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是一種由腦血管閉塞或狹窄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可導致腦組織進行性損傷和神經功能惡化,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腦梗死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趨勢[1。因神經功能的缺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和運動功能障礙,需長期臥床休息[2,在醫院的診療過程中各種侵入性檢查與治療,可能誘發醫院感染的發生,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文獻[3]報道,腦梗死患者因感染的病死率占 20% 。抗菌藥物是治療感染的有效藥物,但由于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細菌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導致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腦梗死患者在醫院內感染的分布特征、相關影響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況,將所得的結果作為制定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取2023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入住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的患者,納入標準:首次出現腦梗死癥狀、通過頭顱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MRI確診的患者;入住時間超過 48h 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人院前患有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或血液系統疾病。醫院感染病例由主管醫師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參照原衛生部發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4進行診斷并通過醫院感染實時監測系統進行上報、院感專職人員予以審核確認。選定232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分為醫院感染組(89例)和非醫院感染組(2231例)。本研究方案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并獲得正式批準([2024]福醫附二倫理審字(628)號)。
1.2 方法
1.2.1資料收集通過醫院感染實時監測系統,獲取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侵入性操作、氣管切開、肢體活動情況、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住院天數、醫院感染的部位、檢出病原菌與耐藥菌的分布等資料進行系統整理與分析。
1.2.2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根據樣本采集與轉運的相關要求,采集醫院感染患者血液、痰液、尿液、分泌物等標本送微生物實驗室進行全自動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監測儀器為梅里埃VITEK2Compact,依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2023)中相關標準[5進行判讀。部分菌株采用手工輔助檢測。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腦梗死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醫院感染發生率及發生部位
2320例腦梗死患者中男1457例,女863例。年齡17~100歲,平均( 64.65±12.32 )歲。89例腦梗死患者合并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率為 3.84% ,感染部位最多的是下呼吸道,63例、占比 70.79% ,其后依次為泌尿道感染( 16.85% )和上呼吸道感染( 5.62% )。見表1。
表1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2.2醫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菌檢出情況
醫院感染患者病原學檢測,檢出病原菌37株,其中革蘭陰性菌占 81.08% ,革蘭陽性菌占 13.51% ,真菌占 5.41% 。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檢出株數占前三位,標本來源以痰液和尿液為主,見表2。檢出耐藥菌10株,占比 27.03% ,主要分布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CRAB)4株( 10.81% )、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CRKP)2株( 5.41%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2株( 5.41%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1株( 2.70% )和產ESBLs (+) 的大腸埃希菌1株( 2.70% ),標本均來源于痰液。
2.3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醫院感染組與非醫院感染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侵入性操作、氣管切開、住院天數、聯合使用抗菌藥物、肢體活動障礙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表2腦梗死醫院感染患者37株病原菌分布情況

表3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2.4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腦梗死患者是否發生感染(否 =1 ,是 =2 )為應變量,相關影響因素為自變量,賦值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說明見表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 ≥60 歲( OR=2.533 )侵入性操作( OR=2.710 )、氣管切開( OR=6.368 )、肢體活動障礙( OR=3.859 )、聯合使用抗菌藥物( OR=2.533 )住院天數( OR=2.170 )為腦梗死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 Plt;0.05 ),見表5。
3 討論
腦梗死患者往往病程較長,常伴有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的癥狀,生活不能自理,需長期臥床休息,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是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雖然臨床的診療也可通過血液學指標、影像學和病原學檢測等手段對腦梗死醫院感染患者進行早期識別,但因其大多缺乏特異性表現,容易導致發生醫院感染后的治療延誤[7-8]。
表4分類變量賦值說明

表5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為3.84% ,低于文獻[9]報道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率范圍波動的 5%~65% 。新冠疫情后,醫院加強了感染控制風險評估制度的實施力度,對病房醫院感染管理的高風險環節實施監測,并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同時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的執行力和手衛生依從性得到明顯的提高,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但醫院感染的防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臨床仍需加強腦梗死住院患者的感染監控,避免感染的漏報和誤報。
研究發現,腦梗死患者發生的醫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 70.79% )最多,其次為泌尿道感染( 16.85% ),與文獻[10]報道的結果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腦梗死患者需長時間臥床靜養,易造成排痰能力減弱,氣道屏障功能減低,引起肺微循環異常,同時機體免疫防御能力差,進行侵人操作多等因素影響,使得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大[;另一方面,腦梗死患者因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期留置尿管,細菌在導尿管內滋生并隨尿液進入膀胱引發尿路感染;提示應加強對侵入性操作的監測與管理,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概率,保障患者安全。
研究顯示,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的檢出菌以革蘭陰性菌( 81.08% )為主,與文獻[12]報道的結果一致,其后依次為革蘭陽性菌( 13.51% )及真菌( 5.41% )。檢出多重耐藥菌10株( 27.03% ),均分布在下呼吸道;本研究檢出CRKP2株。文獻[13-14]報道,CRKP因其在復雜多樣的醫院環境和干燥條件下具有較強的耐受性和生存能力,已逐漸演變成全世界醫院感染的關鍵因素,這種細菌的頑強特性使其在醫院環境中廣泛傳播,對公共衛生構成了重大挑戰。臨床科室在診療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正確采集標本送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細菌檢測和藥物敏感性試驗,并根據監測數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抑制細菌耐藥株的形成。與此同時,應加強CRKP患者環境物表的消毒隔離工作,降低CRKP在院內傳播的風險。
研究顯示,年齡 ≥60 歲、肢體活動障礙、氣管切開、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數 gt;14d 、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為腦梗死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為控制疾病而服用多種藥物可能會造成器官功能損害,進一步減弱機體的免疫力,降低抵抗病原菌入侵的能力,使醫院感染發生的風險增加;另外,隨著老年患者機體反應性降低,導致在其早期感染時不容易被檢查發現[15],本研究年齡≥60 歲的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占醫院總感染率的86.52% ,高齡是腦梗死感染的主要因素[1,應給予高度關注。
腦梗死患者因神經功能缺損使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意識和運動功能障礙,常采用氣管插管、呼吸機機械通氣、留置胃管或尿管、深靜脈插管等侵入性操作進行檢查或治療,雖可提高治療效果,但容易造成機械性損傷,破壞正常的皮膚黏膜屏障和生理防御系統,為病原菌入侵創造有利條件,增加病原菌感染的概率[7];神經功能嚴重缺損時可抑制呼吸,氣管切開雖可改善中樞性呼吸功能失常,利于排痰和機械通氣,但也造成了切口及呼吸道暴露等,導致肺部產生感染[18]。研究顯示,使用侵入性操作發生的醫院感染占醫院總感染率的 74.16% ,提示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守侵人性治療的適用指南和操作規程,定期對留置的管道等進行維護和評估,縮短管道的留置時間,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醫院感染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還可能使侵入性管道留置的時間延長、增加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的概率和住院時長。在這一過程中,醫院內的環境和醫療設備可能成為病原體傳播的潛在溫床,長時間的接觸無疑延長了患者暴露于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風險[19]。抗菌藥物作為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其不合理的應用已成為機體病原菌耐藥性增加的關鍵因素,文獻[20]報道,廣譜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可能會促使病原菌發展出耐藥性,而那些耐藥性較強的菌株在被保留下來后,能夠迅速繁殖,從而引發細菌多重耐藥感染的發生。臨床科室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期縮短患者的住院周期;同時應以微生物實驗室細菌檢測和藥物敏感性試驗的監測數據為依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耐藥性細菌株的形成。
腦梗死患者的醫院感染影響因素很多,本研究納入醫院感染的病例數較少、且只針對相關因素進行探討,未對細菌的藥物敏感染性進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做好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同時,須加強與微生物實驗室的溝通與協作、積極尋找和治療感染灶,以便為后續全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GAO Y,WENLL,YANG X,et al.Pathological mechanism focal cerebralischemiaand refusion injuries in mice[J].J Biol RegulHomeostAgents,2019,33(5):1507-1513.
[2]何芳,張自艷.腦梗死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研究[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9,31(3):104-107.
[3]BEHNKE M,AGHDASSI SJ,HANSEN S,et al.The prevalence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antibiotic use in German hospitals[J].DtschArzteblInt,2017,114(50):851-857.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314-320.
[5]ClinicalLaboratoryImprovement AdvisoryCommittee.ClinicalLaboratory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1988-2023Update[EB/OL].(2023-04-13)[2024-10-01].https://www.cdc.gov.com.
[6]徐華,宋艷萍,于愛玲,等.腦梗死患者醫院感染回顧性調查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3):251-253.
[7]DUXY,LIUQJ,LIQ,etal.Prognosticvaluecerebralinfarction coefficient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Clin Neurol Neurosurg,2020,196:106009.
[8]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腦血管病專家組.診斷相關分組或診斷-治療打包支付方式下急性腦梗死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建議[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23,49(1):1-10.
[9] HANXN,HUANGJ,JIAXT,et al.Preventive antibioticsfor poststrok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eurologist,2018,23(2): 35-42.
[10]郭雅樂,李軍文,王兆蘭,等.中國腦卒中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的Meta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24,40(9):1179-1186.
[11] WEN S W, SHIM R,HALL P,et al.Lung imaging revealsstroke-induced impairment in pulmonary intravascular neutrophilfunction,a response exacerbated with aging[J].J Immunol,2022,208(8):2019-2028.
[12]劉婷,于正浩,杜明梅,等.2011-2020 神經內科腦梗死住院病例醫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藥菌分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2,32(24):3711-3714.
[13] YU X B,PAN JY, ZHOU Z Y,et al.TDM-guided medication polymyxin B in a patient with CRKP-induced bloodstreaminfection: acase report[J].EurJ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21,40(1):201-204.
[14] HSUJY,CHUANGYC,WANG JT,et al.Healthcare-associated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bloodstream infections: risk factors, mortality,an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2017-2019[J].JFormos Med Assoc,2021,120(11): 1994-2002.
[15]陳麗娟,朱延安.腦梗死患者醫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5,31(2):231-232.
[16] GAO J, ZHANG H J.Efects 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exercise versus Shaker exercise on dysphagia and psychologicalstat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PhysRehabil Med,2017,53(3):426-432.
[17] TSUKAHARA K,OGINOSAWA Y,FUJINOY,et al.Prevention serious air embolism during cryoballoon ablation;riskassessment airintrusioninto the sheath bycatheterselection and change in intrathoracic pressure: an ex vivo study[J].J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19,30(12):2944-2949.
[18]彭一鵬,何峰,周曉飛,等.重型顱腦損傷早期氣管切開術后并發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及列線圖模型構建[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4,34(15):2318-2322.
[19]席翔,馬筱,卓暉,等.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風險預測模型構建及效能驗證研究[J].河北醫學,2024,46(14) : 2148-2151.
[20]譚芬葉,趙蓓,陳亞男,等.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多重耐藥菌感染預測模型構建[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4,34(10): 1575-1578.
(收稿日期:2024-12-25)(本文編輯:占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