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當我遭遇困惑與挑戰(zhàn)時,那個寫入黨申請書的午后總會浮現(xiàn)在眼前。信仰,絕非虛無縹緲的口號,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引領我們前行的那一束光。
我成長于一個樸素的工人家庭,父親是廠里的技術骨干,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孩提時代,父親總愛在晚餐后,向我講述他年輕時參與技術攻關的光榮事跡:“那時候,我們黨員總是沖鋒在前。”盡管那時的我對“黨員”一詞尚感陌生,但從父親的神情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一種崇高的敬意。母親的書架上,整齊排列著《紅巖》《青春之歌》等革命志士英勇奮斗的書
籍,她常說:“這些書中蘊含著為人處世的真諦。”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共產(chǎn)黨”這三個字,如同空氣中的氧氣,無形卻滋養(yǎng)著我茁壯成長。
大學二年級時,我懷揣著滿腔熱忱,踏上了到偏遠山區(qū)的支教之路。那是一個被群山環(huán)抱的小村落,教室是簡陋的土坯房,孩子們身著打滿補丁的衣裳,他們的眼眸卻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村里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黨員李大爺,他每天清晨都會拄著拐杖,蹣跚兩里山路來到學校,義務為孩子們修理桌椅。當我問及他為何如此堅持時,他滿是皺紋的臉龐綻放出溫暖的笑容:“我入黨時曾宣誓,要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這不是一句空話。”那一刻,我仿佛看到父親眼中的光芒在李大爺身上重現(xiàn)。李大爺佝僂的身影在夕陽下被拉長,那份堅守與奉獻,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更具震撼力。
返校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黨的理論知識學習中。在課余時間里,我研讀了《共產(chǎn)黨宣言》《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等經(jīng)典著作,那些穿越時空的文字深深觸動了我。我積極參與學校的黨課培訓,在討論會上,不同專業(yè)同學的多元見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令我沉醉其中。我漸漸明白,入黨并非追求個人的榮耀與光環(huán),而是一種責任與擔當?shù)倪x擇。
遞交入黨申請書那天,我反復推敲、修改了十余次。黨支部書記找我談話時,我深情講述了李大爺?shù)墓适隆⑽宜慷玫纳鐣F(xiàn)實以及我的困惑與思考。我堅定地說:“我渴望成為那束光的一部分,哪怕只能照亮一方小小的天地。”書記沉默片刻后,語重心長地說:“記住你今天所說的話。”
成為預備黨員后,我投身于更多的社會實踐之中。在扶貧調(diào)研的征途上,我見證了基層黨員干部為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問題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這樣的經(jīng)歷如同磨刀石,磨去了我思想中的浮華與虛榮,使我深刻理解了“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分量與崇高。
轉正大會上,我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我至今仍清晰記得宣誓時的場景:“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當讀到“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時,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熱血沸騰。特別令我感動的是,爺爺和父親都主動要求參加我的入黨儀式。當聽到我的入黨誓詞時,在場的爺爺激動得眼角濕潤了。
今年七一前夕,我受邀參加了江蘇師范大學機關黨委組織的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當預備黨員們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時,那鏗鏘有力的誓言“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令我回想起我們一家三代人的入黨故事。那一刻,二十多年的人生片段如電影般在腦海中閃回:父親講述故事的夜晚、李大爺佝僂的身影、圖書館里那些引發(fā)我思考、覺悟、激動的書籍……
如今,每當我遭遇困惑與挑戰(zhàn)時,那個寫入黨申請書的午后總會浮現(xiàn)在眼前。信仰,絕非虛無縹緲的口號,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引領我們前行的那一束光。這束光,曾照亮無數(shù)先驅(qū)者的征途,如今照亮著我前行的道路,未來也將通過我照亮更多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