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老師好!我是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生育一個男孩,他有點自閉癥(沒有確診),需要堅持康復訓練;丈夫做點生意,應酬多,完全幫不上我;婆婆只偶爾幫幫我,一心想著讓我生二胎,可我覺得生育二孩對現在的小孩不公平,他本身就已經很可憐了,生二孩后可能更不受寵了;領導多次暗示我很有發展前途,可我力不從心,很有壓力,也很難受。
答: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自閉癥是一種因神經功能異常而導致社會交往和行為同時出現嚴重問題的綜合征。有些孩子雖未確診,但存在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或興趣狹窄等核心癥狀,就需要進行康復訓練,干預越早、預后越好!作為自閉癥兒童的母親,往往承受著多重且長期的壓力,這些壓力滲透在日常照護、情感心理、家庭關系、社會互動等多個方面,許多自閉癥兒童的母親有著類似的壓力和糟糕的心情!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你可能受到的影響有:一是多重角色沖突引發的焦慮,作為母親需承擔孩子康復訓練的主要責任,作為妻子承受丈夫缺位的情感忽視,作為職場人面臨普升預期與精力不足的矛盾,導致持續焦慮狀態。二是情感支持系統缺失的孤獨感,丈夫育兒缺位,婆婆關注二孩,周圍人的社會偏見甚至污名,你被迫成為“全能單親母親”,深受孤獨與不被理解的痛苦,深藏內心的不滿與憤怒。三是決策困境帶來的“雙避”沖突,對生育二孩的抗拒源于對現有孩子的保護,婆婆的生育壓力與傳統孝道捆綁,形成拒絕生育即不孝的自我否定,陷入雙避沖突。四是自我價值感的失衡,現代科學證明自閉癥成因與母親無關,但部分母親會錯誤歸因為自己的孕期沒做好保健、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從而陷入長期自責與內疚,甚至產生“如果孩子沒出生就好”的痛苦念頭;同時領導的肯定與現實中的力不從心形成反差,既渴望職業成長又無法兼顧家庭,兩頭失敗,自我價值感失衡。
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應對:一是重構家庭支持系統,孩子的康復要爭取丈夫和婆婆的支持,對婆婆的二胎訴求爭取理解而非對抗,溫和而堅定地表達自身立場;二是做好職場壓力管理,與領導坦誠溝通,說明家庭難處,做好家庭與工作平衡;三是構建支持網絡系統,利用政府殘疾人幫扶政策減輕負擔,可加入自閉癥家長互助組織,共享康復方法與情緒支持;四是加強自我關懷與情緒調節,學會壓力管理技巧,每日預留15分鐘的獨處時間,通過冥想、書寫等方式梳理情緒,避免負性情緒積壓。請記住:母愛不是燃燒自己照亮孩子的蠟燭,而是需要定期充電的燈塔。最堅韌的愛,是先讓自己成為流動的河,而非枯竭的井。
責任編輯 顏學靜
美術編輯 申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