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寧河區方舟小學坐落在世界三大古海岸濕地之一的七里海畔,創辦于1913年,當時叫俵口小學,“全村第一個剪去發辮”首先報名入學的少年叫于方舟。他從俵口小學畢業后考入直隸省立第一中學(天津三中),后來考入南開大學,是天津“五四”運動杰出的領導者之一、天津黨組織創建人、中共天津地委首任書記。
我校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將“以己為舟濟蒼生”的方舟精神確立為核心精神內涵,引領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在砥礪前行中踐行使命擔當。2014年,我校確立了“方舟啟航,理想揚帆”的核心辦學理念,深化理想信念教育。2021年12月,更名為“方舟小學”。我們始終堅持校訓“志存高遠,愛滿胸懷”的紅色傳承,始終將方舟精神融入育人全過程,探索以“價值引領為魂、課程創新為基、實踐賦能為要”的育人體系,促使學生在紅色文化浸潤中成長為兼具家國情懷與創新素養的時代新人。
鑄魂價值引領" 夯實思想根基
精神浸潤夯根基力量。經過周密策劃、設計和實施,傾心打造“一像一室一長廊”的紅色育人環境,如今校園處處可見紅色文化印記。校內的于方舟紀念室,陳列著烈士生前用過的物品、傳記書籍,成為學生們瞻仰和緬懷英雄先烈、賡續紅色血脈的沃土。于方舟雕像、方舟生平事跡回廊、“方舟精神”薪火傳承墻等教育陣地,時刻激勵著莘莘學子。學生每日晨讀前在塑像前沉思立志,通過沉浸式場景感受著方舟烈士的理想信念,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為創新奮斗的動力。校內紅色景觀與校外于方舟故居相互呼應,構建起校內外聯動的大德育、大思政教育體系,讓紅色精神在校園中煥發時代光彩,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儀式教育強信念精神。我們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少先隊活動課、思政課等教育課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紅色文化藝術節、建隊日、學雷鋒活動,弘揚真善美的主旋律;開展清明祭英烈、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活動緬懷先烈;開展“我講紅色故事給大家聽”“聽!我們講黨史”以及船頭小課堂、“行走的思政課”等活動,促使方舟學子在感悟黨史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日常行為規范中強化責任意識。
媒介傳播帶引領輻射。我們通過家校聯動、社會共建等方式多渠道輻射傳播,帶動社會各界關注紅色文化。通過樓內彩屏展示紅色故事,校刊《方舟文苑》刊登師生的紅色感悟,方舟廣播站定時播報紅色新聞,微信公眾號推送宣傳教育素材等多元化方式,搭建家校社共育橋梁,實現家校社有機聯動,將“以己為舟濟蒼生”的精神力量向更廣闊的社會層面延伸,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育人格局。
筑基課程創新" 構建培養范式
一方面,學科融合挖思政元素。各學科教師筑牢思政堡壘,深挖教材中的紅色內核,以“為民族負責 為時代負責”的紅色精神為引領,實現同頻共振。例如,語文教師深挖教材中的革命故事凝煉愛國精神,數學教師從“九章算術”講古代科技智慧,美術教師以“紅色剪紙”傳承非遺技藝,音樂教師通過《國歌》創作背景激發愛國情懷。老師們精準把握教材與思政之間的聯系,自覺做到德育滲透,實現課程思政的落地生根。牢固樹立全方位育人觀念,運用“大思政課”思維,創新思政載體、豐富思政資源,實現知識教學與創新思維、價值觀塑造的有機融合。
另一方面,立足本土挖紅色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形成以“方舟文化”為引領的紅色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我校要求教師使用人文社科類《七里海——我可愛的家》、紅色資源類《我心中的英雄于方舟》校本讀本進行授課,并按年級編寫校本課程《傳承傳統文化——方舟精神伴我成長》,帶領學生收集于方舟生前的事跡,如“挑燈夜讀”“方舟的由來”“一葉小舟追尋救國夢”等,讓學生透過字里行間感受方舟烈士的革命事跡,踐行方舟精神。低年級以習慣為主線,展現于方舟從小立志、心懷天下的家國風范;中年級以勵志為主線,展現于方舟發奮讀書、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崇高風范;高年級以擔當為主線,展現于方舟以天下為己任、舍我獻身的革命風范,引導學生以于方舟校友和后人的身份去感受其少年時期憂國憂民的思想、求學時期救國家于危難的革命情懷、組建革命組織時對黨的滿腔熱忱、在與敵人斗爭時的浩然正氣。
弘揚方舟精神" 賦能實踐育人
方舟精神的滲透只有始于細微之處,將宏大理念拆解為具體行動,才能讓師生“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
一是打造“重走方舟路”紅色文化研學活動。以徒步形式串聯方舟等先烈戰斗、生活過的紅色遺址,路線復原1920年夏,于方舟、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彭真等進步青年學生造訪俵口、探索救國之路時所走的路線。品讀革命標語墻繪,在新生社及反動監獄體驗區親身體驗,學生在追尋先烈足跡中完成徒步挑戰,于行走間聆聽革命故事。活動通過體力磨礪與精神感召的雙重洗禮,引導學生在堅持中感悟先烈面對困境時的頑強不屈,在攻堅克難中錘煉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學生用腳步丈量革命先烈奮斗的土地,不僅能收獲挑戰自我的成功體驗,更能深刻體悟于方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探索革命之路的艱辛與堅持。
二是打造信息科技社團,培育創新科技素養。該社團以“用代碼續寫紅色篇章”為理念,依托信息社團打造“方舟精神”主題編程項目。學生圍繞于方舟等先烈事跡自主設計任務,運用編程工具處理史料、優化數字化展示效果,在提升信息檢索、邏輯構建等科技素養的同時,體悟革命先烈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活動以好奇心驅動探索,引導學生主動挖掘紅色史料中的創新線索,在編程實踐中錘煉打破思維定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步培育動態更新知識、整合多元信息的素養,讓拔尖創新人才所需的探索欲、實踐力與責任擔當在紅色基因浸潤中生長。
三是打造言語類方舟解說團,以“講解+創作+展示”模式升級,聚焦溝通合作能力培育。團隊深耕校園與故居講解,自主完成《信仰的力量》紅色舞臺劇的主題創作、臺詞撰寫、動作設計及排練演出,在分工協作中磨合表達節奏、協調創意分歧,錘煉團隊配合的默契。今后,我們將立足新革命項目活動,著力推動成員在史料研討中交換觀點、在故事共創中凝聚共識。在累計接待超1萬人次訪客的過程中,學生們既需與團隊同步講解口徑,又要靈活應對觀眾互動,將紅色精神的傳播轉化為溝通能力的實戰場,在主動傳承中顯著提升協作效能與表達感染力。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近年來,以“方舟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持續深耕,這份精神早已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所在。回首過往,我們以方舟精神為帆,乘風破浪、篤行不怠;展望遠方,更需以這份精神為楫,在百舸爭流中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未來,我們將繼續高舉方舟精神的旗幟,攜手并進、共謀發展,深耕紅色沃土,聚力塑造“方舟”品牌,既用心用情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將以紅色文化為底色、教育創新為筆觸,讓每一位方舟學子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成長之路上,綻放獨屬自己的創新光芒。
(作者系天津市寧河區俵口鎮方舟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