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數字浪潮奔涌的新時代,電商直播不僅是商業模式的革新,更成了連接城鄉、激活鄉村活力的金色紐帶。近年來,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深耕直播電商專業建設,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融合多方社會力量,打造電商新業態下的“大思政課”平臺——“百縣千村萬主播工程”,師生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征程上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知行合一的實踐課、技能報國的勞動課、人生出彩的直播課。

思政課“種”在田野
2020年12月5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揚工院”)正式啟動“百縣千村萬主播”工程,同學們深入田間地頭,第一次將直播技術帶到偏遠山區和農村,完成“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的鄉村振興實踐。
2025年4月23日,在“AI賦能大學生輕創業”課程的講臺上,揚工院優秀校友、人工智能高級訓練師張弋以親身經歷詮釋“完成優先于完美”的實干精神,這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讓在場師生深刻體會到:在數字中國的版圖上,每一場助農直播都是青春的誓言,每一次AI賦能都是時代的答卷。
怎樣打造有特色的思政課?在寧夏紅寺堡太陽山鎮買河村,十幾名師生坐在村里黃花菜基地的田埂上,熱烈探討著怎樣利用直播打開黃花菜線上銷售渠道、培訓當地村播人員。這是揚工院電商學院呂劉晨老師帶領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時的場景。呂劉晨認為,社會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體會“為什么做”和“怎么做”。這種“田間地頭的思政課”,通過電商直播的實踐載體,既解決了農產品銷售的實際問題,又讓青年學子深刻理解了鄉村振興的意義,真正實現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這樣的思政課在揚工院已經開展了近6年。2019年12月,揚工院主動把握電商行業新趨勢,率先成立全國首家電商直播學院,系統探索和實踐直播電商人才培養的規律。2020年12月,學校正式啟動“百縣千村萬主播工程”,即在全國100個縣建設1000個鄉村直播基地、培養10000名鄉村電商直播人才,為師生開展鄉村公益實踐搭建了平臺。學校還與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共建“鄉村振興人才聯合培訓院”,成立全國首個消費幫扶電商直播教學中心(全國僅3家)。師生們接力奔赴青海、西藏、新疆、陜西、湖北、海南等地開展電商助農行動,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直播間“燃”起鄉情
“家人們,這顆臍橙來自湖北秭歸,每一口都是陽光的味道!”2020年春天,在揚工院的直播間里,學校大學生公益直播團隊——“滿天星”的大學生主播陳佳佳正舉著一顆金黃的臍橙,向直播間的“粉絲”作介紹。屏幕另一端,數千網友紛紛下單,短短2小時,10.5萬斤滯銷的臍橙被搶購一空,銷售額達63萬元。這場直播不僅解了果農的燃眉之急,更讓陳佳佳深刻體會到:“我們賣的不僅是農產品,更是農民一年的希望。”
“越是樸素而真實,越是能打動人心。”揚工院2023屆畢業生寬色吉畢業后選擇返鄉就業。她的家鄉青海貴南,除了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很多特色優質的農牧產品。但這些百姓們眼里的好東西,如何才能銷路更暢,收益更高呢?寬色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學校老師得知寬色吉的心事后,決定組隊到她的家鄉去走一走、看一看,并帶上了一份特殊的“見面禮”。

“為期半個多月的面對面培訓和手把手指導,干貨滿滿,我們的電商直播技能也被點燃。感謝遠道而來的老師們!”來自貴南縣過馬營鎮的村民看措吉說,她通過系統學習,找到了解決直播話術、發貨、粉絲維護等問題的方法,漲了不少“粉兒”,收入也眼見著有了提高。揚工院的師生團隊在當地通過政策宣講、建設村播基地、直播銷售農產品、助力農產品品牌升級等一系列舉措助力鄉村振興。
自信心“亮”于云端
在陜西清澗的黃土坡上,一場特殊的“田間思政課”也在進行。“直播不是表演,而是為鄉親們架起一座橋——從田間到舌尖,從鄉土到世界。”“滿天星”團隊導師韓思琦站在棗園中,向學生們講解鄉村振興的意義。一旁,曾經的放羊娃王鐵柱正對著鏡頭介紹大棗:“咱這棗子長在黃河畔,每一顆都帶著老祖宗留下的甜!”
“這顆棗,是黃河泥沙孕育的‘紅寶石’。這段歷史,是祖輩用扁擔挑出來的傳奇。”在全媒體矩陣的助力下,“黃河畔的紅寶石”品牌累計觀看量突破530萬次,產品溢價超30%。這個陜北小縣,在一夕之間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這正是“百縣千村萬主播工程”的深層邏輯:它用文化自信激活鄉土DNA。同學們深入鄉村,挖掘非遺、歷史與民俗,將農產品轉化為文化符號。云南普洱茶以“茶馬古道”為名,短視頻中馬鈴叮當,重現商隊傳奇;湘西臘肉包裝融入苗族刺繡,直播間里,銀飾叮咚中飄出熏烤香。“我們賣的不僅是商品,更是中國鄉村的文化底氣。”“滿天星”成員施曉昀同學在自己的實踐報告中這樣寫道。
這種文化自信,也讓思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山河大地。在揚工院的“直播電商運營”課上,同學們圍繞“地理標志保護”展開辯論:“陽澄湖大閘蟹戴防偽戒指是形式主義嗎?”“安溪鐵觀音如何避免被山寨?”——這些討論沒有標準答案,卻讓“守護中國味道”的使命感深植人心。“過去覺得文化自信很抽象,現在發現,它就在每一場直播的細節里。”王欣同學說。
如今,揚工院的這項工程正在邁向新的目標:聯合百所高校成立“鄉村振興直播聯盟”,讓“村播基地”覆蓋千個縣域,孵化萬個鄉土品牌。從秭歸臍橙到清澗大棗,從“直播助農”到“百縣千村萬主播工程”,揚工院師生們正用自己的行動重新定義思政課堂。
(紀麗婭,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郭金紅,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學院輔導員)
責任編輯: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