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期閱讀是幼兒語言發展、認知提升以及情感培養的重要基石。幼兒的認知方式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對游戲充滿濃厚興趣。然而,傳統的早期閱讀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知識灌輸,形式較為單一,課堂活動氛圍較為壓抑,難以充分調動幼兒的閱讀積極性。而將游戲化理念引入幼兒早期閱讀教學活動,既順應了幼兒的天性,又能將抽象的閱讀內容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體驗,易于幼兒更好的理解和記憶,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接觸閱讀、愛上閱讀,對于提升早期閱讀教學效果,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一、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教學的實踐特點
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的實踐具備多方面鮮明特點,這些特點緊密貼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能為幼兒閱讀教育帶來全新活力。
第一,趣味性是其核心特點。游戲化的閱讀教學活動改變了傳統靜態、單一模式,給學生帶來充滿趣味的閱讀體驗,通過融入游戲元素,如將閱讀材料設計成富有吸引力的游戲道具,或構建充滿奇幻色彩的閱讀情境,使閱讀過程如同一場充滿驚喜的冒險,有效激發幼兒參與熱情,使其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向往,而非將其視為一種任務。
第二,互動性得到顯著提升。在游戲化的早期閱讀教學實踐中,幼兒不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與同伴在合作游戲中共同探索繪本奧秘、與教師在游戲情境中深入交流等多元互動,不僅體現在語言交流上,還包括情感共鳴與思維碰撞。幼兒在互動中分享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獨特理解、傾聽他人觀點,從而拓寬認知視野,有效促進語言表達能力與社交能力的同步發展。
第三,情境性構建為幼兒理解閱讀內容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圍繞繪本主題創設真實情境,讓幼兒仿佛置身于繪本故事中。例如,在閱讀關于森林的繪本時,教師創設模擬森林情境,有助于幼兒理解繪本故事中動物的行為、環境特點等。這種將抽象文字具象化的情境教學,能夠幫助幼兒跨越理解障礙,深刻領會閱讀文本內涵,增強閱讀體驗的沉浸感與真實感。
第四,自主性得以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強調,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造更多自主選擇、自主探索的空間,使其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閱讀材料、決定游戲方式,并在游戲中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由此可見,這種具有自主性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使他們在閱讀游戲中逐漸成長為主動學習者,而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
第五,綜合性貫穿教學全過程。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教學并非單純的閱讀與游戲疊加,而是巧妙融合語言、藝術、科學、社會等多領域知識。例如,在制作類閱讀游戲中,幼兒既可以鍛煉語言表達,又可以通過制作游戲道具,提升藝術創作能力,并在探索故事背景中了解科學知識、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則。由此可見,這種具有綜合性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幼兒認知、情感、技能等多維素養協調發展,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打造游戲化閱讀空間
打造游戲化閱讀空間是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教學實踐的重要基礎,能為幼兒營造充滿吸引力與趣味性的閱讀氛圍,有效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認知發展理論來看,游戲元素契合幼兒以直觀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有助于他們吸收知識;而從社會學習理論來看,空間中的互動場景能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分享彼此的閱讀感悟,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
在空間布局方面,打破傳統規整的書架排列與桌椅擺放模式,構建富有創意且可變化的空間布局。教師可以設置不同主題閱讀區域,如在“童話森林角”,用綠色的毛絨地毯模擬草地,并在角落布置一些樹干造型的書架,上面擺放各類童話故事繪本;在“太空探索區”,將天花板裝飾成星空,放置幾個模擬太空艙造型的閱讀座位,并配備一些關于宇宙探索的繪本。
在裝飾元素方面,融入繪本中的角色形象。例如,在開展《小熊寶寶》繪本閱讀活動前,教師可以在閱讀區的墻壁上繪制小熊寶寶及其朋友們的大幅壁畫,壁畫中的場景可以是繪本經典情節,如小熊寶寶在花園里玩耍。這樣的裝飾能讓幼兒一進入閱讀區,就會被熟悉且喜愛的繪本元素包圍,從而產生親切感與閱讀興趣。
在設施配備方面,增添具有游戲功能的設備。例如,教師在閱讀區安裝了“故事轉轉樂”,它是一個多層可旋轉的圓盤,每一層都劃分不同的繪本類別區,幼兒可以通過轉動圓盤,隨機選擇一本繪本進行閱讀。這種游戲形式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參與興趣,他們每天都迫不及待地來到閱讀室,轉動圓盤,期待“邂逅”一本有趣的繪本。在轉動圓盤的過程中,幼兒對閱讀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閱讀空間的游戲氛圍被充分調動起來,使幼兒自沉浸在閱讀樂趣中,開啟奇妙的閱讀之旅。
(二)設計繪本主題游戲活動
設計繪本主題游戲活動是將閱讀與游戲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深入理解繪本內容,有效提升閱讀效果。
在設計游戲內容時,應緊扣繪本核心情節與主題。例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親情與愛的繪本主題,設計“愛的測量”游戲活動,并準備一些不同長度的彩色紙條,用以象征繪本中兔子媽媽和兔子寶寶用各種方式測量愛的長度。在游戲中,教師先聲情并茂地講述繪本故事,再引導幼兒模仿故事情節,用紙條“測量”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如,某幼兒說:“我對媽媽的愛,像從教室到操場那么長。”并用紙條在地上擺出相應長度。隨后,教師讓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愛的測量”結果,分享自己對愛的理解。
在制定游戲規則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能力水平,既不能過于復雜而讓幼兒感到困惑,也不能過于簡單而失去挑戰性。例如,在“愛的測量”游戲活動中,教師規定幼兒要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愛的測量”,既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與閱讀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目標相呼應。在分享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他人的分享,培養幼兒尊重他人成果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設計此類繪本主題游戲活動,使幼兒從被動地聽故事轉變為主動親身參與情感體驗,并在游戲互動中加深對繪本主題的理解,從而提升幼兒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多項能力,真正實現閱讀與游戲的有機結合,讓閱讀變得生動有趣且富有教育意義。
(三)開展角色扮演閱讀活動
開展角色扮演閱讀活動是一種兼具趣味性與實效性的閱讀教學方式。教師應挑選情節豐富、角色鮮明的繪本,引導幼兒深度融入繪本情境,深刻體驗閱讀的魅力。
例如,在《小紅帽》角色扮演閱讀活動中,教師先帶領幼兒熟悉繪本故事,詳細講解小紅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特點,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等,再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準備道具環節,教師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制作簡單道具,如用紅色卡紙制作小紅帽的帽子,用灰色布料制作大灰狼的披風。
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應適當引導,幫助幼兒更好地詮釋角色。例如,當小紅帽前往外婆家時,教師可以提醒扮演者模仿小紅帽蹦蹦跳跳、天真可愛的走路姿態,并用歡快的語氣說出小紅帽的臺詞;扮演大灰狼的幼兒則要用粗聲粗氣的聲音和夸張的動作,表現大灰狼的狡猾。在表演過程中,幼兒不僅要記住自己的臺詞,還要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做出反應。例如,當大灰狼吃掉外婆,等待小紅帽到來時,應表現出狡猾等待的神態。在表演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在扮演角色過程中的感受和對繪本故事的個性理解。教師通過開展此類角色扮演活動,使幼兒仿佛穿越到繪本世界,親身經歷繪本中的故事情節,深刻的理解繪本內容,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激發了閱讀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使閱讀真正“活”起來。
(四)借助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中,游戲是有力的助推器,其要點在于依據幼兒心理特點,巧妙設計游戲環節,讓閱讀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
第一,營造沉浸式游戲氛圍。例如,在開展“繪本尋寶”游戲活動中,教師提前將繪本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并在每個藏繪本的地方留下一些線索卡片,卡片上有簡單的繪本內容相關提示,如繪本角色特征、故事中的關鍵物品等。幼兒就像真正的尋寶者,在尋找過程中被好奇心驅使,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繪本一探究竟。如教師將《小熊寶寶》系列繪本藏在教室的“玩具城堡”“圖書角書架”等地方,線索卡片上寫著“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可愛的小熊”“它有一個總是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小兔子”等提示。幼兒興奮地在教室里穿梭尋找,在找到繪本后,馬上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沉浸在繪本世界中,逐漸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第二,設定目標與獎勵機制。教師可以設計“閱讀打卡挑戰”游戲,每周為幼兒制定一個閱讀小目標,如閱讀五本不同類型的繪本。每完成一次閱讀,就在特制的打卡卡片上貼上一個小貼紙,如星星、花朵等。當幼兒在一周內成功完成打卡,就能獲得一個小獎品,如一本新繪本、一個可愛的書簽等。這種活動方式能夠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激勵他們持續進行自主閱讀。如某幼兒為集齊一周的繪本閱讀獎勵——星星貼紙,每天晚上都會主動要求爸爸媽媽陪他讀繪本,逐漸養成了睡前閱讀的好習慣。
第三,重視游戲的重復性與持續性。“故事重演”游戲尤為適合幼兒,教師通過指導幼兒反復表演故事情節,使其熟悉繪本內容及內涵,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小紅帽》故事重演活動中,幼兒通過反復扮演小紅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不僅能熟記故事情節、角色臺詞,還會對繪本產生親近感,其閱讀習慣也在重復鞏固中得以強化。
(五)將游戲融入集體閱讀教學活動
在集體閱讀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能讓課堂充滿活力,提升幼兒的參與度與學習效果,其教學設計關鍵在于巧妙將教學內容與游戲形式相融合。
在導入環節,教師采用“繪本猜猜樂”游戲,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并描述繪本的大致情節、主要角色特點,但不透露繪本名稱。例如,教師說:“有一個故事,里面有一只小豬,它特別愛干凈,和其他幾只不愛干凈的小豬不一樣。大家猜猜是哪本繪本?”以此迅速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其對即將閱讀的繪本產生好奇心。當謎底揭曉是《干凈的小豬》時,幼兒迫不及待地想要翻看這本繪本。
在閱讀環節,教師采用“故事拼圖”游戲,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例如,教師將《好餓的毛毛蟲》繪本中的關鍵情節制作成拼圖卡片,并打亂順序分發給各小組,要求幼兒合作完成拼圖,并根據拼圖順序講述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拼圖畫面,回憶故事內容,加深對繪本情節發展的理解。如,某組幼兒在游戲中對拼圖順序爭論不休,但隨著討論的深入,他們逐漸理清了思路,成功完成拼圖,并完整地講述了故事,從而對繪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總結環節,教師開展“繪本知識問答競賽”活動,幫助幼兒鞏固繪本知識。例如,教師提出與繪本相關的問題:“在《猜猜我有多愛你》中,小兔子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對大兔子的愛?”讓幼兒分組搶答,答對得分。由此可見,這種游戲形式促使幼兒回顧繪本細節,強化記憶,并在積極搶答中學會愛的表達方式,有效鞏固了集體閱讀成果。
(六)家園合作開展閱讀游戲活動
家園合作開展閱讀游戲活動,能為幼兒打造多元化的閱讀環境,從而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一,線上互動是最便捷的途徑。教師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親子閱讀打卡圈”,并在圈內發布每天的閱讀任務,如閱讀一本指定繪本。同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開展“故事模仿秀”游戲,讓孩子模仿繪本角色的動作和語言。家長在家中陪伴孩子完成閱讀和游戲后,將孩子的模仿視頻上傳到打卡圈。教師及時給予點評和鼓勵,家長之間也能互相點贊、交流經驗。例如,在閱讀《三只小豬》后,某幼兒家長上傳了孩子模仿大灰狼敲門的搞笑視頻,在圈內獲得了眾多點贊,其他家長紛紛表示也要嘗試這種有趣的閱讀游戲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家長和幼兒參與閱讀游戲的積極性。
第二,線下親子活動能增強親子關系與家園合作。幼兒園舉辦“繪本集市”活動,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并讓每個家庭準備幾本閑置繪本,帶到集市上進行交換。同時,在集市上設置“繪本故事表演區”,家長和幼兒可以現場報名,表演繪本故事。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對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家長也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為幼兒閱讀教育帶來新活力,通過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培養其綜合素養,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基于此,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其重要性,積極運用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不斷探索與創新,將閱讀游戲與幼兒認知特點緊密結合,助力幼兒在充滿趣味的閱讀旅程中茁壯成長。
注: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教育科學2024年度幼兒園常規課題“基于游戲化的幼兒早期閱讀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CXXC20245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