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時,李其山老師調來給我們班上數學課。
他上數學課有幾個特點:第一,每堂只詳細講解兩三道數學題,一再告誡我們不要不貪多求快,務必透徹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和典型例題,以收舉一反三的效果。第二,解題時,常常順學生意按部就班,學生意見不統一時,即暫停,聽同學分析。解題畢,必問:做得對不對?然后驗證答案,若有錯,細致分析出錯的地方,反復強調該注意的地方。第三,授課講題,特別強調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的訓練,并反復討論這些思維方法一有時簡直像在上哲學課。第四,布置的作業,并不要求全部做完。學生可按能力選擇做多少,但一再強調,不能抄作業。他常說,你不能自欺欺人,你騙不了你自己!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認認真真,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積少成多,熟能生巧,誠實不欺。多年后,回顧他的教學方法,我覺得那是一種超越了數學教學本身而蘊含著求學、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和方法的哲學。
李老師在校內“惡名昭著”一因為他是我就讀中學的政教處主任,負責抓學校的日常紀律,常干一些“得罪人”的事。比如,熄燈后,如果我們還在宿舍里吵鬧,十有八九會在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后聽到一聲狂吼:“還不睡覺著干啥呢!”。那是很兇的聲音,沒有人聽了不膽戰心驚!
被他抓“現行”訓導過的學生或者只聽過他查寢時怒吼過的人,大多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嚴厲、不通人情的老師。但我親眼看見過他的溫柔:有一天他上課,一個女生趴在課桌上昏睡。他看見了,又像沒見看,若無其事地繼續上他的課。等課講完了,布置作業讓學生練習時,他走下講臺,緩緩在教室里跛步,替問問題的學生解答。當走到昏睡著的學生跟前時,才輕輕搖了搖那個學生的手臂,將她叫醒。很溫柔地說:“高三學習負擔重,晚上一定要睡好。”說完,繼續在教室里來回視。與眾多將上課睡覺學生呵斥、罰站甚至用粉筆頭長空襲擊的老師相比,李老師真算得上溫情脈脈了。
在一次班級組織的茶話會上,我坐在李老師身邊,跟他聊了不少學習以外的事。
他講述了他漫步校園時,常常數東西:操場一圈有多少棵樹,學校教學樓每層有多少臺階,學生宿舍樓一共有多少窗戶,等等。
他說,要去課堂講的習題,他之前都要詳細做一遍,自己有時也會解錯,所以知道一道題哪個步驟容易出錯,而在課堂上講題時,他常常將錯就錯,然后再反過來檢驗、更正
他說,他常常在吃飯、漫步甚至睡覺時,都在想問題,大多時候是數學問題,有時候是其他問題…
他說,他曾教材里發現的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后,打電話去市教科院詢問,結果還是沒人給出滿意的解釋…
他說他發現,學校里男孩子越來越腆,女孩子越來越陽剛,他對此有些擔憂,不知道是不是好現象(那時候還沒有超級女聲,李宇春還沒有紅)…
他說,他想不通,為什么很多人,不關心自己的事情,卻非常關心別人的問題。就像他們北山的農民,務不好自己的田,卻要挖空心思探聽別人家挖了幾袋洋芋…
他搖頭說,學校里禁止學生踐踏草坪,可是老師們回宿舍的時候卻抄捷徑,把那塊草地踏出了路,后來修了柵欄也擋不住…
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的數學平均成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提高了三四十分,畢業時沒有一個學生不崇敬他。
有時候我在想,一個什么樣的老師,才會讓學生發自肺腑地敬愛?季老師或許是一個參考一一人品好,業務精,負責任。他有心,心里裝著對學生,對他人的一份溫情;他有思想,總在不停地琢磨教學或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他有責任感,勇于任事,不怕被不明真相的人誤解、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