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發展機遇,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開展高質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思創融合、專創融合和科創融合的邏輯遵循,并從重構課程體系結構、更新課程內容和強化保障措施三方面入手,為我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提供可借鑒的范式。
關鍵詞:一帶一路;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肩負著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時代使命。開展高質量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是高職院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提出“推進創新創業國際合作,將‘雙創’打造成為我國與包括‘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的亮麗名片。”[1]面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高職院校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既是高職院校“職教出海”人才培養的需要,又是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存在三方面問題亟待改進。
第一,體系結構單一化。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采用“一門必修"+ 多門選修”模式,難以覆蓋創新創業活動的不同階段,也無法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組建模塊化課程,難以滿足不同創業階段學生的需要。
第二,課程設計同質化。課程內容上大多以“口才提升”“面試技巧”等基礎性創新創業技能傳授為主;教學形式上多以線下的“教師講授"+ 小組討論”和線上慕課為主。缺少符合“一帶一路”需求的教學內容,也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
第三,專創融合表面化。專創融合課程建設的做法“簡單粗暴”,普遍采用增加專業課程或創新創業課程課時和學分的辦法,將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簡單合并。這種方式未考量知識的有機銜接,無法滿足“一帶一路”倡議下學生的創新創業需要。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邏輯遵循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戰略發展的需要,是大國外交的需要,應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想性、專業性和前沿性確定邏輯遵循。
(一)思創融合邏輯
思創融合邏輯是指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一帶一路”倡議下,思政教育是將家國文化融入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強化學生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使命感,一是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二是引導學生以大國外交的視野,將創業活動與國家戰略有機結合。
(二)專創融合邏輯
專創融合邏輯是指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一帶一路”倡議下,一是將成功的涉外創業項目作為案例融入專業課程,形成“專業課程"+ 創業案例”的特色專業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二是在創新創業課程中增加與“一帶一路”國家相關產業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有基本了解,為學生提前把握創業機會打下基礎。
(三)科創融合邏輯
科創融合邏輯是指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與科技創新有機融合。科技合作已成為“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發展趨勢[2],也是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路徑。一是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中融入中國技術標準輸出,培養學生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能力,使學生在“一帶一路”活動中成為技術規則對話的橋梁;二是將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同時,具有良好的技術創新基礎,能結合“一帶一路”國家的現實需要,開展產品研發。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路徑探索
(一)重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結構,注重分層分類培養
在“三融合”邏輯指導下,重構后的課程體系包括創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和系列專項技能選修課程。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包括社會調查、創新訓練、創新研究等課程,側重創新精神培養。專業類課程是在專業課基礎中融入批判性思維、領導力和決策力等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和創業能力。專項技能選修課程分別為處于創意和孵化階段的學生作為選修課開設。針對創意階段的學生開設商業模式、創業訓練、產品開發等課程,推動創意項目逐步成熟并進入孵化階段;針對孵化階段的學生開設創業實踐、創業競賽培育和成果轉化指導等課程,由校內外創業導師授課。所有課程均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模塊,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符合不同層次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二)更新創新創業課程內容體系,重視培育跨文化能力
“一帶一路”倡議下,創新創業課程內容體系應注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跨文化能力能力不等于外語能力,而是集中在對不同國度的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度以及與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溝通與合作的能力[3],涵蓋了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技能等方面。第一,在跨文化知識上,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一帶一路”國家的歷史發展、風俗習慣、文化傳承等內容,使大學生理解他國的價值觀形成背景,同時,收集成功和失敗的“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案例,使大學生能從真實案例中掌握跨國創業的商業模式和經驗。第二,在跨文化意識上,通過開設專題講座、情景模擬、沙盤推演等方式,使學生對不同的文化有正確認知,使大學生在“一帶一路”創新創業項目的運營過程中,以包容的心態和正確的禮儀與他國人員溝通,提高創新創業項目成功率。第三,在跨文化技能上,不僅局限于“一帶一路”國家的語言學習,而且應增加利用語言開展交流和合作的技能,包括商業談判、合作洽談和方案制作等技能的培養。
(三)強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保障,加強大學生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費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思、自我創建[4]。“一帶一路”倡議下,為加強大學生文化自覺的培養,應從組織機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建立全方位閉環的保障體系。第一,在組織機構改革上,厘清高職院校專門的創新創業部門和其他教育教學、人事等部門之間的職責,確保形成合力,為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提供基礎保障。第二,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開展“專創融合”教師培養,建立“創業型專業群”或“創業型教研室”,提升專業教師隊伍的文化認知深度和文化詮釋能力,為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提供師資保障。第三,在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上,優化傳統的評價方式。在指標重構上,增加評價大學生文化自覺能力的指標;在主體拓展上,除了傳統的教師主體、企業主體之外,邀請國際學生、外企員工等群體作為評價主體,確保評價結果可靠;在反饋升級上,由企業導師每月定期通報實習過程中出現的文化沖突處理失誤案例,并更新相關課程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作出部署,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為進一步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應以思創融合、專創融合和科創融合為遵循,重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結構,更新課程內容并強化保障措施,推動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EB/OL].(2018-09-26)[2025-04-3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
[2]蔡達.加強“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重要意義與展望[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52(4):19-28.
[3]袁兢業.經濟全球化時代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J].高教探索,2005(6):82-84.
[4]李鳳亮.從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到文明創新——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的文化貢獻探噴[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2(4):53-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