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金融發展與企業內部收人分配

2025-11-11 00:00:00汪圣國杜素珍
金融經濟 2025年4期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753(2025)4-0040-13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推動共同富裕,不僅需要提升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更需要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讓勞動者共享勞動報酬。2021年8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指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凸顯了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一方面,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向員工發放的工資性收入是居民獲取勞動報酬的主要途徑。然而,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擴大已成為當前我國總體收入分配狀況惡化的重要因素(張克中等,2021)。另一方面,從企業自身發展的微觀視角來看,內部過大的收人差距也會對其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經營業績的改善產生抑制效應(劉張發等,2017;柳光強和孔高文,2018;徐燦宇等,2021)。因此,深入研究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既有文獻主要從內部視角探討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成因,例如管理層權力(Morse等,2011;陳震和丁忠明,2011)、高管海外經歷(柳光強和孔高文,2018)、董事會斷裂帶(徐燦宇等,2021)以及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表現(李洲旻等,2024)等因素。此外,部分文獻也關注到社保費征管加強(何凡和張克中,2023)與環境保護稅實施(劉曄等,2024)等外部政策環境變化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本文立足于金融發展應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社會大背景,擬從金融發展這一外部視角,探討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影響及其經濟后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經歷了從高度壟斷到逐漸放松管制的轉變,以城市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地方性商業銀行的擴張,顯著提升了銀行業的市場化水平。數據顯示,城市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網點數量從2003年的7425個增長至2018年的34806個(李萬利等,2024)。受限于資本市場尚不發達的現狀,銀行債務資金一直是我國企業最主要的外部資金來源(王運通和姜付秀,2017),因而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無疑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鑒于金融發展與要素收入分配密切相關(丁輝等,2024),城市商業銀行擴張也必然會作用于企業內部的薪酬安排。那么,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具體會如何影響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其背后的理論邏輯是什么?這一變化又將如何進一步作用于企業未來的發展?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選取我國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數據,并手工整理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相關數據,對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與企業內部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相較于既有文獻,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首先,本文從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的角度豐富了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相關研究。現有文獻較多聚焦于企業內部治理因素對薪酬差距的影響,但對企業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尤其是金融環境的關注明顯不夠。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是我國金融市場化的重要舉措,也是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其對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影響不容忽視。其次,本文拓展了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微觀企業經濟后果的影響研究。現有文獻多從企業進出口、創新等具體經營活動角度進行分析,但較少關注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所引發的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問題。本文關于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探討,對此形成了有益的補充。

二、制度背景、文獻綜述與理論分析

(一)制度背景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根植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金融體制改革進程。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實行的是“大一統”的銀行管理體制,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內唯一的金融機構,肩負著貨幣發行、信貸分配和財政出納等多重職能。在這一體制中,貨幣和信貸僅作為核算工具,缺乏市場化功能。由于財政在資源配置中占據主導地位,地方政府缺乏建立地方金融機構的動力,進而形成“強財政、弱金融”格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自主權逐步下放,地方政府的角色開始發生變化。進入20世紀90年代,地方財政能力相對減弱,而金融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促使地方政府轉向干預銀行信貸領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國有銀行依據行政區劃設置分支機構,地方政府通過行政分權體制影響信貸投放,導致銀行產權雖歸屬中央,但使用權卻被地方分割(巴曙松等,2005)。然而,隨著國有銀行因不良貸款激增瀕臨破產,中央政府啟動了財務重組和商業化改革,這一舉措有效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干預能力,迫使其轉向建立可控的地方金融機構。

城市商業銀行的前身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城市信用社,1989年其數量已超過3300家(喬俊峰等,2024)。然而,由于監管缺位和風險累積,自1994年起,央行叫停新設城市信用社,并首次提出建立城市合作銀行。1995年,國務院批準在35個大中城市試點組建城市合作銀行,1996年試點范圍擴大至60個地級市,1997年進一步推廣。1998年,這些銀行統一更名為城市商業銀行,標志著其從合作制向股份制的轉型。2004年《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與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推動其市場化改革,2006年允許跨區域經營后,部分城市商業銀行通過上市、兼并重組逐步壯大。相較于國有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具有鮮明的地方化基因和政府主導特征,其既服務于區域經濟,又受地方政府影響。其發展歷程不僅反映了我國金融體系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也揭示了中央與地方在金融資源配置上的博弈過程。

(二)文獻綜述

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區域性金融機構,其擴張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影響一直是研究焦點之一,然而既有文獻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效率提升論的觀點認為,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有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從區域金融分割的角度來看,銀行在某地設立分支機構后,既可能將當地吸收的金融資源用于服務本地企業,也可能在銀行體系內跨區域配置至商業價值更高的地區(郭峰和熊瑞祥,2018),并進一步促進資本要素的市場整合(喬俊峰等,2024)。從企業融資的角度來看,既有文獻普遍認為,城市商業銀行的建立通過提升金融資源的競爭度,緩解了企業的融資約束(毛其淋和王澍,2019;Gao等,2019;嚴楷等,2019;李萬利等,2024)。資源錯配論則認為,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將加劇金融資源失衡。城市商業銀行過度擴張可能導致信貸資源錯配,甚至加劇企業“僵尸化”(蔡宏波等,2020)。

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金融機構中最具代表性的銀行,其擴張對企業行為的影響同樣備受關注。在企業融資方面,現有研究普遍認為,城市商業銀行所帶來的銀行業競爭能夠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約束(毛其淋和王澍,2019;Chong等,2013;Gao等,2019)。在企業進出口方面,毛其淋和王澍(2019)、毛其淋和陳樂遠(2021)從地方金融市場化的視角考察發現,城市商業銀行的設立或地區金融發展對我國企業的出口與進口擴張具有顯著促進作用。此外,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還在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企業進人(戴靜等,2020;陳長石等,2022)、推動企業人力資本升級(鐵瑛和劉啓仁,2021)、提升企業多元化經營水平(袁蓉麗等,2024)以及增加勞動力雇傭(吳賈等,2024)。

金融發展對收人分配的影響是一個經典議題,然而現有研究在兩者關系上的結論存在明顯分歧。抑制不平等論認為,金融發展對收人不平等的抑制作用主要取決于其所惠及的社會群體及金融體系的完善程度。Beck等(2007)指出,金融中介的發展若能更有效地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則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Prete(2013)進一步發現,金融市場的成熟能夠創造更多投資機會,從而緩解收入分配失衡。此外,Zhang和Naceur(2019)從多維度考察了金融發展的影響,發現金融體系的進程、效率和穩定性均能顯著減少貧困和抑制收入不平等,但金融自由化的作用相對有限。國內部分研究支持了這一觀點,例如金融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資本市場、實體經濟及人力資本,顯著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張昭和王愛萍,2016;玉國華和宮雅慧,2024)。加劇不平等論則認為,金融發展通過提高學習能力較強者的人力資本投資能力、初始財富、富人與窮人門檻差異等渠道,加劇了收入不平等(Galor和Zeira,1993;DeGregorio,1996)。結合國家級數據,國內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阿布都瓦力·艾百和馬思超,2019)。非線性關系論指出,金融發展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Galor和Moav(2004)的研究表明,金融對收人分配的影響會隨發展階段而變化。Park和Shin(2017)的實證分析進一步揭示,金融發展同時具有改善和加劇收入不平等的雙重效應,其凈影響具有不確定性。胡宗義和劉亦文(2010)基于2007年我國縣域數據,驗證了這一階段性特征。除發展階段外,趙家悅和郜棟璽(2023)認為金融發展的影響還取決于要素稟賦結構,具體而言,在勞動密集型地區,金融發展有助于緩解不平等,而在資本密集型地區,金融發展反而會加劇不平等。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對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的經濟效應進行了豐富的研究。然而,關于城市商業銀行如何影響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探討仍較為匱乏。此外,現有文獻主要集中于金融發展對宏觀層面的城鄉或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而對于微觀企業內部的收入分配機制尚未進行深入探討,本文將在這方面豐富既有文獻。

(三)理論分析

理論上而言,城市商業銀行擴張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作用于企業內部收入分配:一是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有助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進而影響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城市商業銀行網點的擴張改變了企業周邊的銀行業地理結構,不僅打破了國有銀行在銀行業的壟斷地位,還加劇了銀行間及網點間的競爭(李志生和金凌,2021),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銀行業的“賣方地位”,增強了作為“買方”的企業的談判優勢。隨著競爭的加劇,銀行將放寬貸款條件等。這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將獲得更多獲取貸款的機會,進而有效提高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并顯著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當前,企業主要通過外部債務融資獲取流動資本,用于雇傭勞動力和發放工資(丁輝等,2024)。企業面臨較為嚴重的融資約束時,往往會有強烈的動機通過壓縮勞動力成本來減少資金流出,例如降低員工工資(Bach等,202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管所提供的勞動具有較高的不可替代性,且議價能力較強,其工資收入通常較為穩定,不易受到外部金融環境變化的影響(丁輝等,2024)。相比之下,普通員工的工資更容易因企業的融資約束而下降,進而導致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擴大。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對流動資本的限制(姜付秀等,2019),有助于提升普通員工的工資水平,從而縮小其與高管的工資差距。

二是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有助于降低企業的委托代理成本,進而影響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高管與股東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這導致高管往往有較強的動機追求私利,例如通過薪酬操縱實現個人高薪,從而使得其與只能被動接受薪酬安排的普通員工間的薪酬差距進一步擴大。隨著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銀行網點數量增加,有效縮短了銀行與企業間的地理距離(盛斌和王浩,2022)。這一變化既便利了銀行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信息搜集或非正式訪談,也增強了銀行在壞賬風險防控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夠更有效地對貸款企業實施持續監督與風險管理(許和連等,2020)。在此基礎上,銀行得以更好地發揮其“大貸款人監督”的作用(Diamond,1984),從而有助于降低企業的委托代理成本,并抑制管理層的不對稱工資上漲(何凡和張克中,2023)。例如,城市商業銀行能夠利用信息優勢和專業能力對企業的信貸資金使用情況及經營活動進行更有效的監督,約束高管的私利行為。反映在薪酬問題上,這意味著高管利用自身權力操縱薪酬變得更為困難,企業內部的收人差距可能會因此縮小。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會縮小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0—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數據作為研究樣本。企業層面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城市層面的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數據來源于原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全國金融機構金融許可證信息。選擇2010年作為起始年份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不僅對我國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而且導致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也顯著增加。以2019年作為樣本期終點,則是因為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蔓延至全國,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經營與發展。此外,2021年2月,原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明確要求嚴控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這對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形成了明顯約束。

為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文依據慣例對研究數據進行了如下處理:(1)剔除行業屬性為金融業的樣本;(2)剔除被ST等特殊處理以及目前已經退市的樣本;(3)剔除關鍵變量缺失和數據值明顯異常的樣本,例如年末總資產等于0和員工人數小于或等于0的情況;(4)對所有連續變量在1% 的水平下進行雙邊縮尾處理。經過上述篩選,本文最終得到16340個有效觀測值。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選取

為考察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人分配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實證模型:

Wgapitc01Bankcpct+Xγ+μ+ν+εitc

其中,下標 分別表示企業、年份和城市。 Wgapitc 表示位于城市 Ψc 的企業 i 在第 t 年的內部收入分配狀況, Bankcpct 表示城市 c 在第 t 年的

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情況,協變量 X 為控制變量集合。 μ 和 u 分別表示企業和年份固定效應, εitc 為隨機擾動項。回歸時,在城市維度進行聚類處理。

1.被解釋變量

本文參考張克中等(2021)、何凡和張克中(2023)的做法,選取企業內不同類別員工間的工資差距來衡量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狀況。具體而言,采用管理層平均工資與普通員工平均工資之比的自然對數來表示企業內部收入差距(Wgap)。其中,管理層平均工資 Σ=Σ 管理層工資總額/管理層總人數,普通員工平均工資 Σ=Σ 普通員工工資總額/普通員工總人數。需要說明的是,當管理層平均工資或普通員工工資作為被解釋變量時,這兩個變量數值為對數值。Wgap的值越大,說明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則收入差距越小,分配越趨于平衡。

2.解釋變量

本文借鑒鐵瑛和劉啓仁(2021)的做法,以城市商業銀行機構數量占當地銀行機構總數量的比重來刻畫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情況(Bankcp)。該比重越高,意味著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速度越快;反之,則擴張速度越慢。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數據通過整理原中國銀保監會網站上公布的金融許可證信息獲得,這些信息包含金融機構編碼、名稱、地址及批準成立日期等詳細內容,據此可計算出各城市每年城市商業銀行機構數量占比。

3.控制變量

本文借鑒嚴楷等(2019)、徐燦宇等(2021)

的做法,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響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變量,具體包括: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企業成長性(Grow)、總資產收益率(Roa)、現金流量(Cash)、企業年齡(Age)、董事會規模(Bsize)、獨立董事比重(Ind)、兩職合一(Dual)、管理層持股比例(Mnho)、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以及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Insti)。此外,為排除地方經濟發展差異等因素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本文還納人了企業登記注冊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Gdp)、產業結構(Second)和工資水平(Cwage)作為控制變量。

(三)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計

表1為各變量的具體定義及描述性統計。從中可以發現,企業內部收入差距(Wgap)的均值為0.068,這表明管理層平均工資普遍高于普通員工平均工資。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 和0.212,這意味著不同企業間的內部收入差距存在顯著差異。城市商業銀行擴張(Bankcp)的最小值為0.000,意味著在樣本期間內,部分城市尚未設立城市商業銀行,而最大值為0.206,則反映出城市商業銀行在部分地區已經成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外的重要金融力量。其余變量的統計特征與既有文獻基本一致。

四、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表2匯報了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與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基準回歸結果。列(1)的結果顯示,在未控制固定效應的情況下,Bankcp的系數在 5% 的水平下顯著為負;列(2)控制了各類固定效應后,Bankcp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下仍顯著為負。這表明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確實縮小了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從回歸系數值來看,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程度每上升1個單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會縮小約11.9個百分點,這一結果具有明顯的經濟意義。列(3)和列(4)進一步將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分解為管理層平均工資和普通員工平均工資,結果顯示,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管理層平均工資的影響并不顯著,但顯著提高了普通員工的工資水平,進而促使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縮小。

表1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計

續表1

表2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與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基準回歸結果

續表2

注:***、**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聚類到城市層級的穩健標準誤。

(二)內生性檢驗

1.工具變量法

本文借鑒李志生等(2020)的做法,以1937年各城市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這一歷史指標作為當前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的工具變量。相關數據來源于《全國銀行年鑒(1934—1937)》。從邏輯上來說,一方面,某城市在1937年擁有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越多,說明該地區的金融市場基礎越好,越有利于城市商業銀行在此設立新的分支機構;另一方面,1937年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反映的是城市層面的歷史狀況,與幾十年之后微觀企業的收入分配決策沒有直接關聯。兩階段最小二乘法的回歸結果如表3列(1)、(2)所示,在第一階段回歸中,工具變量顯著為正,Cragg-DonaldWaldF統計量遠高于在 10% 水平拒絕弱工具變量假設的臨界值(16.38),說明本文使用的工具變量是合理的。在第二階段回歸中,Bankcp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基準結論仍然成立。

2.雙重差分法

由表1的描述性統計可以發現,Bankcp的最小值為0.000,即樣本期間內部分城市并沒有城市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實際上,城市商業銀行在各城市的設立具有分期分批的特點,這一特征為本文使用準自然實驗的方法來檢驗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與企業內部收入差距之間的因果關系提供了機會。具體來說,本文構建了如下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

Wgapitc01Reform+Xγ+μ+ν+εitc

其中,Reform為反映政策沖擊的變量,某城市新增城市商業銀行的當年及之后年份,Reform取值為1,若企業所在城市在樣本期間始終沒有設立城市商業銀行,則Reform取值為0。此時,Reform的回歸系數 β1 為本文的關注重點,其反映了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凈效應。模型(2)的回歸結果如表3列(3)所示,

Reform的系數在 10% 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城市商業銀行的設立有利于縮小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值得注意的是,雙重差分法的使用需要滿足平行趨勢假設,即在政策實施前,處理組與對照組企業的內部收人差距不應該存在系統性差異。為此,本文參考魏志華等(2022)的做法,通過改變城市商業銀行設立的時間來檢驗平行趨勢。具體來說,本文首先將處理組企業所在城市首次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的時間分別提前1年、2年、3年,構造出3個偽政策沖擊變量,然后將其納入模型進行回歸。表3列(4)顯示,所有的偽政策沖擊變量均不顯著,說明平行趨勢假設基本得到滿足。

(三)其他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

本文采用兩種方法重新度量企業內部收人差距:首先,本文參考陳良銀等(2021)的做法,采用高級管理人員工資前三名的平均值來衡量管理層的平均工資水平,并將其與普通員工平均工資之比的自然對數作為新的企業內部收人差距指標。

表3內生性檢驗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聚類到城市層級的穩健標準誤。

其次,考慮到企業獨立董事的薪酬通常較為穩定,且部分董監高并未在企業領取薪酬,參考柳光強和孔高文(2018)的做法,在計算管理層平均工資時,本文剔除了這部分人員,即管理層平均工資 Σ=Σ 董監高工資總額/(董監高總人數-獨立董事人數-未領取薪酬的董監高人數),并據此構建了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指標。兩種度量方式下的回歸結果分別如表4的列(1)、(2)所示,Bankcp的系數始終負向顯著。

2.替換核心解釋變量

基準回歸中,本文采用相對比例來反映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情況。為避免不同度量方式對研究結論的潛在影響,本文將各城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總數量的自然對數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的替代指標。替換后的回歸結果如表4的列(3)所示,可以看出,基準結論并未發生變化。

3.控制其他不可觀測因素

鑒于企業的工資水平等變量可能在行業層面隨時間推移而產生差異,加之不同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差異及隨時間調整的最低工資制度等政策對企業的工資水平可能產生影響,本文在基準模型中引入行業與年份的交乘固定效應、省份與年份的交乘固定效應,以緩解遺漏變量偏誤問題。回歸結果如表4的列(4)所示,研究結論仍然穩健。

4.排除國有企業“限薪令”的影響

為遏制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薪酬過高現象,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明確規定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的總薪酬不得超過在職員工平均工資的7至8倍。劉張發等(2017)研究發現,此次“限薪令”顯著縮小了國有企業內部的薪酬差距。基于此,本文剔除了2015年以來的國有企業樣本重新進行回歸分析。由表4的列(5)可知,國有企業“限薪令”并未對結論造成干擾。

5.增加2019年之后的樣本

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將樣本期拓展至2022年,即利用2010年至2022年間的樣本對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的列(6)所示,Bankcp的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即便考慮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和2021年原銀保監會限制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的沖擊,本文的結論依然保持穩健。然而,Bankcp的系數大小及其顯著性較之基準回歸有所下降,這說明疫情等事件確實對企業的收入分配決策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擾。

(四)影響機制檢驗

1.融資能力增強機制

理論分析表明,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有助于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縮小。為驗證該邏輯是否成立,本文首先考察了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其中融資約束程度用SA指數來衡量。由表5列(1)的結果可以發現,Bankcp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能夠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進一步地,本文根據企業在樣本初期的融資約束情況,將樣本劃分為高融資約束和低融資約束兩組進行分組回歸,以觀察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變化情況。由表5的列(2)、(3)可知,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顯著縮小了高融資約束企業的內部收入差距,對低融資約束企業的影響則不顯著,這說明融資約束這一機制確實存在。

表4其他穩健性檢驗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聚類到城市層級的穩健標準誤。

2.代理沖突緩解機制

在考察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代理成本的影響過程中,本文采用管理費用率來衡量代理成本(Agency),該值越大,說明代理成本越高。表5列(4)的結果顯示,Bankcp的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能夠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進一步地,本文根據企業在樣本初期的代理成本情況,將樣本劃分為高代理成本與低代理成本兩組進行分組回歸。由表5列(5)、(6)的結果可知,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主要存在于高代理成本組,進一步證實了代理沖突機制。

五、進一步討論

(一)異質性分析

1.企業規模

不同規模的企業在融資約束、公司治理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而言,大規模企業具有更多的融資渠道,融資約束程度較低,再加上大規模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往往更為完善,其受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的影響相對較小。基于此,本文根據企業規模是否超過樣本的年度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大規模企業和中小規模企業兩組,以考察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不同規模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影響的異質性。回歸結果如表6的列(1)、(2)所示,Bankcp的回歸系數在中小規模企業組中顯著為負,在大規模企業組中則表現得不顯著,這說明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更能縮小中小規模企業的內部收入差距。

2.企業所有權性質

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資金獲取、企業內部治理、高管薪酬安排等方面的差距顯著,因而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可能存在異質性。基于此,本文根據企業所有權性質,將樣本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以驗證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影響的異質性,回歸結果如表6的列(3)、(4)所示。結果顯示,相較于國有企業,城市商業銀行的擴張對非國有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更為顯著。

3.企業員工議價能力

員工議價能力的強弱是決定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Faleye等,2013),普通員工議價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縮小其與高管之間的收入差距。因此,理論上而言,員工議價能力較強的企業,其內部收人差距本身就較小,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也較為有限。相比之下,員工議價能力較弱的企業,其內部收入差距更容易受到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采用企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所占比例來表示企業員工的議價能力,并根據其是否超過樣本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強議價能力和弱議價能力兩組,回歸結果如表6的列(5)、(6)所示。結果表明,弱議價能力組更容易受到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而強議價能力組受到的影響并不顯著。

表5影響機制檢驗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聚類到城市層級的穩健標準誤。

表6異質性分析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聚類到城市層級的穩健標準誤。

(二)企業內部收入分配改善的經濟后果

對于企業而言,內部收入差距的縮小將產生兩方面的競爭性作用:一方面,根據錦標賽理論,收入差距對員工行為具有激勵效應,收人差距越大,越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助于提升企業業績;另一方面,社會比較理論認為,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收入差距越大,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越低,越不利于企業經營業績的提升。那么,城市商業銀行擴張所引起的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縮小將如何影響企業發展呢?為回答這一問題,本文進一步構建如下實證模型:

其中, Performic,t+1 為企業 i 第 t+1 期的業績情況,具體采用經營業績( Ooa ,即營業利潤占總資產的比例)和會計業績( Roa ,即總資產收益率)來衡量。該指標值越高,說明企業發展得越好。交乘項的系數 a3 是本文關注的重點。模型(3)的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可以發現,無論是否加入控制變量,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與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交乘項系數始終顯著為負,這表明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引起的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縮小,有助于提升企業未來的業績。這一實證結果揭示,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實現內部公平與推動發展的多方面共贏。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我國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數據,從地區金融發展視角探討了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對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發現: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能夠顯著提升普通員工工資水平,而管理層薪酬則保持相對剛性,從而有效縮小了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具體而言,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程度每上升1個單位,企業內部收入差距將縮小約11.9個百分點。異質性分析表明,該效應在中小規模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員工議價能力較弱的企業中表現得更為顯著,這也印證了金融供給對弱勢企業具有邊際改善的作用。機制檢驗發現,緩解融資約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是城市商業銀行擴張縮小企業內部收入差距的主要渠道。進一步的經濟后果分析顯示,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引起的企業內部收人差距縮小會帶來企業經營業績和會計業績的提升,進一步證實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改進對企業業績的積極影響。

表7城市商業銀行擴張、企業內部收入差距與企業業績的回歸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的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聚類到城市層級的穩健標準誤。

為更好發揮金融發展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效率,形成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最終服務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優化差異化信貸政策,引導企業改善內部薪酬結構。一方面,監管部門可以鼓勵城市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提供優惠信貸,并在銀企信貸合約中引入“薪酬公平性”條款,例如設定管理層與普通員工薪酬增長比例上限,或對員工工資漲幅達標的企業給予利率優惠,引導企業將部分低成本融資用于提高普通員工工資,而非僅用于管理層激勵或股東分紅。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將收入分配改善納入普惠金融考核體系,鼓勵城市商業銀行優化信貸結構及其資源配置,加強對小微企業、鄉村振興及民生保障等領域的金融支持,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分配的良性互動。

第二,強化城市商業銀行競爭機制,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一是鼓勵區域性銀行錯位競爭,在金融資源匱乏地區(如中西部、縣域)適當放寬城市商業銀行準入門檻,利用其本地化優勢精準服務中小企業,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并促進員工工資增長。二是完善金融科技賦能,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廣泛應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優化風控與審批流程,降低對傳統抵押品的依賴,提升對制造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融資支持效率,通過增強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為穩步提高員工工資與福利創造條件。

第三,實施分類金融支持政策,以匹配區域與行業特征。在分區域施策方面,在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如欠發達省份),可以試點“金融普惠 + 收入分配”聯動政策,審批城市商業銀行擴張分支機構時,優先考量其服務中小微企業、改善員工薪酬的績效。在分行業引導方面,對于高技能行業(如科技企業),可側重提供股權激勵配套融資;對于低技能行業(如傳統制造業),則側重信貸支持與工資增長掛鉤,確保金融資源切實轉化為勞動者福利。

注釋:

① Wgap的最小值小于0,即有企業管理層的平均工資比普通員工要低,該現象在現實中是存在的。例如,三聯虹普(300384)2019年的年報顯示,公司共有279名員工,“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10288萬元。其中,14名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獲得的報酬總額僅245.3萬元。

參考文獻:

[1]張克中,何凡,黃永穎,等.稅收優惠、租金分享與公司內部收入不平等[J].經濟研究,2021,56(06):110-126.

[2]劉張發,田存志,張瀟.國有企業內部薪酬差距影響生產效率嗎[J].經濟學動態,2017(11):46-57.

[3]柳光強,孔高文,高管海外經歷是否提升了薪酬差距[J].管理世界,2018,34(08):130-142.

[4]徐燦宇,李烜博,梁上坤,董事會斷裂帶與企業薪酬差距[J].金融研究,2021(07):172-189.

[5]MORSEA,NANDAV,SERUA.AreincentivecontractsriggedbypowerfulCEOs?[J].JournalofFinance,2011,66(05):1779-1821.

[6]陳震,丁忠明.基于管理層權力理論的壟斷企業高管薪酬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09):119-129.

[7]李洲旻,王曉云,張小鹿.ESG的企業內部收入分配效應—來自中國滬深上市公司的證據[J].南開經濟研究,2024(05):217-236.

[8]何凡,張克中.社保費征管與企業內部收入分配[J].財政研究,2023(02):114-128

[9]劉曄,雷卓駿,蘇才立.環保稅與企業內部收入不平等[J].財政研究,2024(05):99-114.

[10]李萬利,劉曉劍,許均平,中小銀行網點擴張與企業信貸期限結構[J].金融研究,2024(06):114-131.

[11]王運通,姜付秀.多個大股東能否降低公司債務融資成本[J].世界經濟,2017,40(10):119-143.

[12]丁輝,劉新恒,李廣眾.銀行業競爭提高企業勞動收入份額—來自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季刊),2024,24(04):1343-1357.

[13]巴曙松,劉孝紅,牛播坤.轉型時期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地方治理與銀行改革的互動研究[J].金融研究,2005(05): 25-37.

[14]喬俊峰,尹星怡,劉康穎.城市商業銀行設立對資本要素市場整合的影響:促進還是抑制?——基于準自然實驗的分析[J].財經論叢,2024(06):46-56.

[15]郭峰,熊瑞祥.地方金融機構與地區經濟增長——來自城商行設立的準自然實驗[J].經濟學(季刊),2018,17(01): 221-246.

[16]毛其淋,王澍.地方金融自由化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出口?:以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為例[J].世界經濟研究,2019(08):11-29+134.

[17]GAO H,RUH, TOWNSENDR M, et al. Rise of bankcompetition:Evidence from banking deregulationinChina[R]. NBER Working Paper, 2019,NO.25795.

[18]嚴楷,楊箏,趙向芳,等.銀行管制放松、地區結構性競爭與企業風險承擔[J].南開管理評論,2019.22(01):124-138.

[19]蔡宏波,宋研霏,馬紅旗.城市商業銀行設立與僵尸企業的形成[J].中國工業經濟,2020(09):80-98.

[20] CHONG T,LU L, ONGENA S. Does banking competitionalleviate or worsen credit constraints faced by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China[J]. Journal of Bankingamp;Finance,2013,37(09):3412-3424.

[21]毛其淋,陳樂遠.地區金融發展如何影響了中國企業進口[J].國際貿易問題,2021(06):48-62.

[22]戴靜,劉芳,劉貫春,等.城市商業銀行擴張與企業創新[J].世界經濟文匯,2020(06):37-51.

[23]陳長石,姜廷廷,劉晨暉.中小銀行如何影響科技企業進入——來自城市商業銀行設立與跨區比較的經驗證據[J].財貿經濟,2022,43(09):69-84.

[24]鐵瑛,劉啟仁.銀行管制放松、融資約束與人力資本升級[J].財貿經濟,2021,42(11):116-130.

[25]袁蓉麗,江納,李育昆,等.銀行分支機構準入管制放松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機理探討——基于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實證檢驗[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4(01):117-128.

[26]吳賈,宋鈺嬌,鄒淑儀.銀行競爭增加如何影響企業勞動力雇傭—來自銀行管制放松的準自然實驗的證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4(06):39-64.

[27] BECK T, DEMIRGUC-KUNT A, LEVINE R. Finance,inequality and the poor[J]. Journal of EconomicGrowth,2007,12(01): 27-49.

[28] PRETEAL. Economic literacy, inequality,and financialdevelopment[J]. Economics Leters,2013,118(01): 74-76.

[29] ZHANG R, NACEUR S B. Financial development,inequality,and poverty: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mp; Finance,2019,61: 1-16.

[30]張昭,王愛萍.金融發展對收入不平等影響的再考察——理論分析與經驗數據解釋[J].經濟科學,2016(05):31-44.

[31]玉國華,宮雅慧.金融結構、產業結構升級與收入分配——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的解釋[J].數理統計與管理,2024,43(04):737-760.

[32] GALOR O, ZEIRA J. Income distribution andmacroeconomic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35-52.

[33] DE GREGORIO J. Borrowing constraints,human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growth[J]. 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1996,37(01): 49-71.

[34]阿布都瓦力·艾百,馬思超.金融結構與收入不平等——基于42個國家的實證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9(08):39-54+175.

[35] GREENWOOD J, JOVANOVIC B. Financialdevelopment, 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05): 1076-1107.

[36] GALOR O,MOAV O. From physical to humancapital accumul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development[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4, 71(04): 1001-1026.

[37] PARK D, SHIN K. Economic growth, financialdevelopment and income inequality[J]. 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2017,53:2794-2825.

[38]胡宗義,劉亦文.金融非均衡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的庫茲涅茨效應研究—基于中國縣域截面數據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10.27(05):25-31.

[39]趙家悅,郜棟璽.中小銀行發展、要素稟賦結構與城鄉收入不平等[J].經濟評論,2023(01):55-72.

[40]李志生,金凌.銀行競爭提高了企業投資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嗎?—基于分支機構空間分布的研究[J].金融研究,2021(01):111-130.

[41]BACHT,HARVIEC,LET.Howcreditconstraintsaffec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trategicemploymentdecisionsandemployeeslabouroutcomes:Evidence from Vietnam[J].Economics of Transitionand Institutional Change,2021,29(02):319-341.

[42]姜付秀,蔡文婧,蔡欣妮,等.銀行競爭的微觀效應:來自融資約束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9,54(06):72-88.

[43]盛斌,王浩.銀行分支機構擴張與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基于金融供給地理結構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22(02):99-117.

[44]許和連,金友森,王海成.銀企距離與出口貿易轉型升級[J].經濟研究,2020,55(11):174-190.

[45]DIAMONDD W.Financialintermediation anddelegated monitoring[J].The 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84, 51(03):393-414.

[46]李志生,金凌,孔東民.分支機構空間分布、銀行競爭與企業債務決策[J].經濟研究,2020.55(10):141-158.

[47]魏志華,王孝華,蔡偉毅,稅收征管數字化與企業內部薪酬差距[J].中國工業經濟,2022(03):152-170.

[48]陳良銀,黃俊,陳信元.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國有企業內部薪酬差距嗎[J].南開管理評論,2021,24(05):150-162.

[49]FALEYEO,REISE,VENKATESWARANA.The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CEO-employee payratio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13,37(08): 3258-3272.

(責任編輯:張艷妮)

Loc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ra-firm Income Distribu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Expansion of China's City Commercial Banks

WANG Shengguo',DU Suzhen2 (1.School of Finance,Hunan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statu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within enterpris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t the micro level,but also related to the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China at the macro level.Basedon the data of China's A-share non-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internal income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salary of ordinary employees,but has no impact on the salary of management, thus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within enterprises. The enhancement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bility and the allviation of agency conflict brought about by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ar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leading to this result.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employes with weak bargaining power,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 expansion is more obvious. Moreover,the narrowing of internal income gap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financial marketization in both effciency and fairness,and ha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future.

Keywords: Urban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Common prosperi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日韩欧美91|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91在线|中文| 91www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99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久久亚洲天堂|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自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a天堂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99人体免费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欧美在线伊人|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视频首页|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精品第一区|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xxx|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亚洲精品你懂的| 日韩国产 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97综合久久|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99re视频在线|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 日韩av手机在线| 99精品福利视频|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中文纯内无码H| 欧美色伊人| 欧洲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