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出版行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國家出版基金在促進出版業繁榮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十余年的持續發展,國家出版基金已成為引領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精品力作創作、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的重要標桿。
如何借助國家出版基金的賦能作用促進特色出版板塊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出版社重點關注的核心戰略議題。作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受益單位,中南大學出版社依托母校在有色金屬學科的獨特優勢,長期致力于出版精品有色金屬專業圖書。文章以中南大學出版社有色金屬板塊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該社在國家出版基金支持下的出版實踐,深入探討大學出版社特色板塊的建設路徑,以期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和啟示。
一、國家出版基金助力有色金屬特色板塊體系化建設
第一,發揮學科優勢,打造有色金屬專業出版基地。出版社需要確立長遠發展戰略,形成特色出版方向,打造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集群,并以此培育自身專業特色和品牌影響力,保障優質項目的可持續發展[1]。
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有色金屬行業在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安全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占據關鍵戰略地位。經過70余年的發展,中南大學在有色金屬資源領域已形成獨特的學科優勢與科研特色。通過“雙一流”等國家級重大項目的持續建設,中南大學構建了完善的有色金屬資源與材料學科體系,在地質、采礦、選礦、冶金、材料、加工等六大領域均設有國家重點學科,形成了水平領先、系統完備的學科群。中南大學的有色金屬研究不僅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其創新性研究成果和理論更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深厚的學術積淀和科研實力使得中南大學成為推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也為中南大學出版社的有色金屬專業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依托這一優勢,中南大學出版社系統構建了集圖書、期刊和數字出版于一體的全媒體出版體系,并通過長期堅持“專業化、精品化”的出版理念,重點打造了學術著作、精品教材的核心產品線,形成了鮮明的專業出版特色。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中南大學出版社積極整合行業資源,與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重點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構建起覆蓋有色金屬全產業鏈的優質作者與讀者網絡。通過持續優化出版服務,不斷提升內容質量,當前中南大學出版社已逐步建成有色金屬專業出版基地。
第二,聚焦學科前沿,形成有色金屬出版特色板塊。國家出版基金助力于精品力作出版,聚焦科技前沿,突出創新創造,集中展示中國科技領域重大原創成就[2]。基于國家出版基金的申報要求,2009年以來,中南大學出版社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關注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熱點問題,優化深耕有色金屬出版,充分依托學校的專業和作者資源優勢,密切結合地質、采礦、選礦、冶金、材料等有色金屬學科及行業特點,以學術出版為本,注重出版社品牌建設,策劃、出版和傳播有色金屬學科重大理論和創新技術成果,重點打造了有色金屬學術著作和工具書兩大板塊。依托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全方位支持,中南大學出版社系統推進有色金屬出版板塊的體系化建設。其中,學術著作出版以“有色金屬理論與技術前沿叢書”為契機,工具書出版則以“有色金屬技術手冊系列”為依托,兩大板塊同步規劃、協同推進,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結構完善的出版格局。
學術專著聚焦國家有色金屬戰略需求,服務學校和有色金屬行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有色金屬不僅是重要戰略資源,更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國,在國際有色金屬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有色金屬進出口量直接影響全球市場價格。在此背景下,中南大學出版社立足國家戰略需求,精心策劃“有色金屬理論與技術前沿叢書”,系統集成了有色金屬地學、采礦、選礦、冶金、材料等學科的前沿成果,聚焦有色金屬國際前沿研究動態,反映了有色金屬學科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的創新成果。這對促進有色金屬資源的高效、低耗、無污染利用,確保有色金屬產業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及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該叢書獲得首批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其出版成果先后斬獲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和第四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等16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通過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執行,中南大學出版社的作者層次得到進一步提升,內容質量得到持續優化。得益于叢書第一批的良好社會效益,其第二批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持續資助,其中有兩種圖書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另有一種圖書已順利完成英文版和俄文版的版權輸出工作。2025年,聚焦鋰、鋁、鈦等有色金屬科技前沿并圍繞國家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策劃的“有色金屬理論與技術前沿叢書(第三批)”再度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除了叢書,單本優秀有色金屬學術著作也屢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例如,“有色金屬理論與技術前沿叢書”作者唐謨堂教授所著的《精細冶金》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并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
工具書整合有色金屬行業最新專業知識及工程應用,服務有色金屬行業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在數字化與智能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因規模龐大、編寫人員眾多、耗時長久且投入巨大,大型工具書的出版工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出版基金“堅持正確導向,代表國家水平,體現創新創造”的高標準資助原則有助于精準突破公益性出版項目的發展瓶頸,使一大批具有重大價值卻因經費擱置的工具書項自重獲新生。以“有色金屬技術手冊系列”為例,該項目致力于整合出版有色金屬地質、采礦、選礦、冶金、材料、加工等領域權威技術手冊,由相關領域領軍專家學者聯合國內主要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頂尖科學家共同打造,代表有色金屬研究與工程領域的最高水平。其中,《有色金屬爐窯設計手冊》是一部體現集成性、綜合性、嚴謹性、創新性,突出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指標、新標準的圖書。該手冊的出版歷程可謂一波三折。項目自2012年啟動,雖經多方籌措,卻始終未能彌補出版經費缺口,致使編寫工作進展緩慢。然而,在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后,該項目不僅解決了出版經費問題,更顯著提升了作者編寫的積極性。在基金項目的推動下,該項目的編寫速度明顯加快,經過團隊持續努力,這部凝聚幾十位專家心血的著作終于在2018年順利面世。該手冊的出版在行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實用性廣受認可,榮獲“第三屆湖南出版政府獎”。這一殊榮不僅是對手冊作者的肯定,也印證了國家出版基金在支持大型手冊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國家出版基金的持續支持下,中南大學出版社顯著提升了在有色金屬工具書出版領域的資源配置能力,得以系統地組織行業權威專家開展大型手冊的編撰工作。相較資金保障,國家出版基金的高質量導向作用更為關鍵。得益于此,該出版社成功推出一批面向工程技術人員的高水平專業手冊,不僅填補了行業技術參考資料的空白,更在服務產業技術創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充分彰顯了國家出版基金對專業出版板塊建設的引領價值。
二、國家出版基金助力特色板塊精品戰略良性循環機制構建
自2012年起,《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申報指南》明確將入選“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作為優先支持條件,并在申報系統中設置專項標識,為評審提供重要參考。這一政策導向有效引導出版單位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打造精品出版項目[3]。此外,國家出版基金建立了科學的激勵機制:通過基礎名額均等分配確保公平競爭,借助獎勵名額激勵優質項目,運用扣減機制強化責任約束[1]。這既為中小型出版社提供了特色化發展機遇,又促進了全行業可持續發展。在出版基金項目的激勵政策下,出版社應科學制訂發展規劃,嚴謹推進項目實施,以促進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例如,2024年,作為中南大學出版社重點儲備項目,“有色金屬與新能源叢書(第一批)”成功增補了“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服務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實施,全面反映新能源領域學者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新型儲能材料與器件、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氫能技術與催化材料、新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精準對接國家規劃,該出版社自2009年以來先后有13個項目入選“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其中 78% 的項目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資助總額逾千萬元。在基金項目的持續賦能下,中南大學出版社構建了“規劃引領一基金支持一精品產出一品牌塑造”的良性循環機制。2009年至今,該出版社已有9個有色金屬類項目 (涵蓋超100種圖書)獲得基金資助,16種出版物先后獲得22項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包括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國家級獎項。該出版社通過“提前謀劃、深度培育、分批推進”的策略,有效銜接了項目儲備與規劃申報,實現國家出版基金與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的有機閉環,為專業出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此外,國家出版基金為出版單位構建了良性發展機制[4-5]。國家出版基金的管理模式不僅為各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制度支撐,更為出版單位提升管理水平、踐行精品戰略提供了有益借鑒。具體來說,中南大學出版社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逐漸確立了特色板塊的精品化發展路徑,構建起良性循環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出版質量。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執行階段,中南大學出版社嚴格遵循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的相關規定,系統制訂了包括《編輯出版工作規程》《出版質量管控辦法》及《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通過建立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中南大學出版社系統構建了貫穿項目申報、實施、驗收全過程的制度保障機制,確保項目高質量推進。在質量控制方面,該出版社建立了嚴格的專家審稿制度,聘請領域內知名專家組成審稿團隊,對稿件進行專業評審;通過強化編輯隊伍建設,開展專項業務培訓,提升編輯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確保編校工作的高標準執行。該管理體系不僅保障了基金項目的規范實施,其標準化工作流程和質量控制方法更延伸應用至常規出版業務中,顯著提升了出版社有色金屬板塊的整體質量水平,為持續實施精品出版戰略提供了制度保障[1-6]。通過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成功實踐,中南大學出版社已實現質量管理體系與項目管理模式的制度化革新,特別是在省級項目的執行上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機制成果。這種制度賦能不僅提高了項目執行效率,更為出版社有色金屬板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人才培養。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對出版人才培養具有顯著推動作用,其實施構建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基金項目提供了高標準的能力提升平臺。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嚴格的質量控制、進度管理、成本核算和財務監管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特別是在大型項目的推進中,通過多部門協作,團隊的組織協調能力、規范管理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均得到強化。基金項目構建的專業化人才培養體系促使編輯團隊必須深耕專業領域。這種專業化導向不僅增強了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更培養了一批既懂專業又精通出版的復合型人才。實踐證明,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憑借嚴格的實施過程要求,為出版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在選題策劃、內容把關、項目管理等方面展現的專業能力為我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特別是在科技出版領域,由于科技圖書的專業性較強,對編輯人員的專業背景和學科知識儲備要求較高,編輯團隊必須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高素質編輯人才是確保項目高質量完成的關鍵因素。專業化編輯隊伍的建設是出版社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而基金項目所培養的專業編輯團隊更是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中南大學出版社組建了國內高校出版社中首個專注于有色金屬專業的出版團隊一—有色金屬出版中心。該中心由社長直接領導,匯聚成一支具備深厚有色金屬學科背景的編輯隊伍:編輯團隊成員全部具有有色金屬領域學習經歷,包括教授3名、地學碩士1名、礦業學碩士1名、冶金學碩士1名、材料學碩士1名。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執行過程中,編輯團隊深度參與選題策劃、內容把關和出版流程,為叢書的出版品質提供專業保障,確保叢書的高質量出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實施不僅打造了一批精品出版物,更培養了一支高素質專業編輯隊伍。有色金屬出版中心通過項目實踐提升了編輯團隊的綜合能力,同時持續引進新生力量,實現人才成長與項目發展間的良性互動。這種以項目育人才、以人才促項目的發展模式,為出版社持續深耕專業出版領域奠定了人才基礎。
第三,績效考評。自《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績效管理暫行辦法》施行以來,基金辦的項目管理工作逐步實現了良性循環,結項驗收及績效考評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科學完善的績效評估機制是促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基于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實施周期長、項目難度大、市場回報率有限等特征,中南大學出版社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績效考評體系,從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個維度出發,有效激發了編輯策劃精品力作的積極性[1-7]。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中南大學出版社將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納入編輯績效考核體系,并給予政策傾斜,特別是在中宣部《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出臺后,進一步優化了考核指標,建立了以社會效益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對入選國家級項目、獲得重要獎項的編輯團隊,該出版社實施遠高于常規標準的績效獎勵,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實踐證明,這種績效評價體系的創新不僅保障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高質量實施,更培育了編輯隊伍的精品意識,推動了出版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通過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機制,該出版社成功構建了精品出版的長效激勵機制,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
第四,數字出版。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實施有力推動了出版融合創新。中南大學出版社成立融合發展部,自主研發“復合數字出版資源加工管理平臺”,構建了完整的有色金屬數字出版工作流程。數字化加工及審核標準的建立實現了對有色金屬圖書、期刊、論文等資源的深度標引,特別是對圖表、公式等專業元素的精確處理,最終形成了系統化的“有色金屬知識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出版社創新性地采取紙質出版與數字出版同步推進的策略:書稿定稿后即啟動數字資源加工,通過知識碎片化處理和在線編輯,確保數字內容與紙質圖書同步發布。同時,該出版社開發了“有色金屬在線”專業服務平臺,為行業用戶提供即時、精準的知識服務。這一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自主開發的《中國有色金屬知識庫》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網絡出版物獎”等多項殊榮,充分體現了數字出版的社會價值。數字工具的深度應用不僅提升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實施效能,更探索了一條專業出版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為出版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益借鑒。
三、結語
中南大學出版社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申報與執行過程中緊密結合自身特色,對有色金屬板塊進行系統性的結構完善與優化,形成了“規劃引領一基金支持一精品產出一品牌塑造”的良性循環機制,不僅顯著提升了管理效能,還構建了有色金屬板塊精品戰略良性循環機制。這不僅強化了該出版社在有色金屬領域的專業優勢,還為其整體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中南大學出版社將持續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引領,深化特色板塊建設,推動出版內容與技術深度融合,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為我國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桂方海.出版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出版,2023(02):56-58.
[2]祁德樹,吳明華.國家出版基金引領中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出版,2020(08):20-26.
[3」龐昊.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引領,提升原創學術出版競爭力:以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4(02):5-8.
[4」高麗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長效價值深度挖掘與品牌打造[J].出版參考,2024(11):77-80.
[5]姜萍.國家出版基金(2010-2020年)資助視角下的安徽省地域文化出版分析[J].科技與出版,2021(10):123-127.
[6」吳明華.申報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值得重視的若干環節[J].出版發行研究,2021(06):82-86.
[7]李鋒,袁超紅,穆麗娜.行業類大學出版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申報與運作的實踐探析:以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為例[J].出版廣角.2023(1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