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推動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面對人工智能軍事應用可能帶來的顛覆性沖擊,軍隊政治工作既要緊貼科技前沿在思想層面上“破”,又要勇立時代潮頭在實踐層面上“立”,把數智賦能貫通政治工作平時與戰時全過程、各環節,打造智能時代智慧政工新模式、新業態,煥發“生命線”新活力、新戰力。
時代之需 智慧政工的戰略考量
增強政治工作主動性和實效性,要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加快人工智能賦能政治工作,做好智慧政工這篇新文章,既是過好智能時代科技關所需,也是政治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使然。
因時而進,適應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要求。從科技賦能視角看,無論是“互聯網 + ”的數字化轉化、信息化轉型,還是“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升級、智慧化躍遷,都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與迭代應用引發的鏈式突破,驅動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智慧化邁進。智慧政工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通過算法、算力與數據的協同發力,促進政治工作由人力依賴向人機融合、經驗判斷向數據分析、被動處置向精準服務轉變。發揮自身技術儲備、人才支撐和學科優勢,運用人工智能開啟政治工作“頭腦風暴”,推動智能技術與思政教育、宣傳文化、組織建設、人資管理、政法保衛、紀檢監察等工作深度耦合,研發的柯小戎、柯小智數智人搭載智能應用,線上線下聯通響應,倍增政治工作“點燃、激活、圓夢、感動”的溫度,促進把“尊重 + 服務”貫穿到為戰育人、向戰而研全過程,激發了辦學治校的動力活力。
因勢而新,推動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必然選擇。政治工作智能化建設,不是讓機器替代人,更不是削弱政治工作的主體性,而是更加強調革命精神、人文精神與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緊密結合,更多地賦能于人,更好地體驗價值。智慧政工運用智能技術強固恒量、調節變量、擴容增量,經過供方“算法”加工,從理論、平臺、能力三個層面協同發力,激活政治工作傳統優勢的時代價值。例如,充分發揮傳統優勢與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將“哈軍工”精神、銀河精神、北斗精神、“四無”精神等學校特色精神文化嵌入技術架構,整合微信公眾號40個欄目,體系化重構學校融媒體矩陣,以精準投送打造“理論快車”之快、“思想陣地”之深、“理論闖關”之效的理論學習新模式;聯合中央媒體、網絡“大V”同向發力,宣傳教學科研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形成了“以輪椅為戰車的沖鋒勇士”現象級宣傳效果;依托網絡平臺建設“
’個基層俱樂部,煥發新時代軍校大學生“陽光、自信、堅定,有點調皮”的獨特面貌;借助短視頻、直播、播客、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媒體技術,打造忠誠教育網絡直播課,講好學校為軍向戰、奮進一流的鮮活故事,在價值共鳴、情感互動中筑牢忠誠思想根基。
因事而化,不斷提升服務保證質效的實踐創新。智能化條件下,無論技術如何進步,政治工作服務保證的地位作用不會改變,而且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智慧政工構建“大模型平臺 + 典型應用”的體系架構,以人機協同、數智融合的“人主導、機賦能”運行模式,實現政治工作業務服務全覆蓋、過程實施全鏈路、效果檢驗全方位。用數智技術支撐構建“能動思政、貫通育人”大思政育人體系,開發便捷易用的“吐槽”軟件和“幸福驛站”掌上意見箱、“幸福科大·碼上辦”手機App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打造高地文化、建設學員成長數字檔案,把政治工作信息交互端口嵌入教、研、訓、管、保等方面,不斷創新舉措、挖掘細節、優化服務,促進用數字工具和制度響應重構軍事治理生態,打造了以智賦能、以智增效、以智開新的嶄新模式。實踐證明,智慧政工順應智能時代發展潮流,通過“人工智能 + 數據要素”的技術擴展提升智慧創造,驅動政治工作由平面、單向、線性向全時空、全方位、全領域拓展,賦能發揚政治工作好傳統、培塑政治干部好樣子,展現出廣闊發展前景。
技術之變 智慧政工的作用機理
增強思想政治工作時代感和吸引力,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智慧政工植根于政治工作本質屬性,著眼智能時代發展和未來戰爭趨勢,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根本引領、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以人機協同為基本方式、以應用場景為有效載體、以精準高效為目標導向,運用智能化思維與技術手段鞏固人民軍隊的獨特優勢和看家本領。
政治引領價值導向鑄魂脈。軍隊政治工作實質上是黨領導和掌握軍隊的工作,科技賦能必須服從服務于政治目標,保證黨的政治主張和創新理論在軍隊得到貫徹落實,通過價值引導實現“靈魂契合”,從而達到“心有靈犀”。智慧政工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原則融入技術底層邏輯,構建內嵌主流意識形態的算法設計,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智能技術,對政治工作進行“政治 + 智能”的體系重塑,以情感認同推動政治工作優良傳統走進現實,倍增思想引領、價值塑造和使命強固的情感溫度,確保黨的創新理論這面“旗”不改,黨指揮槍這個“魂”不丟,備戰打仗這個“要”不虛,我軍性質宗旨這個“根”不移,優良傳統作風這個“本”不變,夯實絕對忠誠、制勝打贏的思想根基。
數據支撐精準服務強生態。政治工作從“智能”到“智慧”,一字之變,體現了智能化條件下由“經驗判斷”向“數據透視”的數字生態發展趨勢。智慧政工搭建跨時泛在的場域,深人發掘和擴展數據的深度和廣度,使潛在思想轉變為可量化、可外顯的思想行為信息,用數據方式更精準地呈現人的思想表現形態。經受數字化的洗禮,催生數據、算法與人的智慧相互激發的智能系統,形成智慧政工海量信息處理、敏捷高效響應、科學快速決策等強大能力,政治工作更加適應對象、滿足需求、體現個性。通過“數據驅動 + 算法優化”的超強關聯和計算,最大化促進數據流動、資源共享和集約高效,從海量數據中過濾冗余信息,精準挖掘有效信息,釋放智慧政工潛能,使政治工作更具數據精度和需求準度。
科技賦能耦合增效生智慧。人工智能全面滲透賦能政治工作從數據、信息到決策的全鏈路,工作空間、運行模式、業務處理更多由現實向虛實結合拓展。智慧政工突破科技賦能的認知邊界和時空場域限制,聚焦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建構“全天候”值守的服務模式,以新格局積聚新勢能,以新需求激發新潛能,以新媒體傳播新動能,政治工作的著力點、作用域、影響面發生深刻嬗變。構建智慧平臺系統,依托“ AI+ 網格化 + 數字化”的智能設備,將分散在不同時空的政治工作要素、單元連為一體,通過智能運算進行縝密邏輯推理和深度思考演繹,實現科學決策、規范運行、精準指導,即時響應官兵服務需求,匯聚創新政治工作的智慧力量,增強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為破解難題、提升質效、贏得勝利提供政治保證。
人機協同智能交互提質效。智能算法模型賦予機器“思考的能力”,為實現人機交互提供技術支撐,不斷提升政治工作的廣度、深度、黏度,輔助人完成任務。智慧政工通過構建“人中有機、機中有人、人機一體”的協同共生系統,防范技術應用的異化風險,精準信息收集、分析研判、跟蹤問效、考核評估,依據不同對象的差異性表征采取分眾化策略,擴大政治工作的輻射面、影響力,讓技術輔助人而不削弱人。通過技術、模式與制度的協同推進和系統構建,數智人、機器人等智能體變革政治工作的認知圖式和思維方式,不僅可以突破人的心智思維極限、延伸“大腦”功能,還可以敏銳研判、智能推薦相關信息,進行思想解惑和精準引導,真正成為可信任、智慧化的政治工作助手。
創新之路 智慧政工的實踐路徑
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突出應用導向,堅持自立自強。智慧政工對接政治工作的能力需求和任務要求,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拓展滲透作用,生成和提升做“人”的工作的智慧。必須健全先進技術敏捷響應和快速轉化機制,運用先進技術推進智慧政工的技術性變革與主體性塑造,讓政治工作在智能化條件下更具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加強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推進智慧政工建設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和全面的實踐變革,要求我們敢于打破舊的思維桎梏和藩籬,從國家戰略、發展規劃到思想認知層面進行調整優化。在國家層面加強戰略籌劃。著眼鞏固黨的政治優勢,把智慧政工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融人國家智能化建設體系,制定智慧政工遠、中、近期發展規劃和目標舉措,形成前瞻布局、遞次推進、分步實施的具體建設部署。在軍隊層面開展先行先試。著眼升級拓展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建設,聯合軍地優勢力量實施智慧政工專項工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政工運行模式,提供有益經驗借鑒。在社會層面做好應用推廣。將智慧政工的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等探索性成果,應用于機關、企業、學校、社區等領域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讓智慧政工既有“智”更有效。
開發智能應用的業務場景。堅持著眼于人、著力于人,讓創新鏈和應用鏈無縫對接,以應用場景促進智慧政工落地生效。打造特色鮮明的政工大模型。基于DeepSeek、華為盤古等開源大模型研發面向政治工作的專業模型,提供先進的智能解決方案和工具手段,妥善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技術風險、規則沖突、倫理挑戰。推廣基于作戰的智能化應用。統籌平時與戰時、軍隊與地方、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主責聚焦、中心居中,以“闖、創、敢、干”勁頭構建智慧作戰新空間,著力提升智慧政工在贏得未來高端戰爭中的貢獻率。開發多領域智能應用場景。從推進智慧政工實踐看,運用智能技術優化升級思政教育、宣傳文化、組織建設、人資管理、紀檢監察、戰時政工、安全保衛、暖兵惠兵8項智慧業務服務,構建智魂、智腦、智基、智強、智廉、智勝、智盾、智服等應用場景,在“業務 + 技術”“技術 × 技術”中倍增政治工作效能。
健全眾籌眾創的制度機制。智慧政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參與主體多、建設要素全、治理空間廣,必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形成集智創新、合力推進的有效機制。構建一體化推進機制。堅持邊建、邊用、邊迭代,加大“軍、政、后、裝”全鏈條協同,整合全國政治工作領域智能項目,迭代升級開發“通用平臺 + 業務應用”系統,以重點領域、關鍵項目的率先突破,帶動智慧政工的研發生產、實踐運行和持續發展。構建協同發力機制。集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高端智庫、中央主要媒體、軍隊科研院所等專業力量,開展高算力芯片、深度學習模型、專業人才培養、智能生態構建等協作攻關,為智慧政工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破解建設難題提供強力支撐。構建開放共享機制。堅持在國家智能化大框架下建設智慧政工,加強軍地力量整合、資源統合、體系融合的共建共享機制建設,完善全國公共算力和算法平臺調度機制,構建適合大模型訓練、價值對齊的紅色語料庫,協同推進智慧政工創新發展、迭代演進。
責任編輯 孫強
數字編輯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