解決游戲中的問題。這一過程有助于幼兒深入理解游戲內容和規則,從而實現深度學習。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首先應充分考慮幼兒的思維能力、認知水平、游戲參與情況和已有經驗;其次,問題描述應簡單,且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和開放性,引導幼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最后,提問的方式應多元化,如引導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層次式問題、追問式問題等。借助問題引發幼兒的自主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其深度學習。
例如,在某次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發現幼兒對安吉梯十分感興趣,一下課,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安吉梯旁邊玩耍。有的幼兒與同伴商量如何搬運安吉梯,有的幼兒則一個人趴在安吉梯上,模仿毛毛蟲緩緩向前爬行。教師適時介入,提出一系列開放式問題:“你為什么趴在梯子上?是在模仿小動物嗎?”“你們為什么搬運梯子?是想要搭建什么嗎?你們是不是想設計新游戲?要不要和老師分享一下?”以此引導幼兒主動表達行為動機,為后期游戲活動的深入展開奠定基礎。在游戲開始后,教師發現有些幼兒將長梯子橫架在兩截較短的梯子上,搭建了一座簡易“橋梁”。這一創意舉動吸引了其他幼兒的注意,大家覺得既新奇又好玩,紛紛加入其中。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浮現:“哎呀,你不要擠我!”“我先來,我先來,你們排隊!”“這游戲不是這么玩的!”安吉梯上擠滿了準備通過的幼兒,爭執聲此起彼伏。教師抓住教育契機,提出引導式問題:“安吉梯真好玩,但老師發現剛才有些小朋友玩得不開心,是不是因為人太多、太擠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解決呢?”這一問題立即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和討論。安安提議:“這是我和康康搭的橋,我覺得我們應該排隊玩!”康康補充:“在玩的時候千萬不能推人,那樣太危險了!”樂樂建議:“我們可以請老師幫忙,把橋梁搭得更長、更寬一些!”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幼兒進行反思,讓其自主制定解決方案。最終,幼兒合作設計出一條兼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闖關橋梁”,充分展現了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實施針對性觀察,解決幼兒游戲問題
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幼兒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若不及時解決,可能會影響他們參與興趣和自信心。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的細致觀察與個性化支持顯得尤為重要。觀察是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細致觀察能夠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點、學習需求和行為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支持與引導。同時,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探索行為和問題解決過程,識別其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據此調整游戲環境和支持策略,增強幼兒的學習信心,實現深度學習。
在實施觀察策略時,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觀察方式。如實施整體觀察,對戶外自主游戲的所有區域進行全面觀察,了解幼兒在不同區域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整體行為特征和興趣點;實施區域觀察,針對特定游戲區域進行觀察,深入了解幼兒在特定區域的活動情況和游戲行為,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幫助;實施記錄觀察,使用記錄表或錄像的方式,及時記錄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行為和交流,為后續的分析和指導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例如,在一次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發現在“沙水區”自主玩耍的幼兒表現出不同的游戲行為:有的獨自玩耍,有的則結伴合作。對于獨自玩耍的幼兒,教師可以采取個體觀察的方式,先細致觀察該幼兒的游戲行為,再判斷該幼兒是“自主探索”還是“被動獨處”。教師通過與該幼兒交流,教師了解到該幼兒本想獨立搭建一個小城堡,但是城堡很快就倒塌了,于是表現出用鏟子快速鏟沙的異常行為。教師及時記錄下這一行為,并溫和引導該幼兒:“老師發現你一個人在玩耍,你想搭建城堡嗎?你有什么創新想法?”“城堡倒塌的原因可能是搭建得太高了,我們要不要試一下用一些木塊做框架?”在教師耐心地引導與支持下,該名幼兒通過分析問題產生原因,進行自主創新和實踐,終于搭建出喜歡的城堡。對于結伴合作的幼兒,教師采取合作觀察的方式,重點關注其互動質量與協作策略,據此提供針對性支持。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并與其互動交流,不僅能及時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需求和問題,還能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其解決困難,增強游戲體驗,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支持與引導是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關鍵要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個體差異,制定創設支持性環境、提出引導式問題、進行針對性觀察等支持性策略,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在鍛煉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辯證性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同時,促進其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