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了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通過分析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現狀,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策略,包括明確學習目標、因材施教、設計指導模式、形成支持體系等,以期為幼兒園教育實踐提供參考,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
隨著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幼兒階段作為個體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學習經歷和成果對后續的學習與生活有著深遠影響。深度學習作為一種高質量的學習方式,正逐漸成為幼兒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深度學習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思想和知識,并將其融入原有認知結構,建立在多元思想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將已有知識遷移至新情境,高效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對于幼兒而言,深度學習有助于他們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如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現狀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幼兒的飲食起居、自我服務、環境整理等方面,是幼兒最熟悉、最貼近日常生活的活動場景。在生活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身參與和體驗,不斷地與周圍環境互動,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是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生活活動為幼兒的深度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然而,當前對幼兒深度學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戲活動上,對生活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關注相對較少。游戲雖充滿童趣,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其虛擬性特點,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難以進入高階思維狀態,當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研究表明,當幼兒在生活活動中遇到問題時,其堅持性普遍高于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多數幼兒能夠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狀態。因此,探索在生活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策略
(一)確立精準的深度學習目標
確立精準的深度學習目標,是支持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起點,這一目標的確立需要緊密圍繞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
例如,在幼兒園穿衣活動中,教師應對幼兒的穿衣能力進行全面且細致觀察與評估。小班幼兒通常剛剛開始學習穿衣,在穿衣過程中常會遇到諸多困難,如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和正反,難以將手臂準確地伸進袖子等。
對于小班幼兒穿衣活動的深度學習目標可以設定為:幫助幼兒認識常見衣物的基本特征,如衣服的領口、袖口、褲腰等部位;引導幼兒初步掌握簡單的穿衣方法,如先將頭伸進領口,再依次伸進袖子等;培養幼兒的耐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意識和動手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中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穿衣基礎能力,但在穿衣速度和技巧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對于中班幼兒,穿衣活動的深度學習目標可以進一步細化:要求幼兒能夠快速、準確地分辨衣物的前后、正反,并熟練掌握各類衣物的穿脫方法;引導幼兒學會整理衣物,如將衣服拉平整、將褲子的褲腳整理好等;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合理安排穿衣時間,提高生活效率。
到了大班,幼兒的穿衣能力已經較為成熟,此時的深度學習目標應更加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包括: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穿衣搭配,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當幼兒在穿衣過程中遇到困難,如拉鏈卡住、扣子扣錯等問題時,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確立這些目標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穿衣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注重幼兒在穿衣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和能力發展情況。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穿衣行為,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和支持。如,在幼兒嘗試穿脫復雜衣物時,教師可以在旁邊耐心指導,鼓勵其自主思考和嘗試,而不是直接代勞。當幼兒成功完成穿衣任務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
針對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不同內容,實施分類指導策略是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幼兒園生活活動涵蓋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和社交互動等多個方面,每個方面都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和學習需求,因此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內容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指導方案,以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引導他們在各個領域實現深度學習。在生活技能方面,幼兒需要掌握穿衣、洗手、進餐等基本生活技能。這些技能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基礎,對其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非常重要。
例如,在穿衣技能的培養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能力水平,提供逐步遞進的指導。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先引導他們認識衣服的各個部分,然后通過示范和手把手指導,幫助其掌握簡單的穿衣步驟。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如穿衣比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穿衣技能。對于中班和大班幼兒,教師可以逐漸提高要求,引導他們學會分辨衣服的正反、前后,嘗試自己搭配衣服,并鼓勵他們在穿衣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獨立思考解決辦法。再如,在洗手環節,教師應詳細講解正確的洗手步驟,指導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行練習,通過兒歌、圖片等方式,幫助幼兒記住洗手步驟,并強調洗手的重要性,培養幼兒的衛生意識。
管理能力的培養是生活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包括時間管理、物品整理等方面。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制定一日生活時間表,讓幼兒了解每個活動的時間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定時器等工具,提醒幼兒時間的流逝,幫助他們逐漸建立時間觀念。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在物品整理方面,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整理自己的玩具、圖書、衣物等物品,并和幼兒一起討論有效的整理方法。教師還可以設置獎勵機制,對整理物品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和獎勵,激勵幼兒養成良好的物品整理習慣。
社交互動是幼兒在生活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與同伴合作、分享等方面。在與同伴合作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幼兒合作完成的生活活動,如共同整理教室、合作準備午餐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分工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完成任務。分享意識的培養對于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發展非常重要,教師可以組織分享活動,如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故事等,引導其體驗分享的快樂,并學會關心他人。
(三)設計三層推進的指導模式
教師可以設計“激發興趣——引導探究——總結拓展”三層推進指導模式,這是引導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這一模式以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為基礎,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逐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深入探究問題,最終實現知識的總結與拓展,有效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在激發興趣環節,教師應善于發現生活活動中的有趣元素,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進餐環節,教師可以引入食物的故事,介紹食物的來源、種植過程以及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讓幼兒了解豐富的食物知識。教師可以講述大米是如何從稻田里的水稻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米飯的,還可以介紹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主食差異。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幼兒對食物的探究興趣,使其在進餐過程中不只是關注食物的味道,而是開始思考食物的相關知識,從而為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引導探究是三層推進指導模式的核心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主動思考、積極探索。例如,在整理玩具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分組討論,嘗試不同的整理方法。如有的小組按照玩具的類型進行分類,有的小組則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分類方法,并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和調整。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引導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總結拓展環節是對幼兒探究成果的鞏固和提升。在幼兒完成探究活動后,教師應引導他們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形成系統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整理玩具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小組的整理方法、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教師對幼兒的分享進行總結和點評,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整理玩具的方法和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將整理玩具的方法拓展到其他生活場景中,如整理書包、整理衣柜等,讓幼兒學會將所學知識遷移至實際生活,從而實現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四)構建家園社協同的支持體系
構建家園社協同的支持體系是促進幼兒在生活活動中深度學習的重要保障。家庭、幼兒園和社區作為幼兒成長的重要環境,各自擁有獨特的資源和優勢,只有三者緊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學習支持,助力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環境,在幼兒深度學習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識到生活活動對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幼兒的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如幫忙擺放餐具、整理衣物、打掃房間等,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生活技能,培養責任感和自理能力。例如,在整理衣物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分類整理,讓幼兒學會根據衣物的類型、顏色等進行分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和思維能力。家長還可以關注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當幼兒在系鞋帶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方法,如觀看教學視頻、向他人請教等,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專業機構,在家園社協同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幼兒園應加強與家庭的溝通與合作,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向家長宣傳幼兒深度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分享幼兒在園生活活動中的學習成果和表現,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增強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信任和支持。幼兒園還可以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生活活動,如親子烹飪活動、親子運動會等,讓家長在活動中與幼兒互動,共同學習和成長。例如,在親子烹飪活動中,家長和幼兒一起準備食材、制作美食,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還能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幼兒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例如,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參觀社區的博物館,讓幼兒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參觀社區的圖書館,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組織幼兒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如關愛孤寡老人、垃圾分類宣傳等,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心。此外,幼兒園還可以邀請社區中的專業人士,如醫生、警察、消防員等,到幼兒園為幼兒開展講座和培訓,讓幼兒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和職責,拓寬幼兒的知識視野。
家園社協同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合作平臺,如成立家園社協同教育委員會,由幼兒園教師、家長代表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定期召開會議,共同商討幼兒教育的相關問題,制定教育計劃和活動方案。幼兒園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家園社溝通交流的網絡平臺,如微信公眾號、APP等,及時發布教育信息、分享教育經驗、交流幼兒學習情況,實現家園社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幼兒園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合作平臺,能夠更好地整合家庭、幼兒園和社區的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持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的深度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本文提出的支持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要根據不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靈活調整和優化。這就需要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提高教師對深度學習理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確保支持策略能夠得到有效實施。未來的研究可以關注幼兒深度學習在不同領域和活動中的應用,如藝術領域、科學探究活動等,探索如何在這些領域中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深入研究幼兒深度學習與幼兒心理健康、創造力培養等方面的關系,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豐富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還可以關注教育技術在幼兒深度學習中的應用,如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學習體驗,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