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是一門具有藝術特質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感知美、理解美,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微課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其審美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微課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一、小學音樂微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微課教學模式,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視頻,將音樂的魅力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其在觀看過程中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并對音樂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顯著提升其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采用微課教學,可以將音樂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進一步提升其音樂素養。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微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微課具有短小精煉、聚集知識點等特點,這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重難點;第二,通過整合碎片化的知識點,有效提高教師對數字資源的整合能力;第三,微課的制作涉及多方面的信息技術,促使教師學習并掌握現代化教學工具;第四,微課支持分層教學,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個性化指導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實施微課教學,不僅能豐富專業知識儲備,還能提高教學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小學階段是學生對音樂美學的初步探索階段,他們對美的感知能力正處于發展關鍵期,特別是對音樂中蘊含的優美旋律、抒情表達等細膩情感表現手法,尚缺乏準確的辨識與理解能力。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可以清晰地觀看音樂家的演奏過程,聆聽音樂作品中的多聲部協調配合,深刻體會音樂帶來的情感波動。這種沉浸式的審美體驗是傳統音樂教學難以實現的。在設計微課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微課內容,通過將音樂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音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當前小學音樂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音樂微課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還有部分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常以個人經驗為主,忽視了學生個性化差異,課堂互動流于形式,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表達自我的機會,難以激發其音樂潛能與創造力。
(二)微課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的微課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第一,選取的微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導致學生難以與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第二,微課內容存在“一刀切”現象,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因課程內容復雜或過于簡單,而失去學習興趣;第三,微課內容過于強調理論知識,忽視了音樂本身的感染力,未能給學生帶來美感體驗;第四,微課內容只停留于視聽層面,忽視實踐環節,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
(三)單一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當前音樂微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引發以下教學困境:第一,單一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陷入被動接受知識的困境,難以激發其學習興趣;第二,單一教學模式往往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提供針對性指導與支持,難以提升全體學生的音樂素養;第三,統一的教學策略與進度,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第四,單一教學模式因缺乏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而無法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
(四)教師未能精準把握微課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在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應將微課與傳統音樂教學有機融合,通過優勢互補提升教學效果。微課教學可以作為傳統音樂教學的有益補充,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與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音樂知識。然而,部分教師未能精準把握微課與傳統教學的協同關系,誤將微課視為傳統教學的“智能替代品”,只是單純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缺乏互動與引導,導致學生難以突破音樂學習的重難點。這種不當的微課應用方式可能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認知偏差,從而削弱了音樂教育的專業性和育人價值。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音樂微課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精準定位教學內容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提升微課教學效果,首要任務是實現教學內容的精準定位。這就需要教師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通過深研教材內容,精準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微課教學內容,使之契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同時,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實踐性體驗和深刻感悟。此外,教師還應重視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有效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夯實音樂基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最終實現音樂學習成效的全面提升。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森林水車》歌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歌曲的主題和情感,精準定位教學內容,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歌曲內涵。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計互動環節,讓學生跟隨視頻中的音樂節奏一起敲擊節拍,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和表現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與《森林水車》歌曲相關的學習資源,如歌曲的創作背景、文化內涵及相關音樂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同時,拓寬他們的音樂文化視野。最后,在評價微課教學效果時,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關注其音樂素養和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觀察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的參與積極性、互動表現和創新能力,全面評估微課教學效果。
(二)實施分層教學和自主學習
音樂技能是學生學習音樂、提升音樂素養的關鍵能力。然而,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音樂知識的單向傳授,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因此,教師應積極運用微課這一現代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基礎音樂技能,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和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微課學習中找到適切的學習任務,從而有效提升音樂素養。例如,對于音樂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計進階技巧訓練,并提供難度較高的曲目,以此提高其音樂綜合素養;而對于音樂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則可以為其設計一些基礎樂理知識練習,幫助其夯實音樂基礎。
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微課的靈活性特點使學生能夠按照個人節奏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內化音樂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任務,鼓勵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進行自主練習和獨立創作,這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知識,鍛煉音樂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的互動功能,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交流和反饋,通過在線問答、討論區互動等方式,解答學生的疑問,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幫助其提高學習質量。
(三)創設微視頻情境和互動活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提升教學實效性,教師應從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出發,設計趣味性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微課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以其生動性、直觀性、靈活性等特點,成為提升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采用微課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在真實的音樂情境中獲得實踐體驗,逐步提升音樂素養。教師通過播放音樂微視頻,可以生動展示音樂表演、有趣的音樂故事和豐富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音樂知識。在微視頻情境中,學生可以跟隨音樂節奏一起唱歌、跳舞,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性強的微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音樂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平臺,組織學生開展在線討論、音樂創作和表演展示等活動。學生通過參與此類互動學習活動,能夠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音樂技能和創新能力。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平臺的學習數據分析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參與度和成效等,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
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不僅在于教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更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審美意識的培養既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實現音樂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審美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并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在音樂藝術的感染和熏陶中,深刻感知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從而真正理解和感悟音樂之美。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男兒當自強》歌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微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刻感受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首先,教師運用微課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其次,通過微課教學平臺播放這首歌曲的演唱視頻,并組織學生進行跟唱練習,在節奏律動中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最后,組織學生開展線上討論活動,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審美感知能力。這種循序漸進的微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深化其對音樂之美的感悟,并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小學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用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出發,創設豐富的微課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注: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音樂微課應用與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24ZCZX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