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土木項目經濟原理課程內容進行梳理,結合該門課程的特點,遴選出能和思政內容融合的部分,將專業知識的講解與思政內容結合,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緩解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乏味,增加學生對該門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并對人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力求為培養具有專業工程經濟分析能力的合格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一、課程特點
土木項目經濟原理課程是一門應用性經濟學科,眾多高校將其設置為專業課,而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是“課程思政”建設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專業課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業課程,也有別于綜合素養課(即通識課程)所致力追尋的育人訴求,它更直接地表達了一種“成才”式的教育。該門課程的思政改革,在學生同時接受思政類、綜合素質類課程教育的前提下,要以“育才為主、育人為輔”的形式進行,兩者兼顧,均不可松懈。
該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工程項目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學習內容包括項目經濟評價的指標和方法、不確定性分析、項目資金籌措、項目可行性研究、價值工程分析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工程經濟學原理及其分析方法,提升對工程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
該課程的實際重要性,在開課的第一堂課上就要傳達給學生。從這個層面來看,課程越重要,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也會越高,對這門課進行思政改革也更能被學生接受,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工科其他專業課程相比,該門課程自身的內容比較容易和思政內容相結合,在專業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能自然地融合進國家各項政策、對國家及企業有影響的實際案例、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等內容,能達到“ 1+1gt;2 ”的效果。
該課程的改革內容是將專業課程和思政內容進行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培養綜合型人才,將枯燥的學習變成有血有肉的事實,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堅定學生努力學好專業技術的信心與決心,為后續學好其他專業課程以及未來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前期工作
王木項目經濟原理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工程經濟分析原理與方法,對能夠完成工程項目預定目標的各種可行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比較、計算和評價,優選出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的方案,從而為實現正確的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該課程的教學任務,從便于學生學習理解的角度出發,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對課程教學內容以總學時為32學時的標準對每個章節的學時進行合理分配。在教學方式上,考慮到部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及接受程度較弱,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較差,因此采用線下課堂講授為主,線上平臺教學為輔的方式,逐步引導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線上教學運用“學習通”平臺開展,建立土木項目經濟原理課程線上課堂,該課堂的課程內容與線下課程的章節內容對應一致,主要供學生預習與復習。在進行線下課堂教學前開放相應章節內容供學生預習,在線下課堂教學中進行詳細講授,課后進行復習。學習通平臺后臺可控制章節開放時間,統計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時長、單元測試情況等,督促學生及時預習和復習。
本課程針對部分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及接受程度較低的情況,偏重線下教學的方式,對于線上平臺的課程學習,通過后臺的數據統計監督和將線上課程學習計人總成績的雙重措施,督促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培養其自我分析與自我理解的能力。在之后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視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逐步調整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成績比例。
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的分數比例,線上課堂占比 15% ,其中包括視頻學習完成情況、課堂訓練完成情況、課堂討論參與情況。線下課堂分數占總分的 85% ,其中包括平時表現、平時作業完成情況、期末考試成績等。
三、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的融合
本課程結合土木項目經濟原理課程內容和思政育人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選取適合融合課程思政內容的章節,再對各章節的專業知識點進行梳理,確定思政教學與專業教學的切入點;針對專業課程知識點,選取合適的思政教育內容,結合不同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和學生進行合理互動,具體實施方案如表1。
五、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從本質上說,“課程思政”是一種師生互動方式,是一種具有召喚性的、有關學習的對話實踐。在課堂中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式,究其根本在于增加有效的師生互動。這種師生互動會對學生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是知識技能方面獲得成長,二是價值觀等人格發展方面獲得成長。對該門課程進行思政改革,能教育學生作為一名工程從業人員要具備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為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可按照表2進行細化計算。
表1土木項目經濟原理課程思政改革的具體方案

續表1

表2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表

六、結論
思政教育對于學校的教育而言至關重要,正所謂“先成人再成才”,而課程思政不同于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所采取的方式更靈活、更多樣,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方式之一。該門課程從課程內容細小的知識點人手,結合人格培養、國家政策發展等方面開展多種授課形式的思政教學,思政內容涵蓋教材各章節,力求將思政教學內容和專業知識進行良好融合。課程思政與知識點融合能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這體現在學生的課堂表現、守時、態度端正等方面。此外,作業、考勤、課堂表現等方面的考核也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培養和人格培養,因此教師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納人課程考核體系中能對效果進行量化,從而評估課程思政教學的
目標達成度。
參考文獻:
[1]唐德海,李梟鷹,郭新偉.課程思政三問:本質、界域和實踐[J].現代教育管理,2020(10)
[2]周孝貴.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8(9).
[3]范振林.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自然資本核算[N].自然,2020-07-14.
[4]崔寶霞,陳小娟.工程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設想[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2).
[5]劉雋,范國睿.高校“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師生互動對學生自我收獲感與滿意度的影響機理: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5).
基金項目:喀什大學教研教改項目重點課題“南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特點研究”,項目編號:KJEZ2201。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