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賦能助力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高質量實施的現實意義
在大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得到學業上的支持,其心理、精神、生活、情感等方面均需要得到支持。由此可見,職業院校開展育人工作時,教師為解決大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重視其藝術素養的培養,使其能夠通過藝術欣賞、藝術追求、藝術創作,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通過分析部分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現狀可知,一些教師側重專業課程的教學,忽視了大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沒有落實職業院校的美育工作要求。
為了能夠不斷推動大學生藝術課程的教育教學,挖掘藝術素養課程的潛在價值,教師應契合數字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靈活運用數字技術,對藝術素養課程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創新,為大學生打造趣味多樣的藝術學習成長環境,發揮他們的藝術學習主觀能動性,持續不斷地提升大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為其今后的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夯實基礎,此舉可充分體現出數字賦能助力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高質量實施的現實意義。
二、數字賦能助力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高質量實施的現實探討
(一)藝術素養課程內容的重構1.借助多媒體設備對藝術進行美學鑒賞職業院校在借助數字化技術賦能,助力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實施時,應當緊扣人才培養需求,對相關的藝術素養教育課程內容進行重構,以發揮文化藝術教育的感染力,引領大學生的審美。如教師在現實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引導大學生鑒賞藝術設計造型的美學藝術價值,感受設計者的創意構思,以及美學藝術中蘊藏的文化底蘊與思想力量,可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對不同的藝術造型進行三維還原,讓大學生從更多的視角去發現藝術作品的獨特藝術美,如工藝品的完美弧度、外形的色彩、材質的搭配等。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讓大學生能夠沉浸其中,增強其對美的感知能力。基于對藝術作品造型設計的比例與關系的剖析鑒賞,使其逐漸形成相應的美學藝術素養。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本學院)借助“國家產教融合綜合體”的3D掃描設備,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車輛造型進行掃描,以獲得車輛的更多數據,而后基于多媒體設備進行外觀造型的 1:1 還原,助力大學生對城市軌道車輛設計的美學藝術與傳統民族文化元素進行鑒賞,使得相關的藝術素養教育課程發揮出相應的育人作用。
2.校企合作推動文化藝術資源整合
職業院校應聚焦復合型人才的培育,使大學生不僅掌握實用的專業技能,同時具備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形成強烈的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為此,教師在推動專業領域的藝術素養課程實施時,為實現藝術素養課程內容的重構效果,應從校企合作維度入手,探索數字化賦能的工作新路徑,讓大學生借助互聯網了解更多專業領域的文化藝術,從而集百家之長,豐富自己對文化藝術的理解。
基于校企合作平臺支持,本學院在推動文化藝術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與吉利集團強強合作,攜手舉辦“汽車文化節”。在文化節籌辦過程中,該校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推動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的實施,利用校園網與新媒體傳播工具,對“汽車文化節”進行宣傳,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根據自己對文化藝術的理解,提出相應的比賽或文化展覽活動的建議,從而在校園內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在吉利集團的支持下,汽車設計大賽、書畫攝影比賽、工匠精神主題演講、手工藝創意制作大賽等活動有序開展。依托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的支持,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同時在校企合作支持下,“汽車文化節”高質量地舉辦了多屆,為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營造出良好的校園環境。
(二)藝術素養課程的教學方式創新
1.創作沉浸式的藝術設計評審活動
大學生形成藝術素養時,需要進行不斷的實踐探索,從而在經驗積累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認知與價值觀,助力自我藝術素養的提升。為此,當職業院校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動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課程落地時,教師應當緊扣專業課程,為大學生打造虛實結合的工作場景,使其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與藝術認知,解決現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問題,提高其人文藝術修養與問題解決的綜合能力。
當大學生通過鑒賞思考形成一定的藝術素養后,教師應引導其對專業知識、藝術素養進行遷移,使其能夠對一件作品的藝術造型與設計美感做出自己的評價。為此,教師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為大學生創設沉浸式的美學藝術設計評審環境,讓其扮演評審的角色,對不同工業產品的藝術造型、功能設計、文化內涵與藝術元素作出評價。基于批判性的審美評價,并從專業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得大學生在反思中挖掘自我潛能,持續提升自我的人文藝術素養。
2.基于項目驅動大學生藝術創作
在數字化信息技術賦能下,職業院校推動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高質量實施時,教師應意識到專業實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為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踐,不僅能夠有效檢驗大學生的專業能力,使其形成一定的職業素養,還可以促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對自己未來即將從事的職業形成全新的認知。
為達到藝術課程實踐育人的預期目標,職業院校可聯合企業,以企業的真實工作項目為載體,驅動大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其專業能力、創造力與藝術創作力,不斷深化專業實踐與藝術創造的融合度。在此過程中,職業院校應不斷深化與相關企業的合作,以更多的企業真實項目為教學載體,調動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熱情,使其能夠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的藝術素養。如在吉利集團的汽車新產品推廣時,本學院主動與其合作,讓大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想法、藝術構思轉化為具體的營銷方案和設計計劃,為后續的產品上市提供支持,以此鍛煉大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
(三)藝術素養課程實施的保障條件
1.師資團隊建設
職業院校探索數字賦能下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實踐路徑時,不僅需重視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時需認識到師資團隊建設的必要性,因為數字信息技術是教學輔助工具,而教師是藝術素養課程實施落地的重要支撐。為了能夠推動藝術素養教育課程與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藝術素養,職業院校應契合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背景,從多方面推動師資團隊的建設,整合優質的師資資源,從而彌補藝術素養課程實施中的短板。
為不斷擴充藝術素養培養課程的教學團隊成員,本學院邀請相關的企業藝術家參與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工作,通過線上合作授課、線下講座等諸多方式,真正意義上引入外部優秀的藝術教育資源。同時,學院領導積極組織教師參與訪問中國美術學院文創中心,了解最新的職業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使教師能夠對藝術素養培養課程進行有針對性改革創新。
2.數字文化資源建設
職業院校在增強大學生藝術素養時,需定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藝術訴求,從而整合優質的藝術資源,不斷提升藝術培養課程的教學吸引力。因為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的人文藝術追求各不相同,為滿足每一位大學生的藝術訴求,職業院校應對課內外的藝術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避免選用單一的藝術培養課程內容,以免影響后續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
如在數字化賦能視域下,本學院主動加快數字化文化資源建設,以破除藝術素養課程資源不足的窘境。本學院為使得藝術素養培養課程與大學生的主修專業課程深度融合,相關教師圍繞大學生文化藝術追求與主修專業課程內容,巧用互聯網技術,篩選整合優秀的藝術教育資源。此外,本學院還主動與當地企業展開合作,引入更多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使大學生從專業視角、藝術維度切入,感受不同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在增強大學生專業基礎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
3.銜接相關政策
本學院在進行藝術素養課程教學創新改革時,主動銜接相關教育政策,使得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課程得到全方位的資源支持,從而避免了因經費不足影響到后續工作開展的質量。具體來說,在獲得吉利集團的專項撥款后,本學院將其資金用于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緊扣人才培養需求,使得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課程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同時圍繞美學設計、色彩藝術、工業文化、制造加工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靈活運用相關的教育經費,不斷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培育新時代的技能型專業人才。
4.評價體系優化
數字賦能下,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高質量實施過程中,職業院校教師需主動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數字技術應用不當、校企聯合辦學銜接不佳、資源整合不到位、藝術課程編排不合理等。本學院通過細化數字化賦能藝術素養課程的育人考核評價指標,客觀公正地評估相關藝術課程實施的效果,以及數字化賦能的可操作性,指出相關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督促其盡快糾正,不斷完善優化教育教學方案,緊扣本學院人才培育要求與大學生的文化藝術訴求,為其打造全新的藝術課程學習模式。
綜上所述,文章以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討論了數字賦能下大學生藝術素養課程高質量實施的現實路徑,旨在說明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今后,職業院校在培育人才時,教師應不斷總結大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經驗,圍繞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與實情,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藝術課程育人新體系,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韓曉,曲秀娟,等.數字賦能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數字素養培育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5(4).
[2]曹洋.新時代河東非遺傳統歌舞提升大學生藝術文化素養的作用研究[J].大觀(論壇),2024(9).
[3]林麗芳.文化自信視域下藝術類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培育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4(3).
[4]趙欣,程怡秋.大學生人文素養與藝術教育需求的關聯及對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2024(6).
[5]朱捷.美育素養需求下戲劇融入高校藝術人才培養研究[J].大觀(論壇),2025(3).
基金項目:2025年度臺州市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數字賦能背景下大學生素養課程開展的實施路徑探究”,項目編號:TG25564。
(作者單位: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