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53(2025)4-0016-1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在促進產業創新升級、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助推新興產業發展以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綠色金融納入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在此背景下,融資租賃業務憑借其融資結構的靈活性和期限配置的廣泛性,在與綠色金融戰略的深度融合中展現出顯著的協同效應,不僅為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了有效的資金融通途徑(徐金球,2024),還能夠精準對接綠色清潔產業項目,促進資源向環保低碳領域高效配置。這一過程實質上是通過金融創新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為綠色金融的深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而有效推動我國經濟向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化方向邁進,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近年來,綠色融資租賃作為租賃業的新興領域,日益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不過,目前其仍存在資產負債錯配、融資渠道狹窄(汪國平等,2022)等問題,導致業務開展受阻,嚴重影響了融資租賃企業①的績效表現,企業亟需探尋新的解決途徑以增強其業務模式發展的可持續性。
綠色資產證券化是一種以符合綠色認證標準、未來現金流可預期的綠色基礎資產或其組合為支撐,在資本市場發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創新型金融工具。與一般資產證券化相比,綠色資產證券化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基礎資產的環境保護功能,其要求基礎資產或資金投向至少有一端與綠色項目相關,兼具資源配置與環境規制雙重特性:一方面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夏慧慧,2019),另一方面引導資金流向環保、低碳等綠色項目,助推經濟綠色轉型。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強調發展綠色資產證券化等綠色金融產品,強化綠色融資支持。根據WIND的數據,自2014年我國首單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以來,截至2024年11月,累計發行規模已達8909億元。2024年,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在資產證券化市場中的占比達 9.99% ,已成為綠色債券市場的第一大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融資租賃企業積極布局綠色資產證券化業務。從該行業綠色債券發行結構來看,除2017年與2019年受綠色金融債券發行波動的影響外,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數量與規模均居行業首位。因此,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在融資租賃領域展現出更強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對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及提升企業績效具有深遠影響。
本文選取2015—2023年我國171家融資租賃企業為研究對象,采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法評估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影響,并進一步探究其作用路徑。相較以往研究,本文的主要邊際貢獻在于:第一,現有文獻主要關注一般性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但忽視了融資租賃這一兼具“融資”與“融物”雙重屬性的特殊行業,尤其缺乏對綠色金融工具在該領域應用的深入探討。該行業因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而對資產證券化工具形成特殊依賴。本文將綠色資產證券化納入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研究框架,結合我國全面綠色轉型背景下金融工具的“綠色化”趨勢,實證檢驗了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提升作用,為綠色金融工具在該領域的應用提供了經驗證據。第二,本文從融資約束視角切入,揭示了綠色資產證券化影響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具體路徑。綠色資產證券化不僅能夠憑借其綠色屬性吸引環境偏好型投資者、拓展融資渠道,還可以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和提升資產流動性,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進而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增強經營穩健性,最終提升企業績效。本文為厘清綠色金融創新工具影響微觀企業行為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綠色資產證券化與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
現有研究多聚焦于綠色債券與企業績效間關系的探討,認為綠色債券的發行既可能產生正向促進作用,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Flammer(2021)研究發現綠色債券發行對提升企業經營績效存在積極作用,并有助于企業長期價值的創造。具體作用機制上,馬駿(2015)發現綠色債券的發行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并增強投資者的投資力度。Zhou和Cui(2019)則認為綠色債券的發行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績效,如股價表現和市場關注度等。同時,綠色債券對企業的正面影響不僅體現在企業績效上,還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聲譽提升以及對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正面溢出效應(吳育輝等,2022)等方面。然而,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盡管投資者被“綠色標志”所吸引,但他們對綠色債券發展的實際推動作用并未展現出顯著成效(Zerbib,2019)。此外,當綠色債券市場不成熟且監管不足時,可能會導致“漂綠”行為的發生(Yeow和 Ng ,2021),從而抵消綠色債券發行的正面效應。
隨著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人貫徹,綠色資產證券化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為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其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綠色資產證券化通過信用增級優化信用分布(夏慧慧,2019),并憑借其綠色屬性增強資產吸引力(華冰和張穎,2019),從而有助于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減輕財務負擔。第二,基于流動性偏好理論和機會成本考量,綠色資產證券化有助于提升企業資金流動性,加快資金回收以投入新的綠色項目,從而加速業務周轉,提高盈利水平。第三,綠色資產證券化不僅可通過市場機制分散風險,保障企業穩健運營并增強風險管理能力,還能積極彰顯企業的環保責任與社會擔當,提高品牌聲譽和市場競爭力,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綠色資產證券化能夠顯著提升融資租賃企業績效。
(二)影響機制分析
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我國融資租賃行業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在傳統信貸模式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難以全面且準確地掌握企業項目的實際運營情況、預期收益及潛在風險,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頻繁出現,進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并限制了融資額度(趙昌文和王曉東,2002)。綠色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創新型融資工具,能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滿足多樣化投資需求(朱晉和李永坤,2017)。具體而言,一方面,綠色資產證券化與當前倡導的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往往能夠獲得政府的政策扶持與資金補貼,同時也更容易獲得市場的青睞與投資者的認可(張小茜和王志偉,2023),這有助于企業顯著提升融資效率。另一方面,綠色資產證券化要求構建專業的資產池和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增強了市場對融資租賃企業綠色資產價值的認知,還通過信用增級、引入第三方評級機構進行專業評估等手段,顯著提升了證券發行的“綠色溢價”(黎茜茹等,2023),從而進一步緩解了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
現有相關研究表明,融資約束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魏文君和吳蒙,2019;李詠梅等,2021)。緩解融資約束能拓寬企業運營資金來源,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運作效率,從而擴大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增加利差和租息收益。同時,融資條件的優化能促使企業更好地處置租賃物余值,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創新能力,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融資租賃企業整體績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融資租賃企業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能夠緩解融資約束,進而促進企業績效水平的提升。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設定
借鑒Autor(2003)、劉瑞明和趙仁杰(2015)等的做法,本文采用基于事件沖擊的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對綠色資產證券化的實施效應進行估計,以驗證綠色資產證券化與融資租賃企業績效間的理論關系。根據該工具影響的個體與沖擊產生的不同時點,本文構建多時點DID模型如下:

在模型(1)中, i 表示樣本個體, t 表示所處的時間。其中,被解釋變量Performancei為融資租賃企業 i 在 t 年的績效水平;核心解釋變量Treat × Post為綠色資產證券化虛擬變量,代表DID模型中的“政策”處理變量;系數
表示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影響;Controli為控制變量集合; id 表示個體固定效應;year表示時間固定效應; εit 為隨機擾動項。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Performance)
本文參考李琦等(2021)的方式,采用熵權法對各融資租賃企業的績效水平進行測度,構建績效水平的二級指標,包括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積累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其中,前三者為正向指標,后者為區間指標。這四個指標從不同維度全面評估企業的績效水平狀況:凈資產收益率衡量股東投入資本的獲利能力,直接反映企業的盈利水平與經營效率,是最核心的財務績效指標之一;資本積累率體現企業通過經營活動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能力,反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潛力與成長性;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資產的營運效率,衡量企業運用總資產創造收入的能力,體現企業資源配置效率;資產負債率則反映企業的資本結構與財務風險狀況,體現企業利用財務杠桿進行經營的能力以及長期償債能力。
2.核心解釋變量:綠色資產證券化Treat×Post
本文構建交互項 Treat×Post 作為綠色資產證券化的代理變量。其中,Treat為處理組與對照組虛擬變量。在樣本期內,若融資租賃企業i具有發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記錄,則該企業進入處理組,Treat設置為1;反之,則進人對照組,Treat取0。Post為事件沖擊時間虛擬變量。對于處理組企業,將發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當年及之后的年份視為事件沖擊之后,設為虛擬變量1;將發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之前的年份視為事件沖擊之前,設為虛擬變量0;對于對照組企業,Post全部取值為0。
3.控制變量
根據已有研究(桂荷發和任妙子,2021),本文控制可能影響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因素,包括企業規模(Size)、董事會人數(Board)、固定資產比率(Fixed)、營業收人增長率(Growth)、總資產增長率(AssetGrowth)、現金流動比率(Cashflow)、股權性質(SOE)、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l)。
(三)數據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以2015—2023年我國融資租賃企業數據作為初始研究樣本,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2015年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元年,我國于該年正式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為綠色資產證券化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二是2015年以來我國綠色資產證券化市場快速發展,樣本數量能夠滿足實證研究需要;三是此期間綠色資產證券化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環境相對穩定,有利于研究事件沖擊效果。參考以往研究對樣本數據做出以下處理:(1)剔除金融數據缺失的樣本;(2)剔除ST及*ST企業;(3)剔除資產負債率異常(大于1或小于0)的樣本。最終獲得171家企業1515個觀測值。其中,將29家已發行過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融資租賃企業作為處理組,將剩余142家未發行過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融資租賃企業作為對照組,處理組最早事件沖擊時間為2017年。為控制極端值對本文回歸的影響,對所有連續型變量進行了上下 1% 的縮尾處理。本文核心解釋變量的數據來源于CNABS(ChinaAsset-BackedSecurities,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②,其他變量的數據均來自WIND數據庫。表1為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四、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本文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法進行回歸,同時控制時間和個體層面的差異,回歸結果見表2。通過表2的列(1)—(3)可以發現,在逐步添加所有控制變量后,綠色資產證券化( Treat×Post )的估計系數分別為0.0061、0.0076和0.0078,分別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說明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的績效水平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假設H1得到證實。
表1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2基準回歸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t值,使用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二)平行趨勢與動態效應檢驗
雙重差分法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滿足趨同假設,即若融資租賃企業沒有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處理組樣本與對照組樣本的企業績效水平變化趨勢應為一致。為此,本文借鑒Jacobson等(1993)的做法,采用事件分析法進行檢驗,其動態效應模型如下:

id+year+εit
其中, DUMit0+k 為一系列虛擬變量,表示樣本企業受綠色資產證券化影響的第 k 年, klt;0 表示綠色資產證券化實施前的第 k 年, kgt;0 表示綠色資產證券化實施后的第 k 年。根據本文研究所用的樣本區間(2015—2023年),設定 k 的取值范圍為[-6,3]。其他變量設置與基準模型(1)保持一致。若λ在 klt;0 時趨勢較為平緩且系數無本質差異則平行趨勢檢驗通過;反之則不通過。為避免共線性的影響,本文剔除事前一期作為基準期,繪制了平行趨勢檢驗圖,如圖1所示。
圖1平行趨勢檢驗圖

可以看出,在融資租賃企業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之前,回歸系數均在0值附近浮動且上下置信區間包含0值,即處理組與對照組的企業績效水平在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前差異不顯著,通過了平行趨勢檢驗。
(三)穩健性檢驗
1.安慰劑檢驗
為避免遺漏變量偏誤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對基準回歸進行間接性安慰劑檢驗,從對照組樣本隨機抽樣生成雙重差分交互項,以替換基準模型(1)中的核心解釋變量。在500次抽樣結果下,回歸系數在0值附近呈現正態分布,僅1次抽樣結果位于基準回歸結果右側。圖2中的結果表明,本文的基準回歸結果不能由隨機抽樣得到,具有特殊性,通過了安慰劑檢驗。
2.截尾處理
為檢驗結果對極端值處理方式的敏感性,本文參考李玉娟等(2025)的研究對變量前后 1% 的極端值進行截尾處理。如表3列(1)所示,綠色
圖2安慰劑檢驗圖

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影響依然顯著為正,驗證了結果的穩健性。
3.PSM-DID
由于本文樣本企業為融資租賃企業,各樣本在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等方面存在較大的相似性,研究結果可能受樣本自選擇性偏誤導致的內生性問題的影響。為控制樣本間存在的選擇性偏差問題,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計算各組協變量的傾向得分,并對處理組與對照組個體進行放回匹配。首先,根據前文所確定的處理組跟對照組,將所用控制變量設為協變量;其次,通過Logit模型采用1:2近鄰匹配和卡尺匹配方式對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和未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的企業進行PSM,篩選出得分相近的樣本重新進行回歸分析。
本文對經過PSM處理前后的數據進行了平衡性檢驗(見圖3),可以發現,匹配后的標準化偏差都控制在 10% 以內,絕大部分變量的偏差更加接近于0,這表明經過PSM處理后,處理組與對照組的差異減小,PSM的結果有效,回歸結果的估計值會更加準確。
圖3PSM平衡性檢驗圖

同時,本文對樣本共同支撐域進行了檢驗,用于檢查PSM是否剔除了過多的樣本,從而造成處理組與對照組數量上的過大差異。圖4展示了共同支撐域的檢驗結果。可以發現,大部分樣本都被匹配到,僅有極小部分樣本被剔除。并且,處理組(綠色)和對照組(紫色)樣本呈現出對稱特征,表明大部分樣本滿足共同支撐域的假設。
圖4共同支撐域檢驗圖

通過上述檢驗后,本文使用滿足共同支撐域的PSM樣本進行回歸,結果如表3列(2)所示。可見,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影響仍顯著為正,表明本文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表3穩健性檢驗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t值,使用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4.異質性處理效應
為進一步檢驗DID模型的異質性處理效應,本文根據Goodman-Bacon(2021)的研究進行靜態效應分解。表4的結果顯示,合適的處理效應“從未處理組與處理組”的估計值為0.001,權重為 93.3% ,而可能帶來偏誤的處理效應權重僅為 2.4% ,其“污染”程度較小。由此可見,本文DID估計結果并未受到“壞控制組”的嚴重干擾。同時,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動態效應分解:
(1)Callaway和Sant'Anna(2021)提出的群組-時間處理效應方法;(2)Sun和Abraham(2021)提出的交互固定效應估計器;(3)Cengiz等(2019)提出的堆疊DID方法。結果發現,Treatx Post的系數依舊顯著,從而證明了本文DID估計結果的穩健性。
表4異質性處理效應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t值,使用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5.更換核心解釋變量度量方式
為進一步檢驗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實際效應,本文使用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構建連續型處理變量(GS),替換核心解釋變量重新進行回歸。結果(表5)顯示,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為0.0042,在 1% 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該結果不僅驗證了基準回歸的穩健性,也表明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影響存在規模效應,即產品發行規模越大,其對企業績效的提升作用越顯著。這一發現為綠色資產證券化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即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放寬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的規模限制,有助于進一步發揮其促進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提升的積極作用。
表5更換核心解釋變量度量方式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t值,使用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五、進一步分析
(一)異質性檢驗
1.區域異質性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分布存在差異,政策實施力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經濟地理特征、金融資源富集度及綠色金融實踐深度,共同影響著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作用。根據企業注冊地的不同,本文將全樣本區分為長三角地區和非長三角地區,并對模型(1)進行分組回歸。由表6的列(1)、(2)可以看出,在長三角地區,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這種影響在非長三角地區并不顯著。這一現象的潛在原因可能在于,相較于我國其他地區,長三角地區憑借其優越的經濟地理區位、深厚的金融資源積淀以及引領性的綠色金融實踐探索(鄭蘭祥等,2024),在發揮金融集聚效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熊淳濤,2021),為融資租賃企業實施綠色資產證券化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2019年10月,國務院批復《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支持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探索資產證券化途徑。三省一市隨后出臺多項配套政策,共推綠色發展。截至2023年末,上海融資租賃企業綠色租賃資產規模已超3500億元,約占行業資產總規模的一半③,對長三角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加強。此外,依托成熟的資本市場和龐大的投資者群體,長三角地區綠色資產證券化得以高效運行,進一步拓寬了企業的低成本融資渠道,顯著提升了整體績效水平。
2.行業異質性
基于資源基礎理論,融資租賃行業的異質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類型企業獨特的資源配置與整合能力,這些差異可能對綠色資產證券化在提升企業績效方面的效果產生不同影響。本文將全樣本企業劃分為金融租賃企業和非金融租賃企業兩組,回歸結果如表6列(3)、(4)所示。在非金融租賃企業樣本中,綠色資產證券化對企業績效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但該作用在金融租賃企業樣本中并不明顯。其原因可能在于,作為我國金融體系內的專業機構,金融租賃企業在資金成本控制與資產規模等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楊大楷等,2015),在資金獲取上具備極大優勢,這類企業對綠色資產證券化這一創新融資工具的依賴程度可能并不高,因此,綠色資產證券化對其績效的正向影響可能相對有限。非金融租賃企業,特別是專注細分領域者,其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資金來源不穩定。綠色資產證券化不僅為這些企業提供了突破融資瓶頸的新途徑,還能通過運行過程中的結構優化和風險管理(華冰和張穎,2019),提升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與安全性。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綠色資產證券化在非金融租賃企業中能發揮更顯著的積極效應。
3.產權異質性
考慮到我國特定的制度環境,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提升作用可能因產權性質不同而呈現差異性。本文將全樣本劃分為國有融資租賃企業和非國有融資租賃企業兩組,并再次對模型(1)進行分組回歸。由表6的列(5)、(6)可知,在非國有融資租賃企業樣本中,綠色資產證券化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績效水平,但這種效果在國有融資租賃企業樣本中并不明顯。
表6異質性檢驗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t值,使用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可能在于,非國有企業在市場環境中通常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對融資效率有著更為迫切的需求(王瓊和耿成軒,2017)。綠色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手段,不僅能夠為非國有融資租賃企業開辟更廣闊的融資渠道,還能為企業帶來綠色聲譽,進而增強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實現績效水平的顯著提升。相比之下,一方面,國有融資租賃企業往往享有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且在我國傳統信貸體系下,更易獲得穩定的低成本資金。因此,國有融資租賃企業可能更傾向于視綠色資產證券化為一種補充性手段,而非核心戰略。另一方面,國有融資租賃企業可能還會受到服務資源過度集中帶來的總體效率降低(徐金球,2022)、更為復雜的決策機制(李萬利和徐細雄,2020)等的影響,導致綠色資產證券化的實施效果難以明顯體現。
(二)機制檢驗
為了檢驗融資約束在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影響中的傳導機制,本文參考鞠曉生等(2013)的研究,采用SA指數作為融資約束的代理指標,計算方法為 SAit=-0.737×Size+0.043×Size2+0.040 ×Age 。同時,借鑒Liang和Renneboog(2017)的做法,采用兩階段回歸(2SLS)來驗證傳導機制,具體模型構建如下:

表7機制檢驗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 、 5% 和 1%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t值,使用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
Performanceit=β0+β1SAit+β2Controlit+id+year+εit
上可知,融資租賃企業綠色資產證券化的實施緩解了企業的融資約束,進而提高了企業的績效水平,假設H2得證。
機制檢驗回歸結果見表7。列(1)中的結果顯示, Treat×Post 的系數為 -0.060 7 ,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下顯著,說明融資租賃企業進行綠色資產證券化能夠顯著降低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同時,列(2)中的結果表明融資租賃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對企業績效表現有顯著負向影響。綜
六、結論與建議
融資租賃企業作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其綠色轉型對于促進產業綠色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綠色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不僅為融資租賃企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有效的融資渠道,還顯著提高了其績效表現,成為推動融資租賃行業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本文將綠色資產證券化的實施視為一項準自然實驗,基于2015—2023年我國171家融資租賃企業的面板數據,利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法實證考察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水平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綠色資產證券化顯著提升了融資租賃企業的績效水平,這一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仍保持穩健。進一步的機制檢驗發現,這種提升效應主要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這一渠道實現。此外,綠色資產證券化對融資租賃企業績效的提升作用具有明顯異質性,在長三角地區、非金融租賃和非國有融資租賃企業中更為顯著。
為推動綠色資產證券化在融資租賃行業的應用,促進其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強化區域綠色金融協同。長三角地區可牽頭建立統一的綠色基礎資產認證標準和信息披露指南,明確綠色項目的界定、環境效益評估和存續期管理要求,并建立區域數據共享平臺,促進資產信息透明和互認。同時,鼓勵其他地區依據本地產業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綠色資產證券化推進計劃,形成地方特色化發展路徑。地方政府之間可協商建立綠色認證互認機制,減少重復認證成本,提高市場效率。
第二,實施差異化的綠色資產證券化策略。鑒于不同融資租賃企業的資源基礎存在差異,非金融租賃企業應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在行業協會牽頭下開展綠色項目評估、資產打包、現金流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實務培訓,提升證券化操作能力。金融租賃企業則應側重于優化綠色資產組合,重點開發與風電、光伏等長期項目還款流更加匹配的證券化產品。地方政府可通過提供發行費用補貼、設立綠色金融風險補償基金等方式降低非國有融資租賃企業的融資成本,并保障其在融資準人、評級認證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第三,創新產品設計與市場機制。融資租賃企業可聯合金融機構,創新推出“綠色資產證券化 + 碳賬戶”等融合產品,將碳減排收益清晰量化并納入未來現金流,增強資產吸引力。同時,應全面規范底層綠色資產的信息披露,引入第三方認證和信用評級,強化信用增級措施。在監管層面,政府應明確綠色資產證券化業務負面清單,加強對“漂綠”行為的監管約束,構建透明、規范的市場環境,切實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
注釋:
① 我國融資租賃企業一般劃分為金融租賃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包括內資融資租賃企業與外資融資租賃企業),本文研究對象包括以上三種,統稱為融資租賃企業。
② 該平臺專門收錄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與交易信息,包含了各類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規模、發行主體、基礎資產類型及信用評級等詳細信息。
③ 數據來源于《綠色租賃市場規模突破1.63萬億元,行業資源限制與盈利挑戰待突破》,https:/www.yicai.com/news/102366977.html.
參考文獻:
[1]徐金球.企業碳排放與融資租賃行為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4(01):43-54.
[2]汪國平,林華,王洪亮.“雙碳”目標下的綠色租賃發展[J].中國金融,2022(04):61-62.
[3]夏慧慧.綠色資產證券化信用增級的困境與突破探究[J].西南金融,2019(06):13-20.
[4]FLAMMER C.Corporate greenbonds[J].Journal ofFi-nancialEconomics,2021,142(02):499-516.
[5]馬駿.論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J].金融論壇,2015,20(05):18-27.
[6] ZHOU X G,CUI Y D. Green bond,corporate perfor-mance,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Sustainability,2019,11(23):6881.
[7]吳育輝,田亞男,陳韞妍,等.綠色債券發行的溢出效應、作用機理及績效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06):176-193.
[8] ZERBIB O D. The effect of pro-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on bond prices: Evidence from green bonds[J].Journal of Banking amp; Finance,2019,98:39-60.
[9] YEOW K E,NG S H. The impact of green bonds o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Managerial Finance,2021,47(10):1486-1510.
[10]華冰,張穎.綠色資產證券化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的金融支持——以新疆金風科技為例[J].財會月刊,2019(11):171-176.
[11]趙昌文,王曉東.中小企業融資機制的創新和選擇[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2):12-16.
[12]朱晉,李永坤.綠色產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及金融機構介入模式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7(10):72-74.
[13]張小茜,王志偉.綠色債券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嗎——來自政府監管和環境治理的視角[J].金融研究,2023(09):94-111.
[14]黎茜茹,胡新,張雨菲,等.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存在綠色溢價嗎——基于漂綠風險視角的分析[J].財經科學,2023(07):49-63.
[15]魏文君,吳蒙.內部控制、融資約束與公司績效[J].會計之友,2019(21):53-58.
[16]李詠梅,龐海敏,龐海永.融資約束對企業績效影響關系研究—基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內部控制視角[J].會計之友,2021(02):49-55.
[17] AUTOR D H. Outsourcing at will:The contributionof unjust dismissal doctrine to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outsourcing [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03,21(01):1-42 .
[18]劉瑞明,趙仁杰.國家高新區推動了地區經濟發展嗎?—一基于雙重差分方法的驗證[J].管理世界,2015(08):30-38.
[19]李琦,劉力鋼,邵劍兵.數字化轉型、供應鏈集成與企業績效——企業家精神的調節效應[J].經濟管理,2021,43(10):5-23.
[20]桂荷發,任妙子.企業資產證券化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21(12):53-64.
[21] JACOBSON L S,LALONDE R J,SULLIVAN D G.Earnings losses of displaced workers[J]. 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3,83(04):685-709.
[22]李玉娟,任雪姣,鄭宇軒.非控股大股東治理對“走出去”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5,22(01):43-53.
[23] GOODMAN-BACON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with variation in treatment timing[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1,225(02):254-277.
[24] CALLAWAY B, SANT' ANNA P H C.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with multiple time period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1,225(02):200-230.
[25] SUN L Y,ABRAHAM S. Estimating dynamic treat-ment effects in event studies with heterogeneoustreatment effect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1,225(02):175-199.
[26] CENGIZ D,DUBE A,LINDNER A,et al.The effect ofminimumwagesonlow-wagejobs[J].The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2019,134(03):1405-1454.
[27]鄭蘭祥,高彩芹,鄭飛鴻.綠色金融發展對碳排放的影響研究——以長三角區域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24,38(09):41-51.
[28]熊淳濤.金融集聚、產業升級與綠色發展—以長三角地區為例[J].統計與管理,2021,36(11):18-23.
[29]楊大楷,楊輝,楊曄.我國融資租賃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5(12):7-13.
[30]賈佳,楊峙林.我國金融租賃行業業績評價與發展策略[J].征信,2019,37(12):89-92.
[31]王瓊,耿成軒.金融生態環境、產權性質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效率[J].經濟經緯,2017,34(03):87-92.
[32]徐金球.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研究——基于租賃全要素生產率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2(06):103-118.
[33]李萬利,徐細雄.集體決策能夠改善國有企業投資效率嗎?——基于“三重一大”意見的準自然實驗研究[J].財貿研究,2020,31(02):80-96.
[34]鞠曉生,盧荻,虞義華.融資約束、營運資本管理與企業創新可持續性[J].經濟研究,2013(01):4-16.[35]LIANGH,RENNEBOOGL.On thefoundationsof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J].TheJournalofFi-nance,2017,72(02):853-910.
(責任編輯:朱迪婧)
Can Green Asset Securitization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Multi-Perio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Approach
MAOWenxin,LI Zhe
(School of Busines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ise of green finance has injected new impetus into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leasing with green finance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171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2015 to 2O23,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period dierence-in-diffrences model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 of greenasset securitization on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green asset securitiz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levelof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with this effect exhibiting notable heterogeneity.Specificaly,the positive impact of green asset seuritiz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for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non-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and non-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Further mechanism analysis reveals that green asst securitization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 by alleviat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Accordingly,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ncluding strengthening regional green financecoordination,implementing differentiated green asset securitization strategies,and innovating product design and market mechanism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Keywords: Green asset securitization;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level; Financing constra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