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大多表現為恐水、怕風、吞咽困難等癥狀,病死率幾乎為100%。接種狂犬病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方法。
除了狗和貓,被哪些動物抓咬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 冷血動物(比如蛇)、昆蟲、魚類、禽類都不傳播狂犬病,不用接種疫苗。
● 嚙齒動物(如花栗鼠、松鼠、小鼠、豚鼠、沙鼠、倉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雖然在極偶然的情況下可以感染狂犬病,但全球范圍內尚未發現其導致人類發病的證據,傳播風險極低,不用接種疫苗。
● 蝙蝠是狂犬病毒的宿主,且咬傷不易察覺,所以直接接觸蝙蝠屬于狂犬病三級暴露,需要接種疫苗。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或破損皮膚或傷口,以及黏膜接觸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組織。
狂犬病暴露如何分級?
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
一級暴露
完好的皮膚接觸動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為二級暴露
裸露的皮膚被輕咬。
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無明顯出血指無肉眼可見的出血)。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為三級暴露
單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貫穿是指至少已傷及真皮層和血管,臨床表現為肉眼可見的出血或皮下組織)。
破損皮膚被舔舐(應注意皮膚龜裂、抓撓等各種原因導致的微小皮膚破損)。
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組織污染(如被舔舐)。
直接接觸蝙蝠。
狂犬病暴露后如何處置
一級暴露
● 清洗暴露部位
● 無須接種疫苗
二級暴露
● 處理傷口
● 接種狂犬病疫苗
(注:確認為二級暴露且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二級暴露位于頭面部,且不能確定致傷動物健康狀況時,按照三級暴露處置。)
三級暴露
● 處理傷口
● 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接種狂犬病疫苗
以上分級處置參考了《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技術指南(2024年版)》
狂犬病暴露后的疫苗接種程序
我國目前批準上市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有五針法和2-1-1免疫程序兩種。
● 五針法:第0天(打第1針的當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打1針。
● 2-1-1免疫程序:第0天打2針(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打1針),第7天、第21天各打1針。
● 2-1-1免疫程序只適用于我國已批準可以使用2-1-1免疫程序的狂犬病疫苗。盡量用同一品牌的疫苗完成接種。
被咬傷后多久接種狂犬病疫苗有效
對于需要接種疫苗的新暴露者,應盡早接種疫苗。對于暴露數月或多年,且致傷動物健康狀況不詳卻一直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也建議按照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狂犬病疫苗接種途徑、部位、劑量
2歲及以上的人在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2歲以下嬰幼兒在大腿外側肌內注射,避免臀部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種不分體重和年齡,每針均接種1個劑量。
狂犬暴露前免疫程序
對于可能接觸狂犬病毒的高風險人群(比如獸醫),或者去往狂犬病高發國家和地區的人,可以進行暴露前免疫。
暴露前基礎免疫程序為3針,即第0天、第7天、第21天(或第28天)各接種1針。持續暴露于狂犬病風險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礎免疫后,在沒有動物致傷的情況下,1年后加強1針,以后每隔3~5年加強1針。
全程免疫后再次暴露如何處理
● 如果再次暴露發生在免疫接種過程中,應繼續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針次的接種。
● 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指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接種完成)后3個月內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強接種,3個月及以上,應于第0天、第3天各加強接種1針。
以上參考了《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2023年版)》
小貼士:如果小朋友們被蜥蜴或小鱷魚咬傷,要及時對傷口進行消毒或及時就醫,不需要接種狂犬疫苗,因為它們都屬于冷血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