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載公益路,從起步階段的摸索前行,成長為如今具備完整體系的成熟模式,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務總隊始終是連接社會愛心與民生需求的“橋梁”。從組織搭建到隊伍壯大,這支隊伍用規范與堅守,筑牢了上海慈善志愿服務的根基。
搭建慈善志愿核心體系
在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上海市民政局及上海市志愿者協會的關心指導下,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于2005年成立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務總隊,正式開啟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慈善志愿服務的征程。
20年來,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務總隊依托層級清晰、管理規范的組織體系穩步成長,逐步成為連接社會愛心與民生需求的重要樞紐。隊伍規模持續壯大,現有志愿者支隊170余支,注冊志愿者超74000人,人員結構多元、覆蓋領域廣泛;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先后制定《慈善義工服務辦法》《志愿者服務管理辦法》《慈善義工團隊工作指引》等系列規章,早期搭建專屬慈善義工網站用于信息發布、隊伍管理和服務記錄,后主動融入“上海志愿者網”一體化管理,實現服務流程標準化、信息管理高效化;服務網絡日益健全,在專業領域組建醫務大隊、文藝大隊、高校聯隊等特色隊伍,精準對接多元公益需求,同時依托市慈善基金會及16個區代表處,組建區級義工大隊,并向街鎮、社區延伸設立服務分隊,形成“總隊—區級義工大隊—街鎮社區分隊”緊密聯動的三級服務體系。
四大領域傳遞慈善溫度
20年間,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務總隊聚焦“安老、扶幼、助學、濟困”核心領域,以專業服務打造多個深入人心的慈善志愿服務品牌,讓溫暖遍布城市角落。

醫療幫扶領域,醫務大隊牽頭開展“百名專家大型慈善義診”,匯聚滬上23家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為困難群眾免費提供診療咨詢、健康指導等服務。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保志軍表示,自總隊成立之初,華東醫院便作為牽頭單位參與醫務義工大隊組建,始終致力于讓頂尖醫療資源走進基層,該項目已成為百姓信賴的“健康守護者”品牌。

文化關懷領域,文藝大隊持續推進“溫暖送三島”活動,將昆劇、戲曲等特色文藝演出送到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居民“家門口”;“天使知音沙龍”“笑口常開藝術團”等項目則以藝術為橋梁,為孤獨癥兒童打開心靈窗口,為孤寡老人驅散孤獨。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谷好好回憶,曾在閔行區莘欣看護點的簡陋場地演出,盡管沒有華美舞臺,但孩子們純真的笑聲與熱烈的掌聲,讓團隊深刻體會到“藝術照亮公益角落”的價值。

校園慈善領域,高校聯隊運營的“慈善愛心屋”,成為慈善育人與困難幫扶相結合的典范。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健介紹,該校2005年成立全國首家高校慈善愛心屋,如今已形成“校內一社區一企業—基金會”四位一體物資募集模式,累計為8萬余人次學生提供價值超1800萬元的愛心物資,同時帶動2萬余名學子投身公益,讓慈善精神在校園深深扎根。
社區服務領域,全市16個區級義工大隊扎根基層,圍繞居民急難愁盼需求,廣泛開展“同在藍天下”“天使陪伴”“慈善驛站”等活動,涵蓋助老送餐、居家照料、兒童關愛、困難家庭幫扶等內容,成為參與社區治理、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力量,讓慈善服務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以傳承創新續寫公益新篇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鐘燕群表示,站在20年新起點,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務總隊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慈善事業、志愿服務事業的部署要求,在價值引領上強化方向、在組織建設上夯實基礎、在品牌打造上提質增效、在文化培育上營造氛圍,以“傳承”汲取過往經驗力量,以“創新”激發服務活力,讓慈善志愿服務成為傳遞黨的關懷、凝聚社會愛心、服務民生需求的重要載體,為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貢獻更多公益力量。
據悉,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務總隊每兩年舉辦一屆優秀慈善志愿者選樹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九屆,累計表彰357個優秀志愿者集體、342位優秀志愿者個人、181位優秀志愿者組織者,這些身邊的公益榜樣,持續擦亮上海“公益之城”的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