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劇《照片映初心,星火永不滅》的靈感來自北京印刷學院(簡稱“北印”)一位同學的真實故事。香山革命紀念館講解員隊伍中有一位北印學姐。學姐家住香山附近,她見證了香山革命紀念館的建設過程。
升入大學后,學姐報名參加了“博物館之星”講解員培育計劃。培訓期間,她被查出患上了癌癥。面對病魔她沒有退縮,堅持治療康復,最終得以歸來,繼續在崗位上為大家講解。
北印創排團隊將這位學姐的形象以“小張”學長的名義演繹,又加入了爺爺等角色,展現主人公小張被爺爺在香山擔任警務員的經歷所鼓舞,加入香山革命紀念館講解員隊伍的故事。劇目中有這樣一幕:當講解中被觀眾提問“勞動大學”由來時,新晉的學生講解員被難住了,“小張”學長及時解了圍。北平和平解放時,反動勢力的殘余力量尚未消滅,城里潛伏著許多特務。因此,中共中央在北平的駐地成了機密。“勞動大學”這個名字一聽就是個學校,特務們不會想到毛澤東在此辦公居住。學生講解員紛紛贊嘆“小張”的博學,他卻說:“因為興趣所以了解,因為責任所以熱愛!”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廳里,保存、展出著許多中共中央在香山時期的珍貴圖片展品,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我們決定以照片串聯劇目,寄托劇中人的情感。其中一張照片是拍攝于渡江戰役勝利之后的文物照片。那天,毛澤東在雙清別墅六角紅亭前散步,工作人員將刊有南京解放消息的報紙遞到他的手中。他左手拿著報紙,右手撫在膝上,清風徐來,報紙垂下一角,正好露出“南京解放”四個大字。旁邊的攝影師立刻按下快門,記錄下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
話劇落幕,但照片定格的畫面,已讓觀眾看到改變個人乃至國家命運的瞬間。香山的紅葉年復一年紅透山間,那些鐫刻在歲月里的初心與擔當,也在一次次講述中,找到新的傳人。
(林雨軒,北京印刷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