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疾病受當前工作生活環(huán)境、慢性疾病增多、吸煙人數增加等多種因素影響,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對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較大威脅。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群體中一大類型,此肺癌類型具有癌細胞擴散轉移晚、生長分裂緩慢等特點[1-2]。疾病早期診斷難度較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且出現遠處轉移,其中腦是肺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與腺癌富含血管有關,容易并發(fā)血性轉移,繼而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3。放療是并發(fā)腦轉移患者最為常見的治療方案,而全腦放療(wholebrainradiation therapy,WBRT)是腦轉移瘤常見的主要治療方案,該放療方法的應用能快速緩解患者存在的不適癥狀,還可提升對顱內壓病灶的控制效果,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該治療方案在應用過程中,由于正常器官對放療劑量存在限制,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出現顱內病灶進展,繼而引發(fā)死亡結局,整體療效欠佳;配合同步推量(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SIB)在全腦放療基礎上增加腦轉移瘤局部的放療劑量,能有效提升臨床顱內腫瘤局部控制率,對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4-5]。鑒于此,本文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6例老年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WBRT聯合SIB適形放療方法在NSCLC單純腦轉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106例老年NSCLC單純腦轉移患者病歷資料。按治療方法分組,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3例。本次研究經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納入標準: ① 人組研究對象符合文獻[6]NSCLC診斷標準,且患者年齡均 gt;60 歲; ② 影像學檢查提示有腦轉移情況,病灶數量 ?3 個; ③ 入組研究對象符合放療適應證; ④ 既往病史信息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 ① 合并嚴重重要臟器功能不全;
② 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③ 放療禁忌證; ④ 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治療前需完善相關檢查,包括原發(fā)病灶位置及大小、轉移病灶數目及大小等檢查,同時還需要完成放療前定位及靶區(qū)勾畫。使用直線加速器進行放療。對照組接受WBRT,劑量為 2.17Gy/d ,5次/周,共15次,總劑量為 32.55Gy 。研究組在WBRT基礎上聯合SIB適形放療,劑量為 2.17Gy/d ,5次/周,共15次,總劑量為 32.55Gy ,腦轉移病灶劑量為3.00Gy/ 次,5次/周,共15次,總劑量為 45.00Gy 。為緩解放療引起的頭痛、嘔吐等情況,在放療期間及放療后一段時間內予以脫水降低顱內壓藥物治療, 20% 復方甘露醇注射液(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12, 250mL :甘露醇 37.5g 與無水葡萄糖 12.5g 與氯化鈉 1.125g )125mL ,靜脈滴注,每6~12小時一次, 0.9% 氯化鈉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024, 10mL:90mg ) 100mL+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969, 1mL:5mg ) 2.5mg ,靜脈滴注,每12小時一次,必要時添加甘油果糖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355, 250mL ) 250mL 靜脈滴注, 12h/ 次。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近期療效[。依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其相關標準如下,完全緩解:患者的所有目標病灶完全消失,且維持30d ;部分緩解:基線病灶最大直徑之和減少超過50% ,且至少維持 30d ;疾病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即基線病灶最大直徑之和介于部分緩解和疾病進展之間,且未出現新的病灶;疾病進展:基線病灶最大直徑之和至少增加 20% 或檢查掃描到新的病灶。疾病控制率為前三組評級結果相加。客觀緩解為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之和。(2)急性放射性損傷:放療期間每周至少復查1次血常規(guī),兩組放療方案應用后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評定中樞神經系統(tǒng) [8][0] 級:無任何癥狀。1級:輕微頭痛、頭暈,或短暫性惡心,不影響日常活動,無需藥物干預。2級:持續(xù)性頭痛、惡心嘔吐(需藥物控制),或出現嗜睡、記憶力輕度下降,部分影響日常活動。3級:劇烈頭痛伴嘔吐(藥物難以控制),或出現意識模糊、癲癇發(fā)作(單次)肢體無力(輕度),需住院治療。4級:嚴重意識障礙、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癱瘓或昏迷,危及生命]及常見腫瘤放射治療毒性反應評價標準評定血液學急性放射性損傷[0級:白細胞 ?4.0×109/L ,血小板 ?100×109/L ,血紅蛋白≥120g/L (男性)或 ≥110g/L (女性)。1級:白細胞( 3.0~4.0 ) ×109/L ,血小板( 75~lt;100 ) ×109/L ,血紅蛋白 100~120g/L (男性)或 90~110g/L (女性),無臨床癥狀。2級:白細胞( 2.0~lt;3.0 )×109/L ,血小板( 50~lt;75)×109/L ,血紅蛋白lt;100g/L (男性)或 lt;90g/L (女性) g/L ,伴輕微乏力或出血傾向(如皮膚瘀點)。3級:白細胞( 1.0~lt;2.0 ) ×109/L ,血小板( 25~lt;50π)π×109/L ,血紅蛋白 lt;80g/L ,伴明顯乏力、牙齦出血或鼻出血,需藥物干預(如升白/升血小板治療)。4級:白細胞 lt;1.0×109/L ,血小板 lt;25×109/L ,血紅蛋白lt;65g/L ,伴嚴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或感染,需緊急輸血或隔離治療]發(fā)生情況。(3)生存情況:兩組中位隨訪時間為15個月,隨訪率為100% ,隨訪過程中采用生存質量卡氏功能狀態(tài)量表(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觀察兩組隨訪6個月及1年生存質量,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9.0軟件來對數據進行處理,其中用 χ2 檢驗計數資料,并通過率( (% )來進行展示。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χ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 Ψ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基線資料
對照組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62~76歲,平均 ( 68.15±2.15 )歲;病理類型:腺癌、非腺癌各40例和13例;腦轉移瘤數量1~3個,平均( 1.36±0.16 )個;T分期: T1~2 、 T3~4 各10例和43例;N分期: N0~1 ! N2~3 各12例和41例;體重指數 18~26kg/m2 ,平均( 23.15±1.28 ) kg/m2 。研究組中男27例,女26例;年齡61~79歲,平均 ( 68.12±2.12 )歲;病理類型:腺癌、非腺癌各42例和11例;腦轉移瘤數量1~3個,平均( 1.32±0.15 )個;T分期: T1~2 、 T3~4 各13例和40例;N分期: N0~1 、 N2~3 各15例和38例;體重指數 18~ 26kg/m2 ,平均( 23.18±1.25 ) kg/m2 。兩組研究對象基線統(tǒng)計學數據包括病理類型、年齡、腦轉移瘤數量等具有可比性( Pgt;0.05 )。
2.2 近期療效
研究組所采取聯合放療方案客觀緩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1。
2.3 急性放射性損傷
兩組急性放射性損傷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見表2。
例(%)

表2兩組急性放射性損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 )

2.4生存情況
兩組生存情況包括中位生存時間、6個月及
1年生存質量KPS評分比較,研究組更具有優(yōu)勢( Plt;0.05 ,見表3。
表3兩組患者生存狀況比較
)

3討論
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疾病,面對當前人口結構老齡化、慢性疾病增多等現狀,疾病罹患率有明顯升高,而NSCLC是最為常見的肺癌類型,此類肺癌患者早期多無特異性表現癥狀,僅出現的不適癥狀也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診為其他肺部疾病,繼而多數患者已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確診時多處于中晚期并出現腦轉移,影響患者預后。放療是針對腦轉移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案,能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單純WBRT對于局部轉移病灶產生的療效欠佳,且還會引起神經系統(tǒng)和認知功能下降,并未提升患者生存率,在腦轉移瘤的放射治療中,需采用更多元化的治療策略[9-11]
研究結果指出,兩組放療方法應用下,研究組所采取的聯合放療方案能獲得較高的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Plt;0.05 ),可見WBRT聯合SIB適形放療能提升臨床療效。WBRT是NSCLC腦轉移的基本治療方法,放療方案應用下能快速緩解患者出現的神經系統(tǒng)不適癥狀,減輕其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繼而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對于腦轉移病灶僅采取單純WBRT療法存在一定不足,其放療劑量相對較低,對于腦轉移病灶較大的患者而言存在一定不足;且在申東星等[2]的研究中提到,較高WBRT劑量分15次也并不能降低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和改善手術腔的局部控制,且不良發(fā)生率明顯較高,配合局部SIB能改善顱內局部控制率。盧峰等[13]的研究表示,在腦轉移瘤患者中,采取全腦+SIB 適形放射治療,能讓照射劑量更均勻分布,可更好地限制高劑量輻射的范圍,能減少海馬區(qū)照射劑量,繼而能減少正常腦組織受到的輻射損傷,其為NSCLC患者腦轉移治療提供更多借鑒。腫瘤靶區(qū)適形度對判斷腫瘤放療計劃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4]。而在顱腦放療治療過程中,顱腦在影像學的橫斷面上呈現的類似圓形或橢圓形的靶區(qū),適形放療有著更好的靶區(qū)適合度,可在保護正常腦組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腫瘤病灶的放療劑量,故而采取WBRT聯合SIB適形放療方案能提升對患者腦轉移病灶的控制效果,對于提升患者總體抗腫瘤療效及生存質量能起到積極作用[5-16]。
另外研究還指出,兩組急性放射性損傷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可見SIB適形放療方法的配合應用并未進一步加重患者不適癥狀。此外研究還對患者生存情況進行分析,包括中位生存時間、6個月及1年生存質量KPS評分,研究組患者各項生存評估結果顯著較優(yōu)( Plt;0.05 ),可見聯合放療方法應用還能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顱腦放射治療的應用會引起毒副反應,同時也會影響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更為嚴重者還會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WBRT聯合SIB適形放療方法的配合應用,不僅能充分保障病灶有效吸收劑量,還能避免患者正常腦組織受到過多損害,可避免引起過多放療產生的不良反應,便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及延長生存時間。在王兆堅等[1]的研究中提到,SIB適形放療方法的局部控制率更高,這與轉移病灶單次放療分割劑量較高有關,適形放療還能更好地保護正常組織,避免出現副反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另外,在周略等[的研究中提到,對于有3個以上腦轉移瘤的治療,采取WBRT °+ SIB適形放療方案生存率明顯優(yōu)于單純WBRT,且副作用無差異。可見,在WBRT基礎上對轉移病灶予以SIB適形放療,能夠通過提升腫瘤局部劑量來提升腫瘤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患者生存獲益更明顯,同時此方法并未明顯增加毒副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19-20] 。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NSCLC合并單純腦轉移患者,放射治療能控制病情進展,應用WBRT聯合SIB適形放療方法能提升患者近期客觀療效,還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及提高生存質量。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樣本量少、且選取的病例為腦轉移病灶數量有限、隨訪時間短、缺乏對患者血液學腫瘤標志物觀察等不足,仍需進一步開展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萬暢,龐靜丹,吳正升,等.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免疫微環(huán)境、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23,
39(11):1316-1321.
[2]賈牧原,張洪俊,李琳,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一線免疫治療有效性的網絡薈萃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
2024,51(5):336-341.
[3]李淑瑩,楊振華,田蕊,等.EGFR敏感突變陰性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的臨床特征[J].實用癌癥雜志,2023,38(1):
152-155.
[4]闕述浩,封巍,徐裕金.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放療及靶向藥物治療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研究進展[J].腫瘤學雜志,2024,
30(3):177-185.
[5]張劍.探究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實施全腦放療聯合靶向治療與同步放化療的治療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