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作為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肩負著文獻收集、整理、保存及讀者服務等重要職責,是文明的窗口和文化的象征。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圖書館的功能日益豐富,服務要求不斷提升,閱讀推廣已經成為圖書館的主要服務方式之一。閱讀推廣指在包容、專業、平等的服務理念下,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介入性讀者服務,其是“立足中國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素質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1]。
一、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現狀
近年來,圖書館學界對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從發文數量來看,中國知網收錄的以“圖書館”“閱讀推廣”為主題的論文,2010年至2019年發文數量逐年遞增,2019年至2020年發文數量趨于穩定,近五年雖然存在小幅波動,但發文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體現了圖書館學界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持續關注。2016年,在“全民閱讀”成為“十三五”規劃中“文化重大工程”之一的政策驅動下[2],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成為學界的熱點研究領域。而以“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為主題的論文數量則較少,除部分專題性論述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行為的研究外,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大多只在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宏觀論述中被碎片化提及,表明該領域的學術關注與基層實踐存在失衡現象。從發文趨勢來看,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在2010年至2015年受學界關注較少,而近十年來相關研究成果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可見,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洼地正被緩慢填補,學界的研究視角開始逐步下沉,基層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實踐也逐漸從宏觀敘事的“背景板”走向學術舞臺的中央。近十年來,學界對“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題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理論體系構建與內涵闡釋。此部分研究致力于厘清“閱讀推廣”的核心概念、理論基礎、價值目標、功能定位及其在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重要性,進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體系,論證其在提升國民素養、構建書香社會、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的深遠意義。對“閱讀推廣”的基礎理論研究,從其基礎概念辨析逐漸拓展至社會功能定位。如范并思在《閱讀推廣的理論自覺》中提到:“閱讀推廣作為圖書館服務于閱讀的一種方式,幾乎伴隨著現代圖書館的誕生而誕生。”[3]其一,他從國際圖書館界的視角出發,結合現代圖書館事業,系統論證閱讀推廣作為圖書館核心業務的合理性;其二,他在《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中進一步探析閱讀推廣理論的內容,包括閱讀推廣的屬性定位、目標人群、服務形式和價值基礎[4]。此后,又有學者如陳幼華,總結分析了閱讀推廣的既有概念類型與特征,進一步明確了其服務范圍[5]。
二是服務模式創新與技術賦能。此部分研究主要探索閱讀推廣服務的新模式與新策略,如社群化運營、品牌化建設、社會化合作等,并從應用新技術的層面,深入探討數字技術賦能閱讀推廣的精準性、互動性、覆蓋面和用戶體驗。如譚博介紹了“ VR+ 閱讀推廣”融合發展的基本路徑與實踐策略[6],而國家圖書館正是依托VR技術,將古籍文獻閱讀服務與《永樂大典》有機結合,讓讀者能夠沉浸式感受《永樂大典》的魅力[7]。此外,在關于數字資源整合平臺建設的研究中,還涉及閱讀推廣相關平臺的搭建,如周耀探討了區塊鏈技術用于搭建閱讀推廣相關平臺的可能性,提出通過對文獻資源或讀者數據進行元數據加工,推動有益于讀者群體的數字化變革[8]
三是目標群體劃分與服務深耕。此部分研究著重分析受眾群體的閱讀需求、閱讀行為以及接受習慣等,提出圖書館須根據不同群體的特征開展個性化、分眾化閱讀推廣服務。如王煒禎以蘇州圖書館為例,首先歸納總結公共圖書館面向特殊群體的閱讀推廣服務現狀,并分析其可行性,其次介紹蘇州圖書館面向特殊人群的閱讀推廣服務的具體實踐,最后提出加強特殊人群專屬陣地建設、增設專業技術工作人員等面向特殊人群的閱讀推廣服務創新策略[9]。
四是典型案例研究與成效評價。此部分研究通常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選取某一圖書館或特定項目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如徐彤陽、李婷以抖音短視頻為研究對象,“從相關性和重要性兩個角度分別對評論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發現閱讀推廣效果在短視頻社會化主體中存在著主題性差異以及短時間的關注高峰期”,進而分析短視頻社會化閱讀推廣的效果[10]。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具體活動/項目分析,即介紹具體閱讀推廣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過程;經驗總結與模式提煉,即從具體案例中總結相關經驗教訓,提煉可復制推廣的有效模式;效果評價,即建立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比較研究等方式對實際效果進行評估,為優化實踐提供參考。又如嚴貝妮、鞠昕蓉以省級公共圖書館為研究對象,應用網絡調查法調研各省級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資源建設的情況,總結出移動新媒體推廣、社交媒體平臺推廣、面對面體驗式推廣三種數字閱讀推廣模式,為公共圖書館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1]。
二、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意義
基層圖書館主要面向群眾提供基礎性文化普惠服務,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閱讀權益為主要目標。基層圖書館在整個圖書館體系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具體包含以下四方面特征。
一是覆蓋面廣,普惠性強。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3303個, 95% 的縣(市、區)已完成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在城鄉基層設立6.6萬個分館及服務點,同時以閱讀驛站、城市書房、百姓書屋等形態,在全國建立近3.4萬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2]。這些基層圖書館直接覆蓋全國 90% 以上的人口,打通了文化資源服務城鄉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例如,青海祁連縣從2018年開始實施“馬背圖書流動閱讀推廣活動項目”,建設當地特有的“馬背圖書館”模式。當地工作人員在高溫酷暑和風雪彌漫的艱苦環境中,縱跨海拔4000米的達坂山,前往人口僅300人的大浪村,開展為老百姓送書上門活動,并結合群眾實際需求進行點對點服務,真正做到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相較省市級圖書館而言,基層圖書館的服務半徑更短、服務速度更快,對接群眾的需求也更直接,并且能夠將服務延伸至社會各個角落,真正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性。
二是保障文化公平。基層圖書館往往是偏遠地區僅有的公共文化設施,在文化公平保障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以云南昭通大關縣圖書館為例,從其閱讀推廣服務的發展軌跡可看出基層圖書館的重要性。大關縣位于烏蒙山區,曾是國家貧困縣,未通公路前,縣圖書館員以背簍裝書并長途跋涉送書入戶,為當地居民“送知識、送技能、送文化、送培訓、送政策、送服務、送自信”[13],建起了“流動圖書館”。隨著縣區脫貧、交通條件改善,縣圖書館服務也升級為流動圖書車,為當地村民送去種植技術類書籍,助力當地筇竹產業發展[14]。
三是精準響應讀者需求。基層圖書館扎根社區,館員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捕捉社區居民的閱讀習慣,進而把握讀者的真實需求,實現圖書館服務供給與讀者需求的動態匹配。例如,南京市建鄴區圖書館周邊居民多為高強度工作的年輕知識群體,一般圖書館“朝九晚五”的運作模式顯然無法適應周邊居民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特點。因此,建鄴區圖書館于2021年推出24小時不打烊服務。這一舉措既解決了館藏圖書“無人問津”的困境,又實現了圖書館服務的“爆滿”目標,切實提高了圖書館藏資源的利用率,精準滿足了區域內重點人群的夜間閱讀需求。這種精準的供需匹配,使基層圖書館從被動等待讀者轉變為主動回應讀者需求,更好地發揮了自身的公共價值。
四是精準把握政策導向。全民閱讀戰略的落地需要基層圖書館自上而下精準實施。文章選擇基層圖書館作為研究對象,正因為它是國家文化治理體系的基礎單元,其服務能力直接關系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水平與全民閱讀戰略的實施成效,是整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戰略支點。例如,江西尋烏縣“文明實踐 + 閱讀”的深度融合模式,生動詮釋了基層圖書館通過精準施策,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政策轉化為解決地方實際問題的具體手段。對“全民閱讀”的頂層設計,尋烏縣圖書館緊扣“選準小切口,講好大道理,做強好品牌”的工作目標[15],與新文明實踐站共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因地制宜地開展特色閱讀推廣活動;同時,其還開展“送理論下基層”宣講活動,運用多種宣講方式,推動理論政策落到實處。
綜上,基層圖書館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節點,憑借行政全域覆蓋能力、零門檻服務機制和本地化快速響應優勢,實現了文化資源的精準輸出,形成了區別于其他類型圖書館,在職能定位與實施路徑上無法復制的本質特征。
三、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實施路徑
探究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實施路徑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究如何將基層圖書館的獨特價值轉變為實在的社會效益。結合自身特色,基層圖書館可嘗試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閱讀推廣。
(一)資源建設與服務本土化
基層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在地性”,資源和服務是圖書館的立身之本,因此其須貼近本區域讀者的需求,陪伴讀者成長。
第一,資源建設需求先行。紙質圖書是基層圖書館的主要館藏,在采購圖書前,基層圖書館可通過線上問卷、讀者投票、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了解轄區內不同群體的閱讀興趣和偏好,尤其要關注青少年、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基層圖書館也要盡可能保證資源類型的多元化,讓閱讀更“接地氣”。
第二,著重收集地方文獻。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的靈魂,其可以反映當地文化脈絡。基層圖書館須收集整理地方志、年鑒、本地作家作品、非遺等特色資料,建立本館的特色館藏,并向居民征集古籍、歷史照片等相關歷史文獻,促進圖書館的資源建設。
第三,服務貼近本地生活。基層圖書館須對場館空間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溫馨、舒適、無障礙的閱讀空間;在保障讀者閱讀體驗的基礎上,開辟親子閱讀區、報刊閱覽區、地方文獻區、主題書籍展區等特色閱讀專區;結合本區域的地理和文化區位屬性,進一步將服務延伸至社區、學校、企業、監獄等場所,為讀者提供讀者薦購、預約借閱、送書上門等個性化服務。例如,山西省18800個農家書屋通過“百姓點單”的創新模式,讓圖書配送更符合農民實際需求[16]。
(二)活動策劃與推廣品牌化
基層圖書館的活動較為零散,打造品牌化活動既可以提升圖書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可以增強讀者黏性,進而將零散的活動轉化為可持續的地域文化力量。
第一,打造核心品牌活動。基層圖書館在活動設計環節須注重創新,品牌活動的命名與定位要力求準確,好的品牌名稱既便于讀者記憶,也利于品牌傳播,獨特的logo設計,可進一步強化讀者的記憶點。同時,基層圖書館只有明確活動內容和受眾定位,才能更有針對性、系統性地開展相關閱讀活動。例如,重慶市大足區圖書館的“大圖小徒”藝術夏令營與“大足小匠”手作成長營兩項品牌活動,致力于為青少年提供藝術培訓與非遺手工體驗。這兩項品牌活動名稱響亮易記,與活動內容聯系緊密,充分體現了活動內容的針對性與系統性。
第二,精心打磨活動內容。面對不同群體,基層圖書館需要設計分層分眾活動,尤其要關注特定群體。例如,南京市秦淮區圖書館的“秦”讀互助小組系列閱讀活動聚焦全職媽媽群體,以“共讀一本書,共享一段成長”為主題,讓參與者在閱讀、分享、交流中獲得精神力量。同時,基層圖書館也需要結合傳統節日、民俗節氣等時間節點開展各類活動,進一步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第三,活動形式多元化。基層圖書館的閱讀活動需要做到“親民”,不能局限于講座、讀書會等傳統形式,而應多開展親子共讀、繪本劇表演、讀書分享會等互動性強的活動。
(三)加強合作共建與資源整合
盡管基層圖書館資源有限,但其可以通過“借力”來彌補不足,即基層圖書館通過整合各方資源以拓寬服務半徑,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基層圖書館可以與上級圖書館建立縱向聯系,通過獲取業務指導與開展聯動活動等,增強自身服務能力;積極加入區域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與通借通還;和科研單位開展合作,邀請專家學者、文化名人擔任嘉賓或顧問,深入講解館藏資源。例如,寧波市鄞州區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服務過程中積極尋求跨界合作和融合發展,廣泛吸納各方力量加入服務隊伍。其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演講團聯合打造了“明州大講堂”等一系列閱讀品牌,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17]。
基層圖書館也可以與社區、學校或其他組織達成橫向合作,通過共建共策、打造圖書館分館、吸引志愿者等方式拓展服務范圍。基層圖書館可將閱讀推廣活動與社區工作相結合,“借力”社區工作人員,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例如,廣州市荔灣區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開展“圖書盲盒”活動,持續推進和深化“圖書館 + 文明實踐”模式,加強基層圖書館與街道社區的聯系,以閱讀為紐帶,進一步激活全民閱讀的熱情。此外,基層圖書館還需要與學校建立常態化合作,開展送書籍、閱讀進校園等活動。
(四)技術賦能與智慧服務
基層圖書館服務的提升離不開技術的有力支撐,善用技術可以提升服務效能、擴大服務范圍。但與此同時,基層圖書館也要思考如何讓技術惠及所有群體,以進一步體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平性。
第一,基礎接入保障到位。基層圖書館需要保證基礎網絡穩定、保障設施正常運行,但目前部分基層圖書館存在網絡質量不佳和設備老化的問題,需要升級換新并定期維護,確保讀者能正確使用網絡及相關資源。
第二,推進智慧圖書館服務。基層圖書館推進智慧化圖書館建設可提升服務效率、實現精準服務。基層圖書館應持續推廣數字閱讀,積極宣傳并引導讀者使用數字資源平臺;建設移動服務矩陣,運用各類社交媒體發布活動信息、新書推薦等,增強讀者黏性;逐步搭建圖書館互動平臺,提供掃碼續借、線上活動預約、積分兌換文創等服務。例如,南京市秦淮區圖書館于2023年正式上線了讀者閱讀積分平臺“閱點集”,其中志愿者服務、讀者活動、圖書推薦、到館打卡等多個項目,吸引了眾多讀者參與,極大地提升了讀者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主動性。
第三,開展數字服務專題培訓。多數讀者雖能使用館內的電子設備和數字資源,但其對線上檢索、活動報名等功能的系統化使用仍不太熟練。因此,基層圖書館可結合數字服務體驗與相關設備操作,面向老年人及數字技能薄弱群體開展實用性技能培訓。這既可以提升讀者的設備使用體驗,也可以提升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同時,基層圖書館應保留線下的咨詢和活動報名渠道,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五)提升館員能力與培養志愿者
在閱讀推廣活動中,人始終是核心。館員與志愿者具備專業知識,工作態度熱情且較為穩定,是確保閱讀推廣活動成功的關鍵因素。他們不僅是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還是連接閱讀與讀者的重要橋梁,其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直接決定了活動的質量與效果。
第一,定期提升館員能力。基層圖書館應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培訓內容涵蓋以下幾個方面:核心業務技能,如參考咨詢、活動策劃與組織、宣傳推廣、基礎技術等;文化與理論知識,不同區域的基層圖書館擁有不同的文化資源,館員需要學習地方文化相關知識,也需要掌握專業的圖書情報知識。同時,基層圖書館可組織館員前往優秀圖書館參觀,學習先進經驗;實踐鍛煉與交流,鼓勵館員根據個人興趣及專業背景策劃并執行活動,在實踐中錘煉個人技能。
第二,培養志愿者隊伍。基層圖書館工作人員有限,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規范化的志愿者隊伍作為重要輔助力量。基層圖書館在招募志愿者前,需要明確志愿者職責和服務內容,以便長期、廣泛地開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其還應對志愿者進行規范化管理,完善志愿者注冊登記制度,圍繞服務內容、實踐技能等開展培訓,并進行合理配崗;健全志愿者激勵機制,開展專場活動,并根據服務時長為志愿者發放積分,該積分可用于兌換獎勵。例如,上海市寶山區圖書館自2012年起開展“小小志愿者”活動,于每年暑期集中招募志愿者,并不斷完善志愿者培養機制。志愿者在參與館內志愿服務的同時,也會走出圖書館參與拓展性活動,拓寬眼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質。
(六)建立評估反饋與持續改進機制
基層圖書館對閱讀推廣服務進行科學評估,可以檢驗活動成效,進而發現問題、優化活動流程,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因此,基層圖書館在建立評估機制時應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假大空的形式及煩瑣復雜的流程,讓反饋評估真正反哺閱讀推廣活動實踐。
第一,收集統計服務數據。基層圖書館應明確量化目標,收集書刊外借、閱讀推廣活動、其他服務等基礎業務數據,進而對各類活動的場次、頻次、人次進行統計分析,初步總結服務規模和效果。基層圖書館應基于讀者信息和各類活動的參與情況,優化閱讀推廣活動的安排,適當增加讀者參與度高的活動的場次,進一步分析讀者參與度低的活動,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對活動進行優化。此外,活動策劃及執行人員應每半年進行復盤,綜合分析各項數據,總結活動現狀、特色亮點、不足之處等并形成綜合報告,以此作為年度總結、下一年度計劃、采購服務的重要依據。
第二,常態化收集讀者反饋。基層圖書館應定期開展活動滿意度調查,可在活動結束后向參與者發放調查問卷,也可在線上服務矩陣中設置常態化讀者反饋欄。此外,基層圖書館還可以定期開展小型讀者座談會,面對面收集參與者的意見,以不斷提升閱讀推廣工作成效。例如,上海市嘉定區圖書館專門設立了圖書館議事會,其“著眼于社會公眾參與服務反饋機制,吸納了一批熱心社會公益、掌握專業技能的議事員,形成了‘主動了解、及時反饋、有力落實’的‘接地氣’監督機制”[18]。
研究基層圖書館閱讀推廣,不只是為了提升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更在于助力全民閱讀事業真正落到實處。基層圖書館是閱讀推廣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就是探究如何推動閱讀真正融入群眾生活、點亮個體心靈、滋養社會文明,助力構筑書香充盈、精神富足、發展均衡的現代社會。這不僅是圖書館學的核心命題,還是新時代背景下關乎文化民生與社會進步的時代議題。
[參考文獻]
[1]李雅,徐澎,王慧.推薦書目與閱讀推廣[M].北京:朝華出版社,2022.
[2]張文彥,徐升國.從全民閱讀活動到全民閱讀國家戰略:全民閱讀十年回顧[J].出版發行研究,2016(04):5-10.
[3]范并思.閱讀推廣的理論自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06):3-8.
[4]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05):4-13.
[5]陳幼華.論閱讀推廣的概念類型與范疇界定[J].圖書館雜志,2017(04):19-24.
[6]譚博.圖書館開展“VR + 閱讀推廣”的基本途徑與實施策略[J].圖書與情報,2017(04):13-17.[7]周笑盈.國家圖書館“《永樂大典》VR全景文化典籍”實踐探索:虛擬現實賦能圖書館沉浸式閱讀推廣的創新路徑[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06):80-89.[8]周耀.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高校圖書館智慧閱讀平臺研究[J].現代情報,2020(02):96-102.
[9]王煒禎.公共圖書館面向特殊群體閱讀推廣服務探析:以蘇州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08): 11-13.
[10]徐彤陽,李婷.短視頻社會化閱讀推廣效果分析:以抖音短視頻為例[J].圖書館,2021(02):74-81.[11]嚴貝妮,鞠昕蓉.我國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模式與創新研究[J].圖書館,2017(10):62-65.[12]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工作成果介紹[EB/OL].(2024-04-22)[2025-06-22].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wzzt/2024qmyddh/dhzx/bd/202404/t20240419_844085.html.
[13]國家鄉村振興局.云南大關:“背筧圖書館”打通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EB/OL].(2023-02-15)[2025-06-22].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Ψ= MzU1NTY2ODUyOQ 1== amp;mid ? 2247544636amp;idx Ψ= 1amp;sn
d2c36c36b69d16c436635d612c66a953amp;chksm
fbd2aa62cca523745e15263c315d39cabd893d0dbfc5b982e54084f0a8d7a621502858ededc9amp;scene
27#wechat_redirect.
[14]李茂穎.背簍圖書館托起山里娃的讀書夢[N」.人民日報,2024-08-14(006).
[15]江西省文明辦.江西尋烏:從“有形”到“有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檔升級[EB/OL].(2024-01-22 )[ 2025-06-22 ] .http : //www.wenming.cn/wmsjzx/20240122/27081be3ea2a4b8b881bdcb3cdc297e1/c.html.[16]張曉麗.《山西省全民閱讀報告(2022—2024)》發布全省建成各級公共圖書館120余座[EB/OL]:(2025-04-26)[2025-06-22] .http://www.tynews.com.cn/system/2025/04/26/030879979.shtml.
[17]裴秋菊.寧波市鄞州區圖書館:攜手社會力量擦亮書香鄞州名片[N].中國文化報,2023-08-08(006)[18]黃藝芹,洪偉成.上海嘉定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獲市民點贊公共文化服務沒有終點[N].中國文化報,2017-05-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