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志碼:A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而人才振興無疑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驅動力[1]高職院校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肩負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在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課程體系不夠完善、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鄉村振興實踐不足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迫在眉睫。
1高職院校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現狀與挑戰
1. 1 現狀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高職院校在農業類人才培養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眾多高職院校相繼開設了畜牧獸醫、農業設施與裝備等相關專業,并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多種模式,著重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積極探索“政校企”協作招生組建“鄉村振興人才班”等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事業提供人才支撐,截至2024年累計招生 87萬人以上,畢業55萬人以上[2]。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4年調研顯示,全國高職院校“鄉村振興人才班”畢業生基層留任率平均達 85% ,創業帶動就業比達 1:58[3]
1.2 挑戰
高職院校在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方面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一方面,課程體系存在明顯缺陷,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難以滿足鄉村振興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對人才培養質量與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此外,學生“三農”情懷培養缺失,也極大地制約了他們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高職院校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必要性與意義
2.1 必要性
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是服務國家戰略、提升教育質量以及推動院校發展的必然抉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現代農業知識與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以課程體系改革為突破口,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科學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支撐,通過優化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系統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實現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塑造”的質的飛躍。從院校發展層面來看,構建特色化課程體系有助于強化專業建設優勢,推動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協同提升,進而增強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社會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力,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2.2 意義
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具有多維度的深遠意義。從鄉村振興戰略層面而言,它以人才培養為紐帶,將現代農業知識與技能轉化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為鄉村振興注人源源不斷的智力資源。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方面,課程體系的優化促使教學理念革新,通過重塑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構建起產教深度融合的新型育人體系。聚焦學生成長,該課程體系通過強化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更通過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助力學生成長為適應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3 高職院校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與目標
3.1 原則
課程體系構建需遵循需求導向、實踐創新、系統性和可持續發展四大原則,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框架。以需求導向為根本指引,深入調研鄉村振興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動態與崗位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確保人才培養精準適配行業需求。秉持實踐創新原則,強化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地位,深化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搭建真實項目實踐平臺,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從系統性角度出發,注重課程體系框架與教學內容體系的科學規劃與整體設計,統籌兼顧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專業課程,保障人才培養的全面性與協調性。著眼可持續發展,動態跟蹤農業產業變革與技術迭代趨勢,持續更新教學內容與創新教學方法,使課程體系始終保持前瞻性與適應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
3.2 目標
以培養具備現代農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核心目標,通過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將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前沿知識融入課程體系。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實訓操作中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切實提高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從理論教學到實踐孵化的完整體系,通過項目式學習、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進而增強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將“三農”元素深度融人教學全過程,通過主題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扎根農村、熱愛農業、服務農民的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堅定信念,成為兼具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
4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
4.1“政校企\"協同構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人才的高質量供給成為關鍵支撐。對于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而言,“政校企”協同構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是極具創新性與實效性的關鍵路徑。三方深度合作如同緊密咬合的齒輪,共同驅動課程體系優化升級,實現與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政府作為宏觀調控主體,通過稅收優惠、專項扶持資金等政策引導社會資源向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領域匯聚——其中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校企聯合開發特色農業課程、企業實踐基地建設、教師參與企業技術培訓等;同時搭建校企溝通橋梁,組織交流研討,確保課程建設緊密貼合政策導向與產業規劃。學校憑借專業教育資源,由教師團隊深入研究人才需求,精心設計課程框架,統籌安排基礎與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選派教師赴企業實踐,提升教學與實際應用的銜接度。企業依托行業前沿優勢,深度參與課程內容設計與實踐教學,企業專家與教師共同將新技術、新工藝融入專業課程。例如,在奶牛繁殖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真實工作場景,通過人工授精操作和B超妊娠診斷的新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操作,讓學生在實習實訓中積累經驗、提升實踐能力。三方協同合作,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優化教學內容,致力于培養兼具深厚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農業人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創新,與地方縣政府和大型企業攜手實施“縣招、校培、企用”模式。在招生環節,縣政府組織專業團隊深入調研縣域經濟發展狀況,結合當地農業產業布局和企業用工需求,精準確定招生計劃與標準,政府專項資金同步用于招生宣傳補貼和生源質量評估經費。比如,依安縣、克東縣在發展特色農產品種養產業過程中,對掌握先進種養技術和農業管理知識的人才需求旺盛,縣政府據此制定了相應的招生專業與人數,從源頭上確保人才培養方向與當地實際需求高度契合。
在培養階段,高職院校聯合地方中職學校,充分整合雙方教育資源。高職院校憑借其在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優勢,與中職學校在基礎課程教學、實踐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共同制定課程體系框架,優化教學流程,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企業則深度參與課程設計,在政府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專項補貼的激勵下,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融入專業課程。例如,黑龍江依安瑞信達牧業有限公司和黑龍江北緯四十七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與學校合作,在畜牧獸醫和食品加工專業課程中引入智能化養殖數據管理、有機食品自動化生產線操作與維護、全鏈條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應用等前沿內容,并圍繞企業實際生產流程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期間,深度參與有機谷物加工、高端肉制品生產等真實項目,通過原料預處理、智能化生產監控、成品檢測等實操任務,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真實工作場景中實現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同步提升。
這種協同模式成效顯著,打破了傳統課程體系相對封閉的局面,有效解決了學校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問題,課程內容緊密貼合鄉村振興實際需求。學生畢業后能夠迅速融入工作崗位,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據統計,參與該模式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在當地企業的就業率顯著提高,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高,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縣域經濟的發展。
4.2“四維融通、五位一體”課程體系構建
為更好地適應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構建以“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才培養為重點,以“四階遞進”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四維融通、五位一體”課程體系。
4.2.1 四維融通
緊密對接企業技術、管理崗位和村“兩委”崗位用人需求,將工作崗位、資格證書、思政教育、創新創業等“四維”進行有機融通。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將企業崗位需求深度融入課程設置中,通過企業技術骨干參與課程大綱制定、真實生產項自進課堂等方式,使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連。例如,針對畜牧獸醫崗位,在“動物疫病防治”課程中嵌入養殖場常見病防控實操模塊,直接對接企業技術崗日常工作內容。
建立資格證書與課程學分的兌換機制,納入學分銀行管理體系。依據證書等級和專業關聯度設置差異化兌換比例:初級職業資格證書(如動物疫病防治員初級)可兌換2~3學分,對應“專業技能基礎”等基礎課程;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如農業經理人中級、食品檢驗工中級)可兌換3~5學分,覆蓋“農業經營管理”“食品檢測技術”等核心課程;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如畜牧師高級、有機農產品認證員)可兌換5~8學分,可沖抵“專業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學分。學生通過證書兌換學分,既縮短修業周期,又增強職業競爭力。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滲透,開發“鄉村振興概論”等特色思政模塊,通過“田間黨課”“鄉村振興案例研討”等形式,培養學生扎根基層的職業道德和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感
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群,包括“農村電商運營”“特色農產品創業項目設計”等實用課程,聯合企業設立10萬元創新創業扶持基金,支持學生團隊開展直播助農、農產品深加工等實踐項目,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通過四維深度融通,構建“崗課賽證創”五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匹配。
4.2.2 五位一體
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注重政校企教學標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拓展的五位一體[4]。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由學校主導進行研發和設計,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由政府、企業師傅主導進行研發和設計,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需求緊密對接,使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無縫銜接。同時,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創新性,通過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在教學評價方面,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全面評價,涵蓋知識掌握、技能運用、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在教學拓展方面,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技能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發展空間,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
身能力和素質。
課程體系涵蓋以下內容:
工作崗位對接:深入調研企業崗位需求,根據崗位需求設置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資格證書融入: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融入課程體系中,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鼓勵學生考取相關證書,提升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思政教育強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人才。
創新創業培養: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5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5]通過對農業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深入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適應性強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不僅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還強調“政校企”三方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始終秉持需求導向原則,緊密對接鄉村振興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不斷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同時,注重實踐創新與系統性規劃,通過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更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此外,將“三農”情懷的培育融入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堅定信念,成為兼具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
未來,將持續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也將積極探索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路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趨勢,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人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與智力保障[6]
參考文獻:
[1]李柏紅.《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解讀(摘選)[J].農村實用技術,2020(6):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實事見實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圍繞“雙減”工作情況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EB/OL].(2021-12-21)[2025-09-0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899.
[3]張布和,張浩,王紓職,等.業教育受到認可實際感受超越預期[N/OL].中國教育報,2025-04-29[2025-09-01].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4/29/con-tent_144744_18482667.htm.
[4]尹莎莎.“三一三雙”:產教協同培養湘菜工匠人才的創新實踐[J].湖南教育(C版),2024(1):43-46.
[5]游陳盛,魯曉芹,魯蘇皖,等.基于農業裝備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鄉村振興發展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12):109-111.
[6]陳晨.河北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賦能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糧油與飼料科技,2025(1):143-145.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 agricultural discipline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Wenbo, ZHOU Qifei,QIN Weina, XU Shenghai, WANG Long, CHANG Shun, WANG Xia-
onan,WANG Chen, ZHAO Zuowei, ZHOU Shuqi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ge,Harbin 15o025,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Taki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ge asan example,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rrculum system for cultiva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major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includes a \" government-enterprise-school collaboration\" model of the \" four
dimensional integration,five-in-one\"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ystem.The aim is to propose ascientificand reasonable curiculum system solution,providing areference forcultivating ruralrevitalization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major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eges;agricultural majors;rural revitalization;integrationof industryand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