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藁城區政協在2024年初以區政協黨組紅頭文件的形式印發了《關于打造書香政協助推文化建設的方案》,提出以“三打造”(打造書香機關、書香專委、書香站室)、“三推介”(推介文化藁城、書香政協、文藝名家)為抓手,助力書香政協建設上臺階,促進政協履職提效能的工作舉措。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在區政協黨組精心謀劃部署、精細落實推進下,書香政協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傾心打造三個“書香陣地”,履職氛圍更濃厚
書香機關凸顯文化底蘊。區政協建成政協機關文化藝術長廊,注重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文化性、藝術性,選取符合政協性質定位和藁城特色的題材,由擅長書法、繪畫、攝影、雕刻、花藝的政協委員進行創作,并在機關走廊內進行懸掛展示,營造了莊重和諧、向上向善的書香氛圍,增強了機關環境的文化吸引力、職能展現力。同時,發動政協委員、政協參加單位開展捐書薦書活動,歷時兩個月建成了藏書近萬冊的政協文史書庫,激發了廣大委員的愛書意識和讀書熱情,也為政協讀書活動常態化開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書香專委凸顯專業特色。區政協各室委按照方案安排,開設主題讀書群,為委員們提供了自主閱讀、互相交流、分享心得的平臺;結合履職工作開展委員線下讀書,帶動和影響各界別群眾開展讀書活動,以“書香政協”助力“書香社會”建設。同時,根據各自工作性質,運用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進行裝點,做到辦公環境充滿文化味、職能表達彰顯文化范。
書香站室凸顯界別特質。界別聯組功能型黨支部和委員工作站室的文化展現,注重營造界別氛圍,做到獨特、獨有、獨到,有濃郁行業特色、專業特點、界別特質。如,中共界委員工作站制作了黨建文化墻、農業界李智勇委員工作室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內容制作宣傳展板并上墻、醫衛界楊士芳委員工作室繪制并懸掛古代五大名醫畫像等,與站室履職氛圍高度契合。
生動開展書香政協活動,履職本領再提高
領導班子帶頭學,提高學習標準。落實好區政協黨組和區政協機關領導班子理論學習中心組定期學習制度,堅持把《人民政協報》和《中國政協》《鄉音》雜志作為學習的必讀報刊,采取感悟式領學、一對一互學、實踐性真學等模式強化學習質效。每名領導干部每年向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推薦一本好書,一年來共推薦各類圖書50多本。
機關干部示范學,落細書香表達。堅持每周五下午集體學習。在完成好規定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政協文史書庫,開展“機關干部月讀一本書”活動。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書法繪畫攝影展、詩文朗誦比賽等書香政協活動。
全體委員共同學,助力書香社會。以委員工作站室為單元,每季度開展一次委員讀書交流活動,通過機關干部走在前、政協常委作表率、骨干委員做示范,帶動政協系統積極開展讀書、薦書、講書、評書等學習交流活動30余次,提高讀書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帶領委員到政協工作先進縣(區)考察學習5次,為書香政協、協商履職提供借鑒。舉辦“書香大講堂”9期,邀請文化名家、專家學者為機關干部、政協委員授課,提升了政協“兩支隊伍”的綜合素養和履職本領,為書香社會建設發揮了標桿引領作用。
全力推動“三個推介”工作,履職質效再提升
傾力推介文化藁城。堅持政協文史工作從以搶救挖掘為主向搶救挖掘、創新突破與做好經常性文史工作三措并舉轉變。將文史資料征編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組建由文史專家學者、鄉土文化大家、文化藝術界委員、有較高文化造詣的退休老教師和老干部等群體組成的征編隊伍,共同協商研究確定每年的文史資料重點征集參考選題。一年來,完成《圖說藁城》等3部文史專輯編撰工作,展現藁城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向圖書館、學校、村、社區贈送文史資料書籍3000余冊,擴大了政協文史資料的傳播力、影響力。
傾力推介書香政協。注重圍繞文化建設履行政協職能。聚焦文化傳承和繁榮、文化賦能和育人等方面,精準確定協商議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開展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專題協商等活動,撰寫《關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等調研報告5篇,務實建言、精準獻策。加大對文化項目建設的民主監督和提案督辦力度,提出意見建議10余條,助力全區文化項目出精品、文藝工作出典范。在各級媒體刊發文化類信息稿件60余篇,展現藁城政協的書香味、書卷氣。
傾力推介文藝名家。為身為國家級、省級文藝名家政協委員編印作品專輯,將國家級文藝名家的作品收錄在每年的文史資料書籍中,大力進行宣傳推介。編撰《文藝名家作品集》兩期,展現藁城文藝創作的精品力作。協助引導、協調服務政協文化藝術界委員,聯動文藝名家舉辦專題培訓、文藝交流等“進校園、進社區”活動8次,充分發揮文藝名家的示范帶動、文化引領作用,助力全區文化建設高質量開展。
(作者為藁城區政協辦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