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速鐵路的開通顯著縮短了區域內外游客的旅行時間,產生了“時空壓縮效應”。基于2003—2017年京津冀地區13座城市的面板數據,運用多期雙重差分法分析了高速鐵路對旅游經濟的影響。高速鐵路開通對京津冀地區地級市及以上城市的旅游經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效應,表現為游客流量的集中導致周邊城市經濟活動受抑。通過安慰劑檢驗,結論得到了驗證。這一現象可通過虹吸效應和過道效應進行解釋:高速鐵路通過增強大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吸引了更多游客,而周邊城市則受到壓制。建議加強區域合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大景區宣傳力度,以促進區域旅游經濟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旅游經濟;高速鐵路;雙重差分模型;京津冀地區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與科學技術部的合作,標志著中國鐵路技術的重大突破,京津城際鐵路的建成不僅代表了中國鐵路(以下簡稱高鐵)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更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高速鐵路建設的熱潮。高速鐵路以其高效、環保、安全等特性,成為現代交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1]。高鐵的發展對旅游業產生了影響。它不僅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促進了區域旅游資源的整合,還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為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在國民經濟中,旅游業已躍升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伴隨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高鐵與高速公路等現代化交通網絡日益織密,顯著提升了區域間的互聯互通水平。這一變革促使京津冀城市群間的旅行時間大幅縮短,游客僅需一至兩小時車程,即可輕松實現“短途游”或“周邊暢游”,極大地豐富了旅游體驗與選擇,彰顯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旅游新活力。
在高鐵與旅游發展方面,過往研究運用的理論包括核心—邊緣理論以及點—軸理論[2]等的研究,高鐵對旅游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旅游流網絡[3]、旅游產業影響[4]、區域之間的旅游空間結構[5]以及通達度[6]等方面,主要以定量研究為主,定性研究較少,選擇的方法較多為引力模型[7]、耦合協調度模型[8]以及雙重差分模型[9]等,這些方法為量化高鐵對旅游經濟的影響提供了科學依據。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區高速鐵路的開通為案例,通過量化分析,探討了高鐵對不同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顯著影響。研究成果不僅為京津冀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提供了經驗證據,也為其他地區有關高鐵與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本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深入分析高鐵與旅游發展的相互作用,為政策制定者、旅游業從業者以及相關學者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和見解。
二、文獻回顧
我國高速鐵路網絡的持續拓展與城市旅游業的蓬勃興起以及較為完整的面板數據,為學術界深入探究高鐵開通對城市旅游業態及旅游經濟所產生的多維度影響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與實證支持。李洋等[10]利用2002—2018年共250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發現高鐵開通總體上顯著促進了地級市旅游經濟的增長。張百科[11]通過雙重差分法的實證研究發現,蘭新高鐵的開通運營推動了甘肅段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且促進作用顯著。李紅等[12]以南廣與貴廣高鐵開通為準自然實驗,深入剖析了高速鐵路網絡化后,國內旅游經濟的空間重心逐步由中心地帶向邊緣區域遷移的現象。同時指出,在國際旅游經濟的空間布局上,并未觀察到顯著的變動趨勢。進一步研究表明,高鐵對邊緣地區國內旅游經濟的提振作用顯著,而對中心區域則展現出一定的經濟輻射與擴散效應。在針對高鐵對城市旅游發展影響的深入探究中,吳貴華等[9]精心選取了覆蓋全國范圍的174個地級市作為研究樣本,并選擇了傾向得分匹配結合倍差法的實證方法。其研究成果明確指出,高速鐵路的開通對推動城市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顯著且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研究過程中,由于研究區域以及選擇條件不同,研究結果也產生了較大分歧。PetermanDR.[13]認為對于高度競爭力的城市而言,高速鐵路的興起無疑是一個積極的推動力;反之,對于競爭力稍顯遜色的城市,高速鐵路則成了一個潛在的催化劑,為其提升在區域競爭中的站位提供了契機。這意味著,盡管高速鐵路網絡的建設為沿線各節點城市帶來了發展的新視角,但其對每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具體促進程度,取決于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張旋等[14]基于京津冀區域的面板數據分析,指出高鐵的引入在整體層面對該地區的旅游業產生了抑制性影響,且這一效應并非一概而論,而是因城市而異,展現出對各地旅游經濟差異化的作用路徑。具體而言,高鐵的開通并未簡單地直接促進地區旅游業的全面繁榮,而是從結構與效應兩個維度上,對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更為復雜的傳導效果。李俊杰[15]通過對灰色預測法和有無對比法的應用,揭示了寶蘭高鐵對沿線城市旅游經濟的實際影響。研究表明寶蘭高鐵對寶雞市的旅游經濟影響尚不顯著,而對天水市則產生了輕微的不利影響。相比之下,蘭州市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呈現出較為顯著的負面效應。張穎[4]選擇京滬高鐵沿線的36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雙重差分模型研究得出京滬高鐵對沿線城市的旅游業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綜上所述,學者對于高速鐵路的開通對旅游業或旅游經濟的影響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從國家宏觀層面上來看,高鐵的開通促進了城市旅游業的發展,高鐵會使城市之間的通達度變高,并且對沿線旅游型城市具有促進作用,但對于非旅游型以及非站點的城市的影響不明顯,甚至由于馬太效應,高鐵的開通會對一些城市的旅游業產生負面影響。整體來看,高速鐵路這一基礎設施促進了中國城市的旅游業發展,具體對某一城市圈或者高鐵的沿線城市可能不盡相同,高鐵的開通對一個地區或城市圈的影響可能包括虹吸效應,集聚效應或擴散效應等。從現有研究來看,在研究層面上,較多的學者會選擇國家尺度或者以寶蘭高鐵、京滬高鐵、蘭新高鐵等高鐵的沿線城市作為研究對象,而較少地選擇城市群。在探討政策執行的時間選擇上,眾多學者往往因研究對象的限制,傾向于選定一個統一的時間節點來標識政策的實施。然而,當研究聚焦于特定的城市群或省份時,這種一刀切的時間點選取可能會引起研究結論的偏差。鑒于此,本研究將京津冀城市群納入考量,考慮到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及11個地級市在高鐵開通時間上的不一致性,本研究決定采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來實證分析高速鐵路的引入對旅游經濟效益的作用。此舉旨在為高速鐵路的區域性開通與旅游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提供更為嚴謹的理論依據。
三、高鐵的開通對京津冀地區旅游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設計
(一)模型設定
本研究聚焦于高鐵通車對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借鑒并融合了既有研究成果,將高鐵開通視為一項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差分模型作為核心分析工具,以精準量化高鐵對京津冀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貢獻。相較于傳統的普通最小二乘回歸法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es,OLS)等估計方法,DID模型能夠有效降低由遺漏變量引發的內生性問題,提升研究結論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地區高鐵網絡的構建是一個持續演進、逐步完善的過程,不同城市的高鐵通車時間各異,這意味著高鐵開通的政策效應并非集中于單一時點,而是跨越多年,形成了一系列連續且多層次的沖擊。自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率先投入運營以來,高鐵網絡的覆蓋范圍逐年擴大,每年都有新的城市被納入其中,進一步加速了區域旅游經濟的整合與發展。基于此,本研究遵循并拓展了Albalate等[16]的研究范式,構建了多期雙重差分模型,以期更全面地揭示高鐵開通對京津冀地區旅游經濟動態演變的內在機制與影響路徑。
[yit=α+βdidit+γXit+μi+δt+εit] (1)
在公式(1)中,針對城市和年份分別使用下標i和t進行標識。被解釋變量y表示人均國內旅游收入(萬元),其變動受多種因素影響。核心解釋變量did作為一個虛擬變量,用于標記高鐵開通的時間點。此外,模型中還包括了一系列控制變量X,這些變量構成了一個集合,涵蓋了能夠影響京津冀旅游經濟的多維度經濟社會因素。為了準確捕捉并分離出城市固有特征及其隨時間變化特征對旅游經濟發展的潛在影響,引入了時間固定效應δ和城市固定效應μ。隨機誤差項ε則用于吸收模型中未能明確量化的其他隨機擾動因素。當待估參數β在統計上顯著時,即表明高鐵開通確實對開通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產生了可觀測的影響。若β的估計值大于0,則意味著高鐵開通對旅游經濟具有促進作用;若β小于0,則表明存在抑制作用;若β不顯著則表示無影響。
(二)數據、變量與描述性統計
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為對象,選取其中北京、天津這兩個直轄市,以及河北省的11個地級市在2003年至2017年的數據作為樣本。數據來源主要為《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河北統計年鑒》和各地級市政府官網公布的經濟社會數據等;高速鐵路數據從國家基礎公路和鐵路網絡數據獲取,部分缺失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補充。在樣本期間,開通高鐵的城市歸為實驗組,未開通的則作為對照組。具體來看,樣本期內開通高鐵的城市有:北京市(2008年8月)、天津市(2008年8月)、石家莊市(2009年4月)、唐山市(2013年12月)、秦皇島市(2013年12月)、邯鄲市(2012年12月)、邢臺市(2012年12月)、保定市(2012年12月)、滄州市(2011年6月)、廊坊市(2011年6月),而承德、張家口以及衡水市在樣本期內尚未開通高鐵 。
2. 變量選擇
考慮到高鐵開通對國外游客的影響有限,所以被解釋變量yit,選擇人均國內旅游收入(lnpop)來代表旅游經濟的發展。核心解釋變量didit表示高鐵開通,以虛擬變量來反映為統一時間,如果高鐵開通是在當年7月之前,那么則該城市開通當年及之后各年份取值為1,之前年份為0;反之,則該城市開通之后的一年及之后各年份取值為1,之前年份為0。控制變量Xit表示京津冀地區影響旅游經濟發展的經濟社會因素。物質資本投資水平(ln fix),隨著城市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景區等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資產的存量也促進城市建設進而間接影響旅游者行為。產業結構(ind),一個地區旅游業(第三產業)的GDP占比,是評估該地區旅游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這一比例不僅反映了旅游業在整體經濟中的貢獻度,還直接體現了旅游業在該地區的經濟地位與重要性,本研究選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對外開放水平(ln open),一個地區若擁有較高的對外開放程度,則其與外界的交往與聯系勢必更加緊密與頻繁,此類廣泛而深入的對外交流活動,不僅顯著增強了地區的知名度與輻射力,還極大推動了旅游市場的蓬勃發展與規模擴張。因此,本研究采用“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作為衡量標準,以量化評估這一過程。人力資本(ln hum),作為服務業的支柱,旅游業的繁榮離不開高質量、多元化的服務供給,而這又與從業人員的數量、技能及服務質量緊密相關。鑒于直接獲取旅游業從業人員精確數據的難度,本研究采用第三產業就業人數作為衡量指標,以全面反映人力資本對旅游業發展的貢獻。為了避免個別極端值的影響,本研究將被解釋變量和物質資本投資水平、對外開放水平以及人力資本這三類控制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表1為各類變量的定義。表2為被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對外開放水平最小值約為7.012115,而最大值約為14.94127,兩者差值較大。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平行趨勢檢驗
平行趨勢檢驗是雙重差分法方法應用中的關鍵環節,它能夠確保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在高鐵是否開通這個政策干預前具有共同的趨勢,從而能夠準確地將政策實施后的差異歸因于政策本身,而非其他未觀察到的因素。所以在本研究中,平行趨勢檢驗將驗證在京津冀高鐵開通前,京津冀地區中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否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1所示,京津冀地區在高鐵開通前的相對時間虛擬變量系數均不顯著,表明各城市在高鐵開通之前,處理組與對照組在人均國內旅游收入上無顯著差異,滿足平行趨勢假設,可以運用雙重差分法。據圖1可知,從動態效應來看,在高鐵開通當年以及一年后,高鐵開通的旅游經濟效應并不明顯。在京津冀地區各城市高鐵開通兩年后,其影響系數顯著為負并不斷提高,可初步判斷京津冀各城市的高鐵開通并未促進區域內旅游經濟的提高,反而對旅游經濟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二)基準回歸結果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運用Stata 18.0軟件展開了回歸分析工作。依據式(1)對高鐵開通給京津冀地區旅游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檢驗,相應的回歸結果呈現于表3中。在對京津冀地區各個城市的個體固定效應以及時間固定效應加以控制之后,核心解釋變量即高鐵開通的回歸結果均呈現負向態勢。這表明,從整體層面而言,高鐵的開通對于京津冀地區的人均國內旅游收入存在著抑制作用。從表3可以看出,在未加入控制變量以及逐漸加入控制變量后,被解釋變量——人均國內旅游收入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具有抑制作用。其他結果顯示,物質資本投資水平的增加對京津冀旅游經濟的發展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而其他控制變量雖然對人均國內旅游收入具有負影響,但并不顯著,說明抑制作用并不明顯。
(三)安慰劑檢驗
為消除基準回歸結果中潛在的遺漏變量偏誤,本研究參照Cai等[17]的策略,實施了安慰劑檢驗,通過置換處理組城市的設定來驗證模型的穩健性。具體而言,從樣本城市里隨機抽選10座城市,將其設為虛假處理組,剩下的城市則組成虛假對照組。通過這樣的設置,能夠得出實施安慰劑的京津冀城市中,開通高鐵政策對旅游經濟影響的系數估計值。這一過程重復進行了500次,每次都會產生一組包含回歸系數及其統計顯著性(p值)的數據集合。之后,繪制這些回歸系數的核密度分布圖以及p值分布圖,如圖2所示。從結果來看,系數估計值呈現出正態分布的特點,并且絕大多數模擬回歸都未達到統計顯著性水平。相比之下,基準回歸中的系數估計值顯著位于這些模擬系數分布的尾部,表明其出現是小概率事件。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合理推斷,本研究的基準回歸結果并非由未觀測到的變量所驅動,而是對高鐵開通影響京津冀旅游經濟這一實際現象的準確反映。因此,本研究的結論在統計上具有較高的穩健性和可信度。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研究將2003—2017年京津冀城市的面板數據作為樣本,為探究高鐵開通對旅游經濟影響,選用雙重差分法進行實證研究。將是否開通高鐵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并將樣本劃分成處理組與對照組。京津冀城市群的處理組與對照組在人均國內旅游收入上無顯著差異,滿足平行趨勢假設。通過基準回歸結果發現,人均國內旅游收入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所以高鐵開通在整體上對京津冀地區人均國內旅游收入具有抑制作用。最后進行了安慰劑檢驗,通過500次抽樣后得出,基準回歸結果非由未觀測到的變量所驅動,而是對高鐵開通影響京津冀旅游經濟這一實際現象的準確反映。產生的原因可能在于:在北京、天津這些原本就具有旅游優勢的城市在高鐵開通后在吸引旅游者方面具有了更高的競爭力,產生了虹吸效應,而像河北這樣的旅游競爭力弱的地區由于高鐵的開通,原本擁有較好旅游優勢的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競爭力,產生了過道效應。或者高鐵對于旅游經濟的影響具有滯后性,對于旅游經濟的促進還未在樣本期內顯現出來。
(二)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以便優化高鐵的區域旅游經濟效應。首先,應該加強京津冀間的區域合作。“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京津冀流傳多年的這句話,折射了強大的虹吸效應下地區發展的不均衡、不協調。由于北京強大的吸引力,區域旅游出現不均衡的現象,導致整體上高鐵對京津冀城市的旅游經濟呈現抑制效果。河北的旅游優勢不明顯,但河北的旅游資源豐富,是我國唯一兼有海濱、平原、湖泊、丘陵、與高原的省份,自然資源數量眾多,類型齊全。河北的文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是全國文物大省之一,所以應該加快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城際鐵路網的建造,北京、天津應加強與河北省的區域合作,不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利用高鐵等優勢創新性地開發旅游線路,把北京的虹吸效應轉為擴散效應、聯動效應,從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打造的角度推動京津冀旅游環境整體升級。其次,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近年來不斷改善,但是僅限于高鐵與城市之間,受河北地形地貌的影響,像白石山及狼牙山等優質旅游景區大多分布在太行山附近的村莊內,游客只能靠大巴車或者自駕前往,所以市區與景點之間的公共交通網絡應進一步加強,滿足游客需求。除此之外,應優化京津冀景區景點的公共服務設施,例如旅游廁所,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礎設施,以此提高游客的體驗感。最后,應當增加京津冀旅游資源的宣傳。現如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宣傳是營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傳遞信息最迅速、最節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8]。甘肅麻辣燙以及淄博燒烤是從自媒體平臺爆火的,可見一個一分鐘的視頻,只要能夠吸引廣大網友,就會使得該地區的旅游業變得火爆。所以,自媒體平臺的宣傳對城市旅游發展是不可或缺的,聯手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共同進行線上線下多形態、多渠道的推廣活動,也要定期開展直播活動,展示京津冀旅游圈的優質旅游資源,順應當代旅游發展大潮流,減弱河北由于高鐵的開通而產生的過道效應。
參考文獻:
[1] 殷平.高速鐵路與旅游業:成果評述與經驗啟示[J].旅游學刊,2012,27(6):33-40.
[2] 魯小波,王爽.基于點-軸理論的東北亞旅游空間結構優化研究[J].東北亞經濟研究,2024,8(1):61-77.
[3] 馬麗君,聶瑞佳.高鐵開通對沿線城市旅游流網絡結構的影響[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22,34(3):1-9+24.
[4] 張穎.京滬高鐵對沿線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抑制還是促進[J].經濟研究導刊,2020(7):150-152.
[5] 徐一帆,張宏磊,田原,等.交通系統對旅游空間結構影響研究進展與展望[J].旅游科學,2020,34(3):32-46.
[6] 王新越,趙文麗.我國高鐵通達性與區域旅游經濟耦合關系及空間特征分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7-83.
[7] 趙婧婧,李青霞,張仲伍.山西省高速鐵路發展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7(4):90-101.
[8] 王思琪,席岳婷.國家中心城市高鐵與旅游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研究[J].特區經濟,2023(10):99-102.
[9] 吳貴華,張曉娟,李勇泉.高鐵對城市旅游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基于PSM-DID方法的實證[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53-64.
[10] 李洋,陸紹凱.高速鐵路開通對區域旅游經濟影響:來自中國地級市的證據[J].科技促進發展,2020,16(11):1354-1362.
[11] 張百科.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蘭新高鐵對甘肅段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9.
[12] 李紅,劉偉平,方冬莉.高鐵對核心與邊緣地區旅游經濟的效應研究——基于南廣與貴廣高鐵開通的準自然實驗[J].開發研究,2023(6):63-73.
[13] PETERMAN D R.High Speed Rail in the United States[J].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09,33(1):1-30.
[14] 張旋,王筱雨,薛鋒.高鐵開通對京津冀地區旅游業的影響[J].交通科技與經濟,2022,24(2):69-75.
[15] 李俊杰.寶蘭高鐵對沿線城市可達性及旅游經濟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16] D.ALBALATE,J.CAMPOS,L.JIMENEZ. Tourism and High Speed Rail in Spain:Does the AVEIncrease Local Visitor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7,7(65):71-82.
[17] CAI,X.Y.LU,M.WU,and L.YU.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Drive away Inbou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6(123):73-85.
[18] 郭雨佳.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大景區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