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被賦予新內涵與使命。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著重指出革新教育評價體系的迫切需求。勞動教育作為教育領域關鍵部分,其評價體系的創新完善對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意義重大。響應勞動教育文件精神,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造性勞動教育為引領,構建“科創一文創一社創”育人體系,提出“三維一體”綜合評價機制,提升學生勞動素養與創新能力,培養未來創造者。
“三維一體”創造性勞動素養評價體系的 構建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提倡全社會崇尚“勞動精神”、推崇“創造精神”,為勞動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翠園中學開展創造性勞動教育提供政策與理論支撐。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才需求日益多樣化,現有教育體系和評價方式已難以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求。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創造者,亟須在教育內容和
評價方式上創新。
翠園中學響應國家戰略,將創新能力培育融入基礎教育,構建“科創一文創一社創”相結合的勞動教育體系,旨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問題解決和實踐能力,促進勞動素養發展。結合高中學段、學情、學科特點,學校構建“三維一體”勞動教育綜合評價機制(見圖1),在勞動教育中重點發展學生創造性潛能、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智慧,培養面向未來的創造者。該機制實施后,不僅提升了學生勞動素養,還形成了學校獨特教育特色,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圖1翠園中學“三維一體”創造性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圖

“三維一體”創造性勞動素養評價體系的 內涵特征
“三維一體”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是學校響應國家教育評價改革及人才培養需求,結合高中學段、學情與學科特點,通過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實現內容標準化、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以培育學生創造性潛能與綜合素養的綜合評價體系。
(一)評價內容標準化,提高評價的專業性和公正性
明確評價內容:依據《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學校重視學生日常生活勞動能力培養,將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作為主要內容,深入領會新時代創新性勞動教育核心要義,探索以“文創、科創、社創”為核心的“三創”創造性勞動教育。其中,“文創”重視文化創意與工藝制作結合,旨在培養學生人文價值和工匠精神,鍛煉學生的審美和實踐技能;“科創”重視實踐操作與科技融合,旨在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社創”側重社會調研與社會服務,旨在培養學生公共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制定評價指標:為提高評價專業性和公正性,學校為每個項目制定明確、透明且可量化的評價指標,涵蓋勞動教育各個方面,并根據不同年級學情,呈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態勢。以“文創”項目為例,低年級側重基本工藝制作技能和創意表達,高年級注重作品創新性和文化內涵,讓所有評價主體了解評價依據和標準。
細化評價要點:在創造性勞動評價中,學校將勞動理念、勞動實踐、勞動創新等列為重點。勞動理念方面,考查學生對其理解程度,包括科創勞動價值及對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作用;勞動實踐方面,通過實操測試或項目挑戰等形式評價,內容涉及項目報告、實物模型、演示視頻等;勞動創新方面,通過案例分析、頭腦風暴等活動,重點評價項目創新性、實用性等,評估學生面對問題時提出新穎解決方案的能力。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協同評價機制:勞動教育評價旨在促進學生勞動素養全面發展,注重診斷問題與持續改進,而非單純選拔或鑒定。因此,學校建立多層級、協同合作的評價機制,整合各類資源推進勞動教育,構建涵蓋校園、家庭和社會的三方聯動機制,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成為先行示范點,實現多視角、多層次的家校社協同評價機制。
翠園中學在“勞動理念一勞動實踐一勞動創新”的實施過程中,采取“家一校一社”“中學一高校一企業”“師生一同伴一專家”等多主體、分學段、分梯度、進階式的創新評價舉措,確保教師、學生自評、同伴評價、家長評價及社會相關人士(高校、企業、行業專家等)共同參與,從不同角度全面評價學生勞動教育成果,提供更多反饋和支持。
發揮主體作用:勞動評價中,學生通過撰寫自我反思報告,總結成果、挑戰及解決方案,客觀評價自身表現;同伴通過填寫互評表、參加聽證會等,評價彼此在團隊合作、創意貢獻、實踐技能等方面的表現;家長通過觀察、記錄或共同參與孩子勞動實踐項目,發揮激勵和引導作用;教師對項目從選題到成果展示全過程進行評價。同時,學校與清華大學、高新科技企業等合作開設實踐基地,行業專家從創新性、實用性、技術難度、市場潛力等維度評價學生科創作品,并提出具體建議和改進方向。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注重多元評價:學校推行多樣化評價方式,摒棄單一模式,全面有效反映學生真實水平和成長軌跡。既關注作品質量、競賽獲獎等結果評價,更看重學習態度、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過程評價,同時引入增值評價,聚焦學生一段時間的成長進步,激發其動力。實施中持續監測評估,定期組織階段性評審,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提供針對性指導;項目結束時進行結果評審,全面客觀評價最終成果。這種過程與結果評審相結合的方式,既保障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得到及時反饋與有效指導,又確保最終成果評價公正準確。
引人數字評價:翠園中學借助數字技術推動勞動教育,利用“羅湖勞動教育應用云平臺”相關功能模塊,打造學校主導、家庭核心、社區支撐的三方協同推進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進行線上線下評價結合,將勞動教育任務布置和評價體系融入平臺,通過文本、圖片等錄人學生表現,系統基于數據分析自動生成學生每月過程性評價雷達圖和成長趨勢圖等。
動態調整參數:勞動教育開展中,學校合理使用不同評價方法,促使評價內容、形式不斷迭代升級,如增加學生自評、互評及校外評價比重,將綜合評價與個性化特色評價相結合。通過這些多元化評價手段,全方位把握學生在創造性勞動中的表現,作出更精確有效的評價和決策,同時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自我反思能力,促進其持續改進和發展。
三、“三維一體”創造性勞動素養評價體系的 實踐成效
(一)打造特色品牌,學校“實踐創新案例”示范輻射
2023年1月,學校“文創—青花瓷”課程被評為國家基礎教育校本課程建設典型案例,校長郭玉竹榮獲教育部課程建設專家稱號;2023年5月,《中國教育報》報道翠園中學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23年11月,學校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評為“新時代體育美育基地校”;2023年12月,翠園中學被深圳市教育局評為首批“深圳市勞動教育示范學校”;2024年5月29日,《中國教育報》以“勞動礪心智,實踐鑄未來”為題報道翠園中學勞動教育特色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評價內容標準化”策略的直接體現。
以“文創—青花瓷”課程為切入點,學校將文化創意與工藝制作能力納入核心評價指標,構建低年級側重基礎技能訓練、高年級深挖文化內涵的螺旋上升評價體系,持續優化課程與教學目標,同時制定明確、量化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專業公正。標準化的評價內容不僅強化了學生工匠精神與審美實踐能力,更通過課程示范效應,推動區域勞動教育創新,助力學校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勞動教育品牌。
(二)聚焦勞動素養,學生創造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科技創新領域,學校“汛安井蓋”項目受邀參加2023年4月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智安適”項目在2024年6月被推選為中國唯一代表項目參加巴黎奧運會。文創與社創領域,“青花瓷圖案設計與應用”課程被國家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選為典型案例。學校通過寒暑假職業體驗活動提供數百個行業崗位供學生自主選擇,還持續組織公益活動和社團活動,使勞動教育日常化且更具主題性。
這些成績得益于“三維一體”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多元化”與“評價方式多樣化”的協同作用。學校引入多視角、多層次評價機制,利用數字評價平臺實時跟蹤項目進展,動態調整評價參數。通過該體系實施,學生在多個領域取得顯著成績,創新潛能被激發,勞動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真正實現以評促創。
(三)深化評價改革,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引人矚目
隨著“三維一體”綜合評價機制實施,翠園中學學生在科技創新、文創設計、社會服務等領域成績顯著。學校通過家庭勞動作業、親子講座等活動,全方位培養學生勞動習慣與責任意識。“家庭勞動之星”評選采用“過程評價 + 增值評價”策略,家長通過“羅湖勞動教育應用云平臺”“C30服務平臺”記錄學生勞動過程,系統自動生成每月過程性評價雷達圖和成長趨勢圖,直觀呈現學生勞動素養動態提升軌跡。
這一過程評價確保學生勞動實踐各環節得到及時反饋與指導,而增值評價激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勞動素養持續提升。同時,家長、教師、社會相關人士的多元參與,為學生提供更全面客觀的評價視角,進一步促進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將勞動教育延伸至家庭與社會,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生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社會責任感。
總之,翠園中學勞動教育榮譽的獲得,是對學校勞動教育成果及“三維一體”創造性勞動素養評價體系有效性的有力證明。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培養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創新精神,為未來成長奠定基礎。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完善該評價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未來創造者”,為教育強國建設注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