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銘記烽火 砥礪青春”首都大學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示活動中,14所首都高校學子以真摯的情感、藝術的表達,致敬歷史、緬懷先烈。無論是臺上的學生演員,還是臺下的學生觀眾,都在這80分鐘的活動中深刻感悟偉大抗戰精神,經歷了一場關于“強國有我”的思想教育。
董天賜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本科生
“亡國奴的確不好當,在被日寇占領的區域內,日本人大肆屠殺,奸淫擄搶,燒房子 實在痛心。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并要滅我之種,亡國滅種慘禍,已臨到每一個中國人的頭上。我們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不管敵人怎樣進攻,我們準備不回到黃河南岸來母親,你好嗎?家里的人都好嗎?我時刻紀念著。敬祝身體健康。”
我在情景表演《山河銘記》中作為講述人,與觀眾分享了左權將軍寫給母親的一封家書。在讀這封信的時候,我想象著當時他在煤油燈底下,一字一句地為母親寫信,每個字都有著深刻的意義。我感到左權將軍仿佛就坐在觀眾席中,我想,當聽到同學們在《山河銘記》歌曲中唱出“當祖國有了說不的底氣,山河不會忘記”時,他一定是欣慰的。
陳丞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本科生
我參與的合唱歌曲《畢業歌》是聶耳在1934年為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創作的主題歌,主題曲再現了一群青年在畢業典禮上集體高歌的場面。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時刻唱響這首歌,既是對前輩的致敬,也是對勇擔時代責任的自我激勵?!拔覀円鲋魅巳テ此涝诮畧?,我們不愿做奴隸而青云直上”,這句歌詞令我感觸最深。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面對民族危亡的時刻,青年一代選擇扛起家國責任,哪怕犧牲生命,也要做國家的主人,守護民族的尊嚴。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要做國家發展的主人,主動承擔起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社會進步的使命。
孫宇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
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在短片《勝利的那一天》中,我作為學生代表與101歲的抗戰老兵劉茂盛爺爺共同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并送給老兵爺爺一架飛機模型。在和老兵爺爺初見前,我了解到他有個心愿:看一看祖國自己研制的飛機與導彈。雖然我沒有辦法讓老兵爺爺看到實物,但我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羅陽師兄作為總指揮參與制造的殲十五艦載機模型送給了他。
佧米然·克里木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本科生
在情景對話《薪火相傳》中,我們與北京電影學院退休教師、著名導演謝飛對話,并朗誦了謝飛的父親謝覺哉老先生創作的《晨起偶成》。這讓我回憶起我的太爺爺,他是一位犧牲在敵后戰場的烈士。在抗日戰爭中,有無數像太爺爺一樣的先輩用青春與熱血,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我將銘記先輩們的事跡,用我所學做力所能及之事,報效祖國!
朱志文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
我是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在新兵時期也曾給家里寫過家書,身在和平年代的我,在寫家書時都有萬般的思念,一直寫不盡??梢韵胍娫谀莻€戰火紛飛的年代,烈士們寫家書時,抱定了多大的犧牲決心,有多么強烈的家國情。
作為一名聲樂專業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日的演出活動中,紅色歌曲都對我有著很深的影響。演唱這些歌曲的時候,我也常常代入那個年代先輩們的視角,去了解抗戰那段沉痛歲月。
韓宜彤
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本科生
觀看這場演出讓我對“聲樂”專業有了更深的思考。鉆研專業不能只盯著樂譜上的音符。我們要主動去讀歷史、悟精神,要像理解趙一曼家書那樣,把自己代入歷史場景,琢磨先烈的情感邏輯——是怎樣的信念讓他們在絕境中高歌?是怎樣的赤誠讓他們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先在心里裝下這些故事,演唱時才能讓聽眾真正聽懂。我們的歌聲若要承載這份重量,自己就要先成為歷史的共情者。
王敬宜
清華大學日新書院本科生
當朗誦者用克制的語調念出那些在抗戰烽火中寫就的文字時,字里行間對親人的不舍、對破碎山河的痛楚,以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瞬間擊中了我的心。作為中文系學生,這讓我深刻感受到質樸文字蘊含的千鈞之力——沒有華麗辭藻,卻因極度真實的情感而直抵心靈。
在和平年代,我們如何運用文字的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民族精神?這場演出是對歷史素材的成功再創作,激發了我挖掘、研究抗戰時期第一手文本如家書、日記、詩歌的興趣,并思考如何運用專業所學去激活這些歷史資源,賦予它們當代生命力。
責任編輯: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