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病癥,主要表現為中耳腔內積聚非化膿性液體,進而引起聽力減退和耳內出現脹滿或壓迫感[]。此病癥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腺樣體是兒童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腺樣體出現肥大時,可能會對鄰近的咽鼓管功能造成影響[3]。鼓膜置管術是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規手術方式,對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明顯效果[4。腺樣體等離子切除術是一種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技術的手術方法,主要用于治療由腺樣體肥大引起的相關疾病[。目前,關于將以上兩種術式聯合應用于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樣體肥大的研究并不充分,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這一聯合治療方案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已獲贛州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3)倫臨審第(121)號]。本研究共納入了2021年1月—2023年10月于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治療的70例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樣體肥大的兒童。所有納入患兒基于隨機數字表法被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診斷標準:(1)腺樣體肥大。 ① 表現出張口呼吸、鼻塞、夜間打鼾等癥狀,并常伴有鼻炎、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發癥,出現營養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腭扁桃體肥大、反應遲鈍、生長發育緩慢和“腺樣體面容”等現象。 ② 在影像學檢查方面,通過鼻咽部X線側位片測量,計算腺樣體厚度與鼻咽氣腔前后徑的比值(A/N)。比值超過0.60即被診斷為腺樣體肥大。 ③ 鼻內窺鏡檢查結果顯示腺樣體對后鼻孔發生阻塞。(2)分泌性中耳炎。 ① 出現聽力波動性下降、耳內堵塞感、耳痛、耳鳴及言語發育遲緩等癥狀。 ② 通過鼓膜穿刺可以觀察到中耳腔內存在積液。 ③ 在進行鼓氣耳鏡檢查過程中,觀察到鼓膜顏色可能表現為橙紅色、淡黃色,或類似于毛玻璃的渾濁外觀。 ④ 在音叉試驗中,
Rinne試驗在患耳呈現陰性結果,而Weber試驗則偏向患側。 ⑤ 聲導抗測試通常顯示為“C”型或“B”型鼓室曲線。 ⑥ 純音測聽結果顯示為輕度傳導性聽力損失或混合性聽力損失。 ⑦ 影像學檢查可能揭示鼓室內積液的跡象。只要具備上述條件中的任意兩項,即可對患者進行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相關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3)病情穩定,無生命危險;(4)病程3個月及以上。排除標準:(1)既往有耳部手術史;(2)近期有急性感染;(3)合并腭裂、急性或慢性彌漫性外耳炎、先天性耳畸形、鼓膜穿孔等;(4)肝腎功能不全;(5)存在手術禁忌證;(6)有耳聾家族史;(7)失訪;(8)中途拒絕納入研究。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單純鼓膜置管術治療。首先對患兒進行包括聽力診斷、影像學檢查、鼻內窺鏡等檢查,以評估手術的可行性。術前禁食禁水,全麻。對外耳道進行消毒處理,在鼓膜上開小口,使用鼓膜刀或等離子刀切開鼓膜,吸除鼓室內的積液,使用800單位注射用糜蛋白酶(廣東星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843,4000單位)或地塞米松(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國藥準字H32021839, 1mL:5mg ) 0.3~0.5mL 等藥物對鼓室進行沖洗,后使用鼓膜置管器將硅膠管或鈦金屬管放置在鼓膜破口處,以保持鼓室內外相通,達到壓力平衡,從而引出耳內的積液,并促進耳黏膜功能的恢復。置管完成后,醫生仔細檢查通氣管的位置和固定情況,確保其能夠正常發揮作用。術后要遵循醫生指導進行護理,保持耳朵十燥,避免耳朵進水,不要用力鼻鼻涕等。
觀察組采用腺樣體等離子切除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患兒仰臥位,使用導尿管經雙側鼻腔置入,再從口腔拉出并打結固定,在 70° 鼻內鏡下,使用等離子刀頭將肥大的腺樣體切除,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組織,避免損傷咽鼓管咽口等重要結構,如患兒合并扁桃體肥大,應同時切除扁桃體。其余操作均同對照組。
術后當天兩組均預防性靜脈滴注抗生素預防感染,隨后定期檢查并隨訪。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臨床療效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從鼓膜恢復情況及臨床癥狀恢復情況進行判斷,分為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鼓膜標志正常,聽力恢復,聲導抗鼓室圖A型)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鼓膜標志正常,聽力恢復 ?50% ,聲導抗鼓室圖A型或C型)無效(臨床癥狀、聽力無明顯改善,聲導抗鼓室圖B型或C型,鼓膜標志顯示有氣泡、液平)三種情況,其中痊愈和有效的例數在總例數中的占比為總有效率。
1.3.2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兩組耳鳴消失時間、中耳積液消失時間、恢復聽力時間與鼓膜愈合時間。1.3.3并發癥對比兩組患兒術后鼓膜穿孔、感染、鼓膜硬化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3.4復發兩組術后均隨訪12個月,記錄患兒復發情況。復發評定標準:患幾有耳閉塞感,聽力下降,檢查顯示鼓膜內陷并呈黃色琥珀樣,鼓室內壓力 lt;-100mmH2O 。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于定量數據,結果以‘
”的形式呈現。對于正態分布的數據,使用獨立樣本 χt 檢驗。定性數據以率 (% )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線資料兩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 Pgt;0.05 ),見表1。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偏高( χ2=8.437 , P=0.032 ),見表2。
表1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表2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 )

2.3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耳鳴消失時間、恢復聽力時間、中耳積液消失時間、鼓膜愈合時間較對照組顯著偏早( Plt;0.05 ,見表3。
表3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
d

2.4并發癥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1.867 , P=0.172 ),見表4。
表4觀察組和對照組并發癥比較 例 (%) 一

2.5 復發情況
觀察組29例治療總有效患者中有1例患者復發( 3.4% ),對照組18例治療總有效患者中有5例患者復發( 27.8%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3.921 , P=0.048 )。
3討論
在病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會導致繼發性的聽力損失。目前的普遍觀點認為該病癥與免疫反應及咽鼓管功能障礙緊密相關[6-7]。咽鼓管通氣功能受損會導致中耳腔內氣體被黏膜吸收,引起中耳負壓,進而引起黏膜水腫和滲出,最終形成中耳積液[8。兒童若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其聽力下降可能對閱讀能力和語言學習帶來負面影響,進一步顯著影響其智力發展。部分患兒甚至可能出現語言發展緩慢、生長發育障礙、過度活躍等問題。這不僅妨礙了患兒的正常成長和發育,同時也降低了患兒及其監護人的生活質量
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治療中,存在手術與非手術(保守)兩種治療方式。然而,保守治療在迅速緩解咽鼓管功能異常方面存在局限,因此,手術治療成為更受青睞的選擇[1]。鼓膜置管術作為治療該病癥的常規手術方法,可以有效地排出積聚在鼓室內的液體和分泌物。這一手術操作有助于恢復鼓膜的通氣功能,維持氣壓平衡,進而促進聽力的改善。此外,鼓膜置管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外耳道與中耳的通暢,持續進行液體引流,改善中耳的通氣狀況,預防咽鼓管再次堵塞,從而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逐步恢復[11-12]
腺樣體被稱作咽扁桃體或增殖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具有防御外來病原體的作用。腺樣體肥大是指位于鼻咽部的腺樣體組織因炎癥的反復刺激而發生的病理性增生,這種現象多見于兒童,尤其是在10歲以下的兒童中[13]。腺樣體肥大可能會壓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導致中耳通氣和引流障礙,這是分泌性中耳炎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增生的腺樣體可能會引起鼻咽部分泌物的積聚,進而干擾咽鼓管的常規排液,增加了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病概率。此外,腺樣體所釋放的炎癥因子可能會提升局部微血管的通透性,引發咽鼓管和中耳黏膜發生水腫,這也可能推動分泌性中耳炎的發展[14-15]
腺樣體等離子切除也稱為腺樣體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是一種采用低溫等離子技術進行的腺樣體切除手術。該技術采用射頻交流電激活氯化鈉介質以產生等離子體,直接對目標組織施加作用,斷裂組織細胞之間的分子鍵,實現組織的裂解與氣化[16-17]。對于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樣體肥大的患者,若僅采用鼓膜置管術進行治療,則療效可能不盡如人意[18]。而結合腺樣體等離子切除的聯合治療方案能夠有效克服這一局限。本項研究結果表明,腺樣體等離子切除的聯合治療能夠提高鼓膜置管術單獨應用的總體效果,證實了聯合治療方案能有效應對患者腺樣體肥大的問題。原因在于切除腺樣體后,可以減輕對咽鼓管咽口的壓迫,從而改善中耳的通氣,減少中耳積液的形成,改善咽鼓管的排泄功能,幫助排出中耳積液,緩解分泌性中耳炎的癥狀。
腺樣體肥大可能會壓迫或阻塞咽鼓管的鼻咽部開口,咽鼓管是連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負責中耳通氣和排液。當咽鼓管功能受阻時,中耳內的氣體無法正常交換,導致中耳負壓,進而引起中耳積液。因為積液比空氣的密度大,中耳積液會影響聲音波的傳導,聲音無法有效通過積液傳遞到內耳,從而導致聽力下降[19-21]。同時,中耳內壓力不平衡或耳內結構的炎癥也會引起患者發生耳鳴。本研究顯示,鼓膜置管術聯合腺樣體等離子切除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述癥狀。該治療效果可能是由于聯合手術減輕了腺樣體對于咽鼓管的壓迫,從而改善咽鼓管的通氣功能,并直接排出中耳內的積液,減輕炎癥刺激,并恢復中耳的氣壓平衡。并且,腺樣體切除后患者復發的概率降低,證明了腺樣體肥大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無顯著差異,表明鼓膜置管術聯合腺樣體等離子切除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于單獨采用鼓膜置管術進行治療的分泌性中耳炎的兒童患者,聯合腺樣體等離子切除可以增加整體治療效果,更能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耳鳴消失時間,促進聽力恢復,促進中耳積液消失并有助于鼓膜愈合,且復發率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趙顏顏,張素娜,胡浩磊,等.小兒分泌性中耳炎耳積液中CD44和TLR4表達與腺樣體肥大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24,45(3):324-328.
[2]陳翠芳,陸冬凌,繆雨,等.耳內鏡下低溫等離子鼓膜打孔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23,44(1):46-51.
[3]方琴,陶朵朵.蘇州市中小學生腺樣體肥大及并發分泌性中耳炎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11):1728-1731.
[4]馬思捷,郭玉芬.國內外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指南中治療方式的比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23,31(3):271-274.
[5]徐亞雄,李楚凌,王遠明,等.鼻內鏡下等溫等離子腺樣體切除術對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樣體肥大患者臨床癥狀及聽力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5):787-789.
[6]徐敏,馮永,敬前程,等.伴骨導聽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特征及療效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23,21(1):52-56.
[7]李蓓,潘慶春,張靜 .聲導抗咽鼓管功能檢測在分泌性中耳炎診療中的應用[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8,16(6): 441-444.
[8]何敬文,李輝,涂博,等.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24,30(1):26-30.
[9]歷建強,呂春雷,斤曉茗,等.鼓膜置管聯合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臨床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2,10(4):445-447.
[10]孫影.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廣州醫藥,2023,54(4):110-114.
[11]聶雷,李慧,趙曼,等.鼓膜置管術與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復發的影響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23,45(4):522-526.
[12]陶佳,羅仁忠,陳彥球,等.鼓膜切開或置管—兒童腺樣體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手術治療方式對比[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20,34(3):207-210.
[13]袁斌,姜之炎,馬華安,等.兒童腺樣體肥大中醫臨床實踐指南[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40(2):184-189.
[14]許品品,趙靜,方蝶.學齡前兒童腺樣體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險因素及風險模型構建[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20):3820-3823.
[15]鄧慧儀,楊欽泰,王瑋豪,等.兒童腺樣體肥大合并變應性鼻炎對分泌性中耳炎發生率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7,38(1):101-105.
[16]史明艷,李小園,張欣路.視聽結合聽覺分散干預對扁桃體伴腺樣體等離子切除術患兒恐懼及疼痛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3,45(1):68-70.
[17]魯慧文,顧燁,儲宇霄,等.低溫等離子腺樣體消融術治療兒童腺樣體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4):111-114.
[18]徐恩明,徐忠強,王智楠,等.鼻內鏡下等離子刀切除腺樣體對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轉歸的影響[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1,19(4):362-363.
[19]趙安琪,劉博.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聽力學特點[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22,30(2):140-142.
[20]韋黨軍,江珊,蔣里明,等.低溫等離子腺樣體消融術聯合鼓膜置管治療兒童腺樣體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22,30(4):286-288.
[21]葉暴著.內鏡下低溫等離子腺樣體消融術聯合鼓室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樣體肥大患兒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4,36(12): 55-58.(收稿日期:2025-01-13)(本文編輯:占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