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寸土不讓的家鄉啊,我是絕不低頭的倔強啊,接過萬千熱血的初衷,當有對答世界的音量”8月15日晚,“‘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銘記烽火 砥礪青春”首都大學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示活動在北京廣播電視臺大劇院舉行?;顒釉诒本煼洞髮W同學們飽含青春激情的歌曲《有我》中拉開序幕。

首都14所高校學子再現烽火中的青春歲月
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14所首都高校的學子們通過創新融合歌曲、朗誦、情景表演、短片等多種藝術形式,聯袂呈現了一場文藝育人的“大思政課”。
只見青年們右拳舉過頭頂,眼神堅定地說著一聲聲“前進”中國傳媒大學與首都師范大學的學子們以朗誦《義勇軍進行曲》與合唱《保衛黃河》的形式,發出了令人振奮的民族救亡最強音。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學生共同呈現的情景表演《山河銘記》,深情朗誦了革命烈士趙一曼、左權的家書,帶領觀眾重回烽火年代。那時,無數的英雄志士,即使對家人有再多不舍,也首選為國家、民族的尊嚴與安全而戰!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的絕境,無數愛國志士遭到迫害,青年學生在迷茫中渴望找到救亡圖存的道路。北京大學學生穿戴成那個時代青年的模樣,深情演繹創作于1934年的《畢業歌》,展現了80多年前青年學子以天下興亡為己任,誓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報國壯志。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的歌詞,唱出了大學生“畢業即擔責”的決心。
歌曲聯唱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音樂學院的同學們唱響《南泥灣》,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學子們則以氣勢磅礴的《團結就是力量》,唱出了軍民同心、共御外侮的堅定信念。著名歌唱家楊洪基領唱、北京科技大學同學合唱的《游擊隊歌》,也喚起了藏于心底的民族記憶。多校聯排的《五月的鮮花》表現出對烈士的深切懷念,中國人民大學學子用《在你左右》的歌聲傳遞了溫暖與力量。北京郵電大學的同學們帶來原創歌曲《追光》,致敬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作出突出貢獻的前輩,唱出了首都高校師生的報國心聲。
上演歷史與青春的深度對話
活動現場,特別推出短片《戰場上的音樂家》,首都大學生拜訪98歲的音樂家陳復君、95歲的羅昌遐,聽她們深情講述賀綠汀創作《游擊隊歌》的歷程;同學們邀請老音樂家共同奏唱經典歌曲,再現延安文藝戰士以樂為戈的崢嶸歲月。短片《勝利的那一天》則記錄了101歲抗戰老兵劉茂盛在青年學子陪伴下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共同追憶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老人的追思講述令全場動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歷經14年抗戰終獲勝利,延安各界熱烈慶祝。在歡慶勝利的同時,謝覺哉同志有感于此,寫下了《晨起偶成》?!北本╇娪皩W院退休教師、著名導演謝飛作為講述人,攜手14所高校學生代表深情誦讀其父謝覺哉194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創作的七律詩篇,致敬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和慷慨赴國難的英雄,將“薪火相傳”的使命深深烙印在青年心中。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陜北公學)、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抗大三分校俄文隊)、中央民族大學(前身延安民族學院)等學校誕生于抗戰烽火之中,活動現場展示了一組運用AI技術復原的這幾所學校在陜北時期的珍貴影像,讓觀眾感受到我們黨在當時創造的“戰時如平時”的學習氛圍,為革命事業培養人才的高瞻遠矚,看到革命青年在戰火中矢志求學、報效祖國的青春群像。
活動在14所參演高校全體學子激昂唱響的主題歌曲《勿忘》中落下帷幕,鏗鏘的誓言與磅礴的歌聲匯聚成首都青年學子“強國復興有我”的堅定信念與時代擔當。
本次活動作為北京市“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主辦。教育部、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近400名首都高校師生和宣傳文化系統單位代表出席。
活動同步啟動“銘記烽火”主題歌曲征集活動,通過QQ音樂、聽聽FM等平臺面向全國大學生征集原創作品。優秀歌曲將經專家評審后全網發布,并通過廣播專題、短視頻展播、線下歌會等形式,打造“創作-傳播-影響”閉環,讓抗戰精神的青春表達在線上線下持續激蕩回響,接續奮斗力量。本場主題展示活動于9月2日在北京衛視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