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獨立于政府決策機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是現代社會的產物。科技智庫是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對科技咨詢制度的建設、國家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決策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戰略咨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1]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重要組成部分的科技智庫,在系統回答科技如何有效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之問、滿足黨和政府日益增長的決策科學化戰略需求上,肩負重要的時代責任與戰略使命。科技情報機構建設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滿足區域科技發展需求的創新機制,對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實踐價值。此外,智庫的科技傳播功能在提升智庫的思想影響力和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新時代評價智庫建設成果的重要維度之一。科技情報機構作為科技智庫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強化科技智庫傳播功能方面擁有天然優勢。文章以為例,探討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創新機制建設與科技傳播功能的必要性、面臨的挑戰及優化路徑。
一、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創新機制建設與科技傳播功能的必要性
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創新機制建設與科技傳播功能,既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產業升級、促進民族團結的關鍵路徑,對實現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與國家整體現代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強化邊疆治理的科技支撐
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作為連接政府決策與科技創新的橋梁,其通過創新機制建設能夠整合區域內外的科研力量,為政府制定差異化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邊疆民族地區面臨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可通過研究跨境科技合作機制、民族地區數字化治理模式等議題,提出兼顧發展與安全的政策建議。此外,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創新機制建設還能促進科技成果在邊疆民族地區的轉化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興邊富民行動”戰略。廣西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以為代表的科技情報機構承擔著科技智庫職能,可以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獨特作用。
(二)打破區域發展瓶頸,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產業升級
邊疆民族地區長期面臨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弱、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過度依賴資源開發或傳統農牧業的經濟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要求。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可通過開展“問題導向”研究,精準識別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科技短板,推動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同時,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應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東部發達地區與邊疆民族地區的科技資源流動,并通過傳播創新發展理念,激發邊疆民族地區企業和民眾的內生創新動力,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縮小邊疆民族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廣西科技情報機構可通過創新機制建設和增強科技傳播功能,聚焦產業升級的科技需求,推動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
(三)加速科技文化融合,促進民族團結,增強社會凝聚力
邊疆民族地區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生的區域,其科技創新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既要推動科技進步,又要尊重和保護民族文化傳統。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可通過研究科技文化傳播規律,應用“科技 + 文化”融合傳播模式,使科技創新成果更貼近民眾的生活需求與文化習慣,增強科技的可接受性與實用性。同時,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須開展“科技倫理與民族文化”融合研究,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增強社會凝聚力,為邊疆長治久安奠定文化與科技雙重基礎。廣西的壯、瑤、苗等少數民族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立足少數民族群眾的科學素養現狀,通過優化傳播內容和創新傳播載體,增強社會凝聚力。
二、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創新機制建設與科技傳播功能面臨的挑戰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廣西科技情報機構為廣西的宏觀科技政策、經濟社會發展策略以及科學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了決策支持。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其創新機制建設與科技傳播功能仍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與國內外高水平科技智庫相比,差距較為明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組織管理模式亟待優化
當前,廣西科技情報機構的組織管理模式已難以適配科技智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具體表現為:在科研管理層面,尚未構建靈活高效的科研項目組織機制,對跨學科科技智庫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不足;在人才引育方面,招聘領軍型科技智庫人才的自主權受限,缺乏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談判空間與個性化引進方案;在崗位管理上,職稱評審與崗位設置仍嚴格遵循事業單位統一標準,未能根據科技智庫的復合型職能設置差異化評價指標;在經費使用環節,財政經費調劑權限不足,難以根據智庫研究周期靈活配置資源。組織管理方面的障礙嚴重制約了廣西科技情報機構向高水平科技智庫的轉型發展。
(二)高水平智庫人才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當前,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面臨高水平人才匱乏的困境,人才評價體系也存在短板。首先,智庫人才評價存在“重學術成果、輕智庫研究”的現象。現有人才評價機制仍以學術成果和學術水平為評價核心,“參加決策咨詢活動”“研究成果獲得決策部門采納”等指標所占權重較低,導致智庫人才重“學術研究”而輕“智庫對策研究”,這不利于優質智庫成果的產出。其次,智庫人才評價機制不完善。現有人才評價標準較為單一,職務晉升、福利待遇往往僅與職稱、工齡、職位掛鉤,導致智庫人才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最后,智庫人才福利待遇偏低。廣西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其科技智庫人才的薪酬與國內外同類智庫相比明顯偏低,難以引進和留住人才。上述人才困境影響了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服務決策、支撐發展等核心功能的發揮。
(三)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瓶頸待突破
廣西科技情報機構仍存在將“缺乏經驗”與青年科技人才畫等號的現象。其一,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獎勵評審等過度強調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排序,更注重第一完成人,這種評價機制抑制了青年科技人才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的積極性,不利于其科研能力的系統提升。其二,人才評價方法單一化問題突出,缺乏對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潛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等綜合素質的考量,評管脫節,導致部分青年科技人才難以潛心開展研究,制約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成長空間,阻礙了科技智庫人才梯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創新機制建設與科技傳播功能的優化路徑
(一)優化智庫運行機制,激活內生動力
為全面激活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須從多個維度優化智庫運行機制。首先,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構建完備的科研管理機制以增強研究自主性,健全交流合作機制以拓展資源網絡,優化成果應用轉化機制以提升決策影響力,革新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其次,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完善經費管理辦法,提升經費使用效率,并設立優秀成果專項獎勵基金,為高質量智庫研究提供堅實保障。最后,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探索建立智庫人才流動機制,一方面定期選派智庫人才到黨政機關掛職鍛煉,增強其政策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聘用退休干部擔任智庫專家,增強機構整體研究力量。同時,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鼓勵智庫人才到企業兼職或者短期交流,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培養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科技智庫人才,為自身的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二)強化人才引育,建強研究團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關鍵在于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智庫研究團隊,針對當前人才隊伍存在的引育機制僵化、梯隊斷層等問題,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須從多維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先,廣西科技情報機構要拓寬人才引進范圍,暢通人才引進通道,堅持“硬條件”,重視“軟指標”,突破職稱職務、資歷經歷等慣性束縛,重點考察人才與智庫的匹配度,選拔真正懂管理、會籌劃、善溝通的優秀人才。其次,廣西科技情報機構要暢通人才自由流動渠道,健全“關系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動機制,豐富智庫人才的閱歷結構。再次,廣西科技情報機構要建立針對領軍人才的選拔和激勵制度,引入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市場化分配機制,建立資深研究員制度,以改善現有智庫人才結構。最后,廣西科技情報機構要優化智庫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儲備新生力量,實現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青年人才評價,建立合理人才梯隊
為促進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廣西科技情報機構亟須構建科學合理的青年人才評價體系。首先,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針對不同青年科技人才的特點,建立不同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并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優化評價標準、方法和程序,構建以能力、質量、實績、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其次,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須優化青年專項申報評審機制,針對普惠性項目,其應降低學歷或職稱申報門檻,注重考察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并適當放寬青年人才學歷或職稱要求,支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最后,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須打破論資排輩的用人模式,探索實施青年人才特殊晉升機制,如針對在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青年人才,為其提供快速晉升通道;對取得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重大成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的青年人才,實施特殊晉升機制,從而激發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為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儲備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四)拓展成果傳播渠道,提高社會影響力
支撐決策是科技情報機構的重要使命。當前,科技情報機構正積極探索高效發揮科技智庫功能的路徑[2]。為擴大科技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須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成果傳播體系。首先,廣西科技情報機構可以定期舉辦高規格的智庫成果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增強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其次,廣西科技情報機構須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期刊等載體傳播智庫成果,提升智庫在公共政策討論中的話語權。同時,廣西科技情報機構可以出版高質量智庫論著,系統梳理和展示研究成果,打造兼具學術價值和決策參考意義的智庫品牌產品。最后,廣西科技情報機構應積極開展政策解讀活動,通過舉辦專題研討會、政策宣講會等,深入解讀重大政策背后的科技支撐邏輯,幫助社會各界更好地理解政策內涵,并通過構建全方位的智庫思想傳播網絡,提升自身引導社會輿論、服務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強科技決策咨詢系統,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3]在新時代推進科技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作為連接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的關鍵節點,其功能發揮與能級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邊疆民族地區科技智庫要發揮好服務地方科技決策的功能、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就必須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優化豐富科技傳播功能,構建具有邊疆地域特色、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科技智庫發展模式,為科技強國戰略在邊疆民族地區的精準落地與有效實施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與決策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劉清,李嵐春,張慧婧.科技情報機構的智庫功能[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4(03):19-28.[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人才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