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強調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構建“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著重闡述了評價活動在教學中的呈現方式和功能,并提出“教、學、評”一體化理念。這些要求集中體現了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總體方向。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新課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在深入理解“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單元整體性教學活動。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學為例,提出一系列“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單元整體教學概述
(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特征分析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教、學、評三者的深度結合,直接面向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實施、學習活動、評價反饋等環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發揮引導與輔助作用,僅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通過評價活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狀態與進度,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二)“教、學、評”一體化下的語文單元教學的意義
1.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指導下的語文單元教學活動強調整體效應,教師應立足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有機整合單元內容,幫助學生實現系統性的深度學習,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擴充語文課堂教學容量。同時,這一教學模式能夠突出語文課堂的探究性,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空間,在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落實核心素養要求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強調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導向作用。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制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圍繞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與評價任務,增強語文教學的指向性,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鍛煉學科能力,并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提升學科素養,順利實現語文學習目標。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設計教學目標,對接核心素養要求
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指導下,教學、學習與評價均要圍繞目標展開,科學的目標設計尤為重要。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學情、教材內容和新課標要求。現行語文教材各單元均包含明確的人文主題和學科要素,清晰體現出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這為教師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提供了參考。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科學運用多種方法分析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并據此構建學習支架。教師應深刻理解“教學活動的雙向性”特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維度,這些都應成為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依據。基于上述要求,在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大單元目標:第一,文化自信維度,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使其認同閱讀的價值與意義,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第二,語言運用維度,指導學生能夠在語言表達中突出重點,通過實踐積累經驗,實現語言的靈活應用;第三,思維能力維度,通過開展書籍推薦活動,學生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分析書籍特點,有理有據地說明推薦理由,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完善個人觀點;第四,審美鑒賞維度,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刻體會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不斷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創造力。
(二)設計評價體系,評估單元教學成效
1.發布評價標準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強調評價與教學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標準,并在本單元學習開始前發布給學生,作為學生自主評價與互評的依據。根據本單元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評價標準:第一,能夠深刻認識到閱讀對個人成長,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重要作用,并在閱讀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與獨特魅力;第二,能夠根據本單元文本,對名家學者的讀書經歷與心得體會有一定了解,精準把握學習的重點,并積累語言經驗,在實踐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第三,能夠自主選擇并推薦個人喜愛的書籍,清晰說明推薦理由,通過與同伴共享交流,提升個人思維能力;第四,通過學習本單元文本,并與同伴交流個人讀書心得,在體會語言文字的藝術魅力的同時,提升個人審美能力,深刻領悟文本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
2.布置評價任務
教師在明確教學評價標準后,應據此設計本單元評價任務:第一,布置單元項目任務、學習單與預習單,并系統評估學生的預習單、學習單完成情況;第二,評估學生在本單元三篇精讀課文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第三,評估學生能否生動表達個人閱讀體驗,準確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深刻內涵,并與他人分享個人讀書經歷;第四,能否清晰、有條理地向全班學生推薦個人喜愛的書籍,能否選擇最容易讓人理解的表達方式,并客觀評價他人的讀書感悟;第五,能否準確概括個人推薦書籍的重點內容;第六,能否在小組合作中齊心協力制作海報和PPT,小組代表能否準確表達本組的設計思路,并體現細節。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強調教師應重視過程性評價。因此,上述評價任務可以作為評估學生學習過程成效的重要依據。教師通過實施嵌入式評價任務,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情,并合理調整教學節奏,確保單元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三)實施單元任務,逐步落實教學目標
1.設計驅動問題,形成預習單與學習單
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單元教學目標、教材要求以及前期設計的評價任務,制定大單元教學主題并發布活動內容,構建并完善本單元“教、學、評”一體化教學體系。教師在明確本單元大概念為“梳理關鍵信息,突出重點表達”后,結合新課標要求,精準把握本單元教學重點“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遷移運用作者讀書經歷”,創設“圖書發布會”情境,并設計“假設你是圖書推廣大使,你會推薦哪本書”這一驅動問題。隨后,確定本單元活動主題為“做一名有心的讀書者”,并圍繞這一主題布置單元項目任務、學習單以及預習單。本單元教學項目任務包括:第一,梳理本單元文本信息;第二,立足大綱,詳細、深入地描述推薦書籍的主要內容,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相關內容;第三,基于語言表達成果,設計書籍推薦海報。通過實施這些項目任務,預期形成以下學習成果:學生能夠獨立概述書籍的基本內容、清晰表達推薦理由、樂于分享閱讀體驗、精心設計書籍推薦海報或幻燈片。
考慮到本單元面向高年級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預習單時,應以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為主,如能夠自主理解生字詞義等。具體而言,教師設計的預習單應包括:第一,列出本單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并讓學生進行注音;第二,學生通過自主預習,歸納三篇課文的基本信息框架;第三,設計本單元預習思考問題。
教師應圍繞驅動性問題和本單元語文要素設計學習單。其中,項目一與三篇精讀課文直接關聯,要求學生提煉每篇課文的核心內容;項目二對接本單元口語交際和習作要求,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一本書并說明推薦理由,為分段表達訓練奠定基礎;項目三側重于實踐操作,指導學生制作書籍宣傳海報和PPT,要求學生在展示成果的同時,準確表達個人推薦理由和宣傳材料的設計思路。本單元學習單應包括以下要素:第一,對應項目一,總結《古人談讀書》《我的“長生果”》和《憶讀書》的閱讀感悟,并梳理《憶讀書》閱讀時間、作者所讀書目的名字以及對書目的評價;第二,對應項目二,整理個人閱讀書目的名稱、作者、個人推薦的原因以及閱讀感受;第三,對應項目三,通過設計海報與PPT,呈現個性化的推薦視角。
在明確本單元學習項目任務、預習單和學習單后,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單元任務一):按照要求完成學習單與預習單的各項內容。
2.理解內容,感悟表達
任務一(單元任務二):理解內容。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閱讀《古人談讀書》,并設計游戲活動,輔助學生反復閱讀,以此達到背誦要求。其次,讓學生默讀《憶讀書》和《我的“長生果”》,按照時間脈絡梳理作者的讀書歷程,并分享個人讀書感悟。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讀三篇課文,練習文本梳理方法。當各學習小組完成項目一后,教師讓各組派代表展示小組采用的梳理方法,并說明這一方法的優勢。
每篇課文具體學習內容:第一,自主閱讀《古人談讀書》,嘗試解釋文中兩篇文言文的含義,并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文中提到的學習態度,如第一篇的“實事求是”“勤學好問”和第二篇的“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等;第二,自主閱讀《憶讀書》,梳理作者冰心的讀書經歷,并以小組為單位歸納冰心對“好書”的評價標準;第三,自主閱讀《我的“長生果”》,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作者讀過的書籍,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作者從閱讀和寫作中領悟的道理。
任務二(單元任務三):感悟表達。教師提出一系列引導性問題:“在個人讀書經歷中,你是否能體會到讀書帶來的快樂?”“你是如何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觀點?”“你能否分享一次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讀書經歷?”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討論,并進入口語交際與寫作訓練環節。
3.口語交際,習作表達
任務一(單元任務四):分享書籍。學生根據個人讀書經歷,自主選擇一本喜歡的書籍并說明選擇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評估其表達是否具有條理性和清晰度,并與學生一起分析哪種表達方式最深入人心,幫助學生優化表達思路,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使其在互評中實現優勢互補。
任務二(單元任務五):寫出重點內容。此任務對應項目二,要求學生在推薦個人喜愛的書籍后,寫出推薦理由。
任務三(單元任務六):對應項目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推薦書籍,合作設計海報與PPT,在組內選出代表并明確發言細節。
4.項目總結
此環節以成果展示和評價為主。教師創設“圖書發布會”情境,讓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宣傳本組推薦的書籍,并按照此前發布的評價標準,評估每個小組的表達效果與任務完成情況。“圖書發布會”開始后,各小組抽簽確定上臺順序,依次完成組內匯報。每個小組展示(10-15分鐘)結束后,通過開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綜合評價活動,評選出最佳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本單元成果展示的評價標準時,應綜合考量本單元學習目標和展示內容特點。單元目標既要呼應教材內容,又要符合單元核心素養要求,這些要素應在評價維度中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展示活動應以宣傳推薦為主,評價維度應兼顧宣傳材料的內容質量與美術效果。本次活動的評價維度與評價級別如下。
維度一: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優秀:能夠高質量完成全部課前任務,做到內容準確無誤,無錯別字。良好:能夠完成課前全部任務,存在少量錯別字或錯誤內容。合格:基本完成課前任務,存在部分錯誤內容。
維度二:小組活動。優秀:主動搜集書籍相關素材,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與組員共同設計海報與PPT的制作方案。良好:搜集書籍素材和參與組內討論的積極性相對較高。合格:書籍素材搜集不足,組內合作討論不夠積極。
維度三:溝通表達。優秀:主動與組員、教師溝通在完成任務中遇到的難題,能夠有條理、有重點地表達個人觀點。良好:能夠與組員、教師交流任務中的難題,內容表達相對清晰、重點明確。合格:與組員、教師的溝通不夠積極,個人觀點表達不清晰。
維度四:海報制作。優秀:海報與PPT主題突出,內容生動,視覺效果極佳。良好:海報與PPT主題明確,內容充實,視覺效果良好。合格:海報與PPT主題基本明確,內容符合基本要求,視覺效果一般。
維度五:語言表達。優秀:小組代表發言條理分明,語言流暢連貫,能靈活應用多種表達方式。良好:小組代表發言邏輯清晰,語言基本流暢,表達方式應用得當。合格:小組代表發言思路基本清晰,語言通順度能達到基本要求。
維度六:內容匯報。優秀:書籍推薦理由有條有理,觀點明確,思路清晰,內容完整,能夠從多維度展現推薦書籍的閱讀價值。良好:書籍推薦理由充分,觀點鮮明,思路順暢,內容完整,能通過1-2個角度展現書籍特色。合格:能夠說明推薦理由,匯報內容基本完整。
在實施評價活動后,教師可以精準評估各小組活動成效,并轉化為量化評分,作為單元學習的終結性評價結果。隨后,教師結合過程性評價結果,最終確定各小組及成員的綜合成績。該評價機制貫穿課前預習、教學過程及實踐活動全過程,符合新課標對“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在完成評價任務后,教師組織學生分享本單元學習心得。在本單元學習項目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不僅能深化對書籍的理解,還能在展示環節鍛煉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相互分享本階段學習心得、遇到的學習難題和個人收獲,或提出對后續單元的學習建議,從而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師應深入研究新課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以各項教學改革為導向,結合現行語文教材內容與編排特點,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單元教學方案,科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驅動作用,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升語文教學成效,推動小學語文新課改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