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河北省邢臺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生活中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沉浸式思政課”同向發力,打造“思政同‘邢’”特色品牌,深入推進大中小學“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深耕“生活中的思政課”,構建協同共育“大熔爐”。一是組建“課外講師團”。創新建立“市級總庫 + 縣域分庫”兩級思政講師體系,精選200余名來自衛健、司法、武警等領域的優秀人才組建思政同“邢”講師團。實行“能進能出”動態管理,通過主動送課 + “訂單式”服務滿足大中小學不同需求,有效緩解思政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二是構建“主題課堂矩陣”。圍繞文化傳承、紅色故事、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家風家教等十大育人主題,精心打造“邢圖”講座、“益起學”課堂、海豚故事會、百泉文博講壇等主題課堂品牌,組織優秀講師現場開講,將“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2025年以來,共開展主題課堂200余場,讓思政教育如鹽入水、潤物無聲。三是打造“多彩學習樂園”。組織司法、衛健等系統的思政講師到學校開展自衛防身、急救知識等現場教學,協調人力資源、心理咨詢等講師開展心理疏導、就業指導等座談交流,邀請“中國好人”“燕趙楷模”“最美河北人”等英模人物做事跡報告,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讓思政課有益有趣、可感可知。2025年以來,共開展活動1000余場,覆蓋師生近10萬人。
拓展“行走的思政課”,淬煉知行合一“活教材”。一是打造“創想式研學課堂”。將高新企業、農業園區等200余個站點納入思政同“邢”實踐基地,系統構建紅色傳承、文化探秘、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四大實踐研學體系,引導學生通過實地探訪、任務挑戰、成果分享進行思維碰撞、深化價值認知。
研學課堂覆蓋全市 90% 以上大中小學,激發學生創作研學體會、手抄報、短視頻作品2萬余件。二是開展“移動式紅色課堂”。充分挖掘邢臺市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抗大舊址為依托,深入挖掘打造9個舊址村,并根據各舊址村特點精心設計3條“小長征”教育精品線路。在冀南革命紀念館、“四·二九”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地,組織“思政同‘邢’薪火相傳”學生人黨入團入隊集中宣誓儀式120余場,參與學生超6000人。三是探索“對話式歷史課堂”。從全市2.5萬余名退役軍人中遴選出30余名政治過硬、表達能力強的老兵,在全市12個重點文博場館開展“口述歷史”教學活動,老兵們自制了裝備模型、紅色漫畫,與學生圍坐在一起聊天互動、講述革命故事,年接待學生突破10萬人次。
創新“沉浸式思政課”,打造培根鑄魂“新范式”。一是營造情境浸潤氛圍。通過音樂思政課、實景演出、舞臺劇等藝術手段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推出50余節精品情境課,包括《太行山上思政課》《音樂思政課》等音樂劇、《龍興沙丘》《穿越時空的對話》等話劇、《奔赴敵后》《寨上情》等情景劇,通過“體驗一感悟一升華”的教育路徑,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悟歷史、深化認知。二是拓展虛擬空間。打造董振堂事跡陳列館數字展館,運用VR技術重現冀南暴動、百團大戰等歷史場景,線上訪問量突破800萬人次。圍繞紅色文物故事,創新應用AR技術,推出《丹心映軍旗赤誠耀千秋》等數字產品,實現文物“復活”、場景復原,使“00后”參與度提升 62% ,推動紅色教育從單向灌輸轉向雙向互動。
(作者單位:邢臺市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申兆琳
數字編輯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